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导语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75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如何设计摘要:导语解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导入新课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
语文课文导入可以通过运用诗句、故事寓言等创设情境增强趣味,也可衔接过渡、补充信息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内容对导语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导语设计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有一个成功的开端。
一、运用经典精美的诗句创设情境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诗词名句是我国文学浓缩的精华,用精美的诗文名句导入新课,能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让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容易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例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并且还想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的优美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还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学生答出了许多。
我又接着说,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对“春”的描绘却又是一番风景,他对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刻画的别具一格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吧!二、讲述故事寓言增添生动趣味故事、寓言等形式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趣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初中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宁化县民族学校池生球导入语,又叫导语、开讲语,俗称开场白,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的教学语言。
短则一两分钟,长也不过五六分钟。
导入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
好的设计导入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设计导入语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切入点,内容和方式必须独辟蹊径,富有新奇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文章的文体不同,风格也各异,这就决定其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知识储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导入语。
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导入语,本人结合自己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味式导入语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教师如果紧扣教学内容以趣事开讲,就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乐学”境界,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如《论语十则》的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们的思想。
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中谁排在第一位?(可让学生们稍议论一会儿)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
”这么一说,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就高了。
二、激情式导入语对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在新课开始时,结合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激情式导入语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
它是利用感情共鸣的心理机制,使学生像演员入戏一样进入角色,与课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最后通过道德和情感的融合所产生的内驱力来达到教学目的。
例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导入语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合理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课堂呈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是几条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语的教学设计原则:一、针对性强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导入语,导入语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导入语的针对性强,即精准切入当前要讲授的内容,能够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当老师要讲授《智取威虎山》这个小说时,可以问一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过关于抗战时期的电影、剧集或者小说?有哪些?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对于这个时期、这个题材的思考,为后面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趣味性强首先一个好的导入语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及知识的探究。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知识点或者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可以把谜题等乐趣元素加入其中。
例如,老师要讲解《西游记》时,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插曲或者角色引入试图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老师可以问学生,观看过《西游记》中的哪些精彩片段,或者询问他们对于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的认识和想象,激发学生对于这个经典小说的兴趣。
三、情感联结性强老师的导入语不仅仅是引入课程内容,更是引导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情感联系。
而情感导入是建立在老师和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之上,意味着需要提早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特点,积极响应学生的情感,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例如,在讲《生命科学》中的轮回现象时,老师可以引发学生内心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掘轮回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涉及到恐惧、爱、欣赏等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内外环境,加强学习主题的理解和形成。
四、思维启动性强导入语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还需要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动思维需要通过多种技巧,比如利用情感、幻想、问题、意象等刺激学生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技巧作者:陈永安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2年第07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所以导语的设计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选用哪种方法,不同的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具体情况,一般都有自己常用的设计方法。
我常用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仅供大家参考:1.感情投入,拉近距离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的班级和学生,有利于迅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得到和学生的好感和认可。
2.开门见山法。
就是直接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直观教具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使用多媒体及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
4.引入法。
引用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事物有关的名言、诗句、谚语等作为导语,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材料,又可以提高语言品味。
5.类比法。
我在教学《旅鼠之谜》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
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出示旅鼠图片)。
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听了这则故事后,一定迫切地想去探究发生在旅鼠身上的秘密吧。
6.情景模拟法。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浅析初中语文课的导语设计摘要: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关键词:导语设计设悬情境提问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
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的导入语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怎样设计好导语这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一、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一堂课的“序幕”。
好的导语如一块磁石,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提出“它(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显然,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不仅仅在于烘托气氛和诱趣,更在于导入语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确定学习的起点行为方面的意义。
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应特别注意导语设计,应根据不同课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巧妙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渲染性的导语设计1、描摹实景,调动激情。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出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使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拜,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师先用自己的语言春天: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
“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谈初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摘要: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打开知识的宝库。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课文课的导语应如何设计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语设计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语设计要新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告诉学生:“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 的美称。
