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出处归类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成语大全及出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出处:1. 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意为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2. 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 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指年轻人可培养。
4. 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在垓下遭汉兵四面埋伏,士兵们包围数重,士兵们唱的是楚人的歌,因此得名四面楚歌。
5. 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意为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6. 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意为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7. 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以诗词相酬和的人彼此称为“一字之师”。
8. 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意为受人点滴之恩,要以千金来报答,形容厚报恩德。
9. 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意为隐居后再度出任要职,形容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10. 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形容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1. 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12. 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13. 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刻苦自励,勾践卧薪尝胆后东山再起。
以上是部分常见成语及其出处,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文献。
常用成语大全500例含释义与解析1.【成语】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释义: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2.【成语】爱才若渴释义:才:贤才,人才。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3.【成语】广开才路释义: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出处:无4.【成语】鞍马劳倦释义: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5.【成语】暗无天日释义: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
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6.【成语】兵不接刃释义:作战时兵器没接触。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出处:《吕氏春秋·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7.【成语】半半拉拉释义: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处:朱自清《论说话的多少》:“最麻烦的是人多的时候,说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头接耳说他们自己的私话,或者打盹儿,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轻轻敲着指头想别的,或者勉强打起精神对付着你。
”8.【成语】白璧青蝇释义: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
青蝇:比喻佞人。
比喻善恶忠佞。
出处:唐·陈子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9.【成语】拔本塞源释义:本:根本,根源。
拔起树根,塞住水源。
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10.【成语】不测之祸释义:测:揣度,预测。
无法揣测的祸患。
多指牢狱或杀身之祸。
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有哪些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吧,仅供大家参考。
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1【一无是处】解释:是:对,正确。
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没有一点用处。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
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2【十全十美】解释:十分完美,毫无欠缺。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3【完美无缺】解释完美:完整,完善。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小楷,微带行笔,共一百廿八行,前者十数行破裂者,而后幅完好无阙(缺)。
”4【绰绰有余】解释绰绰:宽裕的样子。
形容非常宽裕,富裕。
易错写成“绰绰有裕”.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余。
”5【入不敷出】解释收入不够开支。
敷:够,足。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但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6【无忧无虑】解释:没有丝毫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
无:没有。
忧:担忧,忧愁。
虑:顾虑,忧虑。
出处: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来,来,来,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
”7【无牵无挂】解释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北侠原是无牵无挂之人,不能推辞,同上茉花村去了。
”8【牵肠挂肚】释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9【高枕无忧】解释: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凝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出处和典故,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200个常见成语的出处和典故,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汉语文化的了解。
1. 一马当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攻打垓下时,他的战马被敌人射中,但他仍然骑着受伤的战马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2.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齐国有个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上画了几条腿,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美感。
