扇贝的养殖6学时
- 格式:pdf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114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指南1、课程简介《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是高职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根据典型经济贝类室内人工育苗、采苗与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采收与加工、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贝类种苗繁殖、采苗、车间及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良种繁育、采收与加工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
本课程具体任务是:学习掌握贝类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常见经济贝类的苗种培育和养成技术,为毕业后在贝类生产行业能胜任贝类苗种生产、成体养成、技术推广等工作,并能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先进的水产科学技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技能。
本课程将采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课程培养能力分析根据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具有贝类苗种培育、采苗、车间及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良种繁育、采收与加工等专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1)本课程的专业能力,见表1。
表1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领域专业能力(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见表2表2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领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学习情境适应当地水产经济发展需要,按照生活方式不同选取典型代表生物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各学习情境的内容总量及在该课程中的比重分配各学习情境课时。
表3 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4、学习大纲和标准学习情境1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1、学习内容(1)扇贝亲贝培育(2)扇贝苗种培育(3)扇贝海上养成2、学习标准:(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和育苗及养成方式,安排扇贝生产(2)会扇贝亲贝培育(3)掌握饵料培养(4)掌握采卵及选优操作(5)能进行幼虫培育管理(6)掌握采苗及幼虫附着后的管理(7)掌握稚贝出池、海区选择及海上养成技术(8)了解扇贝的收获与加工(9)掌握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子学习情境一扇贝亲贝培育(1)学习内容:扇贝亲贝培育技术(2)学习标准:能进行亲贝培育促熟、性腺发育程度观察、饵料培养及投喂,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能及时诊断扇贝的病虫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扇贝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扇贝是一种可口的海鲜美食,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扇贝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养殖扇贝,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养殖方法1. 筛选场地:选择适宜扇贝养殖的海域或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水源。
一般来说,海湾和河口地区是目前养殖扇贝的较为理想场所。
2. 选购种苗:选择个体壮实、外表完好的种苗,避免有明显损伤或生长缓慢的扇贝。
3. 建造池塘或网箱: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建造池塘或使用网箱进行扇贝的养殖。
池塘和网箱都要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防护措施。
4. 准备养殖底质:扇贝适宜生长的底质应该富含有机物质和泥沙,并具备适当的水深和阳光照射。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清理杂质,以保持底质的优良环境。
5. 注水养殖:将选好的种苗分散投入养殖池塘或网箱,确保每只扇贝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线密度。
6. 合理饲养:扇贝是过滤性生物,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可以适量投喂鱼粉、海藻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维持扇贝的健康生长。
7. 防治病虫害:定期对扇贝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除异常扇贝,避免疾病的传播。
若有需求,可咨询专业人员使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注意事项1. 合理密度:根据养殖场的水质、扇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控制扇贝的养殖密度,避免因过密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限。
2. 定期检测水质:扇贝对水质要求较高,应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溶解氧、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扇贝的生存和生长需求。
3. 挨家挑选种苗:在选购扇贝种苗时,要仔细挑选健康有光泽的个体,避免购买受损或异常的种苗。
4. 温度控制:扇贝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15-20摄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扇贝的生长发育。
因此,应注意随季节变化进行温度调控。
5. 健康饲料:给予扇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饲料,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扇贝怎么养扇贝的疫病防治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
那扇贝要怎么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扇贝的饲养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扇贝的饲养方法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
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
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
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
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
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
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
