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时嫁妆是个人的还是夫妻共同的财产
- 格式:docx
- 大小:12.43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女士,女,30岁,汉族,某市居民。
被告:李先生,男,35岁,汉族,某市居民。
原告张女士与被告李先生于2010年结婚,婚后双方感情融洽。
2011年,张女士的家人为其准备了一套价值人民币30万元的嫁妆,包括一套家具、一台冰箱、一台洗衣机等。
然而,在2015年,张女士与李先生因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最终协议离婚。
在离婚过程中,张女士要求李先生返还其嫁妆,但李先生以嫁妆为夫妻共同财产为由拒绝返还。
张女士遂将李先生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李先生返还其嫁妆。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嫁妆的性质及其在离婚时的处理。
1. 嫁妆的性质2. 嫁妆在离婚时的处理三、法院判决1. 嫁妆的性质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嫁妆是指婚前由一方父母为子女结婚所准备的财物,属于个人财产。
本案中,张女士的嫁妆是在其婚前由其父母准备的,因此,嫁妆属于张女士的个人财产。
2. 嫁妆在离婚时的处理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依法分割。
但嫁妆作为张女士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在离婚时不应分割。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如下:一、被告李先生返还给原告张女士嫁妆一套,包括家具、冰箱、洗衣机等,价值人民币30万元。
二、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李先生承担。
四、案例分析1. 嫁妆的性质本案中,法院认定嫁妆属于个人财产,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在实际生活中,嫁妆的性质可能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嫁妆性质:(1)赠与性质:父母将嫁妆赠与子女,子女成为嫁妆的所有权人。
(2)借与性质:父母将嫁妆借与子女,子女在婚后使用嫁妆,但嫁妆的所有权仍属于父母。
(3)混合性质:嫁妆既有赠与性质,又有借与性质,即部分嫁妆为赠与,部分嫁妆为借与。
2. 嫁妆在离婚时的处理在离婚时,嫁妆的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嫁妆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嫁妆属于个人财产,则不应在离婚时分割。
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一、彩礼与嫁妆的含义彩礼,又称聘礼,源于西周,在周代“六礼”中称之纳币,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亦是民间习俗,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按照当地风俗,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表示其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
当然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必须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其具有明显的习俗性。
嫁妆,实践中一般认为是指女方带给男方的钱财总和,这是由女方以及女方家庭支付的。
婚嫁之中男方彩礼、女方陪嫁,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当今时代,仍盛行在我国的各个地区。
当前我国法律对于“彩礼”、“嫁妆”尚未有明确定义。
二、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一)彩礼与嫁妆分割与返还的法律规定彩礼与嫁妆分割与返还的法律规定,目前主要有两个: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法发[1993」第32号)第18条:“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实践中彩礼返还问题根据相关司法实践,彩礼的性质一般可以从下列方面掌握:首先,彩礼的给付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虽有赠与的性质,但其实质系附条件赠与,给予彩礼以及收取彩礼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欲与对方缔结婚姻关系。
彩礼一般分为钱财和物品,前者一般是大额的礼金(当然,也有地方按风俗还有什么“见面费”“看日子”等,也系礼金之列),后者多为宝首饰名牌衣物。
结婚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结婚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结婚前,许多男方家庭为了表示诚意,会在女方家许下彩礼。
如果你不知道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的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结婚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欢迎阅读与收藏。
结婚彩礼钱归父母还是子女1、彩礼钱是男方对女方表达诚意的一个体现。
所以彩礼钱一般都是归女方所有。
但是,有些女方家庭比较宽裕,并不会收取女儿的彩礼钱,他们一般都会把这笔彩礼钱转给自己的女儿,当做是他们建立新家的血汗钱。
2、根据上面这样的情况,我们值得肯定的是彩礼钱一定都是归女方父母所有的。
但是至于这笔彩礼钱要如何分配,女方家是有权把控的哦!彩礼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对于登记结婚之后给付的彩礼,《解释(二)》中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从彩礼的法律关系分析,属于一般的赠与,但其赠与目的的现实性仍是希望男女之间建立稳定的婚姻关系。
结婚彩礼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彩礼由一方个人接收或购置结婚物品的,应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受赠的财物无特殊约定,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男女双方未共同生活的,可根据最高院1993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规定,考虑财产的`来源予以合理分割。
如果双方婚姻持续时间短,并且给予彩礼的一方由此造成生活困难的,可根据上述规定的第8条规定精神处理,分割共同财产时给予生活困难的一方适当倾斜。
