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411.00 KB
- 文档页数:43
《科技论文写作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论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掌握科技论文的格式和结构;3. 学会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4. 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技论文的定义与作用;2. 科技论文的特点;3. 科技论文的格式与结构;4. 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5. 科技论文的修改与完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技论文的基本概念、格式和写作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科技论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写作过程中的要点;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经验,相互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科技论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第二课时:讲解科技论文的格式与结构;3. 第三课时:教授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4. 第四课时:分析典型科技论文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写作过程中的要点;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论文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典型科技论文案例时的表现,检查他们对实际写作要点的掌握;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题目,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科技论文写作教材:提供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典型科技论文案例:用于分析实际写作过程中的要点;4.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案例分析。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多写多改,不断提高写作能力;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论文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写作能力;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沿动态;3. 增设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十、教学总结十一、教学反馈与调整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节奏;4.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罗伯特.A.戴11.什么是科学论文1.1 科学论文的定义1.1.1发表原始研究结果1.1.2以作者同行们能够重复试验并检验其结论的方式发表1.1.3要发表在能容易地为科学界所获得的杂志或其他原始文献上1.1.4“论文的内容应该是崭新的、真实的、重要的和易于理解的”1.1.5"要有严密的思维特性、逻辑性、清晰性和准确性" 1.2 科学论文的组织1.2.1引言Introduction:问题是什么1.2.2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你如何研究这个问题1.2.3结果和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你发现什么、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1.2.4结论Conclusion1.2.5“写科学论文并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发表”,所以必须以易接受、规定的格式来写1.2.6写科学论文首先是要组织构思1.2.7“写论文不能用文学的手法,比如夸张”1.3 科学论文的语言1.3.1最好使用数量最少、最简短的词语把意思表达清楚1.3.2“如能写出一般的、朴实无华的语言编辑们就欣慰了”1.4 其他定义1.4.1如果在会议文章中提出了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并且应该发表在原始期刊上1.4.2“任何药物只要将它注射到实验老鼠体内,就能得出一篇科学论文”22.如何撰写文章题目2.1 题目的重要性2.1.1大多数读者只看文章标题,so,对题目每一个词都应进行仔细的推敲2.1.2题目应该用尽可能少的词,而又能充分表达文章的内容2.2 题目的长短2.2.1避免多余的词“”关于...的研究、关于...的调查“2.3 确切2.3.1使用确切、大家熟悉和简短的词2.3.2“A对B生长的抑制作用”2.3.3A对B的作用2.4 句法的重要性2.4.1大多数语法错误都是由于词的排列错误引起2.5 题目是文章的标记2.5.1作者应自问“我应如何在索引中找到这份资料”2.5.2它并不一定要具有主语、动词和宾语2.5.3题目用词应限于容易理解,便于检索,并能使文章的重要内容突出的那些词2.5.4题目通常不使用缩写词、化学分子式、专用名词和行话2.5.5不用主-副标题2.5.6题目最好尽可能多的包含关键词33.如何列出作者3.1 按思想的重要性3.2 第一作者应该是地位较高的作者,并认为他参与了大部分或全部研究工作(哪怕他是学生)3.3 列出的作者应该而且只应包括积极参与整个设计和进行试验的人44.如何列出作者地址4.155.如何写提要5.1 内容5.1.11.阐明该项研究工作的基本目的和范围5.1.22.描述所使用方法5.1.33.总结研究成果5.1.44.阐明基本结论(提三次)提要引言讨论5.2 用词要精练5.2.1要包含重要内容,但不要无关紧要的细节5.2.2如果你的提要没有清晰、简练而又不能引起审稿人的兴趣,那你很可能不能发表5.2.3仔细考虑每一个词,能用100字就不要写200字66.如何写引言6.1 引言的目的:为了引出文章6.2 规则6.2.11.首先应尽可能清楚地提出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范围6.2.22.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应对有关文献进行评述6.2.33.应阐述研究方法。
