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媒体及其发展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0
日本广告的发展脉络、特色及借鉴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通、博报堂为代表的第一批广告公司诞生以来,日本的广告业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历史。
从地位低下以至从业人员不得从客户正门而入,到年广告费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经历了世纪沧桑的日本广告业今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传统媒体广告到户外广告、交通广告、POP广告等SP广告乃至卫星媒体广告、NTERNET广告,门类齐全、蔚为大观,更催生了像电通这样年营业额过百亿美元的大型现代化广告企业。
一、日本广告的发展脉络日本近代广告随着“明治维新”,日本经济有所发展而开始兴起。
随后报纸媒介开始大量出现。
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商“空气堂组”在东京开业,标志着日本广告代理业的开始。
20世纪初广告业正式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相关法规也开始制定。
日本的广告业是随它的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的,其真正崛起还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一个经济大国。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广告业的快速成长、广告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增强。
在60--70年代,日本广告业通过有条件地与跨国广告公司的合资、合作模式,逐渐将自已转化为成熟的具国际化运作水准的公司。
在强化市场研究、信息情报管理的基础上,改进广告创意技术,形成了广告创意水准的控制机制;接着再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广告的专户服务体制,广告公司得以在相当丰富广阔的市场理论和分析技术方面提升服务的层次和质量,从而以独立的专业化运作介入企业的市场战略计划。
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广告业把如何提高广告效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90年代以后,有人把日本称为商品之国、广告之国。
广告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石油危机和日本国内“泡沫经济”呈现颓势之后,已经在内涵建设上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的日本广告业,成为日本产品向全球推销的有力助手,它先行向周边亚太地区渗透扩张,进而走向了全球化经营之道,伴随日本企业的全球扩张,日本广告公司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全球业务,发展出强势的跨国广告公司。
日本广告史资料整理(包括历史分期以及各阶段发展状况)一、日本广告发展的现状(以博报堂和电通为例)日本广告在世界的排名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个行业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机构重组像一股不可逆转的风潮横卷整个经济领域,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广告业全球化趋势不仅表现在广告业垄断巨头互相兼并、扩占市场,同时表现在大出版集团之间的互相渗透、机构熏组上。
资本的熏新分配和国际市场的重新划分,也使广告业的排名出现一些变化。
从197j年后,日本的电通公司一直是世界广告业的第一把交椅;当广告集团出现后,很多广告公司在一个集团的旗帜下组合成广告业新航空母舰,确立起自己在广告业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电通公司将和世界单体公司排名第9(1)电通(包括作品赏析)Word文档资料——电通简介(2)博报堂(包括作品赏析)word文档资料——博报堂简介二、日本广告史(对日本广告史的发展时期,我们目前尚无统一的分期标准。
有些学者按照传统的方法把日本广告史分作古代广告时期、近代广告时期和现代广告时期;中国台湾广告学者樊志育从政治、经济发展结合的角度对日本的广告史发展历史做了分期,分为早期广告,明治、大正时期的广告,日俄战争之后的广告,昭和时代的广告,战后恢复期等几个时期。
而我们认为,广告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文化政治复合体,它的发展是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在本质上只有传统广告和现代广告,我们结合日本的历史,比较日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广告发展以后,决定从以下三个时间短叙述日本广告发展史)1、日本古代广告发展时期(明治维新前的广告发展)2、日本现代广告发展时期(明治维新——二战时期)3、日本现代广告繁荣时期(二战结束后的广告发展)①日本古代广告发展时期:明治维新前的古代广告1、生计经济时代,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公元3世纪前后,日本结束原始社会历史,形成奴隶制国家7世纪日本进行大化革新,进入封建社会,生计经济占主导地位(其中,以手工业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得到发展,是除了农业以外最有影响的经济形式)。
