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 格式:ppt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61
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
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
科学决策(Scientific Decision /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科学决策具有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
所谓程序性是指科学决策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
所谓创造性是指决策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新任务而作出选择,不是传声筒、录音带,也不是售货员、二传手,而是开动脑筋,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所谓择优性是指在多个方案的对比中寻求能获取较大效益的行动方案,择优是决策的核心。
所谓指导性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一经作出,就必须付诸实施,对整个管理活动、系统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约束作用,指导每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不付诸实践,没有指导意义的决策就失去了决策的实际意义。
编辑本段科学决策的主体科学的决策过程是决策领导、专家与实际工作者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决策的主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决策过程。
参与科学决策的主体一般有以下五个:决策领导,决策助手,决策专家,学科专家,实际工作者和广大群众。
在科学决策过程中,上述五个决策主体缺一不可。
他们在决策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环环相连,共同构成科学决策运行的动态系统。
编辑本段科学决策的程序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动态过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程序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
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出现的差距。
第二章科学决策
刘汉华
【期刊名称】《求实》
【年(卷),期】1984(000)007
【摘要】<正> 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能。
领导者在各项事业中处于决策地位,是决策的决定者。
现代领导者的决策,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刘汉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0
【相关文献】
1.保证民众充分参与是最好的民主科学决策——关于城市建设和名城保护中民主科学决策问题的实例与思辨 [J], 时强
2.2020年度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第二章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J],
3.浅议《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第二章中的观点
——以当今钢琴演奏视角重新解读《音乐线性的时空凸现——音乐与书法之比较》[J], 秦莉萍
4.第二章荣辱与共——农工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J],
5.第二章不知走向何处 [J], Judith Dean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0320领导科学密押知识点(3)★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答:(1)决策工作专门化。
主要表现为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决策内部咨询与决策的分离。
(2)领导主体集团化。
任何领域的领导主体都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
(3)领导方式民主化。
主要表现为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法治化。
(4)领导方法科学化。
遵循严格的程序,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领导的基本原则答:(1)统一领导原则;①统一领导原则要求领导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
②统一领导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人员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③为了实现统一领导,还必须解决这样两种关系:第一,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在这里,统一领导主要指在复杂的领导系统中,对于那些事关全局指挥权和决断权必须集中把握,没有集权就没有统一。
而对那些涉及局部的在下级职权范围的则需要分权,没有适度的分权,只会是一潭死水的局面。
第二,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统一领导要求在总的目标方向上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上达到统一,并不是说事无巨细都要做到绝对一致。
统一意志,统一目标、统一步调与因地制宜、各具特点、创造生机是相辅相成的。
真正的统一领导应该是“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2)分层领导原则;首先分层领导由领导幅度所决定。
其次分层领导与领导职能相适应。
再次分层领导应该促进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系统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领导者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形成最佳的整体效能。
(4)权责一致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各级领导者都应具备一定的职务、权利、责任和利益,并使他们互相一致,努力做到事有人管,管事有权,权连其责,利益与成绩相关。
(5)民主公开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原则。
主要是指工作中重大问题要由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集体决定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失职者要追究责任。
名词解释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也称理性决策。
是指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手段与方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活动。
科学决策是一种较之经验决策更为高级的决策形式,它是现代人类社会决策的主要形式。
科学决策的主要特点是:(1)有科学的决策体制和运动机制。
决策系统中各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能够密切联系,有机配合。
(2)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一般都经过发现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拟定方案、分析评估、选优决断、试验反馈、修正追踪等步骤。
(3)特别重视“智囊团”在决策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
管理学简答题第一章1.有效率的企业都有效果吗?如果你必须在效率和效果之间做出选择,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答:不一定,效果更重要,因为效果涉及活动的目标和结果,不仅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好坏之分,效率只是涉及活动的方式,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仅仅关心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者还必须使组织的活动实现正确的目标,高效率只是正确的做事,好效果则是做正确的事,所以效果更为重要。
2.四项基本管理职能及关系。
答: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关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它们分别重点回答了一个组织要做什么、怎么做、靠什么做、如何做的更好以及做的怎么样等基本问题。
管理各项职能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活动,它们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从管理职能在时间上的关系来看,它们通常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即先计划,继而组织然后领导,最后控制。
3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有那些答:在人际关系方面1挂名领导2联络者3领导者在信息传递方面1监听者2传播者3发言人在决策制定方面1企业家2故障处理者3资源分配者4谈判者4科学管理理论由谁提出及内容答:泰罗;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至“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请列举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答: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保持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第二章1.决策的例行有哪些?答:1.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4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5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6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2计划的类型有哪些?答:1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与作业计划2.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3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与人事计划4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第二章决策一、决策的本质决策定义: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决策的选择:a、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目标b、寻求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c、选择方案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六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体的性质。
决策客体指决策对象和环境。
其特点、性质决定决策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
决策理论和方法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失误。
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大量丰富信息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条件。
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二、决策的分类与原则(一)决策的分类: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战略性决策关系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机构调整。
特点:宏观、全局、方向、原则性战术性决策目标具体,问题单一,包括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特点:微观、局部、区域、阶段性管理性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性决策也称为作业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范围较窄。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组织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常规、定型化、重复性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程序化决策的涉及,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明的、重大影响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一般组织中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确定性决策: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
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
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个方案结果的比较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以及发生的概率不确定型决策: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就算知道,也不知晓发生的概率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不同的是不能确定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