第1章何谓科技写作尽可能简要、甚至大胆地陈述事实。
没有人想在科技论文中看到动人的口才或过多的文学修饰。
——R. B. McKerrow1.1 科技写作的范围科技写作通常指的是,以符合标准格式的科技论文形式在科技期刊上陈述原创性的研究。
从广义上来看,科技写作还包括以其他类型的文章(如旨在总结和综合前人已发表的科研工作的评论性论文)形式进行科技交流。
从更广义上来看,科技写作包括科研人员为任何科技交流(如基金申请、口头推介、海报等)目的而撰写文章。
面向公众的科普写作就属于这个更广义的科技写作范畴。
1.2 表达清晰科技写作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表达清晰。
成功的科学实验,是思维清晰的产物,它解决了一个陈述清楚的问题,并得出了陈述清楚的结论。
理想情况下,表达清晰应该是任何交流方式的特征;但是,如果一件事首次被陈述出来,则绝对要做到表达清晰。
主要科技期刊上的大多数科技论文之所以能被录用发表,就是因为这些论文贡献了新知识。
所以科技写作务必要表达清晰。
1.3 接收信息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问题:森林里的一棵树倒下了,如果在场没有人听到树倒下,那么树倒在地上时有声音吗?正确的答案是“没有”。
声音并非只是“空气的振动”这么简单;事实上,如果没有用耳朵去聆听,就不会出现声音。
同样,科技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如果一个信号不能被感知到,那么它就没有意义;如果一篇发表出来的科技论文不能被相关的读者阅读和理解,那么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科学的要义转述为:任何科学实验,只有在实验结果得以发表并得到理解后,才算取得成功。
论文发表之后,如果读者看不明白,那么就有如悄然倒落在林中的树木,不会产生预期人们听到的声音。
1.4 理解信息科技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信息清楚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
代表信息的字词应该尽量简单、意思清楚,并尽量有条理。
科技写作不需要什么“装饰”。
漂亮的文学修饰——如隐喻、明喻、成语——很有可能引起意思上的混乱,所以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要慎用。
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科技论文和投稿发表09级生物科学摘要: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
本文阐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以及投稿发表的策略与技巧,为从事科研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科学研究;科技论文;投稿Discussing on how to do scientific researches, write scientific papers and contribute for publishmentAbstract:scientific paper is article what is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 conduct project research, analysis and expound for some phenomena or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o promulgate its essence and regular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scientific papers and the strategies and skills of contribution, so provides reference and assista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papers; Contribution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英文的science,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格式和写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什么叫科技论文,基本特征是什么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
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
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
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
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
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
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
