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凸面镜和凹面镜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B.通过凸透镜的光不可能变成平行光C.利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月亮清楚明亮放大的实像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2.如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下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平面镜D.投影仪4.为了加强交通安全,南宁市重要的地方都安装了“电子眼”,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电子眼”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眼上成的像是虚像B.电子眼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C.当物体靠近电子眼时,电子眼所成的像变大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电子眼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A.③①B.②④C.③④D.②①6.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8cm D.24cm7.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8.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 1 所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右移动距离 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乙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则()A.透镜乙的焦距为 10cm B.蜡烛移动的距离 s>10cmC.若不移动蜡烛,则需向右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二、填空题9.清晨,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更清晰,这时露珠相当于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平面镜,凸面镜及凹面镜1.(2005•厦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灶用的是凹透镜B.近视眼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C.汽车车头的前灯灯内使用的反射镜是凸面镜D.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使用的额镜是凹面镜2.(2006•黄冈)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3.(2013•绍兴)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4.(2013•西宁)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5.(2013•鄂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6. (2012•十堰)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A.弯腰或下蹲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D.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一些平面镜,凸面镜及凹面镜解析1.(2005•厦门)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专题:应用题.分析:(1)凸面镜:用球面的凸面做反射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常用于汽车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反射镜,能起到司机扩大视野,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作用;(2)凹面镜:用球面的凹面做反射面,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于太阳灶、大型反射式望远镜、医生观察耳道的医用反光镜等.解答:解:A、太阳灶用的是凹面镜,不是凹透镜,该选项错误;B、近视镜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该选项错误;C、汽车车头的前灯灯内使用的反射镜是凹面镜,不是凸面镜,从焦点发出的光反射后成平行光,该选项错误;D、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使用的额镜是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容易观察耳道内部,该选项正确.故选D.2.(2006•黄冈)考点:平面镜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潜望镜、显微镜、照相机和电影机所使用的镜片的不同类型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原理工作,故符合题意;B、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原理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利用透镜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D、电影机是利用透镜来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13•绍兴)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解答:解: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入射点分别是O1、O2,画出法线O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B.4.(2013•西宁)考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选C.5.(2013•鄂州)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3)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虚像.(4)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距等于像距.解答: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所以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C、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仍然可以看到A的像,故C错误.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当物距不等于像距时,B不能与A的像重合.故D错误.故选A.6. (2012•十堰)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就可解答此题.解答: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弯腰和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增大入射角,同时反射角也增大,同样会使从看到镜中的像.故选AC.。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小宇将凸透镜(片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始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成在光屏的下方,可将透镜的高度向下调,使像成在光屏中心【答案】AB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体靠近焦点像都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故B正确;C.将蜡烛放在10cm处时,物距为30cm,而焦距为10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则成的像会偏向光屏上方,可向下适当调整凸透镜,故D不正确。
故选ABC O2.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 处,则10 20 30 40 50 60 70 80(cm)A.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正立等大的像【答案】AB【解析】【详解】如图,物距为//=40cm-l 0cm=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至所以30cm >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f< 15cm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此时物距为//=40cm-30cm=l 0cmA.若5cme/<10cm,此时/<u<2/,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故A 符合题意:B.若/<5cm,此时u>2f移动光屏,可能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B符合题意: C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此正立的虚像,故 CD不符合题意。
最新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 有答案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以下图,图甲测凸面镜的焦距,图乙“研究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地点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面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色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同样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面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面镜左边“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挪动才能找到清楚的像【答案】 D【分析】【解答】解:A、依据甲图能够知道f=10cm,故 A 错误;B、依据乙图u> 2f,应用应当是照相机,故 B 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经过下半部分汇聚成像,不过光芒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好的像,故 C 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边,光屏向右挪动.故D 正确.应选: D.【剖析】( 1)凸面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色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色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相关.第一确立凸面镜的焦距;( 2 )而后联合凸面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 u)成像特色像距( v)应用u> 2f倒立减小实像f< v< 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 u> 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 / 幻灯机u=f不行像u,< 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3)联合凸面镜成像是因为光经过透镜汇聚而成像和近视眼的成因和改正方法.2.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面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获得清楚放大的像,以下图,图中凸面镜焦距用 f 表示,与图中标明的L1和 L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 L1>fB. 1L>2fC.1<f<L2D.【答案】A【分析】【解答】由题图知,u< v,且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f< u< 2f,即 f < L1<2f, A 选项正确, B、 C 选项错误; L1> f, L2> L1> f ,所以 f <,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剖析】依据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当u< v 时, f< u< 2f, 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烛焰、透镜、光屏三者在图所示的地点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巧成清楚的像,则以下光学器件正常使用时,与这个烛焰成像特色同样的是()A. 放大镜B照.相机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答案】D【分析】【解答】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是小于像距的,所以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应是投影仪,故答案为: D。
专题12 透镜(第01期)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光轴;凸(凹)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O)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称为凸(凹)透镜的(虚)焦点(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A.B.C.D.【答案】D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A、B、C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选D。