2、彩礼由一方家庭占有的。
由于彩礼未转入男女双方的财产共同体,只是由一方家庭占有,则并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此时仍应考虑当事人送彩礼时的目的性按照《解释(二)》第十条第(二)、(三)项的立法本意,根据公平、合理原则予以酌情返还。
各省彩礼情况一览北京:30万+房子+车子上海:20万+房子+车子广东:20万+房子+车子广西:15万+房子江苏:23万+房子+首饰黑龙江:15万起吉林:10万+首付辽宁:21万起+车子山东:5-20万+首付浙江:15万起+房子+车子福建:8万起+房子+车子安徽:3-15万+房子河南:3-20万+房子河北:5-30万+车子+首饰湖南:3-25万+车子湖北:1-30万+房子江西:3-20万+首付+首饰西藏:无法统计新疆:3-20万+房子内蒙古:3-21万+房子+车子甘肃:1-15万+房子+车子青海:3-20万+房子山西:3-30万+房子+三金陕西:3-25万+首付+首饰宁夏:1-30万+房子重庆:5-15万+首付天津:3-30万+房子+车子香港:无法统计台湾:无法统计澳门:无法统计四川:3-30万+房子+车子海南:1-30万+车子贵州:3-15万+房子云南:3-8万+房子从上面各省的彩礼情况可以看出,经济越落后的地方彩礼价格却越高。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嫁妆是指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为女儿准备的各种财物和物品。
嫁妆不仅是婚姻中女方家庭对女儿的一种关爱和祝福,也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嫁妆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因嫁妆引发的纠纷展开,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原告甲,女,28岁,某市居民。
被告乙,男,30岁,甲的丈夫。
甲与乙于2019年结婚,婚后共同居住在某市。
甲家为其准备了价值30万元的嫁妆,包括房产、家具、家电等。
婚后,甲发现乙有赌博、家暴等行为,双方感情破裂。
2021年,甲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乙返还其嫁妆。
三、争议焦点1. 嫁妆的性质及法律地位;2. 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3. 嫁妆是否应返还及返还范围。
四、法院判决1. 嫁妆的性质及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嫁妆是指女方家庭在女儿出嫁时,为女儿准备的财物和物品。
嫁妆属于女方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在本案中,甲家为其准备的嫁妆属于甲的个人财产。
2. 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本案中,甲与乙在婚后共同居住的房产、家具、家电等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 嫁妆是否应返还及返还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本案中,甲与乙离婚,甲要求乙返还嫁妆,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
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这个问题涉及到法律、道德、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法律体系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规定。
在中国大陆法律体系下,嫁妆的归属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话题,现今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嫁妆的性质,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让我们明确一下什么是嫁妆。
嫁妆,又称嫁财,是指女方在婚姻中所带入的财产,包括金银珠宝、家具家电、房产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上,嫁妆是妻子进入婚姻家庭时所携带的财产,代表了女方家庭对女儿的一种财产支持和保障。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首先要看中国婚姻法对嫁妆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股利、租金、利息等收入,以及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基金等财产。
但是法律对嫁妆的归属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只是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管理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嫁妆可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但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具体婚姻关系和财产状况来确定。
我们可以从道德和社会观念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嫁妆被视为女方家庭对女儿的一种保障和支持,代表了女方家庭对婚姻关系的投入和责任。
许多人认为嫁妆应该属于女方个人财产,不应该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一些人也认为嫁妆应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因为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建立和维护的关系,财产应该是共同财产,而不应该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和划分。
我们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来考虑这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嫁妆的归属问题经常会成为夫妻之间的争议和矛盾的源头,尤其是在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或者破裂的情况下。
一些妻子和家庭希望能够保留嫁妆作为自己的个人财产,而一些丈夫和家庭则希望将嫁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嫁妆的归属问题可能成为法律诉讼的焦点,需要法庭来做出裁决和判决。
嫁妆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第1篇一、嫁妆的定义嫁妆,又称嫁妆礼、嫁妆费,是指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时,给予女儿及其配偶的财物、房产等物质财富。
