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29.91 KB
- 文档页数:8
纺纱主要工艺流程纺纱是将棉、麻、丝、毛等纤维转变为纱线或线条的过程。
纺纱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梳理、粗纺、细纺和整理。
首先是梳理。
梳理是将纤维进行分散和梳理的过程,以去除纤维外的杂质、短纤维和粗纤维。
梳理分为粗梳和细梳两个阶段。
粗梳通过梳理机将纤维梳理成成束的纤维,然后通过细梳机对粗梳后的纤维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使纤维更加均匀。
接下来是粗纺。
粗纺是将纤维进行加捻、拉伸和加工的过程,以形成纱线。
首先,纤维被送入粗纺机,通过锭子旋转的力量进行加捻和拉伸。
接下来,纤维通过纱锭和卷绕器,形成纱线,并通过张力控制装置控制纱线的张力。
然后是细纺。
细纺是将粗纺纱进行更进一步的拉伸和加工的过程,以增加纱线的强度和均匀度。
在细纺前,由粗纺机产生的纱线经过柔饰机和切割机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理想的纤维。
然后,纱线通过细纺机进行拉伸和加工,同时控制纱线的张力和速度。
最终,纱线变得更加细腻柔软,并且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均匀度。
最后是整理。
整理是将纱线进行染色、整理和最后加工的过程。
首先,纱线经过浸渍、均染和脱水,以使纱线上色均匀。
然后,通过整烫、整平、整理机和烘干等设备,将纱线整理成最终的形状。
最后,纱线经过卷绕机,成为纱锭或线束,准备用于织造或编织等纺织工艺。
纺纱主要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每个工艺环节都需要仔细控制和调节,以确保产生高质量的纱线。
同时,不同的纤维材料和纱线要求可能需要调整工艺参数,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纱工艺正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纱线质量。
影响纺丝工艺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纺丝工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纺纱原料、纺纱设备、纺纱工艺参数、纺纱工艺流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
首先,纺纱原料是影响纺丝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纺丝原料的种类、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纺丝工艺的选择和调整。
常用的纺纱原料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
不同原料的纤维长度、粗细、柔软度等特性会对纺纱工艺产生影响。
比如,纤维长度适中的原料适合在纺纱工艺中进行纺纱加工,而纤维长度过长或过短的纤维则会导致纺纱困难或质量下降。
纺纱设备也是影响纺丝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纺纱设备包括纺纱机、纺纱机配件和纺纱辅助设备等。
不同类型的纺纱设备会影响纺纱工艺的选择和实施。
比如,锭式纺纱机适用于纤维较短的原材料,而风纺机适用于纤维较长的原材料。
纺纱机的性能和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纺丝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纺纱工艺参数也是影响纺丝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纺纱工艺参数包括纱锭转速、喷丝压力、牵伸比、牵伸速度、牵伸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纺纱质量和生产效率。
比如,纱锭转速的调整会影响纱线的粗细和强度,牵伸比的调整会影响纱线的伸长性和强度。
同时,纺纱工艺流程也是影响纺丝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纺纱工艺流程包括打理、清洗、梳理、粘合、加热、冷却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操作和工艺参数的选择都会对纺纱工艺和纱线质量产生影响。
比如,梳理工艺是将纤维进行梳理和并列,调整纤维的方向和长度,可以提高纺纱质量和纺线的平整度。
此外,环境条件也会对纺丝工艺产生影响。
比如,室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纤维的水分含量和纺纱机的工作效果,从而影响纺纱质量和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影响纺丝工艺的因素主要包括纺纱原料、纺纱设备、纺纱工艺参数、纺纱工艺流程和环境条件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调整这些因素,可以实现纺丝工艺的稳定和纱线质量的提高。
纺织纱线种类纺织纱线种类:一、棉纱线棉纱线是以纯棉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特点。
棉纱线广泛应用于家居纺织品、服装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根据纺纱工艺的不同,棉纱线可以分为有机棉纱线、精梳棉纱线和卡戴纳棉纱线等。
二、丝纱线丝纱线是以蚕丝或人造丝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光泽度高、手感柔滑的特点。
丝纱线适用于高档服装、家纺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丝纱线有桑蚕丝纱线、火山岩丝纱线和竹炭丝纱线等。
三、羊毛纱线羊毛纱线是以羊毛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保暖性好、弹性高的特点。
羊毛纱线广泛应用于冬季服装、围巾和手套等领域。