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栉孔扇贝在我国仅分布于北方沿海,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水质澄清的海区。
栖息在水深10~30米硬质海底,用足丝附着于礁石、贝壳或砂砾上。
营附着生活,有群栖习性。
在海区生活的扇贝,正常情况下,两壳张开,外壳膜上的触手向外辐射伸展,进行呼吸、摄食、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其摄食方法是用鳃过滤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环境不适宜时,能自动切断足丝,利用两壳急速开闭的排水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形成扇贝搬家的现象。
有时随潮水的流动,能移动较远的距离。
幼小的扇贝,移动能力更强。
栉孔扇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水温—1.5℃也能生存。
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
在低于—2℃和35℃以上可导致死亡。
贝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4~1.029,而1.017~1.026是生长最适的范围。
扇贝的形态特征(Pectinidae,尤其是扇贝属〔Pecten〕)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本科约有50个属和亚属,400余种。
世界性分布,见于潮间带到深海。
养殖扇贝海鲜的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其中养殖扇贝海鲜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水产品,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养殖扇贝海鲜的水产养殖技术,以帮助养殖技术人员提高养殖业务水平。
一、选址与环境适应性调查养殖扇贝海鲜需要适宜的海域环境条件,因此选址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址之前,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调查,包括水质、水温、盐度、水深等方面的数据收集。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海域进行养殖。
二、筛种与培育1. 筛种:筛选优质的种贝,保证幼贝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筛种时需要注意,种贝应当具备活力强、壳体完整、大小均匀等特点。
2. 养殖箱培育:使用养殖箱进行扇贝幼贝培育。
养殖箱在设置时应注意密度适宜,并保持水质清洁,供氧充足,避免病害发生。
同时,为了防止幼贝死亡,养殖箱应该确保合适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
三、养殖水域管理1. 海域清洁:及时清除海域中的杂物和污染物,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稳定。
可使用编织袋阻挡杂质,并定期清理拖网等设备。
2. 养殖基质管理:选择适宜的养殖基质,如人工放养基质或者天然基质,保持其干燥和通风,防止多余的水分滞留导致病害的传播。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养殖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放流和禁渔区设立等措施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饵料与喂养管理1. 饵料选择: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扇贝需求,选择适当的饵料。
饵料可以选择藻类、动物性饲料或者混合饲料,满足扇贝的生长需求。
2. 喂养管理:根据扇贝的生长状态和饵料营养水平,合理制定喂养计划。
喂养时间、频率和饵料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养引起浪费和环境污染。
3. 饲料质量监控:定期监测饲料质量,确保饵料中的营养成分符合要求,并注意存放和使用饲料的卫生条件。
五、疾病防控1.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扇贝海鲜的疾病监测,寻找病害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防病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病措施,如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控制养殖密度、科学使用药物等。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扇贝我想在生活中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吃扇贝,扇贝是人们最常见的,也最常吃的海鲜之一,而且扇贝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因此扇贝的市场需求还是挺大的。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1、及时分苗与倒笼扇贝一年有两个适温生长期,栉孔扇贝苗养到成贝要经过三个适温生长期,所以生产上要抓紧时间在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这样到年底贝苗壳高可达到2厘米~3厘米。
翌年4月倒笼养成时要将大小苗分开,大苗到年底10月~11月就可收获;小苗要到第三年春季4月~5月才能收获。
另外,倒笼时间早晚对扇贝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翌年春季水温回升至5℃左右时,应及时倒笼。
如果能在4月中旬前后完成倒笼工作,则能使扇贝充分利用当年两个适温生长期,长成壳高6厘米~7厘米的规格。
2、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冬季(水温低于5℃)和夏季(水温高于25℃)将扇贝沉到中下层海水中养殖,使其安全越冬与度夏;春季和秋季(水温10℃~23℃)将扇贝上升到2米~3米水层进行养殖,这两个季节由于上层水温适宜,饵料丰富,有利于扇贝的生长。
3、及时清除附着生物扇贝养殖中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造成水流不畅,饵料减少,严重地影响了扇贝的生长与存活。
清除附着生物的方法有:①夏季7月、8月附着生物繁殖高峰时要沉筏,避开附着水层;②及时刷笼、倒笼,每1个月~2个月要洗刷网笼一次,每年的4月、8月各倒笼一次,倒笼能够彻底清除附着生物。
4、调整浮力随着扇贝不断生长,加之附着生物的附着,筏架负荷逐渐增加,为保持合理水层和防止沉筏,应及时调整浮力,可增加浮漂数量或采用双排吊漂。
日常管理中还应经常检查有无浮漂脱落,吊绳松动,网笼破碎开口,网笼互相缠绕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施行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扇贝养殖中,为提高海区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普遍实行了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
扇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扇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实习背景扇贝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扇贝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扇贝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扇贝养殖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扇贝育苗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扇贝的生长习性、繁殖特点及养殖技术;2. 掌握扇贝育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技能;3.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对扇贝养殖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1. 扇贝的生长习性及繁殖特点实习期间,我们首先了解了扇贝的生长习性及繁殖特点。
