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潜艇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各国械武器介绍阿根廷的支管制与安全挑战阿根廷是南美洲的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国土面积。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边境领土的完整。
为了应对各种安全挑战,阿根廷国防力量装备了各种类型的械武器。
本文将介绍阿根廷常见的械武器以及该国在支管制和安全方面面临的挑战。
一、陆军械武器阿根廷陆军在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防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国陆军主要装备有坦克、自行火炮和步兵战车等。
1. 坦克:阿根廷陆军拥有该国生产的主战坦克“塔米尔”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坦克。
这些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和装甲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执行战场任务。
2. 自行火炮:阿根廷陆军装备了各种类型的自行火炮,如155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榴弹炮。
这些自行火炮具有高射程和精确打击能力,可在作战中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
3. 步兵战车:阿根廷陆军使用的步兵战车包括M113和VBTP-MR阿拉隆等型号。
这些战车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装甲保护能力,能够运输步兵并提供火力支援。
二、海军械武器作为一个拥有长海岸线的国家,阿根廷海军对于保护海上贸易和领海主权具有重要意义。
该国海军装备有各种类型的军舰和潜艇。
1. 护卫舰:阿根廷海军拥有多艘护卫舰,如代表性的“阿拉瓜达”级护卫舰。
这些护卫舰具有强大的火力和防御能力,可执行海上巡逻和防御任务。
2. 潜艇:阿根廷海军运用潜艇维护领海主权和进行情报收集。
该国主要使用进口的潜艇,如“圣胡安”级。
这些潜艇具有隐蔽性强和攻击能力强的特点。
三、空军械武器阿根廷空军负责国内和国际的空中防御以及执行其他任务,如紧急救援和运输。
该国空军装备有各种类型的战斗机、直升机和运输机。
1. 战斗机:阿根廷空军使用的战斗机包括“阿莫斯”技术和“悍马”系列。
这些战斗机具有出色的机动性和攻击能力,能够在空中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2. 直升机:阿根廷空军拥有多型直升机,如UH-1H、Mi-171和H125。
这些直升机可用于空中侦察、救援和运输等任务,对于执行多样化的空中任务至关重要。
水下作战多面手——解析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年第11期美国《外交学者》网站9月26日发表了弗朗兹-斯蒂芬·加迪的题为《美国海军接收新的攻击型核潜艇》的报道。
美国海军在声明中宣布,已于9月21日接收第15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科罗拉多”号(SSN-788)。
对此,有专家分析,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一个任务复合性很高的潜艇,它是一个“多面手”,可以胜任远洋和近海双重任务。
注重多用途性和浅海作战能力与战略核潜艇主要配备可搭载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执行核打击和核威慑任务不同,攻击型核潜艇主要以常规弹头的潜射战术武器为武备,主要用于执行反潜、护航、巡逻和对陆攻击等任务。
美军作战条令明确规定,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要任务是反潜,特别是猎杀敌方战略核潜艇。
军事评论员刘征鲁介绍,与常规潜艇相比,攻击型核潜艇具有几乎无限的水下续航时间,最大下潜深度也更深,隐蔽性更好。
同时,攻击型核潜艇吨位比大多数常规潜艇要大,可以装载更多水下兵器,攻击力更强。
此外,有些攻击型核潜艇经过改装后可以搭载水下特战队员,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属于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
作为美国在冷战后抛出的首个攻击核潜艇项目,“新型攻击核潜艇”(New Attack Submarine Centurion 即 NSSN)项目成立于1993年,在NSSN身上有着诸多划时代的设计革新。
NSSN项目放弃了美国核潜艇在冷战期间单纯追求大潜深、高航速,强调远洋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转而注重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所需的频海作战和浅海多任务能力。
NSSN是潜艇建造史上第一个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项目。
