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统文化对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涉及诸多学科并需要设计者整体把握,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
在现代设计中仍然有着传统民族桔祥观念的意识痕迹,具有幸福、美好意义的象征元素广泛应用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
如今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越来越多地受到设计师们的关注。
民族元素是当今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象征。
民族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继承和开展,不能仅仅是对其模仿甚至简单的照搬,因为如果这样只会是仿古与复古,只能是走向僵化,我们主张应该结合时代的需要,深入探求其精髓,并以此根底进行再创造。
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元素。
大到宫殿庙宇、园林等传统建筑内外的各种装饰,小到建筑内部的家具陈设、生活用具及案头摆设,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本体维护,更在于效用发挥,把文化资源用起来。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要能充分的注重对于民族元素与文化的相互接纳与融合,民族元素为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而民族文化是背后深厚的底蕴与内涵,随着当代环境艺术设计飞跃式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如此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习俗、感情、宗教、地域特色与与现代的设计诉求、生活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不盲目照搬又不牵强的新的创新形式,这样保存外乡的文化以及象征意义,将民族元素以及文化中的那份宁静,祥和之感融入进现代设计的理念中,让人们既喜爱又尊重。
以下阐述民族传统设计元素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如今我们一般所说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通常指运用在建筑、服装、绘画之类上的意象。
然而这些外表元素其中的深意更值得当代设计师们去开掘,例如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以及讲究无谓的道家思想,都是民族文化区别于现代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地方,表达民族的形象和利益。
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方式并不相同,受到地域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影响,建筑物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点。
建筑物体现出的人文文化,主要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社会性质、风土人情、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体现;自然环境则主要为区域气候条件、地质特征、经纬度、季节差异等方面。
在建设设计之初,必须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两方面的知识,在建筑设计中将二者紧密联系,融会贯通,相互衬托得以体现。
若建筑设计仅体现自然环境特征,则缺少文化底蕴,建筑设计方案较为肤浅,不能被当地人民所接收,不能体现地域特征;而仅体现人文特征的建设设计,则会与周围环境形成较大差异,显得格格不入,无法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因此,在建设设计中需将人文和自然特征相互均衡考虑,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
一个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是通过建筑技术以及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人们将文化意识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技术,比如采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材料或者是不同的形式赋予到建筑当中,让建筑表现出这个时代或者区域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建筑设计在一定的情况会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又会反过来与自然环境进行磨合,最后达到一种人性化的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完美整合,不但推进了建筑的人性化发展,而且还加快了当地社会的进步。
这种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建筑的社群文化变得相辅相成,进而让人们对建筑产生亲切感。
二、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方式1、综合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生活模式进行建筑设计本文以锦里建筑为例,锦里地区具有古代三国文化背景,今有四川成都建筑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该地区文化发展和历史变更留下的印记。
在现代城市建筑中依然保留古代时期的客栈、商铺和院落等建筑,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古代时期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与周围自然景观相互衬托,共同体现出当地的区域特色。
第34卷第10期 2021年05月Vol.34 No.10May 2021艺术科技1…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源于中国传统建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东方精神的继承和发扬[1]。
设计师应注重空间的内涵表达,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家居装饰风格的精华彰显出来,而不是仅仅将复古元素堆砌在室内空间中,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设计方案[2]。
中式室内设计应把中国传统风格的美学理念与新时代下新的室内设计理念进行结合创新[3],创造出具有东方韵味的宜居环境,古典与时尚并存,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追求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4]。
中国传统居室设计讲究空间的层次感,装饰材料、陈设设计、色彩搭配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才能营造出端庄优雅的意境[5],布局方式多采用对称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6]。
移步换景常被运用在中式室内设计中,家中有景,景中有思,情景交融便把装饰元素转化塑造成了意象,将室内环境变得诗情画意[7]。
2…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2.1…政策支持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发言中特别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战略意识层面肯定中国的非遗保护。
2017年3月12日,文化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推出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致力于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并合理地转化和应用,从战术应用层面推广中国的非遗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非常深邃,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指导作用。
2.2…传播途径现状近年来产品设计师往往喜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寻找灵感[8],地域性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灵感的来源[9]。