根据羊毛的不同,羊毛纱线可以分为羊绒纱线、羊绒细纱线和羊绒粗纱线等。
四、麻纱线麻纱线是以麻类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特点。
麻纱线适用于夏季服装、家居纺织品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麻纱线有亚麻纱线、苎麻纱线和黄麻纱线等。
五、化纤纱线化纤纱线是以化学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耐磨损、不易变形的特点。
化纤纱线广泛应用于运动服装、床上用品和工业纺织品等领域。
常见的化纤纱线有涤纶纱线、尼龙纱线和腈纶纱线等。
六、混纺纱线混纺纱线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纤维混合纺制而成的纱线,具有各种纤维的特点。
混纺纱线可以兼具棉纱线、丝纱线、羊毛纱线等纤维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常见的混纺纱线有棉麻混纺纱线、棉丝混纺纱线和羊毛丝混纺纱线等。
七、金属纱线金属纱线是以金属丝为原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亮丽的金属光泽和特殊的手感。
金属纱线适用于装饰品、高档服装和手工编织等领域。
常见的金属纱线有银丝纱线、金丝纱线和铜丝纱线等。
八、特殊纱线特殊纱线是指由特殊材料制成的纱线,具有特殊的功能或效果。
特殊纱线广泛应用于特殊领域,如医疗纺织品、防弹材料和照明纺织品等。
常见的特殊纱线有碳纤维纱线、荧光纱线和阻燃纱线等。
纺织纱线种类繁多,每种纱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无论是家居纺织品、服装还是手工编织,选择适合的纱线材料可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
纱的纺织工艺
纱的纺织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棉、麻、丝、毛等经过纺纱、捻合、拉伸等一系列工艺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着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纺织工匠们精细的操作。
首先,原材料需要进行加工。
对于棉花来说,需要进行磨毛、去杂等处理。
对于丝绸来说,需要进行脱胶等处理。
这些处理后的原材料,就可以进入纺纱的环节了。
纺纱是将原材料加工成纱线的过程。
首先,将原材料进行粗纱,然后利用纺车将粗纱加工成纱线。
纱线的细度和密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捻合是将两股或多股纱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加强度和耐磨的纱线。
捻合时需要掌握适当的张力和捻度,以确保纱线质量稳定。
拉伸是将纱线进行加工,使其更加平滑、紧密,提高其强度和弹性。
拉伸可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式进行。
纱的纺织工艺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纺织工匠们需要掌握各种加工技术,以确保纺出的纱线质量稳定、强度高、手感好。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的各种需求。
- 1 -。
短纤维纺纱工艺比较摘要棉、羊毛、绢丝、苎麻都是常见的天然短纤维,由于它们的纤维长度与性质的差异,所采用的纺纱方法与纺纱工艺也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天然短纤维,讨论其纺纱方法与工艺,对它们的工艺流程,初加工方式,开松梳理作用,成条作用,成纱及后加工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它们纺纱工艺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短纤维;纺纱;羊毛;绢丝;苎麻纺纱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加工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其实质就是将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目前常用的纺纱原料主要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等纤维,使用天然纤维纺纱已有久远的历史。
棉、毛、丝、麻虽然都是天然纤维,但是它们各具特点,某些纤维性质差异非常显著,纺纱性能差别很大,至今难以采用统一的加工方法制成细纱。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文献等参考资料,选择棉、羊毛(毛)、绢丝(丝)、苎麻(麻)这四种常见的天然短纤维,对它们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
纤维的性能对纺纱的影响很大,其中,纤维长度对纺纱的设备和工艺的影响尤为突出。
目前的短纤维纺纱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棉型纺纱系统和毛型纺纱系统。
棉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25~50mm,主要用来加工棉纤维;毛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70~110mm,可以用来加工羊毛、苎麻、绢丝等天然纤维。
这两种纺纱系统由于纤维长度差异较大,因此,尽管纺纱原理是相同的,但在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区别。
本文主要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纺纱的工艺流程、初加工、开松梳理、成条、成纱及后加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1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比较随着纺织机械的发展和纺纱原理的日趋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棉纺、毛纺、绢纺、麻纺专门的纺纱系统,它们的工艺流程各不相同。