日本的五大报系名词解释日本拥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新闻媒体市场之一。
其中,五大报系是指“朝日新闻”、“Yomiur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産经新聞”和“东京新闻”五家在日本新闻界影响力较大的报纸。
这五大报系以其独特的历史和为民众提供高质量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闻名。
下文将为您解释这五大报系的特点和差异。
1. 朝日新闻朝日新闻是日本最富盛名和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它成立于1879年,被广泛认为是自由主义传统的代表。
朝日新闻通常关注社会不公正、政治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等议题,以此在全球新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该报社追求独立和独立思考,常常成为引领舆论的风向标。
2. Yomiuri ShimbunYomiuri Shimbun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其创刊于1874年,经营超过一个世纪。
Yomiuri Shimbun在日本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无论从时政报道到体育赛事,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仅如此,Yomiuri Shimbun还以其详实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
3. Mainichi ShimbunMainichi Shimbun成立于1872年,是一家以中道立场为基础的新闻社。
该报主张传递公正和平衡的报道,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分析事件,被誉为新闻的威尔士亲王。
Mainichi Shimbun重视对个人权益的尊重,致力于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因此备受日本社群的欢迎。
4. 産经新聞産经新聞是一家专注经济和商业报道的新闻机构。
创刊于1967年,其出版物包括《Sankei Shimbun》和《産業経済新聞》。
産经新聞的新闻报道聚焦于经济、金融、企业等领域的分析与报道,提供给读者最新和精准的经济信息。
该报系在展示日本经济实力以及全球经济趋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东京新闻东京新闻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新闻机构。
该报在1917年创立,以其对本地新闻的深入报道而闻名。
日本纪录片发展历程及现状时至当代,西方纪录片艺术,在影视业日益娱乐化、商业化的强大洪流冲击下,气息奄奄,凄冷可怜。
日本纪录片大师牛山纯一和美国教授尼克·布朗,不约而同地发出慨叹:美国电视纪录片近于绝迹,日本电视纪录片园地仅存。
亚洲纪录片的传统是由日本纪录片开启的,研究日本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20世纪前后的纪录片总的来说,日本电影史的初期是在20世纪。
相对于具有故事性的电影,将战争、灾害等新闻性强的事实,各地的风土人情收入镜头的称之为“写实电影”。
它与在电影院里和电影一起放映的“新闻电影”、学校等其他场合放映的“非剧场用电影”分别在不同场合使用。
后者偏重于学校教材用电影和社会教育用电影;前者偏重于在制作“理科电影体”的十字屋电影的活动,以及“科学电影”等场合使用,与二战后制作一系列的生态观察电影的东京电影和岩波电影制作所的活动紧密相关。
后者除了作为国策宣传用的便利工具以及公共团体、企业的PR电影使用外,也作为忠君爱国等思想善导的工具使用,重要性逐渐增加。
从世界来看,纪录片是在1895年伴随着电影产生的。
纪录片制作先锋思潮在世界舞台上非常活跃。
他们将社会问题投射到纪录片中,呼吁社会变革,提倡纪录片的教育意义。
1899年开始,日本人摄制的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
《闪电强盗》将当时社会上流传广泛的新闻话题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最早迎合时尚的故事片。
1912年前,人们拍了各种新闻片或舞台纪录片。
到1912年,日活公司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电影生产的真正开端。
这家公司在东京专门摄制“现代剧”(现代题材)的影片,在旧都和文化古城京都则专门拍摄“时代剧”(古代题材),即把歌舞伎演出的古典戏剧拍成影片。
直到1950年,这两个城市仍然保持着这种分工,依然是日本生产影片的两个中心。
日本民族电影中,虽也有衣笠贞之助拜访苏联蒙太奇大师,也有沟口健二模仿德国表现主义,但日本电影还是更多地受到了美国电影的影响。
日本的“文化外交”与NHK的国际传播策略日本的NHK作为公营的媒体,不仅在报道新闻、服务社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对外宣传与国家形象塑造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
面对21世纪传播环境的变化,NHK大力强化内容建设与传播渠道整合,为其海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NHK的国际传播架构NHK(Nippon Hoso Kyokai,日本广播协会)是日本唯一一家公共电视机构,其前身是1925年3月22日播出的东京广播电台,1926年8月20日与大阪广播电台和名古屋广播电台合并后,正式成为全国性广播电台组织。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NHK所进行的国际传播实际上负有三重目的——政治上,配合日本政府的国家发展战略,展现不同时期日本的国家形象,表达日本的立场与观点;文化上,通过向世界传递日本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培养“亲日感”,强化对日本的认同;在经济上,通过传递日本文化,建构日本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从组织架构来看,NHK的对外传播平台可以分为电视、广播与网络三个领域。