目前,可以从优化工艺、保护技术、推广宣传、创新形式与政策解读[10]这些不同领域去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工艺美术传承的角度出发,有通过对泥塑工艺再设计的方法保护非遗文化的[11]。
中国传统吉祥图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管窥中国传统的吉祥图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可以为环境营造一种喜庆、祥和和美好的氛围。
吉祥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吉祥图像,不仅可以增添空间的美感,还能传递人们对幸福、祝福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首先,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吉祥图像来装饰建筑的墙面、门窗等部位。
例如,可以在门上雕刻或绘制腾飞的龙,象征着权势和吉祥;在门窗的边框上镂空或绣上吉祥纹样,如喜鹊、瑞兽等,寓意着好运和幸福。
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能给人一种热烈、喜庆的感觉,增添了建筑的艺术价值。
其次,在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中,吉祥图像也可以用来装饰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部位。
可以利用壁画、艺术装饰画等形式,将吉祥图像巧妙地融入其中,以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创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大厅的天花板上绘制五福图案,寓意着五福临门;在走廊墙壁上绘制吉祥图案,如莲花、金鱼等,以示富贵和吉祥。
这样的设计让人们在空间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人们的精神层面和审美享受。
再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运用吉祥图像来打造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
例如,城市广场、公园和街道等地方可以设置以吉祥图像为主题的雕塑或雕刻艺术品。
这些艺术品可以是象征着幸福、和谐和成功的动物形象,如龙、麒麟、鱼等,也可以是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纹样,如菊花、莲花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还能向市民和游客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后,在室内生活环境的设计中,吉祥图像可以用来装饰家具、陈设品等物品。
可以在餐具、茶具、床上用品等物品上绣上吉祥图案,使用寓意吉祥如意的红色等色彩。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增添家居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还能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此外,可以在家居摆件、挂件等物品上雕刻或绘制吉祥图像,如福字、平安符等,以起到镇宅和辟邪的作用。
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实用性,又能传递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愿望。
传统纹样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传统纹样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象征。
在环境设计中,传统纹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能够为环境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特定地域的文化底蕴。
传统纹样可以运用在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它能够为环境增添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首先,在建筑设计方面,传统纹样可以运用在建筑的立面、柱子、门窗等部分。
传统纹样的美学价值和装饰效果,能够让建筑更加具有特色和个性,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质感。
传统纹样可以被雕刻、绘制在建筑的外墙上,它能够与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相协调,为建筑增添一种丰富的视觉层次。
传统纹样也可以被运用在建筑的门窗上,它能够为建筑增加一种精美细致的装饰效果,打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建筑环境。
其次,在室内设计方面,传统纹样可以被运用在墙面、地面、天花板、家具等部分。
传统纹样的运用,能够为室内环境增加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和温馨感,让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纹样可以被绘制在墙面上,它能够为室内环境增加一种层次感和质感,使整个空间更加有趣和具有情感。
传统纹样也可以被运用在地板上,它能够为室内环境增加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纹理感,使地面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纹样还可以被运用在天花板上,它能够为室内环境增加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此外,传统纹样还可以被运用在室内家具上,它能够为家具增添一种雅致和古朴的风格,使整个室内环境更加和谐统一最后,在景观设计方面,传统纹样可以被运用在公园、花园、庭院等场所。
传统纹样的运用,能够为景观增加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效果,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
传统纹样可以被雕刻在雕塑或景观雕塑上,它能够为景观增加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传统纹样也可以被种植在花坛或花境中,它能够与植物相结合,为景观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意象。
传统纹样还可以被运用在园路或石子路上,它能够为景观提供一种独特的路径引导和空间划分。
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曾国强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室内设计方面。
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舒适以及美观程度,还要充分的考虑地域文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更高要求。
本文作者对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域文化;室内设计;应用研究;重要性一时代背景的分析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的发展与不断的变化中,全球信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在信息技术的进步中成长和生活,因此人们也在技术产业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也显著快速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在物质方面和居住环境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变化,室内设计也是不可避免受到信息科学的影响,室内设计要结合科学高技术要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织的角度出发,信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付出了严重的代价:文化领域的危机与生存领域的危机。
文化领域的迫切需要,特别是一些经济上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更应该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的发展经济忽略了文化的发展。