1.1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的性能及对产品的要求,棉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普梳工艺流程、精梳工艺流程、废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a)普梳工艺流程(b)精梳工艺流程(c)废纺工艺流程图1 棉纺纺纱工艺流程1.2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加工工艺不同,毛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如图2所示。
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国传统纺织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工艺包括丝织、棉织、毛织等,每一种工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丝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丝绸的生产和贸易而闻名于世。
丝绸是一种由蚕丝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光滑、柔软、透气等特点。
在丝绸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蚕的饲养、取丝、缫丝、织布等多个环节。
其中,取丝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将蚕茧中的丝线取出并加以细致处理。
中国的丝绸工艺在蚕丝的取丝、缫丝和织布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技巧和方法,使得最终的丝绸品质优良、色彩丰富。
棉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另一种重要的工艺。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棉花的发源地和重要生产地之一。
棉织品具有柔软、透气、吸湿等特点,非常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中国的棉织工艺主要包括棉纺和棉织两个环节。
在棉纺环节中,需要先将棉花进行齐麻、扦麻等处理,然后进行纺纱,最后得到棉纱。
而在棉织环节中,需要将棉纱经过织布、染色、印花等工序,最终制成各种棉织品。
毛织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毛织品以其保暖性和舒适性而受到广泛喜爱。
中国的毛织工艺主要包括羊毛织和兔绒织两个方面。
在羊毛织中,主要采用的是山羊毛、绵羊毛等。
经过剪毛、洗毛等处理后,再进行纺纱、织布等工序,最终制成各种羊毛织品。
而在兔绒织中,主要使用的是兔子的绒毛。
通过剪毛、洗毛、梳理等步骤,然后再进行纺纱、织布等工艺,最终得到兔绒织品。
除了以上几种传统纺织工艺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纺织工艺,如麻织、草编等。
这些工艺都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巧而闻名。
例如,麻织是利用亚麻、苎麻等植物纤维制成的织物。
亚麻纤维柔软、透气,苎麻纤维坚韧、耐磨。
在麻织工艺中,需要经过麻纤维的提纱、纺纱、织布等环节,最终得到麻织品。
而草编则是利用草、藤等天然材料编织而成的工艺,常用于制作篮子、帽子等物品。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纺织工艺以其独特的材料和技巧,造就了优良的纺织品。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从纱线到织物的主要工艺过程是什么?
答:从纱线到织物的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一、原材料处理
纺织原料主要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多种材料。
在纺织生产过程中,首先需
要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包括清洗、烫平、染色等步骤。
处理好的原材料才能进行下一步
操作。
二、纺纱
纺纱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转变成为纱线。
在纺纱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原
材料进行开松,去除其中的杂质。
接下来是梳棉或梳毛,将原材料梳理成为纤维束。
然
后是加工成为毛条或成纱,对纱线进行捻合、细化称为最终的纱线。
三、织布
织布是将纱线经过织布机织成织物。
在织布过程中,需要确定织物的密度和线型,
选取相应的织布机进行操作。
织物的成品率、质量和外观主要取决于所选纱线种类和成
分、织物的纱线密度、织物纱线的组织方式和织布机的性能等多个因素。
四、后处理
后处理是对织物进行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烫平、整理、印花、染色、定型
等。
通过后处理的加工,可赋予织物更好的柔软度、色泽、落水性、耐久度等多种性能。
综上所述,纱线到织物的主要工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生产环节的协
作配合,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纺织品。
另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应用,
现代化的纺织机械设备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手工操作,提升了纺织生产效率和品质。