1.日本电视国际传播目前,NHK国际频道包括环球电视频道(NHK World TV)和环球收费频道(NHK World Premium)。
NHK World TV的前身是1995年4月3日利用北美TV Japan、欧洲JSTV频道时段开播的“NHK国际电视广播”(NHK International TV Broadcasting),后纳入“NHK环球广播网”而改称“NHK World TV”。
NHK World Premium与NHK World TV同时开播,主要以日语为旅居海外的日本人服务。
到2013年,NHK World TV覆盖130个国家和地区,1.5972亿户家庭。
2.日本国际广播电台日本国际广播电台开播于1935年,当时称为“日本海外广播”,使用英语和日语向北美西部和夏威夷地区播出。
“二战”后停播,1952年2月以“日本广播电台”之名重新开始对外广播。
浅谈近代日本在华报刊的发展过程(1882-1912)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刊物是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
伴随着外国入侵,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近代报刊逐渐在中国出现。
在外人在华报刊中,日本在华报刊虽不是最早出现的,但是最有影响力的,客观来说起到了一定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作用。
随着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日本在华报刊服务于日本侵华的侵略性质逐渐暴露。
三十年时间日本在华报刊从孽生到规模成型,经历了以促进中日贸易为主转向致力于对华宣传,再到侵略性质逐渐显露的过程。
关键词:日本在华报刊;中国近代报业;大陆政策一、引言自日本被迫对外开放后,日本政府就十分重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
当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后,幕府当局积极主动去了解、接触外国信息,主动着手翻译荷兰东印度总督府的机关报,该报成为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方报纸。
伴随着国外知识、技术的传入,日本出现了早期政论报纸,幕府派和尊王派通过报纸发表各自政见,颇具近代传媒色彩。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为了调动舆论,推动新政实施,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该法规规定宽松,推动了日本报业的发展。
日本报界也因此赞颂新政措施,为推行国策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可见,日本政府较早地认识到了报刊等大众媒体对舆论的作用,对民众思想的影响。
把控国内舆论促进改革之外,明治政府也将目光转移到了国外,开始利用报刊等媒体来影响国际舆论来谋求好感。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为了尽快摆脱不平等条约,了解西方列强并且获得他们的好感成为日本首要目的。
日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对外宣传活动。
日本政府会收买有影响力的欧美媒体人登载有利于日本的报道,把自己宣传为积极学习西欧文明的学生,来扭转西方对日本的落后印象。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步步实行。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瓦解中国。
而报刊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最普遍、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是日本重视的对外宣传工具,日本在华报刊因此充当了日本对华宣传的媒介。
日本报业的现状及出路作者:李杰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日本仍不失为名副其实的报业大国。
本文从日本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纵向展开,同时横向探讨了日本报业集团、发行体制、报纸定位、报纸内容和报纸质量等,以求较为全面地展现日本报业的发展轮廓和未来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日本报业;现状;出路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3-00-02一、日本报业发展现状在“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的今天,日本仍不失为名副其实的报业大国,这不仅体现在其惊人的发行量,更体现在其庞大的报业集团、成熟的发行体制和精准的报纸定位上。
(一)报纸发行量和普及率由于地缘及文化原因,日本报纸的整体知名度及影响力虽不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传统大报,但其发行量却数字惊人,普及率也在世界报纸排名中遥遥领先。
仅以世界报业协会(WAN)《World Press Trends》公布的数据来看,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就已居世界前列,仅次于人口大国中国,甚至是许多报业小国的十倍以上。