3. 杯弓蛇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刘邦曾经被人告发有人要刺杀他,他在喝酒时看到杯子和弓的倒影,以为是刺客,因此一直提心吊胆。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画家在画龙时,只画了龙的身体,没有画眼睛。
后来,他请人点上了龙的眼睛,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5.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的羊逃了出去,他没有及时追回,而是修补了羊圈。
后来,他的羊再次逃出去,但因为修补了羊圈,羊没有再次逃走。
6.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觉得很幸运,于是每天都守在株旁边等待兔子撞死。
7.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但诸葛亮都不见他。
最后,刘备亲自去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8. 闭门造车: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闭门造车,没有向外界学习和借鉴,结果造出来的车子无法行驶。
9.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他忧心忡忡,但实际上天并没有塌下来。
10. 画饼充饥:出自《庄子·外物》。
有个人饿得不行,他画了一块饼,想通过想象来充饥,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他的饥饿问题。
成语大全及解释出处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成语及其解释和出处:
1. 亡羊补牢(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比喻事情出了差错以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锦上添花(出自《后汉书·童贯传》):比喻已经很好的东西再来点更好的。
3.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4. 杀鸡取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比喻为了一时的好处,破坏了自己的根本利益。
5. 杯弓蛇影(出自《汉书·蔡邕传》):比喻疑神疑鬼,过分多疑。
6. 隔岸观火(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比喻对别人的危难置之不理。
7. 饮鸩止渴(出自《左传·景公二十四年》):比喻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而采取的错误措施。
8. 纸上谈兵(出自《南齐书·泰始四年》):比喻只在书本上谈论兵事,而不实际动手。
9.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比喻墨守成规,停留在已经过时的方法或观念上。
10. 纸短情长(出自《红楼梦》):比喻情意深厚,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这些成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成语,因成语众多,解释和出处也各异,不一一列举。
如果您对特定的成语感兴趣,可以具体提出来,我会为您提供详细解释和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2. 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3.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坐等机会而不自己努力。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无事自扰,过度担忧。
6. 望洋兴叹,出自《红楼梦》。
比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7.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只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8. 守口如瓶,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马首是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追随权势,唯命是从。
11.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在作品或言论的关键地方做出点睛之笔,使之更加完美。
12.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13. 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4. 虎头蛇尾,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开始时势头很大,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效果不佳。
15.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补充。
16.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7.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18. 虎落平阳被犬欺,出自《红楼梦》。
比喻势单力薄的人遭到欺负。
1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 蜀犬吠日,出自《庄子·外物》。
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成语的出处和意思落落大方【解释】: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
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
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
”独一无二【解释】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宋·延寿辑《宗镜录》卷三十一:“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雍容华贵【解释】: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金枝玉叶【解释】: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
后多指皇族子孙。
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出处】: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
”唐·王建《宫中调笑》词:“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
”金玉满堂【解释】: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
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处】:《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榜题名【解释】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
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一饭千金【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津津有味【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处】:汉·王褒《洞箫赋》:“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浮生若梦【解释】: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
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梦寐以求【解释】:寐:睡着。