在NSSN项目研究期间,电船分公司的设计团队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图板作业,也不搭建陆上同比例木制模型,而是完全依赖于由IBM和达索研制的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数字设计系统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另外,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有助于提高NSSN的分段模块化水平。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王红理、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宣读了中央军委和海军的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中央军委给王红理记一等功372潜艇在海军组织的一次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中,该潜艇支队支队长王红理作为指挥员,带领372潜艇紧急出航,潜入大洋,期间成功处置重大突发险情,并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战备远航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从海军关于372潜艇的事迹报道,结合此次记集体一等功有关报道,可以推断,372潜艇应当遭遇了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
中国海军基洛级潜艇海中“床垫”和“断崖”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
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
表明上下层海水性质不同。
跃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
主要有四种跃层:温度跃层、盐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
其中,密度跃层对潜艇的水下航行有着不小的用途。
当跃层的密度变化较大,潜艇的负浮力不大时,潜艇可以像潜坐硬海底一样潜坐在密度层上,故称“液体海底”。
潜艇凭此相对静止地悬浮在跃层水中,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在“液体海底”中慢速“静音”巡航,而不易被发现,像雄狮慢慢接近羚羊一样,在对方全无知觉的情况下,搜索并接近目标,确定截击方位,对水面舰只实施快速的攻击,然后隐蔽潜航,迅速脱离攻击战位。
当声源位于跃变层上方,声线在经过跃变层时会形成不规则的声反射和强烈的折射,显著衰减其强度,大幅降低作反潜声呐的作战效能,给反潜行动造成困难。
正是因此,潜艇在作战中会尽量寻找海水跃层,来隐蔽待击。
相反,水面舰在有水下敌情状态下,如探测到水下有海水跃层,通常会迅速脱离,以防止自身反潜能力下降,避免敌方潜艇利用跃层隐蔽出击。
在我国周围海域,有许多适合潜艇作战的海水跃层。
例如在台湾岛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常年存在着上述条件理想的海水跃层,利于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行动。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和潜艇战在20世纪初期,世界上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摧毁和痛苦。
战争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战斗形式,其中海战和潜艇战成为了世界大战中两个重要的战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和潜艇战,以及它们对战争的影响。
一、海战1.1 北海海战北海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一场海战之一。
它发生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在北海的约特兰岛海域展开激烈的交战。
双方出动了大量的舰船,包括战列舰和巡洋舰。
这场战斗最终以英国稍微占据上风而告终,德国的海军力量在海战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1.2 威廉斯敦会战威廉斯敦会战是一场发生在1916年12月28日至29日的重要海战。
德国海军试图利用其强大的潜艇力量打击英国的舰队,但结果却在这场战斗中遭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英国舰队成功地击沉了多艘德国潜艇,使德国失去了在海战中的优势。
二、潜艇战2.1 德国的潜艇战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取了激进的潜艇战略,试图通过潜艇封锁英国海域来削弱英国的经济力量。
德国利用其先进的潜艇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潜艇袭击,对英国的船只和商船进行猛烈的攻击。
这使得英国在海运方面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经济。
2.2 罗斯布雷德事件罗斯布雷德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起轰动全球的潜艇袭击事件。
1915年,德国潜艇袭击了一艘英国客轮罗斯布雷德号,导致128名美国公民丧生,引起了美国的公愤。
这一事件加速了美国参战的步伐,对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三、海战和潜艇战的影响3.1 经济影响海战和潜艇战对参战各国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战中,舰船的建造和维护成本高昂,参战各国的财政负担加重。
潜艇战则直接打击了英国的海运业,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
3.2 军事技术的进步海战和潜艇战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
双方在战争中不断改进和发展舰船和潜艇技术,提高了作战能力和破坏力。
这些技术的进步对于未来的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条⼤鱼不简单——⼤青花鱼,潜艇发展史上的⾥程碑!现代潜艇⾃20世纪初诞⽣⾄今已⾛过1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中它发挥了巨⼤作⽤,⾃⾝也经历了许多改变。