常见面料介绍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
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
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
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下面,对常见的服装面料的特性分别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棉布棉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
它多用来制作时装、休闲装、内衣和衬衫。
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
它的缺点则是易缩、易皱,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在穿著时必须时常熨烫。
2、麻布麻布,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
一般被用来制作休闲装、工作装,目前也多以其制作普通的夏装。
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
它的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外观较为粗糙,生硬。
3、丝绸丝绸,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
与棉布一样,它的品种很多,个性各异。
它可被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尤其适合用来制作女士服装。
它的长处是轻薄、合身、柔软、滑爽、透气、色彩绚丽,富有光泽,高贵典雅,穿著舒适。
它的不足则是易生折皱,容易吸身、不够结实、褪色较快。
4、呢绒呢绒,又叫毛料,它是对用各类羊毛、羊绒织成的织物的泛称。
它通常适用以制作礼服、西装、大衣等正规、高档的服装。
它的优点是防皱耐磨,手感柔软,高雅挺括,富有弹性,保暖性强。
它的缺点主要是洗涤较为困难,不大适用于制作夏装。
5、皮革皮革,是经过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面料。
它多用以制作时装、冬装。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革皮,即经过去毛处理的皮革。
二是裘皮,即处理过的连皮带毛的皮革。
它的优点是轻盈保暖,雍容华贵。
它的缺点则是价格昂贵,贮藏、护理方面要求较高,故不宜普及。
6、化纤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
它是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纤维的纺织品。
通常它分为人工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门类。
纱线分类和主要类型纱线定义:由纺织纤维制成的细长、柔教并其有一定械性能的连续长条,统称为纱线。
纱线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但从构成纱线的基本单元纤维来讲,纺织纤维有短纤维和长丝之分,所以短纤纱和长丝纱便构成了纱线的两大体系,此外还有各种具有新颖外观和复杂结构的特殊纱线。
一、短纤纱由短纤维(包括天然短纤维和化学切断纤维)纺制而成的纱。
1、按并合加捻情况分(1)单纱:短纤维沿纱条轴向排列加捻而成单纱。
(2)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捻而成股线。
(3)复捻股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再并合加捻而成复捻股线。
2、换组成线的纤推种类分(1)纯纺纱线:由一种纤维纺成的纱线,如棉纱线、毛纱线、麻纱线、涤纶纱线、豬胶纱线。
(2)混纺纱线: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和纺成的纱线。
如65%涤涤纶、35%棉组成的混纺为涤/棉鈔。
3.接纺纱工艺流程的不同分(1)棉纱线分为普梳纱、精梳纱、废纺纱。
(2)毛纱线分为粗梳纱、精梳纱、废纺纱。
4.接纺织机的类型分(1)环锭纱: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纺制的纱。
(2)新型纱:用各种新型纺纱机(如转杯纺纱机、喷气纺纱机、自捻纺纱机、摩擦纺纱机、静电纺纱机等)纺制的纱。
5、接化学短纤维的长度分(1)棉型化纤纱线:长度接近于棉纤维,一般为30~40mm。
(2)毛型化纤纱线:长度接近于毛纤维,一般为70~150mm。
(3)中长化纤纱线:长度介于棉、毛之间。
6、按纱的粗细分棉或棉型化纤纱分为特细特纱(≤10tex)、细特纱(11~20tex)、中特纱(21~31tex)、粗特纱(≥32tex)毛或毛型化纤分为特细支纱(≤12tex)、细支纱(12~31tex)、粗支纱(≥31tex)二、长丝纱1、平丝纱长度很长的连续单根纤维。
2、复丝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丝纱并合在一起的丝束。
3、捻丝复丝加捻而成捻丝4、复合捻丝捻丝再经一次或多次并合加捻而成复合捻丝。
5、变形丝伸直、光滑的化学纤维原丝经变形加工,呈现卷曲、环圈、螺旋等外观特征而具有蓬松性、伸缩性,这样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
纱线工艺知识点总结一、纱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纱线是纺织品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它是由纤维或纱线交错编织而成的线状材料。
纱线的主要分类有棉纱、毛纱、麻纱、丝纱、化学纤维纱等。
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的不同,纱线还可以分为粗纱、中纱、细纱等多种类型。
二、纱线的生产工艺1. 纺前工艺:包括原料的选配和开松、并纱、精纺等工序,主要是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制成成纱线的原料。