50个成语解释和出处俗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学习成语时要懂得成语的意思与出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50个成语解释和出处,供大家参考学习。
常见的50 个成语诸子百家、鬼迷心窍、星火燎原、画地为牢、岁寒三友、花花世界、大智若愚、斗转星移、七情六欲、大禹治水、空穴来风、孟母三迁、绘声绘色、之尊、随心所欲、干将莫邪、相得益彰、借刀杀人、浪迹天涯、刚愎自用、镜花水月、黔驴技穷、肝胆相照、多多益善、叱咤风云、杞人忧天、作茧自缚、一飞冲天、殊途同归、风卷残云、因果报应、无可厚非、赶尽杀绝、天长地久、飞龙在天、桃之夭夭、纸醉金迷、狐假虎威、纵横捭阖、沧海桑田、不求甚解、暴殄天物、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身不由己、小家碧玉、文不加点、天马行空、人来人往、千方百计、天高地厚、万人空巷、争分夺秒、如火如荼成语解释及出处钟灵毓秀【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
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
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处】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虚怀若谷【解释】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闻名遐迩【解释】遐:远;迩:近。
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家喻户晓【解释】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
”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誉满天下【解释】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举世瞩目【解释】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国语·晋语》:“则恐国人之瞩目于我也。
”学富五车【解释】五车:指五车书。
成语及出处(集锦23篇)成语及出处第1篇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
也说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
《三国志·吴书十·程普传》。
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
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
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常见成语出处归类
1.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夸父逐日开天辟地盘古开天牛郎织女嫦娥奔月
八仙过海鸡犬升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海市蜃楼火眼金睛后羿射日玉兔捣药含沙射影
天衣无缝金针度人月下老人点石成金愚公移山
返老还童炼石补天
2.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画龙点睛叶公好龙惊弓之鸟坐井观天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杞人忧天南辕北辙画蛇添足自相矛盾
买椟还珠夜郎自大亡羊补牢郑人买履画饼充饥
狐假虎威杯弓蛇影掩耳盗铃沐猴而冠黔驴技穷
宋人疑盗援苗助长邯郸学步鹬蚌相争朝三暮四
塞翁失马井底之蛙滥竽充数班门弄斧
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一鸣惊人(齐威王) 一箭双雕(孙晟) 一字之师(郑谷) 一斗百篇(李白) 七步之才(曹植) 七擒七纵(诸葛亮) 人琴俱亡(王献之) 人中之龙(宋纤) 人木三分(王羲之) 才高八斗(曹植) 才疏意广(孔融) 运筹帷幄(张良) 口若悬河(郭象) 口蜜腹剑(李林甫) 千金买骨(郭隗)
大器晚成(崔林) 三顾茅庐(刘备) 不耻下问(孔圉) 不拘小节(虞延) 韦编三绝(孔丘) 卧薪尝胆(勾践) 闻鸡起舞(祖逖) 囊萤映雪(车胤) 凿壁借光(匡衡)
斗酒学士(王绩) 负荆请罪(廉颇) 初出茅庐(诸葛亮) 鞠躬尽瘁(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起死回生(扁鹊)
临渴掘井(鲁昭公) 退避三舍(重耳) 围魏救赵(孙膑) 程门立雪(杨时) 手不释卷(刘秀) 目不窥园(董仲舒) 百步穿杨(养由基) 对牛弹琴(公明仪) 两袖清风(于谦) 老马识途(管仲) 网开一面(商汤) 梦笔生花(李白) 磨杵成针(李自) 精忠报国(岳飞) 斗南一人(狄仁杰)
图穷匕见(荆轲) 前度刘郎(刘晨) 巧取豪夺(米友仁) 杀妻求将(吴起)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讳疾忌医(蔡桓公) 投笔从戎(班超) 赤膊上阵(许褚) 言过其实(马谡) 画龙点睛(张僧繇) 对症下药(华佗) 泰山北斗(韩愈)
煮豆燃其(曹丕) 指鹿为马(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南柯一梦(淳于棼) 东施效颦(东施) 赴汤蹈火(晁错) 江郎才尽(江淹) 招降纳叛(刘邦) 鹤立鸡群(嵇超) 洛阳纸贵(左思) 刮目栩看(吕蒙) 髀肉复生(刘备) 胸有成竹(文与可) 东山再起(谢安) 草木皆兵(苻坚)
风声鹤唳(苻坚) 单刀赴会(关羽) 将功折罪(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将计就计(曹操) 如坐针毡(杜锡) 滥竿充数(南郭) 病人膏肓(晋景公) 瓮中捉鳖(李逵) 鸡鸣狗盗(孟尝君) 东窗事发(秦桧) 完璧归赵(蔺相如) 怒发冲冠(岳飞) 逼上梁山(林冲) 抛砖引玉(常建)
数典忘祖(籍谈) 束之高阁(庾翼) 多多益善(韩信)
枕戈待旦(刘琨) 拔山扛鼎(项羽) 断头将军(严颜)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潜)
让枣推梨(王泰/孔融)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老妪能解(白居易)
成也萧何,败也萧阿(萧何)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尚) 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4.来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成语
(1)来源于《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三顾茅庐初出茅庐锦囊妙计步步为营单刀赴会
反戈一击宝刀未老桃园结义抱恨终天割发代首青梅煮酒
进退两难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来源于《西游记》
死心塌地火眼金睛情投意合半路出家倒打一耙摇身一变
叫苦连天无拘无束
(3)来源于《红楼梦》
金玉良缘耳鬓厮磨无精打采无法无天鬼鬼祟祟横行霸道
心神不定青红皂白丢三落四难舍难分瓦灶绳床歌功颂德
(4)来源于《水浒传》
逼上梁山横七竖八天诛地灭大刀阔斧逢凶化吉狗血淋头
扶危济困报仇雪耻将遇良材起死回生踉踉跄跄偷鸡摸狗
腥风血雨一马当先壮志凌云走为上策三瓦两舍人非草木
改邪归正从长计议有眼不识泰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5.来源于古诗文的成语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一草长鹫飞
(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一心有灵犀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1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1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
(1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一青梅竹马
(1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1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
(1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18)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