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分析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分析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写作原则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学术交流,其第一原则是“以读者为本”,一切为了读者简明、全面、正确地了解所发布的科技工作与成果。
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在撰写科技论文的时候要考虑到该文可能的读者群,或者文章所投期刊杂志的读者群,确定是否进行相关的专业背景介绍,或多少程度的专业知识介绍。
二、发表条件关于论文发表的条件,先从科研成果档次说起。
科研成果大致划分如下四类:第一类:创造新的理论与方法,发现重大现象与规律;第二类:对已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拓展,对已发现现象有新的解释;第三类:利用现有理论与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细微现象或规律;第四类:重复前人工作。
第一、二类论文可发表在国外高水平刊物,第二、三类论文可发表在国内高水平刊物,第四类则不宜公开发表。
三、论文结构科技论文可以大体分为两类:理论计算类(数值模拟类)、实验类。
1. 理论计算类文章的结构(1)引言。
(2)理论与方法。
(3)方法的验证(若2 中所采用的为新方法,则需要验证,若不是新方法,则不必验证)。
(4)建模与分析(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边界条件,模型介绍等)。
(5)计算结果与分析(如果所处理问题的建模过程较简单,则4和5 可以合并)。
(6)结论。
2.实验类文章的结构(1)引言(与理论分析类相同)。
(2)实验的理论方法(实验方法正确性的验证)。
(3)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该部分的介绍越详细越好,保证可重复性,试验装置的理论分析,模型特性的解释)。
(4)实验过程(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当实验参数有改变时,可列表作出比较)。
(5)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性如何评价,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科技论文写作方法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论文写作方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技论文写作方法技巧一、科技论文的准备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
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
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技巧二、技论文的选题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
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
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技巧三、科技论文的提纲制定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科技论文写作》第一章讲义科技论文写作吴悦2022.9.1【几句题外话】几句题外话】课程设置的背景本课程的定位课程安排和成绩评定正确看待这门课程【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设置的背景】国外科学家对科技写作的重视我国科技写作的现状写作能力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必备的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1996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996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活动支出总额为1846.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1846.65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比名列第二位的日本多21.2%,而中国只有39.33亿美元,位的日本多21.2%,而中国只有39.33亿美元,名列世界第17位。
名列世界第17位。
1993年1993年,美国研究和开发的人员人均研究费用居世界最高水平,已高达17.15万美元/人年;居世界最高水平,已高达17.15万美元/人年;而1997年,中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每年人均研究1997年费用约为8.1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存在十分大费用约为8.1万元人民币,与美国存在十分大的差距。
据统计,全球科技发明专利95%在美国、德国、据统计,全球科技发明专利95%在美国、德国、日本。
欧盟的战略调整、我院的科研新办法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部分数据来自百度——部分数据来自百度【我国科技写作的现状】我国科技写作的现状】2007年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跃居世界第一。
但是,论文质量和学术道德(汪晖案,可但是,论文质量和学术道德(汪晖案,可参看学术批评网)是令人揪心的问题。
参看学术批评网)是令人揪心的问题。
2007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不到美国的1/10。
2007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不到美国的1/10。