从“霍兰-6”号、XXI型、“鹦鹉螺”号到“台风”级,留下了⼀座座令⼈仰望的丰碑。
如今的⼤多数潜艇,尤其是核潜艇都⾝材修长体型流线。
艇⾸圆圆像纺锤,艇⾝到处是曲线,艇尾尖尖从中向后逐渐变细,像⼀滴拉长的⽔滴。
⼜或是增加⼀些梯形上层建筑和平⾏中体,变成了流⾏的“雪茄型”。
划时代的“霍兰6号”但⼀⼆战时期的潜艇不是这样的,它们艇⾸上翘有舷弧,艉部扁平,螺旋桨在⽅向舵前⽅,艏艉有浮⼒⽔舱,从侧⾯看很像⼀艘⽔⾯战舰。
这样的外形适合⽔⾯航⾏,可以减⼩兴波阻⼒,提⾼⽔⾯操纵性,⽔⾯航速⼗⼏节,⽔下航速才四到五节。
德国早期U型艇,像船⼀样的常规线型其实早期潜艇也尝试过流线外形,为了提⾼⽔下航速,⼈们把艇⾝设计成纺锤形以减⼩阻⼒。
但是当时技术有限,很难解决潜艇⽔下操纵问题。
再加上军事思想跟不上技术发展,⼈们还没意识到潜艇的真正威⼒,只把它当成⽔⾯舰艇的辅助舰只,当作“能潜⽔的鱼雷艇”使⽤。
1878年的“⾥苏⽢”2号纺锤体潜艇因此各国⼯程师都努⼒提⾼潜艇⽔⾯性能,⼤部分时间都在⽔⾯航⾏,直到作战时才潜⼊⽔下,⼀直到⼆战中后期都是如此。
但是到1943年情况改变了,随着盟军反潜⼒量迅速提⾼,曾经嚣张疯狂的德国“狼群”成了砧板上的鱼⾁,⽇⼦⼀天⽐⼀天艰难。
曾经畅通⽆阻的⽔⾯现在成了修罗场,潜艇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躲在⽔下潜伏。
德国因此加紧了以⽔下航⾏为主的潜艇研制,由此诞⽣了XXI型、XXIII型等真正意义上的“潜艇”⿐祖。
XXI型,真正的“潜艇”⼆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国对潜艇⽔下航⾏性能展开了⼤规模研究。
1948年美国海军潜艇作战部队副司令莫姆森少将提议建造⼀艘具有最佳⽔下性能的新型潜艇,军⽅⾼层随后让海军舰船局开展相关研究。
设计师们进⾏了⼤量⽔动⼒学研究,在⼤卫·泰勒试验⽔池做了⼤量实验,终于找到⽔下⾼航速阻⼒最⼩的艇体线型——⽔滴形。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潜艇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不管是进行海底探测、寻找目标或是执行任务,潜艇都离不开声呐系统。
声呐技术一直是潜艇制造和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声呐系统发展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海军竞争和发展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综合声呐系统是潜艇的重要装备之一,由各种声呐设备组成,包括主动声呐、被动声呐、副声呐等。
主动声呐是用来发射声波,将声波反射回来之后收集数据的设备,主要用于在水下测量距离、探测环境以及记录海底地形。
被动声呐与主动声呐相反,它是用来接收来自水下环境或敌对目标的声波信号。
而副声呐则是在主要声呐设备损坏或失灵时替代的备用系统。
从整体上看,世界各国的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都比较成熟。
美国和俄罗斯的声呐系统表现较为亮眼。
美国研制的AN/BQQ-10声呐系统拥有极高的侦测范围和准确度,而俄罗斯的MGK-600声呐系统则具备良好的干扰和抗干扰能力。
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趋势1、数字化数字化是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数字化声呐系统可以将水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凭借超高的处理速度和精确度,实现水下复杂环境的检测和定位。
2、网络化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潜艇综合声呐系统也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
将各个声呐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消息传递和联合作战,可以增强声呐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潜艇作战的有效性。
3、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声呐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声呐系统的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
智能化的系统可以深度分析声波信号,识别出敌对目标并进行定位、追踪和攻击。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潜艇的作战效率和作战能力。
总之,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可预期的是潜艇综合声呐系统会更加精确、高效、灵活,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十面埋伏——21世纪我国大陆周边水下力量扫描一直以来,潜艇都为军事界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台湾当局的“6108亿军购案”和前不久的日本海“中国潜艇入侵事件”再次将潜艇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美苏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朝着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亚太地区抓住时代脉搏,大力发展自身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安全态势的变化。
