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的民族主义
- 格式:docx
- 大小:13.79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二:近代中国(1919年——1949年)中国近代历史阶段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1949年)【阶段特征】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几经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整理】二、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见近代中国1895年—1919年经济专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专题;三、思想上:(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年后1、原因: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2、表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①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A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B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②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③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1920年接受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1、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在哪里?如何体现三大政策?2、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三民主义的和实现的;3、意义:①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和,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体系,具有鲜明的、的革命性;②新三民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③推动并指导了国民大革命;(3)毛泽东思想:1、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发展历程:①毛泽东思想萌芽——1925-1927②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27年—1937年③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抗战时期④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⑤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9年—1956年3、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实践成果: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5、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②对中国思想发展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③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而言:毛泽东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巩固训练1、“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2、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的时期,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3、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4、(2010·福建文综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源于19世纪晚期,它是反对外来势力侵略和殖民中国,以及呼吁中国自立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的运动。
它专注于保
护中国人民,同时也从发展经济、重新构建社会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
历史文化。
首先,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强调了中国国家的存在和尊严。
专家认为,
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首次站起来反抗外来势力和殖民,并表明了
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自主意识。
由此,有关国家尊严和民族尊严的精神
跃然而生,反对一切贬抑中华民族的做法,并强调为保卫国家尊严而
努力奋斗。
其次,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重新构建中国社会。
批评人士认为,以
往的中国社会因缺乏自立主义,从而让西方势力在中国的当权者获得
更大的权力。
因此,必须进行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尤为重要,以恢复
中国贫穷农民的尊严,更加维护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第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强调发展经济。
在近代史中,中国经济一直
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帮助中国人民摆脱
贫困。
此外,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还积极提倡中国民族文化进步,宣传
民族文化和传统。
通过研究和宣传,使民间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发展,为中国国家建设提供强大后盾。
总之,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一场对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
重新构建的运动。
作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压迫、恢复国家尊严的努力,
它特别强调维护民族尊严和发展经济,宣传传统文化,以及重新构建中国社会等目标,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到中国近代的经济,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即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这也决定了我们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常见的一个考点,今天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这个知识点。
一、产生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前提、动力和技术)二、时间与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和开埠通商较早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
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
三、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尽快偿还战争赔款,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国初期到一战结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地提倡国货运动。
)3.一战结束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遇到危机。
(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前夕,快速发展时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5.抗日战争期间,日渐萎缩。
(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重创)6.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在中国消失。
四、特点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
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到中国近代的经济,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即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这也决定了我们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常见的一个考点,今天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这个知识点。
一、产生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前提、动力和技术)二、时间与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和开埠通商较早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
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
三、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尽快偿还战争赔款,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国初期到一战结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地提倡国货运动。
)3.一战结束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遇到危机。
(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前夕,快速发展时期。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5.抗日战争期间,日渐萎缩。
(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重创)6.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在中国消失。
四、特点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
②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知识点总结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广泛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1. 定义和起源:民族主义是指追求维护和发展本民族利益、强化民族意识和自尊心的一种思想和行动体系。
在近代中国的背景下,民族主义运动起源于晚清时期,主要对应于中国面临外族侵略和国家危机的现实需求。
2. 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出现的一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社会变革的运动。
代表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
他们试图通过改革来强化国家实力和振兴中华民族。
其中,戊戌变法是维新运动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最终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它在1911年爆发于武昌,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孙中山思想: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的目标。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反帝爱国主义提供了指导,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 抵制日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爆发的一场群众性爱国运动,呼吁抵制日本商品以表达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不满。
这一运动在中国各地迅速蔓延,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经济和心理上的抵制作用,也加强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6.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示威运动。
该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唤民主和科学,提倡思想独立和文化自觉。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觉醒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近代中国经济的民族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利因素: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先天不足,缺乏资本、劳动力、人才、市场、技术,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经济民族主义的形成,学生界大都认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如俞祖华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相对薄弱,但也有一定的声势。
郑观应等人在甲午战前以提出商战的口号----甲午战争后----设厂自救---20世纪初,发起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标志着经济民族主义形成。
”冯天瑜指出“晚清一批仁人志士立足发展实业,争取利权,挽救民族危亡,可称之为‘经济民族主义’,因不合时宜而未能取得成效,一直
作为历史之流未被人们注意,然而,它不仅热忱可感,还包含若干真理的颗粒。
”---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以抵制外货为中心》
材料二在关于中国近代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是矛盾的,需要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和”“战”问题重新进行评价,对外战争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西方全面的、深刻的差距,改变之道在于先图自强。
另一种观点认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学习西方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二者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客观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只有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才能真正获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华民族才可能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问题述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重要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关于”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观点
评价一: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是矛盾的,,中国应该先图自强。
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而当时的中国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实质上都是站在维护本民族封建传统的保守立场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进行本能的反抗;中国人对侵略的抵抗,实质是对西方先进文明的排斥,这不利于中国的进步,违反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从实力看,落后的中国无力抵抗西方的侵略;落后就要挨打,每次失败的抵抗都给中国招致更大的灾难。
因而,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忍辱负重,维持和局,戮力实现近代化。
评价二:抵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不能以资本主义先进为由,否定落后的封建国家对西方入侵的抵抗,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进步的历史趋势。
其次,抵抗侵略不等于排斥文明。
在整个近
代中国存在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文明这样复杂的历史运动。
在整个反侵略的斗争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西方文明积极因素的学习。
中国人民以坚韧拼搏的精神,积百年之抗击,才终于打到了帝国主义。
二、对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认识
革命史观: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化的标志
现代史观:是中国的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在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整体史观:加强中国和世界联系,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文明史观: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社会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