扇贝是一种暖水性贝类,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其繁殖方式为雌雄异体,一年左右达性成熟。
繁殖期在广东沿海为5—10月,以5—6月为繁殖盛期。
扇贝可产卵300—1500万粒。
2. 扇贝育苗过程(1)亲贝选择与暂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优质的亲贝。
优质亲贝应具备个体大、生殖腺饱满、外观完整等特点。
亲贝入车间后,需暂养2天,水温为自然水温,暂养密度为90个立方米~100个立方米。
(2)亲贝的暂养保熟亲贝的培养是基础,其生殖腺发育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获卵质量。
在暂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有效温度的提升:亲贝前期每天水温提高1℃,升到15℃时稳定3天,以后每天提高0.5℃,升至19℃时待产。
②改善水质:采取倒池换水的办法,亲贝前期每天倒池1次,水温达到16℃后,采取长流水、常吸污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换水量达到1个全量天,同时每天微量充气。
③饵料营养搭配:饵料以新鲜的硅藻为主,金藻及代用饵料(如淀粉、蛋黄、螺旋藻粉)为辅。
(3)受精与孵化将成熟的卵子与精子混合,进行受精。
受精卵在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形成扇贝幼虫。
(4)幼虫培育幼虫培育是扇贝育苗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幼虫密度:初期幼虫密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相互竞争。
②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适宜水温、盐度、pH值等。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名称: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Stock Enhancement and Aquaculture of the Crustaceans and molluscs学时安排:36甲壳类部分15 贝类部分15 实验6课程任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虾蟹类、贝类增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主要经济虾蟹类、贝类及其养殖特性,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甲壳类部分:虾蟹类养殖概况;虾蟹类的养殖生物学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养殖各论(对虾,河蟹)贝类部分贝类增养殖概况;贝类的养殖生物学贝类的苗种生产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各论扇贝,珍珠贝课程特点应用学科(技术类学科)做什么:目标如何做:实现目标的程序与技术环节综合学科: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习方法:以工艺与技术为主线,重点掌握其组成,应用条件,发展趋势等第一章虾蟹类增养殖概况一、甲壳类增养殖学的定义研究虾蟹类增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主要经济虾蟹类(对虾、河蟹)及其养殖特性,生产工艺及技术关键。
二、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1、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有优秀的养殖性能3、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三、虾蟹类资源及增养殖概况1.虾蟹类资源概况2. 世界增养殖概况3. 我国的增养殖概况1、甲壳类资源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主要增养殖品种世界食用虾类对虾类:樱虾,毛虾,对虾真虾:长臂虾(白虾),沼虾,长额虾,褐虾龙虾:龙虾,真龙虾,岩龙虾,扁虾,扇虾螯虾:海螯虾——螯龙虾,海螯虾螯虾——螯虾,拟螯虾我国虾类主要养殖品种: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明对虾(北方)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长毛明对虾,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南方)我国蟹类主要养殖品种:毛蟹,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2、世界增养殖概况世界水产养殖动物种类(FAO,1996)甲壳类—38种,14%;贝类——57种,22%;鱼类——168种,64%。
扇贝养殖的知识点总结扇贝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扇贝养殖是指人工种植和养殖扇贝,以期获得更丰富的扇贝资源。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扇贝养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业。
在扇贝养殖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扇贝养殖的知识点总结。
一、扇贝的生态习性扇贝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潮间带和浅海区域。
扇贝对水质要求较高,对富含有机质和悬浮物的水体有较好的适应性。
扇贝的寿命较长,一般可活10年以上。
扇贝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水域和提供充足的食物对扇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二、扇贝养殖水域选择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水域。
通常情况下,选择海湾、河口和浅海水域进行扇贝养殖是比较合适的。
这些水域通常水深适中,有适量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水域的潮汐、水温和水质也需要符合扇贝的生长需求。
对水域的选择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养殖效果。
三、扇贝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来提供生长环境。
养殖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扇贝养殖网箱、养殖底质和养殖设备等。
在建设扇贝养殖网箱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结构,以满足扇贝在其中的生长需求。
养殖底质的选择也需要注意,要选择适宜的底质来提供扇贝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富含营养物质。
同时,养殖设备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操作方便和养殖效果。
四、扇贝种苗培育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首先培育扇贝种苗。
扇贝种苗的培育通常需要进行人工筛选、配伍和生长,以获得高质量的种苗。
培育好的种苗通常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抗逆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养殖水域的环境。
在进行扇贝种苗培育时,需要注意水温、水质和饵料的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培育效果。
五、扇贝养殖管理技术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技术,以提高养殖效果。
扇贝养殖管理技术包括水质管理、饵料管理、疾病防控和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