易错点拨:在做题中,考生因不能熟练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对光线的作用而出错.应熟练掌握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针对练习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1. C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水、冰或其他透明物质,尽管材料不同,但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光线可以透过;可以取火是因为这个光学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针对练习2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仍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 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 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2. 凸会聚解析:下雨时,雨水流入纯净水瓶,容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水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形成温度比较高的光点,容易点燃枯叶,发生火灾.故答案为:凸;会聚.针对练习3如图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2.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有三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很特别,如下图甲、乙所示:①平行于凸(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焦点;②通过凸(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③通过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典型例题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3)薄透镜:若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利用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
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中考物理真题精选--凸透镜和凹透镜一、选择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2.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3.(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4.下图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如图是物体S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当物体S放在哪个位置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S′()A.u>2f B.f<u<2f C.u=f D.u<f6.(2015•烟台)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7.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8.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的像,若物体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A.像以速度v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B.像以大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C.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D.像以小于v的速度沿着主光轴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二、填空9.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有个,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10.(2015•厦门)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30cmB.换成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两次清晰倒立的像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f u v230cm则焦距为15cm,故A项错误;B.换成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在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情况下,凸透镜从紧靠蜡烛向光屏移动,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50cm~40cm,移动凸透镜在适当位置能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光屏距离凸透镜10cm~20cm 之间时,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故B项正确;C.在凸透镜左侧放一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将光屏向右移动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项正确;D.凸透镜与蜡烛不动,去掉光屏,光依然沿原来的方向传播进,人眼在 100cm 处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项正确。
故选BCD。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照相机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B.换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只将蜡烛向左适当移动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光屏需要向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D.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会出现清晰的像【答案】A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成像时,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B.如果换一个焦距较小的透镜,所成的像将变小,像距也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左边,所以要想让像成在光屏上,应该将蜡烛向右移动,从而像也向右移动直到光屏上,故B错误;C.如果使蜡烛向左移动,像也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C 错误;D.如果把蜡烛和光屏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正确。
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 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 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A不符合题意;B.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 物距在焦距以内时, 即放大镜的应用, 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不符合题意;D.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 应增大像距, 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同时减小物距, 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 成的像变大,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镜既可以成像, 也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 所以牙科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 A符合题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 像将成在视网膜前方,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 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符合题意;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 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照相机: 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 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当蜡烛燃烧变短, 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 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A不符合题意;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不符合题意;C.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 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 传播方向不变, C符合题意;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 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 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专题 25 透镜问题一、透镜作图1.透镜的三条基本光路(1)平行于主轴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汇聚凸面镜焦点。
(2)从凸面镜焦点发出的光芒,经过凸面镜后平行于主轴射出。
( 3)平行于主轴的光芒,经过凹面镜后发散射出,发散射出的光芒的反向延伸线汇聚凹面镜焦点。
( 4)沿着凹面镜右边焦点射出的光芒,经过凹面镜后,平行于主轴射出。
2.会剖析像距v 和物距 u 的关系图像含义。
二、凸面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1.凸面镜的成像规律(见表格)成像条件物距( u)成像的性质像距( v)应用u﹥ 2f 倒立、减小的实像f﹤ v﹤ 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f ﹤u﹤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u=f 不可像0﹤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V﹥ f 放大镜2.对凸面镜成像规律的深刻理解(1)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必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之内时,必定在同侧成虚像。
( 2) 2f 是成放大或减小实像的分界点。
U=2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 时,所成实像是减小的; f <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 3)凸面镜成像时,物距u 越小,像越大,像距v 也越大;物距u 越大,像越小,像距v 也越小。
( 4)依据 u 和 v 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 v 时,像比物大。
(5)凸面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6)能够这样记忆理解: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三、近视眼与远视眼成因及其改正1.近视眼的特色、成因及改正对于近视眼,眼睛只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其形成原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汇聚在视网膜前,抵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需配戴凹面镜进行改正。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凸面镜和凹面镜
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作凸
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
(1)他用多支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照射时,情况如图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研究凸面镜成的像: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的()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光的折射或反射成像可分为虚像和实像两大类,能用眼
睛观察,且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实像;能用眼睛观察,但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
解答:解:(1)由图可知平行光遇到凸面镜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且向外呈辐射状,所以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3)由图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凸面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4)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凸面镜有:金属图钉面、汽车观后镜.凸面镜的主要优点是:相同面积的凸面镜比平面镜观察到的
范围大.
故本题答案为:(1)发散.
(2)②相同;重合.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凸面镜和凹面镜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整理提供,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奋斗,成绩更上一层楼。
更多中考物理试题敬请关注【中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