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亚太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牵制、相对稳定的多极化战略新格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海洋利益争夺的日趋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海军发展力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水下力量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纵观我国周边水下力量,可谓暗流涌动,大有十面埋伏之势。
太平洋,大国暗流涌动亚太地区水域广阔、岛屿众多,是潜艇作战的理想海域;潜艇造价低廉、隐蔽性好、威胁力大,执行任务广,成为近年来各国军备力量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亚太特别是西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国争夺的重点,苏联解体以后,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大幅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相当强大的水下战斗力量。
而美国也一直谋求冷战结束后在亚太地区水下战力的不断增长。
一、美国欲打造“水下锁链”我国拥有长达18000多千米的漫长海岸线,拥有黄海、东海、南海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但由于我国的沿海一线均处在西太平地区,在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大大小小成弧形分布的岛屿紧紧封锁着我国进出太平洋的门户,使我国的海洋出口实际上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美国在这一系列的岛屿上重兵把守,将其变成封锁亚洲大陆的所谓“岛链”。
在加强水面封锁的同时,美国也积极在水下打造一条“水下锁链”。
20世纪末,美军已经完成了在亚太地区部署了10艘弹道导弹核潜艇,27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任务。
这些潜艇主要是针对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潜在的地区性大国的。
作为本地区最强大的潜艇力量,美国并不满足,2000年美国防部下令将3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西太平洋的关岛。
第1篇一、引言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其安全稳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港口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潜艇击沉事故尤为惨烈。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港口被潜艇击沉事故为例,分析事故原因、影响及防范措施,以期为我国港口安全提供借鉴。
二、事故案例1. 事故背景1987年3月27日,韩国全罗南道丽水港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潜艇击沉事故。
当时,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在港内进行日常训练,突然遭到苏联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攻击,导致驱逐舰沉没,造成46名船员遇难。
2. 事故经过据调查,苏联潜艇“库尔斯克”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意外闯入韩国领海。
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库尔斯克”号,双方发生对峙。
在紧张的对峙过程中,苏联潜艇“库尔斯克”号突然发动攻击,发射鱼雷击沉了韩国驱逐舰。
3. 事故原因(1)苏联潜艇“库尔斯克”号操作失误: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苏联潜艇“库尔斯克”号误入韩国领海,导致双方发生对峙。
在对峙过程中,潜艇操作员误判形势,错误地发射了鱼雷。
(2)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防御能力不足:在遭遇攻击时,韩国驱逐舰未能及时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导致鱼雷击沉。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46名韩国海军官兵遇难,给韩国政府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2. 国际影响:此次事故引发国际关注,加剧了韩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
3. 经济损失: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号驱逐舰是韩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其沉没给韩国海军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海上安全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秩序。
2. 提高潜艇操作水平:潜艇操作员应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避免误判形势。
3. 提升舰艇防御能力:各国海军应加强舰艇防御能力,提高应对潜艇攻击的能力。