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
'泉城’济南。
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赐给了济南。
’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导语设计要有艺术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内容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生动形象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确实,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
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设计导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法激趣导入法包括讲故事式、猜谜式、编歇后语式、对对联式等。
即使是严肃,枯燥的话题,也可以用激趣法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法会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
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其岳父权臣蔡京,特差杨志负责带领押送十万生辰纲前去祝寿。
消息传入绿林好汉耳中,刘唐遂向晁盖、吴用提出截下这笔不义之财,随后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白胜也一同加入。
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
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里的半瓢酒,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
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剩下的酒,喝下后却蒙汗药发作都倒在地上。
原来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
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杨志等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艺术浅探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艺术浅探转自发表吧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艺术浅探作者:缪小建[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目标要求,从实用、趣味、灵活等方面着手设计导语,让精彩的导语为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拉开帷幕。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入设计;教学;艺术[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21-03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语如同一曲美妙音乐的序曲,开始就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具有良好效果的导语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艺术可谓百花盛开,争奇斗艳。
导语往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来设计,具有灵活性、丰富性、自由性的特点。
一、通过讲述故事,导入教学内容爱听故事是一个大众化的喜好,初中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与所要学习内容相融合的情景之中,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内容非常适合运用故事式的导语,教师要在认真解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出故事式的导语运用于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执教《最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故事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在远古时期,人们仰望着头顶那片无垠的天空,总是难抑心中强烈的好奇,天堂究竟是何等的美丽呢?于是,人们决定要建一座天梯,由于建造天梯的人们人多力量大,工程进度极快,眼看就到上帝的门前了,上帝为此坐立不安,他想了一个很厉害的办法来阻止人类,就是让天梯的建设者们失去相互交流的能力,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让对方不知道你表达的是什么,无法交流,自然就不能相互协作,天梯只好在离上帝不远的地方停工了。
论初中语文导语设计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导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好的导语具有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起有意注意,迅速集中思维;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等作用。
本文试图从以下十个方面探讨如何“上弦”、“定调”,敲响每一课的第一锤。
一、情境导入法。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教《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如此场景:“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突然,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这是狼的叫声。
你不想往前走了,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
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出现在你的面前。
”说到这里,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学生睁开眼睛,随机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是怎么办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去读读。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从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中去。
如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我这样设计:“在亚洲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有一个神奇的湖,它是‘旱鸭子’的乐园,不会游泳的人尽可放心地仰卧水面,就像这杯水里的鸡蛋一样,随波漂流(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盐水杯放入鸡蛋),不必担心会被淹死,新奇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死海不死》,让我们一起到死海考察一番。
”三、温故知新导入法。
语文课文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温故知新导入既能巩固旧知,又能让学生自信地学习新知。
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前面我们曾学过《我的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赞扬蔡老师的高贵品质的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通过生活片断,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歌颂老师的文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
浅谈初中语文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7)04-057-01
课堂导语就是教师在开始传授知识之前,有计划、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
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正如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好的导语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以,导语设计虽然
不是课堂教学是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也应该是教师备课时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常常是要经过教师相当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内容。
导语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不会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选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内容、不同基调的文章,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几种常见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讲故事导入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了,生动的故事能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盎然第走进课文。
例如在讲授《迢迢
牵牛星》这首诗时,我先从晚上天空中最亮的两颗星一一牛郎星和织女星谈起,特别是秋季,明显看到两颗星被一条白色的银河隔断,然后让学生把他们收集到的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顺势引入诗歌的讲解。
这样设计导语,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快速进入了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作者导入法对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家,我们往往要在学习文章之前介绍这个作者的生平,代表作,甚至要介绍一些有关这个作者的奇闻轶事。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对于作者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对于这个作者所写的这篇课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故乡》一文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
家” 。
《故乡》是他于1921 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
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此文。
三、简笔图形法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
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了,寓意六亲不认” ;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四、巧用媒介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欣赏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背影》一课时,我先在上课前,让学生谈谈父母让你最难忘、最感动的瞬间,然后在大屏幕里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再?单介绍几句歌词:“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法:讲故事导入、作者导入法,简笔图
形法、巧用媒介法,还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联系生活导入法、巧设嫌疑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解释问题导入法、幽默导入法、谜语式导入法、温故式导入法等。
导语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新课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新课中来。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导入,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每一篇课文之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
设计巧妙的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课堂中来,才能更好的讲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