2. 纺纱工艺:包括纺纱预处理、粘合和整理工艺等多个环节,通过纺纱机械将成纱线的原料拉伸、卷绕等步骤,最终制成所需的纱线产品。
3. 成纱后处理:包括浸蜡、整理等工序,通过对成纱产品进行润色、整热等处理,以提高纱线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三、纱线的品质检测和标准1. 纤维的吸湿性、柔软度、强度等物理性能是影响纱线品质的重要因素。
纺织材料的品质检测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撕裂试验、吸湿性测试等手段来进行评估。
2. 纱线的生产标准主要包括纤维长度、纤度、捻度、拉力、弹性等指标,不同类型的纱线有不同的生产标准。
四、纱线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1. 纱线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服装、家纺、工业制品等领域,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品质和功能要求的提高,纱线产品的品种和用途也在不断扩大。
2. 纱线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绿色生产、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未来纱线产品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功能性,并且在纺织品设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创新1. 传统纺织工艺:常规棉纺织业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其发展日趋饱和。
而传统纺织工艺的加工和生产方式也面临着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
2. 现代技术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纺织工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纺织材料和工艺的创新也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环保的要求。
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理念将逐渐渗透纺织工业的生产和产品设计,从而实现纺织工业从传统向现代、从推动向引领的转变。
六、纱线工艺的现状与展望1. 纺织工艺的现状是生产规模大、产品供给充足,但是行业伴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纺纱工艺制作方法纺纱是将毛、棉、麻、丝等纤维原料,经过加工、打卷,把成束的原料传送到纺纱机的锭子上,利用锭子旋转的速度和离心力,使纤维成束在锭子上被拉细、变细,形成粗纱。
接着,根据需要,将粗纱进行细纱、成条、捻线等工序,即可制成成品纱。
纺纱工艺制作方法如下:一、原料预备常用的纺纱原料有棉、麻、丝、毛等,不同的纤维需采用不同的预备方法。
例如,对于棉花,需进行籽棉分离、翻晒、打包、存储等预备工作;对于丝绸,需进行脱丝、清洁、卷绕等工序。
二、纺纱设备准备纺纱设备主要包括纺纱机、牵伸机、捻机等,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纺纱原料和工艺. 相关设备要保持良好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果.三、工艺流程1.开松将原料输送到纺纱机的锭子上,纺纱机特別地设置了开松轮,开松轮上有许多铜板,使锭子与松轮之间可以顺畅地拉动,锭子顺时针旋转,松轮则逆时针旋转,拉紧原料到锭子上。
2.精梳精梳工序是纺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精梳可提高质量和强度,去除棉纤维表面的短棉纤维及杂质,使纤维与纤维之间更加紧密. 在精梳的过程中,从纺纱机上的一个喷油皮带中送进一定量的纤维,在经过依次排列的精梳针后,纤维会逐渐被排列整齐。
3.拉干由于纤维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如果不去除这些水分,会对后续工序造成影响。
将纤维拉到干水,去除部分水分,使纤维相互缠绕形成长长的条形.4.成薄成薄是使粗纱变成细纱的过程,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粗纱成薄的次数。
成薄的过程中,粗纱被塞进牵伸机,通过辊子的作用逐渐变细成细纱。
5.成条成条是在制造高级产品时常用的过程,可将纱线变成平滑、平均的纱条,然后再进行进行捻合加工。
将细纱从牵伸机上取下,经过条形设备变成一根薄长而平整的带状材料。
6.捻线捻线是使用捻机将纱条形成线的过程。
将成条后的细纱从陈放区取出,并带到捻机上,通过机器的带动下,经过摩擦与拉力的作用,使细纱均匀的旋绕成线.四、验收包装最后的环节是纺织品的验收包装,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进行不同标准的应验,完成包装后进行质量的检测,确保纺织品的符合要求的质量.总之,纺纱工艺制作方法要合理控制各道工序参数,严密把关每个工序的质量,避免产生超出误差导致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 另外,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落实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保证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常用面料特点一、棉及棉混纺面料1、纯棉面料:(1)外观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弹性较差,易起皱褶。
用手攥紧面料有一种厚实感,将手放松后布面上有明显的折痕。
(2)从布边抽出几根纱线解散后观察单根纤维,可见天纤维短且细,自然卷曲。
(3)根据纺纱工艺的不同,纯棉面料有普梳、精梳与丝光之分:A.普梳面料外观较粗糙,有一定的粗细节,常为中厚织物。
