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护理產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孕产妇出血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首要措施。
标签:产科并发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正常分娩一般出血50~200 ml,胎儿娩出后24 h之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 ml或更多者为产后出血。
产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现将55例确诊为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3月~ 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发生产后出血患者52例,外院转入3例,共55例。
其中50例为足月妊娠,5例为大月份(7个月以上)引产后出血。
初产妇10例,经产妇45例,有2次以上流产史者42例,年龄23~39岁,平均26.36岁。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产后24 h出血量500~ 800 ml者由于自身代偿作用,患者无明显症状;产后短时间内出血迅速均达800 ml以上,其中11例很快出现不同程度休克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细速、血压下降等。
子宫收缩乏力者还表现为宫体柔软、轮廓不清。
1.3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 h内发生的阴道大量出血,持续小量或间断出血总量在500 ml 以上者。
采用容积法和目测法相结合测定产后出血量。
若剖宫产则根据负压瓶内刻度作为依据,返病房后卫生纸用电子称称重。
2 结果2.1 产后出血主要因素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构成情况:依次为宫缩乏力28例,占50.91%,其中产程延长产妇衰竭16例,双胎子宫肌纤维过度伸长7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因素12例,占21.8%,此次妊娠前人流或多次刮宫引起产后胎盘胎膜粘连和部分残留8例,妊娠早期有阴道出血4例;妊娠并发症及病理妊娠10例,占18.2%;软产道损伤4例,占7.27%,其中宫颈裂伤1例,阴道裂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82%。
浅析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或产后3个月内的大量阴道出血,通常由于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撕裂等原因引起。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产褥期面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
在产后出血的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针对产后出血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产妇理解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以及应对产后出血的自我护理。
一、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2. 促进子宫收缩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护士需要通过按摩和适当的运动来促进产妇的子宫收缩。
可利用药物来辅助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量。
3. 维持血压和血量在处理产后出血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和血量,一旦发现产妇出现低血压以及失血导致贫血等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
4. 进行常规检查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子宫超声等,以了解产妇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实时的临床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1. 预防措施产后出血的发生往往与子宫收缩不良、快速体力活动以及过度紧张等因素有关。
在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中,护士需要向产妇介绍一些预防措施,如产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体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2. 术后护理对于接受产后手术的产妇,护士需要向产妇进行术后护理的健康教育,如手术切口的清洁和消毒、伤口愈合情况的观察等,帮助产妇尽快康复,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
3. 饮食调理产后出血的产妇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尤其是需要摄入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贫血的恢复,加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中,护士需要向产妇详细介绍产后饮食的注意事项。
4. 定期复诊产后出血的产妇需要定期复诊,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在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中,护士需要告知产妇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以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产后出血个案护理体会[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产后出血个案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我科20XX年1至20XX年12月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产后出血平均输浓缩红血球4U。
60例中42例成功止血,另15例经静脉推注激素有10例成功,余6例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成功。
2例行子宫动脉结扎失败后切除子宫;本组无一例死亡,无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为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产科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对已发生产后出血者,应保持沉着、冷静,做到忙而不乱。
积极进行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并严密观察出血量、生命体征,积极对症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以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现回顾我科20XX 年1~20XX年12月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
年龄21~38岁。
产后24 h内出血在500~1000 ml者35例,1000~1500 ml者18例,大于1500 ml者7例:产后2 h内出血者54例,产后24 h内出血6例,2例行子宫切除术。
胎儿分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为产后出血。
2 结果本组60例患者产后出血平均输浓缩红血球4U。
60例中42例成功止血,另15例经静脉推注激素有10例成功,余6例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成功。
2例行子宫动脉结扎失败后切除子宫;本组无一例死亡,无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 讨论3.1 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浅析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在产后24小时至6周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产后出血是产妇最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休克、贫血、甚至死亡。
对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临床护理1. 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不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护士需要了解各种原因,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症状,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加强监测对于有产后出血风险的产妇,护士应该加强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了解产妇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产妇在分娩后需要休息,但也不能完全卧床不动,室内需要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度开窗通风,减少细菌的繁殖,减少感染的风险。