从2007年到2022年8月31日,我国被SCI收2007年到2022年31日,我国被SCI收录论文573486篇录论文573486篇,平均每篇被引证次数为4.61,排在14个被引证次数较多的国家和4.61,排在14个被引证次数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中的第12位地区中的第12位。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教程第1章何谓科技写作尽可能简要、甚至大胆地陈述事实。
没有人想在科技论文中看到动人的口才或过多的文学修饰。
——R.B.McKeMw科技写作的范围科技写作通常指的是,以符合标准格式的科技论文形式在科技期刊上陈述原创性的研究。
从广义上来看,科技写作还包括以其他类型的文章(如旨在总结和综合前人已发表的科研工作的评论性论文)形式进行科技交流。
从更广义上来看,科技写作包括科研人员为任何科技交流(如基金申请、口头推介、海报等)目的而撰写文章。
面向公众的科普写作就属于这个更广义的科技写作范畴。
表达清晰科技写作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表达清晰。
成功的科学实验,是思维清晰的产物,它解决了一个陈述清楚的问题,并得出了陈述清楚的结论。
理想情况下,表达清晰应该是任何交流方式的特征;但是,如果一件事首次被陈述出来,则绝对要做到表达清晰。
主要科技期刊上的大多数科技论文之所以能被录用发表,就是因为这些论文贡献了新知识。
所以科技写作务必要表达清晰。
1.3 接收信息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问题:森林里的一棵树倒下了,如果在场没有人听到树倒下,那么树倒在地上时有声音吗?正确的答案是“没有”。
声音并非只是“空气的振动”这么简单;事实上,如果没有用耳朵去聆听,就不会出现声音。
同样,科技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如果一个信号不能被感知到,那么它就没有意义;如果一篇发表出来的科技论文不能被相关的读者阅读和理解,那么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科学的要义转述为:任何科学实验,只有在实验结果得以发表并得到理解后,才算取得成功。
论文发表之后,如果读者看不明白,那么就有如悄然倒落在林中的树木,不会产生预期人们听到的声音。
1.4 理解信息科技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信息清楚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
代表信息的字词应该尽量简单、意思清楚,并尽量有条理。
科技写作不需要什么“装饰”。
漂亮的文学修饰——如隐喻、明喻、成语——很有可能引起意思上的混乱,所以在撰写科技论文时要慎用。
科学是神圣的,只有用言之有物的字句才能将它表达清楚。
这些意思清楚的字句,不仅要让与作者水平相当的读者看懂,也要让刚刚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生看懂,还要让其他领域的科研人员看懂,更要让母语非英语的读者(现在大多数的读者都属于这种情况)看懂。
很多写作都是出于娱乐目的,科技写作的目的则不是这样。
科技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传播新的科技发现,所以科技写作应该尽量意思清楚、用词简洁。
·1.5 科技写作的结构和语言为了清楚有效地进行科技传播与交流,应用合理的文章结构是关键所在。
好的论文既要遵循科技论文的标准格式,又要利用这个标准格式有条理地组织要表达的思想。
除了论文结构之外,科技论文的第二要素是恰当的语言。
由于大多数科研人员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本书将着重强调如何在科技写作中正确使用英语。
所有科研人员都应学会准确地使用英语。
Day的一本著作(Day,1四5)就是讨论科研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英语的问题。
毋庸置疑,科学知识至少同其他知识一样重要,所以应该用言之有物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出来。
科研人员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交流能力。
David B.Tr帅M任职CoImnbia学院院长时有这样一段妙论:“In the complexities of contemporary existence the specialist who is trained but uneducated, technically skilled but culturally incompelent, is a menasce.”(“现存的环境日益复杂,专家们如果只受过训练而未受过教育,或者技术方面熟练而人文素质缺失,那么他们的地位就发发可危。
”)科学研究的最终结果是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但奇怪的是,很多科研人员忽略了为使论文发表而应该做的相关工作。
一位科研人员花费数月甚至数年辛勤工作,只是为了得到想要的数据;然而,因为他没有花时间将自己的成果表述清楚,这些数据的重要性很难为人所知。
同一位科研人员,他愿意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的一种测量方法,却任由排版人员漫不经心地把加micrograms per milliliter(微克/毫升)错排成milligrams per milliliter(毫克/毫升)。
英语其实并不难。
在科技写作中,我们常说,“最好的英语就是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讲清楚。
”(这条格言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的《作者须知》上刊登了许多年。
)文学手法(如隐喻等)只会把人们对文章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对文章形式的关注上来;所以,科技写作应该避免使用文学手法。
第2章科技写作的历史真正的科学要去除神秘感,优秀的艺术却要激发神秘感。
神秘感,是前者的大忌,却是后者的必需。
John Fowles2.1早期历史s人类的传播与交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科技传播与交流,其历史却短得多。
最早的科技期刊出版于350年前,而IMRAD(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式的科技论文结构却是在最近100年才发展起来的。