B.精梳面料外观较平整、细腻,常为细薄织物。
C.丝光面料经过丝光处理,光泽较好,表面细腻均匀。
2、涤棉混纺与腈棉混纺面料:光泽明亮,色泽淡雅,布面光洁平整,有滑、挺、爽的感觉,手攥布面有一定的弹性,放松后折痕少且回复快,腈棉面料的蓬松感比涤棉面料强。
3、富棉混纺与粘棉混纺面料:色泽鲜艳,光泽柔和,手摸布面平滑、光洁、柔软。
攥紧放松后布面有较粗的折痕,粘棉面料的湿强度低于富棉面料。
4、维棉混纺面料:色泽稍暗且有不匀之感,手感较粗糙。
攥紧面料放松之后的折痕介于富棉面料与粘棉面料之间。
二、麻及麻混纺面料1、纯麻面料:自然纯朴,光泽柔和,布面有不匀之感。
较棉面料硬挺,手感粗硬、厚实。
2、涤麻面料:纹路清晰,布面平整,光泽明亮,手感较柔软。
手攥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
3、棉麻面料与麻粘面料:风格与外观介于纯棉与纯麻面料之间。
4、毛麻面料:布面清晰平整、色泽明亮、手感有弹性。
手攥紧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随着麻纤维比例的提高,折痕增加。
三、毛及毛混纺面料1、纯毛面料:A.布面平整、色泽均匀、光泽柔和,手感柔软、有温暖感,丰满而富有弹性,不易起皱。
用手攥紧放松后呢面折痕很少,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自然回复原状。
拆解纱线观察纤维形态,较棉纤维粗、长,且自然卷曲。
B.精纺毛面料表面平整、光洁精细,纹路清晰,自然柔和,有膘光,手感薄软、滑爽挺括、有弹性和糯性。
C.粗纺毛面料比较厚重,表面有绒毛,呢面丰满,膘光足,手感柔软、厚实、滑糯。
2、毛粘面料:色泽较暗,薄型面料看上去有棉的感觉。
手感柔软不挺括,攥紧放松后有较明显的折痕。
面料的生产工艺面料的生产工艺是指将纺织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步骤,最终制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面料的过程。
具体来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纤维选材、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
首先,纤维选材是面料生产的第一步。
根据面料的要求和用途,选择适合的纤维原料。
常见的纤维原料有棉、麻、丝、毛、化纤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纱是面料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由纤维交叉纺成的线状物。
纺纱是将纤维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纺的纱线。
纺纱的主要工艺有梳棉、梳麻、抽丝、锭纺等。
这些工艺可以将纤维进行整齐、细长的排列,提高纱线的质量。
织造是将纱线进行交叉编织,形成织物的过程。
织造分为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方式。
手工织造是传统的手工操作,通过横经纬线的组织和交织,一针一线地制成织物。
机械织造则是使用织造机进行自动化操作,可以大量快速地生产各种面料。
机械织造中常用的织造机有水力织机、空气喷射织机和经编织机等。
印染是指对织造好的织物进行颜色和图案处理。
印染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手段进行,如印花、染色、烫金、烫银等。
印染技术的发展使得面料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颜色效果,满足不同需求。
最后,面料还需要进行后整理处理,以改善其手感、光泽和稳定性。
后整理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洗净定型、烫平、剪毛等。
这些工艺可以使面料具有更好的质感和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纤维选材、纺纱、织造、印染和后整理等环节。
这些工艺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完成面料的生产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纤维原料、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面料,满足人们对不同用途和风格的需求。
短纤维纺纱工艺比较摘要棉、羊毛、绢丝、苎麻都是常见的天然短纤维,由于它们的纤维长度与性质的差异,所采用的纺纱方法与纺纱工艺也有所不同。
本文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天然短纤维,讨论其纺纱方法与工艺,对它们的工艺流程,初加工方式,开松梳理作用,成条作用,成纱及后加工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它们纺纱工艺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短纤维;纺纱;羊毛;绢丝;苎麻纺纱作为一门工程技术,加工对象是纤维集合体,其实质就是将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目前常用的纺纱原料主要是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毛、丝、麻等纤维,使用天然纤维纺纱已有久远的历史。
棉、毛、丝、麻虽然都是天然纤维,但是它们各具特点,某些纤维性质差异非常显著,纺纱性能差别很大,至今难以采用统一的加工方法制成细纱。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文献等参考资料,选择棉、羊毛(毛)、绢丝(丝)、苎麻(麻)这四种常见的天然短纤维,对它们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
纤维的性能对纺纱的影响很大,其中,纤维长度对纺纱的设备和工艺的影响尤为突出。
目前的短纤维纺纱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棉型纺纱系统和毛型纺纱系统。