4. 加强港口安全监控:港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港口周边海域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港口被潜艇击沉事故给各国海军和港口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盘点:世界各国短命夭折航母“冰航母”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左)和“衣阿华”级战列舰(右)的对比,注意其数量繁多的螺旋桨推进器。
英国“哈巴库克”号冰航母:空前绝后的奇思妙想二战期间,英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德国潜艇的攻击。
仅1942年11月一个月,盟军就有上百艘共86万吨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英国这个靠海上补给的国家几乎被封锁。
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的指挥舰,甚至两次被德国人击沉,他本人也差点送命。
伦敦的生活用品甚至只能维持一个月,急得丘吉尔首相不知所措。
但战争期间,英国国内钢材奇缺,无法建造很多的反潜驱逐舰与护航航母。
用什么对付德国人的水下“狼群”呢?这成了战争的关键问题。
正当盟军对德国潜艇头疼不已的时候,英国记者兼情报人员的杰弗里·派克(Geoffrey Pyke)提出了“用冰块建造航母”对付德国潜艇的设想。
派克向蒙巴顿提出将北极海域的巨冰拖至大西洋改造成人工冰岛。
不过,这一设想最初曾一度流产,因为冰山的绝大部分位于水下,而北极地区的冰块又太脆弱,根本不可能抗击大西洋高达数米的大浪。
1943年初,美国科学家赫尔曼·马克(Herman Mark)和沃尔特·霍恩施泰因(Walter Hohenstein)发现,将棉花和纤维加入淡水研制而成的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强度。
这一重大发现,使得蒙巴顿的用冰制造军舰的念头又强烈地燃烧起来。
蒙巴顿立即向首相丘吉尔推荐,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制。
1943年5月,这些专家小组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下的帕特里夏湖(Patricia Lake)开始建造冰制试验品,又被称为Boathouse。
一个月后,一艘长20米,外面贴着木板,内舱壁涂有沥青、船体上凿着管道状通风孔的模型问世了。
神奇的是,这艘“冰航母”,竟然安然地度过了火热的夏天而没有融化。
据说,蒙巴顿将军为了使“冰航母”计划获得通过,甚至还亲自动手示范:1943年8月15日,在英美总参谋部魁北克战略会议上,他拔出手枪,对准墙边的两个冰块就是两枪。
美国巨资打造间谍潜艇窃听全球海底通信光缆美国海狼级第三艘“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从遍布世界各地的陆基监听站,到飞行在别国家门口的空中侦察机,再到太空中形形色色的侦察卫星,美国人的“耳朵”越来越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其窃听范围内,军事、政治、经济等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汇集到美国国家安全局总部。
如今,美国的监听网又撒向了海洋。
随着“吉米·卡特”号多任务核潜艇在2005年2月1 9日正式服役,美国将可对别国敷设在海底的光缆进行窃听。
美国人的“耳朵”在从陆地伸向太空之后,又深向了海洋。
无孔不入的监听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担负着全球90%的语音与数据通信,就连绝密的外交电报也主要通过这两种手段来发送,只不过进行了加密处理。
美国负责监听事宜的国家安全局经营数十年、花费巨资建立起可覆盖全球的庞大窃听网,包括设在美国本土及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的陆基监听站群,以及间谍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舰船等。
正是依靠这些监听设备,美国几乎可以把全球的语音和数据通信一网打尽。
就连被许多国家视为最保密的海底铜线电缆越洋电话,也被美国国家安全局尽收耳中。
据美国权威调查记者谢利索恩·塔吉和克里斯托弗·德鲁在1998年合著出版的《盲人摸象》一书披露,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美国特工就曾动用间谍潜艇“波尔克”号对前苏联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铜质电缆进行大规模窃听。
但潜艇沿海底电缆设置窃听器后必须每隔几个月收取窃听磁带,这样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情报往往已经过时。
美国的这一做法最终被一名间谍出卖,其窃听装置也成了莫斯科克格勃博物馆中的展品。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底光缆通信的迅速发展使得美国原有的监听网络力不从心,渐渐变“聋”。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于1988年成功开发出海底光缆,使通信领域出现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光纤通信技术使得成千上万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加密数据可以转换成光束,然后通过一根只有头发丝细的特殊玻璃导线传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噩梦。
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原因除了当时的战术影响以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科技”,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让我们回顾一下在一战中首次使用,或者得到快速发展的武器。
德国A7V战斗坦克德国A7V战斗坦克是对德国的早期坦克,德国战车的老祖宗。
1918年3月11日,在圣康坦战斗中,A7V坦克首次投入战斗。