嫁妆可以是金钱、首饰、家具、家电等,也可以是房产、土地等不动产。
二、嫁妆的法律规定1. 法律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然而,对于嫁妆,法律规定了其特殊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婚前财产包括以下财产:一、一方婚前取得的财产;二、双方父母在子女结婚前赠与子女的财产;三、其他应当认定为婚前财产的财产。
”由此可见,嫁妆属于婚前财产,具有独立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地位。
2. 财产归属嫁妆的财产归属取决于以下几种情况:(1)嫁妆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如果嫁妆是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前赠与女方的,且在赠与时明确表示归女方个人所有,则嫁妆属于女方个人财产。
(2)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嫁妆是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前赠与夫妻双方的,或者没有明确表示归女方个人所有,则嫁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嫁妆部分属于女方个人财产,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如果嫁妆是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前赠与女方及其配偶,但未明确表示财产归属,则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3. 纠纷处理(1)离婚时嫁妆的处理。
在离婚案件中,对于嫁妆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妇女权益。
离婚时,应当充分考虑妇女的合法权益,合理分割嫁妆。
二、公平合理。
在分割嫁妆时,应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实际需要。
三、尊重当事人意愿。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尽量按照双方协商一致的方式处理嫁妆。
(2)嫁妆纠纷的处理。
在嫁妆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就嫁妆的归属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二、调解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员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三、诉讼解决。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中国嫁妆标准《中国嫁妆标准》前言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中国的嫁妆这个有趣的话题。
在咱中国的传统习俗里,嫁妆可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呢。
它就像是女方家庭对女儿新婚生活的一份祝福和支持。
不过呢,随着时代的发展,嫁妆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说说中国嫁妆的标准,让大家对嫁妆这件事儿有个更清楚的认识,不管是自己要准备嫁妆,还是好奇别人家的嫁妆,都能有所了解。
适用范围这个嫁妆标准适用的场景可不少呢。
首先,当然是传统的婚礼啦。
在大多数地区的传统婚礼中,女方带着嫁妆嫁入男方家,这嫁妆就是新家庭的一份启动资金或者说生活物资。
比如说,在农村的一些婚礼上,女方可能会带一些家具、电器作为嫁妆,这就是很常见的在传统婚礼场景下的嫁妆。
其次,在现代的城市婚礼中也适用。
虽然现在城市里很多人可能更注重婚礼的仪式感或者旅游结婚之类的新形式,但嫁妆还是存在的。
可能是一些现金、房产或者股票等金融资产。
比如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会给女儿陪嫁一套房子,这就是现代城市婚礼中嫁妆的一种形式。
而且,即使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双方家庭是跨国婚姻或者是少数民族婚姻,这个嫁妆标准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只不过在不同文化交融或者少数民族特色习俗的影响下,嫁妆会有一些独特的元素。
比如说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里,女方的嫁妆可能会包含一些独特的手工艺品或者民族服饰,这也是嫁妆在特殊场景下的体现。
术语定义1. 传统嫁妆:就是在中国古代就开始流传下来的,女方家庭为出嫁女儿准备的财物和生活用品。
比如说被褥啊,金银首饰之类的。
这就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的东西,是对女儿新生活的基本保障。
2. 现代嫁妆:这就是随着时代发展,根据现代生活需求而产生的嫁妆形式。
像我前面提到的现金、房产、股票这些金融资产,还有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算是现代嫁妆。
这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3. 嫁妆清单:这就是把所有要作为嫁妆的东西列成一个单子。
彩礼和嫁妆都是女方的个人财产吗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双方要想结婚,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结婚条件,很多地方结婚是有风俗的,那么你知道彩礼和嫁妆都是女方的个人财产吗?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彩礼和嫁妆都是女方的个人财产吗彩礼和嫁妆一般情况下是属于个人财产,彩礼和陪嫁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夫妻个人财产】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二、彩礼和嫁妆什么时候给彩礼和嫁妆要看自己经济情况而定。
至于结婚彩礼和嫁妆什么时候拿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双方协商而定,一般在结婚前,起码在办婚礼前拿来比较符合实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三、彩礼和嫁妆的法律性质对于彩礼,我国法律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男方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应支持:(一)给付彩礼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没有共同生活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三)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导致给付彩礼人生活困难的,而后双方又离婚的。