棉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25~50mm,主要用来加工棉纤维;毛型纺纱系统,适合加工的纤维长度为70~110mm,可以用来加工羊毛、苎麻、绢丝等天然纤维。
这两种纺纱系统由于纤维长度差异较大,因此,尽管纺纱原理是相同的,但在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和加工工艺上有较大区别。
本文主要针对棉、羊毛、绢丝、苎麻纺纱的工艺流程、初加工、开松梳理、成条、成纱及后加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
1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比较随着纺织机械的发展和纺纱原理的日趋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棉纺、毛纺、绢纺、麻纺专门的纺纱系统,它们的工艺流程各不相同。
1.1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棉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原料的性能及对产品的要求,棉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普梳工艺流程、精梳工艺流程、废纺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a)普梳工艺流程(b)精梳工艺流程(c)废纺工艺流程图1 棉纺纺纱工艺流程1.2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毛纺纺纱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加工工艺不同,毛纺纺纱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粗梳毛纺系统,精梳毛纺系统,半精梳毛纺系统,如图2所示。
(a)粗梳毛纺工艺流程(b)精梳毛纺工艺流程(c)毛条制造工艺流程(d)条染复精梳工艺流程(e)半精梳毛纺流程图2 毛纺纺纱工艺流程1.3绢纺纺纱工艺流程绢纺纺纱工艺流程较长,根据制绵的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圆梳制绵和精梳制绵,如图3所示:(a)绢纺纺纱工艺流程(b)圆梳制绵工艺流程(c)精梳制绵工艺流程图3 绢纺纺纱工艺流程1.4麻纺纺纱工艺流程麻纤维种类较多,目前较为成熟的纺纱系统由苎麻纺纱,亚麻纺纱等,其中苎麻纺纱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苎麻纺纺纱工艺流程1.5棉、毛、丝、麻纺纱工艺流程分析图1~4分别描述了这棉、羊毛、绢丝、苎麻这四种短纤维纺纱的工艺流程,对比可以发现,棉纺的纺纱工艺流程明显较短,各道工序所用的设备也较少。
在毛纺工艺流程中,毛条制造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成品毛条销售,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高的毛条染色产品,还需要经过条染复精梳工艺,即对毛条染色并再次进行精梳工艺。
绢纺工艺流程中,经初加工得到的精干绵需要经过圆梳制绵或精梳制绵得到精绵后纺纱,圆梳制绵工艺流程长,劳动强度大,制成的精绵绵粒少;精梳制绵类似毛条制造,工艺流程虽短,但质量不如圆梳制绵。
苎麻纺纱一般借用精梳毛纺系统的成套设备进行纺纱,只是对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并且工艺流程与棉纺工艺流程类似。
2棉、毛、丝、麻纺纱初加工分析比较从棉株上摘下的籽棉,绵羊上剪下的羊毛,丝织业的下脚料,茎干上剥下的麻皮,它们是天然纤维的原始状态。
在这些原料中,含有多种不同的成分,不能直接进行纺纱加工,所以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初加工,除去纤维原料中的碍纺成分,增加这些天然纤维的可纺性,使纤维符合纺纱要求。
这些原料的成分及初加工方法等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短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对比从表1短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对比可以看出,这些天然短纤维原料都含有较多的碍纺成分,短纤维的初加工的共同点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方法,除去这些碍纺成分,得到符合纺纱要求的初加工产品。
由于各种原料的碍纺成分不同,对于不同的天然纤维,它们的初加工工艺及方法不同。
籽棉中的棉籽与糖类物质不能在织物后整理中除去,是主要的碍纺成分。
棉籽是棉花作物的种籽,可以通过机械打击除去,根据初加工的机器形式不同,可分为锯齿轧棉和皮辊轧棉两种方式,通过皮辊与刀片或者锯齿的作用,使棉籽与纤维相互分离。
对于籽棉中的糖类物质,可以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式脱糖,如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等方法除去糖分,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喷洒纺黏助剂的方法。
原毛中含有较多的生理夹杂物和生活环境杂物,严重影响毛纺加工。
原毛首先经过选毛,然后通过开毛、洗毛、烘毛、炭化等一系列机械与化学方法,除去各种杂质,得到符合毛纺生产要求的、比较纯净的洗净毛。
开毛主要是通过开毛锡林的作用将毛块开松成松散的毛束,尽可能的清除其中的土杂;洗毛是通过乳化法或溶剂法洗去羊毛脂、羊汗、植物性杂质等得到洗净毛;烘毛是将洗毛机压水辊出来的洗净毛进行烘干,控制洗净毛的回潮率。
对于粗纺羊毛的初加工,还需要经过炭化处理。
炭化是利用纤维素不耐酸而羊毛耐酸这一性质除去植物性草杂,需要经过浸酸、轧酸、烘干、除炭、中和等流程可得到炭化洗净毛。
绢纺原料来源较广,其主要成分为丝素与丝胶,二者虽然均为蛋白质,但只有丝素是符合纺纱加工的成分,少量丝胶可起保护作用,所以精炼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丝胶和油脂及尘土等杂质,制成较为洁净、蓬松、有一定刚弹性的精干绵。