4月24日,德军的A7V坦克和英军的Ⅳ型坦克首次交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坦克战。
A7V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吨,最大特点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
18人的布置是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机械师。
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12名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
这也为整车的指挥和协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Mark I 坦克Mark I 坦克由英国研制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于英国军队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参与战争的坦克,Mark I 坦克在1916年8月开始服役,并于1916年9月15日首次应用在索姆河战役上。
它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战场上的铁丝网、越过战壕、亦能抵御小型武器的射击。
Mark I型坦克的操控十分困难,转弯是依靠控制左右两边履带的速度。
坦克乘员共有8人,指挥官与驾驶各一人纵列并坐于坦克前部,指挥官与驾驶都负责操控坦克,坦克后部还有2人要分别站着操作左右各一个的2段变速传动箱,也就是说操控一辆Mark I 坦克需要4个人。
因车内非常嘈吵,前方及后方的乘员会先用扳手大力敲打引擎盒引起对方注意,再用手势去沟通。
其余的四人就是炮手以及装填手,装填手与齿轮员还要兼当机枪手。
马克沁机枪马克沁机枪诞生于一战前,但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潜水艇防水等级
潜水艇防水等级是指潜水艇在水下工作时,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和侵入的能力。
潜水艇作为一种特殊的水下交通工具,其防水等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潜水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潜水艇的防水等级通常由国际海洋组织和各国船级社制定的规范来进行评定。
根据这些规范,潜水艇的防水等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级、B级、C级等。
不同等级的防水等级代表了潜水艇的不同防水能力。
潜水艇的防水等级主要通过潜艇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密封技术等方面来进行提升。
首先,潜水艇的结构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水压的巨大力量。
其次,潜水艇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来构建,以确保艇体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最后,潜水艇需要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如橡胶密封、螺栓密封等,以防止水的渗透和侵入。
潜水艇的防水等级的提升,不仅仅关系到潜水艇的安全性,还关系到潜水艇的作战能力和航行能力。
防水等级越高,潜水艇在水下的作战能力和航行能力就越强。
因此,各国海军在潜水艇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潜水艇的防水等级。
潜水艇的防水等级是潜水艇在水下工作时,能够有效防止水的渗透和侵入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密封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升潜水艇的防水等级,从而保证潜水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断提高防水等级,将会为潜水艇的作战能力和航行能力带来更大的提升。
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震慑作用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核动力潜艇,又称为战略核潜艇或战略导弹核潜艇。
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潜艇,曾经前苏联最多,其次是美国,英、法、中三国也拥有弹道导弹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除前苏联第一代潜艇外,其余均为核动力推进。
弹道导弹核潜艇归海军建制和指挥,但战略性调防,部署和导弹发射的批准权限在国家最高指挥当局。
弹道导弹核潜艇与陆基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起构成国家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因此,平时主要游弋于水下,对敌实施战略核威慑;战时,作为高生存力的核反击力量,负责摧毁敌岸基战略目标,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和通信设施,大型军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标。
海洋国家的海军是一个战略军种,而拥有海上核打击力量,是海军作为战略军种的标志。