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世界发行量十大报纸排名中,日本的报纸就有5个,《读卖新闻》(第一名)多达10000份,《朝日新闻》紧随其后(第二名)也有将近8000份,《每日新闻》《日经新闻》《中日新闻》则分别居第4、6、9位。
同时日本每千人中有约644人读报,普及率仅次于挪威,远高于总发行量第一的中国。
(二)报业集团日本报纸数量众多,涉及方面广。
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两类。
综合性报纸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体育等广泛内容,专业性报纸则刊载单一业界或党政政策等内容。
根据地域和结构则可分为三大类:全国性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跨区域报纸,如《北海道新闻》;地方性报纸,如《神户新闻》。
全国性综合性报纸规模和影响最大,其中形成了日本五大报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
四、日本的文化产业概况与特点在日本,文化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并且已逐渐成为日本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当前,日本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仍较为乐观。
2000年度电影和音乐创收,分别列世界第二位;CD销售额为5398亿日元,约占世界的17%;游戏软件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从整个文化市场来看,有些行业的收入在减少,但有些行业却仍在持续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产业内部也出现了两极分化。
(一) 日本文化产业概况。
1.音乐及戏剧演出、电影制作及放映、美术展览等文化艺术业。
(1)音乐、戏剧演出:日本大部分剧场、剧团以及美术馆和博物馆等,都有自己的各类会员组织,它们组织健全,成为动员观众的极好途径。
人们只要交纳少量会费,就可享受各种优惠待遇。
此外,日本还有专门负责从事动员观众观看演出和电影的团体。
大城市的演出市场接近饱和,而中小城市尽管有此需求,但由于成本回收等问题,演出仍然很少,市场亟待开发。
随着电脑售票系统的普及,随着实施无店铺销售、入场券销售价格浮动制、销售入场券手续费的引进等,演出市场会出现新的商机。
(2)电影:日本电影市场的特点即是否有“大片”是影响电影收入的主要因素。
2000年因没有大片问世,致使电影业受到影响,观众连续两年呈现减少趋势。
而此时,日本卡通片市场却一片利好。
日本共有235家动画片制作公司,市场规模为1519亿日元,如果加上与卡通片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整个市场约为10000亿日元。
自从根据卡通片制作的“口袋妖怪”玩具畅销以来,相关商品正逐渐扩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向国外承包,动画片成本还将会大幅度降低。
2.信息传播。
(1)出版业:由于因特网和电视等高信息传媒的普及,使得周刊杂志的销售大受影响,杂志等期刊的订购也大为下降,虽然仍有大量新杂志创刊,但其销售却非常不理想。
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2000年度,新书比上一年增加3.8%,达到6752种,杂志新创刊209种,比上一年增加37种。
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本部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神南二丁目2号1号。
其它也在各道府县设立着有相当节目制造能力的电视台。
也有作为采访据点的分局或报道室(以前的通讯部),接收契约缔结和收听收视费的征收业务的营业所(营业中心)。
担负在日本的广播领域的先驱者性的任务,NHK广播技术研究所作为技术中心向世界提供数位电视技术。
由于高保真显像的开发需要长年累月,而MUSE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世界标准。
1925年,日本第一个开始广播业务的社团法人东京放送局创立。
社团法人名古屋电视台及社团法人大阪电视台的业务承袭1926年被设立了的社团法人日本放送协会的业务,而基于广播法的法人1950年设立。
“NHK”的略称也被其它行业的日本发条株式会社使用着。
另外,NHK作为综合电视和教育电视的略称,有使用“GTV”(General TeleVision)、“ETV”(Educational TeleVision)。
卫星广播第1广播BS1(biesuwan)、第2广播BS2(biesutsu)、高清显像广播BShi(biesuhai)这几个简称。
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日本放送协会定款》第2条)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民营化关于NHK的现状,包含了民营化的讨论,独立性与透明性的确保是今后的课题。
英国的BBC被认为是在这方面的典范,与NHK不同,BBC被认为能维持独立性,得到世界各国广泛信赖。
也有“NHK如果继续现在高成本体质,如果民营化可能倒闭”的质疑。
不过,NHK的主要收入来自收听收视费,如果象民办广播一样地根据广告收入营运,经营失败这样的可能性并不高。
有人认为为了NHK的广告收入增加可以压迫民间广播。
收视费因为根据广播法的规定,NHK无法通过播送广告获得收入,而从电视的收看者处征收收听收视费用于运营是NHK的特征(在国际广播上有来自国家的补助金)。
日本报业的经营发展及启示【摘要】日本报业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报业之一。
本文将从日本报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市场竞争以及合作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成功的经验和发展趋势。