不管是科技知识还是其他知识,只有在出现适当的交流沟通机制后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
史前人类能够进行口头交流,但是由于没有书面的记录以供参考,知识产生后很快就会遗失,所以下一代人基本是在与上一代人相同的起点处发展。
在石头上雕刻与洞穴字画算得上是人类为后代保存记录所做的最早尝试。
一方面我们要庆幸先祖选择了洞穴字画这种载体,使得有些信息得以保存下来,而那些记录在易损耗载体上的信息却很容易丢失(事实上很多信息已经丢失了)。
但是另一方面,通过洞穴字画这种方式来交流沟通也极其困难。
试想,如果用100磅(1磅=0.454千克)重的大石头来通信,那么美国邮政系统可就有大麻烦了。
即使每个字只有0.5盎司(1盎司=28.350克)重,麻烦也会不小。
人类所知的最早的书本是关于远古大洪荒的占卜,它刻在约公元前4000年的一块泥板上,比《创世纪》还要早大概2000年(Tuchman,1980)。
显然,人们需要一种轻便可携的传播媒介。
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草纸,就是最早的此类传播媒介。
人们从纸莎草等植物提炼出薄片,再将这些薄片粘在一起,做成凹。
40英尺(1英尺=0.305米)长的一卷,并将其固定在一个木轴上。
公元前1如年,人们开始使用由动物毛皮制成的上等纸。
因此,希腊人很早就在Ephesus、Pergamum(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和Alexandria建立大型书库。
据希腊的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40年Pergamum的书库就有加删卷书(Tuchman,1980)。
公元105年,中国人发明了现代传播媒介——纸。
然而,由于没有很好的印刷技术,学者们的思想还是无法得到广泛传播。
印刷术或许可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尽管公元11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活字印刷(Tuchman,1980),但是西方世界认为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和改进了印刷术,因为他于公元1455年在印刷机上用活动金属字印刷了42行的圣经。
谷登堡的发明很快就在整个欧洲使用开来。
到l枷年,人们已经为很多著作印刷了成千上万册的副本。
最早的科技期刊出现于1历5年,在那一年创建了两份不同的科学期刊:法国的Journal des Spavans和英国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从那时起,期刊论文成为科技领域主要的传播方式。
据估计(personal communication, JoeM.Williams,2005;personal communication, Carol Tenopir,2005),在读者阅读本书的时候,至少有1—2万篇已被录用的论文正在出版之中。
2.2 电子时代许多科学家在开始科学生涯的时候,都是用纸和笔来撰写论文的。
写好后,他们自己用打字机把论文打出来,或是请秘书帮忙。
那个时候,这些科学家或科学插图人员、科学摄影师都采用手工绘制图片和胶片影像。
当论文准备好后,科学家们将几份论文原稿打包,通过邮局寄到某期刊编辑部。
期刊编辑收到投稿后,给审稿人(referee;或同行评议人,Peer Reviewer)寄一份论文原稿;审稿人阅读完原稿后,将论文原稿和评审意见寄回期刊编辑部;编辑再给该论文的投稿人寄一封是否录用论文的决议信件。
如果论文被录用,投稿的科学家就要按评审意见对论文做必要的修改,并给期刊编辑部邮寄回一份修改稿。
收到修改稿后,文字加工编辑(copyeditor)还要再次手工修改论文,排版人员(compositor)将编辑修改后的论文再录入排版。
论文排版完成后,期刊编辑部会邮寄一份给投稿人,让投稿人检查是否有排版错误并给编辑部反馈意见。
在论文最终出版前,为了方便无法去图书馆查阅这本期刊或无法复印到这份论文的同行,投稿人可向该期刊定购这篇论文的重印本。
如今的出版过程已经大不一样了。
文字处理器、图形绘制软件、数字影像等给发表科技论文的各环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许多期刊都有在线系统以供作者投稿和审稿人审稿。
编辑和作者都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沟通。
编辑通常在线修改论文,作者也是在线接收排版后的论文并对论文再做检查。
很多期刊既有印刷版又有电子版,但有的期刊只有电子版。
有些期刊提供一些电子材料——如补充材料或数字影像等——以辅助在线发表的论文。
读者也可以通过作者的个人主页或作者所在研究机构的网站来获取论文。
出版过程的变化对作者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总体来讲,这些变化加速和方便了出版过程,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尽管出版过程出现了很大变化,但是出版过程中的很多要素仍保持不变,例如科技论文的基本结构、科技论文从投稿到录用的程序、科技出版中的职业操守、优秀科技论文的主要特点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科技领域一直采用IMRAD的科技论文结构。
2.3 MRAD的故事早期期刊发表的论文是描述性的文章。
一个科技人员在论文中通常这样写道:“First,I saw this, and then I saw that.”(“首先我看到这个,然后我看见那个。
”)或者“First,I did this,and then l did that.”(“首先我做这个,然后我做那个。
”)这些观察通常是依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这种描述性的报告式写作风格适用于早期的科研工作。
事实上,在当今的“1etters”期刊、医学案例报告和地质调查报告中,人们有时还会采用这种开门见山的写作风格。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日趋复杂。
以微生物学领域为例,自从Louis Pasteur确立了疾病的细菌理论并提出以纯培养物的方法来研究微生物之后,科技和科技写作都取得了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