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来无影,去无踪,造成敌方战略防御的困难,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可以后发制人,对敌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只有拥有了战略导弹核潜艇,才真正具备海上核反击的能力。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动了世界。
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美联社对此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
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核动力潜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一是功率大,航速高,续航力强。
我们以美国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为例,艇上装有1座VM-5压水堆,功率190兆瓦,水下最大航速28节,而常规动力潜艇功率只有几十兆瓦,航速在20节以下。
潜艇之父的简介潜艇,作为一种具有隐蔽性和攻击性的武器,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各国军队竞相研发和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而潜艇之父,就是这一武器的开创者和发展者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他对潜艇发展的巨大贡献。
一、潜艇之父的背景潜艇之父,即约翰·菲利普·霍兰德(John Philip Holland),出生于1841年,是爱尔兰的一位教师。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对机械和机械工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1873年,霍兰德移民到了美国,并开始从事机械工程的研究和开发。
在此期间,他开始了他对潜艇的研究和探索,这也为他成为潜艇之父奠定了基础。
二、潜艇之父的成就1. 发明了第一艘现代潜艇霍兰德于1875年开始研究潜艇,并于1898年成功地发明了第一艘现代潜艇——Holland 1号。
这艘潜艇长约54英尺,宽约10英尺,可以搭载8名船员。
它的推进方式是使用一台汽油发动机和一台电动机,可以在水下行驶约20英里。
2. 推动了潜艇技术的发展霍兰德的潜艇不仅是第一艘现代潜艇,也是潜艇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他的潜艇在结构设计、推进方式、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他的潜艇还被广泛应用于各国海军,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
3. 为潜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霍兰德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也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他在潜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潜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三、潜艇之父的影响1. 促进了潜艇技术的发展霍兰德的潜艇为各国海军的潜艇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创新和突破推动了潜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潜艇成为了现代海战中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
2. 影响了潜艇设计的发展霍兰德的潜艇在结构设计、推进方式、武器装备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创新和突破,这些创新和突破也影响了后来潜艇的设计和发展。
他的贡献不仅是在当时,也对后来潜艇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威士忌级潜艇
∙罗密欧级潜艇
∙拉达级潜艇
∙台风级核潜艇
∙奥斯卡级核潜艇∙旅馆级核潜艇
∙阿尔法级核潜艇∙杨基级核潜艇
∙维克托级核潜艇∙德尔塔级核潜艇∙十一月级核潜艇∙回声级核潜艇
∙查理级核潜艇
∙狐步级潜艇
∙雅森级核潜艇
∙阿库拉级核潜艇∙塞拉级核潜艇
∙基洛级潜艇
∙麦克级核潜艇
∙高尔夫级潜艇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阿穆尔级潜艇
美国∙白鱼级潜艇
∙雀鳝级潜艇
∙丁鲷级潜艇
∙重牙鲷级潜艇
∙美国鳐鱼级核潜艇
∙小鲨鱼级潜艇
∙一角鲸级核潜艇
∙鲣鱼级核潜艇
∙长尾鲨级核潜艇
∙鲟鱼级核潜艇
∙乔治·华盛顿级核潜艇∙拉菲特级核潜艇
∙伊桑·艾伦级核潜艇∙俄亥俄级核潜艇
∙海狼级核潜艇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洛杉矶级核潜艇
∙加托级潜艇
∙长颌须鱼级潜艇
法国∙梭鱼级潜艇
∙鱿鱼级潜艇
∙蝎子级潜艇
∙可畏级核潜艇∙红宝石级核潜艇∙不屈级核潜艇∙凯旋级核潜艇∙桂树神级潜艇∙阿戈斯塔级潜艇
英国∙机敏级潜艇
∙快速级核潜艇
∙前卫级核潜艇
∙K级潜艇
∙E级潜艇
∙拥护者级潜艇
∙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决心级核潜艇
∙支持者级潜艇
德国∙I型潜艇
∙II型潜艇∙VII型潜艇∙IX型潜艇∙XI型潜艇∙XXI级潜艇∙U201级潜艇∙U205级潜艇∙U206级潜艇∙U209级潜艇∙U212级潜艇∙U214级潜艇
日本∙伊400级潜艇∙亲潮级潜艇∙夕潮级潜艇∙春潮级潜艇
荷兰∙海鳝级潜艇∙海象级潜艇∙霍兰级潜艇
朝鲜∙山高级小型潜艇
其他主要潜艇∙澳大利亚柯林斯级潜艇∙以色列海豚级潜艇
∙印度鲉鱼级潜艇
∙瑞典哥特兰级潜艇
∙伊朗卡迪尔级潜艇
∙意大利萨乌罗级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