从古代到现在为止,环境自然因素的条件和人们生活习俗以及人情的风俗导致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形成了传统的文化变现了当今社会的环境,已近逐渐形成了室内设计的风格,我国的民族传统要成为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主体,要按照民族的文化更要结合自然环境的做出体现传统文化民俗的室内设计来,创新室内设计的理念关键是地域文化融合室内设计,而且在室内设计中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视为重点,要有本地本土的特点,体现出地域的风格,要充分结合当地科学信息技术和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其地方的文化特色,发挥出创新现代化观念的室内设计理念。
二研究的意义作为建筑设计的升华和延伸的室内设计更加应该关注在于与地区文化的结合上。
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介绍了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历史渊源,探讨了其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然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及创新。
最后总结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成效,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东巴文化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东巴文化元素、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应用研究、历史、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应用案例、创新实践、应用成效、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东巴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作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文化元素的融入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着缺乏系统性、深入性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增强,东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潜力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关注。
有必要对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当代室内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设计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历史、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应用案例和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力求揭示其在设计领域中的独特魅力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东巴文化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精神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回归,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研究东巴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既可以促进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可以丰富和提升现代室内装饰艺术设计的品质和格调。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应用1 细数那些代表中国韵味的“中国风”元素在一些国际上的装饰与设计发布会上,“中国风”的唯美、富有的民族特色的特点,往往惊艳全场。
中国红、中国结、中国的文字、陶瓷、中国刺绣、中国的古典乐器、中国的旗袍、中国的水墨等实在太多的东西都能表达“中国风”的韵味。
这些元素也一直活跃在设计师的灵感里,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
下面我就针对这些有中国传统团文化艺术特色的风格元素的体现与应用。
中国红,一直是中国独有的颜色。
一提到某种红色,大家就能立刻对中国产生联想。
而中国红运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国式的“成亲”礼仪中。
红红的盖头,喜娘的喜服,即代表了中国特色,有过千年来婚俗的体现,很多的外国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传统婚俗所穿的服饰,新颖又具有新意,而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国人心中的文化瑰宝,就更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艺术了。
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历史都要悠久。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演化,仅仅在字体上就有不下百种。
例如,夏、商、周使用文字是甲骨文、金文(篆字);到了秦朝,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汉朝以隶书为主;唐宋之后又出现行书、楷书、狂草等直到现在的简体字,种类真的数不胜数。
如果说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那么没有比文字更加适合的了。
陶瓷,中国的英文称为“China”而陶瓷的应为则是小写的“china”。
早在东汉时期,陶瓷就已经传到国外,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相互沟通,外国对这种上面有精美花纹的器皿,赞叹不以。
于是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瓷器中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就是“青花瓷”,那种妖娆的造型,别致的花纹,可以说赋予了瓷器生命。
中国刺绣。
一提到次就就会想到中国的丝绸。
这些都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智慧创造的。
中国的苏州,是刺绣之乡,苏绣一直是代表中国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中国风格服装文化的支撑。
旗袍是民族服饰,丝绸和刺绣组成的旗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在一次各国首脑剧集中国的峰会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被赠与一件中国风的旗袍,在一奥运会上,颁奖礼仪小姐也是身着旗袍,因此旗袍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艺术。
现代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案例在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是一个常见的设计元素,旨在融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跨界。
以下是一些现代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案例。
1.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通常被用作建筑设计的灵感和参考。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宫廷建筑中寻求灵感,并将其与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相结合,创建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设计方法在许多中国城市的现代建筑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和上海的中国艺术博物馆。
2.室内设计: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种常见的例子是将传统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
这些艺术品可以是中国的传统绘画、陶瓷或刺绣,也可以是日本的传统木雕或花艺。
此外,传统文化的色彩和图案也经常被用于室内装饰中,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3.产品设计:许多产品设计师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
一个例子是传统服饰的重新设计,如将传统的和服设计元素应用于现代的时装设计中。