精炼前处理主要是对原料进行选别、扯松、除杂,以确定精练方法及工艺;精炼按原理可分为化学精炼与生物化学精炼,目前常采用的是皂碱精炼法;精炼后处理包括洗涤、脱水和干燥等工序,最终制成适合后道使用的精干绵。
苎麻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且具有较完整的纺纱体系的麻纤维,原麻中含有较多的非纤维素胶质,这种胶质主要为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原麻的初加工就是进行麻纤维的脱胶。
脱胶目前有化学脱胶与微生物脱胶两种基本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碱液煮练为主的化学脱胶。
化学脱胶有较多的工艺方法,两煮法流程短,但生产的精干麻质量不高;两煮一练法生产的精干麻质量好但时间长;两煮一漂法生产的精干麻质量较好,工艺时间短;两煮一漂一练生产的精干麻质量最好,但工艺流程长,成本高,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产品需求合理选择工艺。
3棉、毛、丝、麻纺纱开松梳理作用比较短纤维纺纱都需要经过梳理工序,梳理的作用主要是将纤维束进一步梳理成短纤维状态,除去细小的杂质、疵点、短绒等,并制成条子供下道工艺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可以对初步梳理后的纤维再次进行精梳梳理,以提高条子质量。
在梳理和精梳之前,都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艺,以适应梳理或精梳机的要求。
对初加工处理后的原棉、洗净毛、精干绵、精干麻的开松梳理作用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短纤维开松梳理作用比较梳理前准备是对初加工后的原料进行机械或化学的加工,使其符合梳理机的喂入要求。
对于所有的短纤维都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原料的选配,对原料进行初步的开松、除杂、混合等作用,目的都是为了清除杂质,排除短绒,分散纤维束。
但是对于不同的短纤维使用的设备不同,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短纤维的要求。
棉纺设备主要用开清棉联合机,工艺流程较长,设备较多,最终制成棉卷或棉流形式喂入梳棉机。
毛纺设备主要采用和毛机,在对洗净毛开松混合的同时还进行给油加湿,通过加入乳化后的和毛油,使毛纤维具有较好的柔软性和韧性,较少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的损伤。
绢纺设备主要是开绵机,特点是输出具有一定规格、厚薄均匀的开绵绵张,供制绵工序使用。
麻纺设备主要是软麻机和开松机,同时需要经过分磅与堆仓处理;由于麻纤维较硬挺,所以利用软麻机进行机械软麻;给湿加油可以增加精干麻的回潮率与柔软度,以适应梳理和纺纱要求;分磅将精干棉分为麻把以定量喂入开松机,堆仓是使油水在麻把中均匀分布;开松机除了进行开松除杂外还将过长的纤维扯断成合适的长度,并制成适合梳麻机喂入的卷装。
梳理工序是利用表面带有钢针或锯齿的工作机件对纤维束进行梳理,对于几乎所有的短纤维纺纱系统,都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使其成为单纤维状态,均匀混合,除去细小杂质并并聚拢成条子,但梳理机的形式有所不同。
棉纤维由于纤维长度较短,采用适合短纤维梳理的盖板式梳理机,主梳理区为锡林盖板梳理区,纤维在锡林与盖板两个针面间反复、细致的梳理与混合以到达梳理目的。
羊毛、绢丝、苎麻纤维由于纤维长度较长,采用适合长纤维梳理的罗拉式梳理机,原料经胸锡林预梳,除草辊开松、除草,剥毛辊、工作辊与大锡林的反复分梳作用以到达梳理的目的。
对于粗纺梳毛机,由于不经过精梳及多道针梳处理,原料需要在梳毛机上充分混合,所以采用多联式罗拉梳理机,用过桥部分相连接,达到细致梳理,均匀混合的作用。
绢纺中传统的圆梳制绵不采用梳理机,而是使用切绵机对超长纤维定长切断,制成一定规格的棒绵供圆梳机梳理。
精梳前准备是对条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精梳的要求。
精梳前准备工序的作用都是并合、牵伸,目的都是提高条子的伸直平行度,均匀度,改善弯钩。
不同点是在棉纺工序中还需要将生条制成棉卷,供精梳机使用,这就使得棉纺的精梳准备工序的设备是并条机与条卷机或条并卷联合机的组合;而在毛纺、绢纺、麻纺的精梳准备工序中,均使用2~3道针梳机进行牵伸并合,以满足精梳机的使用及改善精梳条的均匀度。
精梳工序主要是利用梳针对纤维的两端分别在被握持的状态下进行更为细致、充分的梳理,对于几乎所有的短纤维纺纱系统,精梳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改善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排除短绒杂质、提高可纺性。
不同点是不同纺纱系统的精梳机的机构上有一定的差别,棉纺使用的是棉型精梳机,毛纺使用的是毛型精梳机,绢纺的圆梳制绵使用的是圆型精梳机,精梳制绵使用的是直型毛纺精梳机,麻纺由于苎麻纤维较粗硬,在毛型精梳机上加装往复运动的剥取皮板将麻网夹持后输送给紧压罗拉,保证了麻网中纤维的平顺与匀整。
4棉、毛、丝、麻纺纱成条作用分析比较短纤维在梳理机或精梳机上形成棉网,再由剥棉装置剥下后经喇叭口聚拢成条,这些条子已经成为符合一定质量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条子的伸直平行度与均匀度,需要对条子进行牵伸与并合,使其成为符合成纱要求的条子。
棉纺、毛纺、绢纺、麻纺工艺中的成条作用如表3所示。
表3 短纤维成条作用分析与机构有所不同,但其作用与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对输入的条子进行并合与牵伸,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线密度的均匀条子。
并条或针梳工序一般都是应用在梳理工序之后、精梳准备工序或精梳工序之后,但不同的短纤维条的针梳(并条)次数不同,棉条并条次数一般较少,为1~3道,而毛纺、绢纺、麻纺针梳次数较多,为3道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