4. 保持患者清洁产妇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护士要及时帮助产妇进行洗漱、更换衣物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
5. 疼痛管理产后出血产妇可能出现明显的子宫收缩疼痛,对于剧烈的疼痛需要及时给予镇痛,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6. 相关检查产后出血产妇需要进行相关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7. 注意饮食和营养产后出血产妇需要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护士要及时了解产妇的饮食情况,根据产妇的需要提供丰富的饮食和营养,促进产妇的康复。
8. 维护产妇的情绪产后的产妇情绪容易波动,护士要设法安抚患者,让她感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与关爱,加快康复速度。
9. 饮食指导产后出血产妇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多吃容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多补充维生素,保持机体的健康。
10. 减轻体力劳动产后的产妇需要减少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子宫的负担,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11. 定期复查产后出血的产妇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健康教育1. 增加产妇的健康知识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护士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产后出血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等知识,让产妇了解产后出血的危害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产后出血的紧急护理措施介绍:
(1)发现阴道大量流血,取头低足高位,密切观察血压、脉搏。
嘱产妇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我们`搜集整理。
(2)及时吸氧补液。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输液输血,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3)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对积极纠正休克,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按摩子宫底,轻轻挤出积留血块,注射宫缩剂。
(4)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或宫缩剂。
(5)在转院途中可在宫腔内填纱布,起止血作用,迅速转院处理。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1 临床观察1.1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产后短时间发生阴道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在休克早期常常出现脉搏细数,在休克晚期则出现脉搏细而慢,如脉搏清晰可触则说明循环尚可。
血压的变化是判断产后出血及休克的重要指征,血压下降的程度标志着出血量及休克的程度,如脉压缩小,即使血压正常或偏高,也标志着有产后出血及休克的可能性,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压进一步缩小,表示患者有可能已出现大量产后出血及休克。
1.2 观察产妇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皮肤、尿量。
产后出血休克早期可出现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懒言、呼吸急促、打哈欠、出冷汗、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尿少,主诉口渴、心慌、头晕、怕冷,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口唇、肢端发绀,反应迟钝等,很快转入昏迷状态。
1.3 观察产妇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情况(1)宫缩乏力出血的特点是胎盘剥离延缓,在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有少许流血,胎盘剥离后因子宫收缩乏力使子宫出血不止,流出的血液能凝固。
腹部检查时子宫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
(2)胎盘因素出血临床可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未能娩出而出血较多。
(3)软产道损伤出血特点是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软产道裂伤流出的血液能自凝,若裂伤损及小动脉,血色较鲜红。
(4)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血不凝,不宜止血。
2 临床护理2.1 护理评估2.1.1 病史重点收集与产后出血有关的病史,如孕前所患的出血性疾病、重症肝炎;人工流产史、产后出血史;妊娠期合并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胎妊娠;产程过长、软产道裂伤等。
2.1.2 身心状况若产妇全身状况较差或合并有内科疾病时,一旦出现产后出血,更可能发生休克。
由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精神过度紧张,一些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
三甲医院产后出血宣教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出500ML者。
一、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粘连、植入等。
3.软产道撕裂。
4.凝血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
2.休克症状可出现头晕、脸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我们会尽量多与您沟通交流,增强您的安全感,并告诉您目前出血的情况及治疗护理计划,消除您的紧张恐惧情绪。
若出现出血多,血色素低时有可能给予输血
治疗,所用血液均由正规血库供血,您不必有恐惧心理。
2.饮食指导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多食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等,并少食多餐,进食清淡宜消化食物。
3.用药指导根据医属用药,用药时我们会告诉您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如输血时我们会告知您所输血型,不能随意调节输血速度,输血时如有任何不适需尽快通知我们。
4.疾病指导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
5.留取24小时会阴垫,记录阴道出血量。
6.做好婴儿护理,协助哺乳。
新生儿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7.在血色素恢复正常后,鼓励下床活动。
恢复自理。
活动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量。
四、出院健康指导
内容同“正常分娩出院健康指导”。
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方法通过我院产后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护理。
结果大多数是由于产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结论产后出血是一种凶险的产后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产妇的生命的安全。
【关键词】产后出血;分析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 内出血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孕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发病急,危害大,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 针对出血原因给予止血措施迅速补充血容量。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如休克行静脉穿刺失败时,应及时做深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正确掌握输液的速度,以维持足够循血量。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 产后出血的抢救和护理2.1 按摩子宫一手握拳置阴道前穹窿,向前,向上压住子宫前壁,另只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并作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