文章还将对其他国家的报业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希望可以为其他国家的报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日本报业的经营发展进行剖析,可以看到其在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取得的成功,也为其他国家的报业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报业、经营发展、启示、背景、现状、传统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市场竞争、合作与创新、成功经验、发展趋势、其他国家报业、关键词1. 引言1.1 日本报业的背景日本报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西方国家传入新闻报纸的概念后,日本开始出现了第一批由政府官员和学者发行的报纸。
随着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报纸在19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主要媒体形式之一。
在20世纪初,日本报业进入了黄金时期,各大报社频繁涌现,报纸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历了乱世,但报业却在经历挑战后逐渐恢复,并不断壮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日本报业在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市场竞争等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今天的日本报业不仅在经营模式、内容呈现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更新,更深入参与社会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监督作用。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日本报业正朝着更加多样化、数字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舆论风向。
1.2 日本报业的现状尽管面临着挑战,日本报业仍然拥有一定优势。
日本报业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表现出众,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许多报社也致力于拓展新的收入来源,如举办活动、提供会员服务等,以维持经营。
日本报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也表现出色,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日本近代广告产业的兴起及其早期广告“学”状况概述摘要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广告产业与广告研究迅速崛起,它对20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成为世界广告产业大国和广告研究强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广告产业与广告“学”互动发展的历史路径和个性特征,对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日本近代广告产业日本早期广告研究日本早期广告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广告产业与广告研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迅速崛起,并在20世纪中叶以后成为世界的广告产业大国与广告研究强国。
因此,了解日本早期广告产业、广告研究及广告教育之概况,进而理解当代日本广告产业与广告“学”互动发展的历史路径和个性特征,对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近代报业的繁荣与报纸广告业的兴起明治维新(1868年)后,在“外力”冲击下,日本的资本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政治与商业因素的巨大吸引力及西方文化思想的大量涌入,使日本的近代报刊业兴起并逐步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印刷报纸在日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英国人汉莎德(A,W,Hawsard)早在1861年6月就在长崎创办了日本最早的外文报纸《长崎航讯》(The Nagasaki Express),同年11月该报迁往横滨,改名为《日本信使》。
1865年日本第一家由一位日裔美籍人滨田彦藏个人创办的日文报纸《海外新闻》出刊,英国牧师贝利也在1867年创办了《万国新闻纸》等,此间,在日本的横滨还陆续出现了《日本快邮》、《日本时报》等专为外国人服务的外文报刊。
而日本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日文报纸《横滨每日新闻》则于1870年问世,接着《每日新闻》于1872年、《读卖新闻》于1874年、《日本经济新闻》于1876年、《朝日新闻》于1879年、《时事新报》于1882年亦纷纷先后创办。
至19世纪末时,日本已是亚洲近代报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日本报业的蓬勃发展。
使日本具有近代意义的报刊广告业随之兴起,1861年6月22日创刊于长崎的外文报纸《长崎航讯》就在其创刊号上刊登了外国商社、船舶航期、丝绸与茶叶市场价格情况等商业广告;几乎同时在横滨发刊的《日本商业广告新闻》则是日本早期的英文版广告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