离婚后嫁妆事宜处理一、嫁妆定义嫁妆是指在结婚时,女方父母出于对女儿的疼爱,陪送的房子、首饰、家电、汽车等财物。
解决离婚嫁妆能否要回,首先需要确定夫妻共同生活期间,哪些财产属于女方的嫁妆。
二、离婚后处理意见在我国古代,嫁妆是女方的私有财产。
离家时可以自行带走属于自己的嫁妆。
但是,在现在,嫁妆有可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并不能全部要回。
那么,哪些情况下离婚嫁妆可以要回呢?由于嫁妆属于女方父母赠与的财产。
因此,在离婚嫁妆如何处理的问题上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精神及原则,结婚登记前陪送的嫁妆应当认定为是女方父母对女方个人的赠与,属于女方的婚前个人财产,根据法律规定,一方婚前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不能进行分割。
所以,婚前陪送的嫁妆,离婚时可以要回。
2、结婚登记后陪送的嫁妆一般应认定为是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法律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因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陪送的嫁妆就属于父母对双方的赠与。
除非父母在陪送嫁妆时明确表示是赠与女儿一方,陪送的嫁妆就如前所述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共同分割。
3、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婚后由父母一方出资为女儿购买的房产,产权登记在女儿的名下,视为对自己女儿的赠与,则该陪送的房产为女方的个人财产,离婚分割时不参与共同财产的分割。
实际生活中,已给付的材料可能已经用于购置嫁妆并用于双方共同生活,事实上此嫁妆已经转为双方的共同财产,或者被双方消费掉。
此种情况,就应当返还的范围而言,要根据已给付的彩礼所购置嫁妆的使用情况,婚姻关系或同居关系存续期间的长短等具体事实,灵活运用,特别是该嫁妆已转化为共同生活的财产时,返还与分割一同考虑,在分割中体现彩礼嫁妆的返还。
唐代女性的法定继承制度[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这使得唐代女性处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有机会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得到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唐代女性拥有一定的个人财产所有权。
文章以唐律为主线,从女儿身份的不同出发,论述在室女、出嫁女等唐代女性在个人财产方面的权利。
[关键词]唐代女性;财产所有权;在室女;出嫁女唐代以前,虽有女性继承遗产的事实,但没有明确在成文法中规定女性的继承地位。
自唐以后,法律上才在成文法典上确认了女性的财产继承地位。
因而唐代对于女性的财产继承有着重要意义。
唐代一般女性所能继承到的仅仅是作为家庭财产的部分,即滋贺秀三先生所说的承受,一般通过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实现。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唐代一般女性法定继承方面的内容。
一般女性即指不具有特殊身份的女性。
唐代对于一些特殊身份的女性继承方面有着特殊的处理方式,如作为上层阶级女性的,皇后、后妃、公主以及贵族命妇们在经济上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法律也将她们获得财产的途径合法化。
另外,妾所得获得到家产的继承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来源于个人赠予与遗嘱继承。
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唐代法律在女性家庭财产继承方面,对女儿身份分为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改嫁女等四类。
一、在室女的家产继承1.在室女,即没有出嫁的娘家女。
一般情况下,按唐代《开元·户令》规定,父母亡故分家产时,“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
在室女不能直接继承父母财产,但可以从父母遗产中获得一份出嫁时的妆奁,其份额是未婚兄弟的一半。
2.在户绝的情况发生时,在室女往往除了应得的妆奁外,对户绝财产享有更大的继承权,在一定条件下更有机会继承全部财产。
《丧葬令》规定:“诸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
”为避免本族的财物转移到其他家族内,导致父系家族财产外流,如果女儿想要永久地继承娘家的全部财产,就必须承担起传宗接代、继立门户的义务,通过承担对家庭、对宗族更多的责任来换取在家产继承上更多的权益,最通常的做法便是招婿入赘、立嗣外甥外孙。
出嫁时嫁妆是个人的还是夫妻共同的财产
【基本案情】
王男与李女经人介绍相识,考虑到年龄因素,也结合两人现在的感情,达
成共识,在相识3个月后办理了酒席,对外宣布结婚,并在2个月后去民政部
门办理了登记手续。
但是两人相处后发现对于对方没有彻底了解,矛盾不断,
李女也经常回娘家哭诉两人感情不和,这样相处一年后,李女认为双方并不适
合也难与王男协议离婚,最终向法院提起诉讼离婚。
法院受理后,经查明,双方没有子女,也没有取得共同财产,唯一的争议
是办理酒席时女方陪送的嫁妆问题。
王男认为嫁妆应该是女方父母对于李女与
他的共同赠与,有权利要求分割该笔财产,但是李女认为嫁妆是父母对于自己
的个人财产赠与,不同意共同分割。
【法院判决】
法院在审理后判决:原告李女与被告王男离婚;李女陪送的嫁妆归李女个人所有。
【律师解析】
王男是否有权利分割嫁妆取决于李女父母是对于双方共同赠与还是对于女
儿的个人赠与。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应当以婚姻登记作为分水岭,登记之前赠与的陪
送的嫁妆应当认定为女方的个人赠与,除非明确表示是赠与双方;在登记之后赠与的配送嫁妆,应当是对于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明确约定是赠与个人。
同理,在法律上,女方亲属的陪送嫁妆的行为性质也是认定为赠与的行为,是单独赠
与新娘个人的财产。
因而该陪送的嫁妆应当是李女的个人财产。
在特殊情况下,依据《婚姻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
部分共同所有,该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那么有协议应当按照协议处理。
【温馨提示】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误把办理酒席当做结婚的合法要件,法律明确规定,
结婚的实质要件,需要男女双方共赴民政部门进行法律意义上的婚姻登记,而
结婚办理的酒席只是民间的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