按压应注意无菌操作。
2.2 使用宫缩剂如:临床常用的药物:①缩宫素20u加入500ml 林格液或者葡萄糖溶液快速静脉滴注,也可以肌内注射或者宫底注射10u.2.麦角新碱0.2mg肌内注射,间隔2-4h可重复使用,但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②前列腺素类制剂。
米索前列醇200mg舌下含化或直肠给药,间隔2h可重复使用,在常规物理、药物治疗无效时,用欣母沛宫体注射。
2.3 宫腔内填塞纱布,产后出血1000ml左右经对症治疗无效可填塞纱布条。
24h后取出纱布条,取前可开静脉通道,滴注催产素半小时后在取,并要应用光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2.4 胎盘的因素胎盘剥离有两种方式1胎儿面娩出式,多见。
2母体面娩出式,少见。
正确处理胎盘娩出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第三产程30分钟,胎盘尚未剥离,娩出者。
胎盘部分剥离,出血较多超过200ml者。
可行徒手剥离胎盘后取出,如胎盘与子宫壁联系紧密难以分开时,应考虑有植入的可能,切勿强剥离,应立即停止剥离,填塞纱条转有手术治疗。
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浅谈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积极救护,止血效果良好51例,1例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止血。
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患者护理效果的关键。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ed shallowly pregnant woman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nursing measure,enhances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iciency.Methods Review analysis:The review analysis uses 52 examp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 clinical material which the foresighted nursing measure carries on nursing,the observa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Results After rescues positively,the hematischesis effect good 51 examples,1 example adopts the womb excision surgery hematischesis.Conclusion Nursing care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Key words:Pregnant woman;Postpartum hemorrhage;Foresighted nursing
产后出血患者是在胎儿出生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80%在产后2 h内发生。
晚期产后出血在分娩24 h之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失血过多。
多见于产后1~2 w。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孕妇死亡。
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中,最为关键的是救治的效率,就是制订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1]。
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46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2~46岁,产后出血量510~2200 mL,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28例,胎盘因素出血的17例,软产道损伤6例,凝血功能障碍性1例。
1.2方法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
1.2.1首先要加強巡视的力度,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及时记录。
要对产后出血的高危患者密切监护,并及时做好应急的护理预案,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有出血症状的患者要立即建立两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进行补液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输血。
1.2.2进行及时有效的吸氧,需保持呼吸顺畅。
患者易急速缺氧,在实行补液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医嘱进行吸氧,维持产妇血氧的饱和度,为抢救的实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因此,对高危产妇要积极地做好吸氧措施来保证各项设备应用到
位。
采用双鼻导管或面罩以流量2~4 L/min吸氧,重度予4~6 L/min,有效保证了患者重要脏器的需氧量。
1.2.3病因的护理在出血产妇护理中,需要针对病因施护是最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导致产妇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制订详细的救护方案,对症下药,提高救治的效率。
导致产妇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宫缩乏力:给予经腹壁子宫体注射缩宫素,经直肠米索前列醇纳入等宫缩剂促进宫缩,双手按摩子宫,一手按压子宫后壁,另外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窿,将子宫置于两手之间加以按摩直到子宫恢复正常的收缩;胎盘因素:因胎盘因素导致出血,要积极协助胎盘娩出,必要时候可进行刮宫;软产道引起的出血:协助医师快速找出出血部位,必要时可采取刮宫措施[2]。
1.2.4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产妇生产后,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护理,激素的分泌会导致产后患者的情绪波动,产后出血的刺激更加重了产妇的心理压力和恐惧[3]。
所以,在制订护理方案时,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式,查阅相关的医学资料,充分地分析患者的心态波动以及心理特征,对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见性的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产后患者放松心态,配合治疗。
使患者的情绪和生命体征都能达到平和稳定的状态。
心理方面的护理应始终贯穿于患者住院过程中。
1.2.5康复指导产妇出院时候病情和心态都已稳定,但还是有必要采用预见性护理来对患者进行医学指导,针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在出院后有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指导,要提醒患者多补充高蛋白,多食用含高热量、含铁的食物。
消除患者在心理上的焦虑和顾虑,叮嘱患者要多注意休息,若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就诊。
2结果
经过积极救护,止血效果良好51例,1例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止血。
3结论
预见性护理的原则是将一种传统的护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护理模式,可以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护理需求做充分的准备,提前计划好护理方案,改善护理中的不足,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4-5]。
经过研究可以证明,科学、有效、积极的护理可以促进产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艳梅,邓玉娟,陈磊.7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02,25.
[2]肖捷,俞金莲,吴小虹.3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体会[J].赣南
医学院学报,2008,(02).
[3]项红梅.产后出血的治疗及心理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4,(01).
[4]吴月玲.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5).
[5]王小爱,白奇连.预见性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