这种融合使得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并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5.艺术装置:艺术装置常常被用于传递文化和历史信息。
在现代设计中,艺术装置也经常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创作。
这种创作方式可以通过雕塑、绘画、音乐或整体背景布景等形式呈现,以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这些艺术装置既是一种艺术作品,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媒介。
总结来说,现代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应用案例可以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品牌标识和艺术装置等领域中找到。
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原则相结合,设计师们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地域传统文化对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徐聪颖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3期
【摘要】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进行公共陈设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
它既完善并开发了公共陈设的实用功能,又能展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发展地域的民俗传统。
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地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进行探索,并以杭州为例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提升创新。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公共陈设;城市空间;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地域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观念层面等,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在某一时间线、某一区域内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经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的。
[1]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民族传统,它是悠久文化历史的积淀和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我们以后再进行设计应用和创新时的重要财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公共空间的陈设设计不再是少部分人知晓的艺术形式。
陈设设计与公共空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共艺术中的陈设设计和陈设艺术品在城市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比如传承传统文化、突显城市文化魅力等。
一、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各个民族散落在各个不同的聚居地,也就在不同的地域区域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文化。
在不同的地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设计表现,它们都是吸收和融和了地域文化的结晶。
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品,不论是建筑也好,公共陈设品也好,它们都蕴涵着当地传统文化的巨大能量,凝聚着当地的人们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体现了设计师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向人传达着这片土地、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历史积淀。
然而,将城市特有的历史积淀随意地添加进公共空间的陈设设计中,并不是真正融入了地域传统文化元素,而是需要将它们进行还原、变形和提炼,在地域传统文化视野下阐释出符合时代审美及应用需求的设计理念。
对传统文化的提炼,不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层面,实质上就是在充分理解其内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与总结,加以适当的夸张和变形,然后给出新颖的陈设设计。
这个过程并不能直接地套用传统的资料和符号,而是应该重新
诠释和加工,赋予地域传统文化中的符号以自己的特色,简化、抽象,形成独特的符号语言。
因此,在陈设设计中,我们应强调对地域文化的吸收和提炼,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运用到设计中去,使其民族地域文化元素更浓郁,更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2]
二、地域传统文化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
地域文化作为一座城市能够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宝贵资源,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竭力追求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拿我生活的地方——杭州举个例子,杭州作为文化品质之城,尤其是G20峰会后,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有了更高的诉求,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到杭州。
如何避免同质化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的问题日益凸出。
我们认为,展现地方特色,探索当地传统文化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内容设计是整体空间的首要和根本。
公共空间陈设设计的整体思路需要大量的参考多样文化的不同特征,再结合自身的功能要求,以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这些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文化相结合,达到艺术的可视性和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并存。
在陈设艺术设计时,地域特色是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直接简单地表现出某地的民族习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是一个可以简单明了地帮助人们区分不同的公共空间的标志。
在设计中,设计核心应该侧重于空间本身,与此同时去加入、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
三、地域文化元素在陈设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与世隔绝的文化必定会停滞不前,历史的坟场上就遍布着这样的僵尸”[3],传承文化不是固步自封,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需要在结合现代生活规律、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利用现代科技、现代审美将其创新,并用新的方式合理地传承,是更可取的保护方式。
首先,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础,是面向普通人展示文化的窗口,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向世人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内涵,世人通过公共设施就可以理解并感受到这些城市的不同文化底蕴,因此,设计者可以结合城市的地域、历史、风景、人物、等等有关因素,将其变成可以让人们理解的元素,再将这些元素融入公共设施[4]。
杭州作为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都,其深厚的城市历史底蕴对于设计师而言弥足珍贵。
G20峰会的国宴餐具使用的是马戈隆特“西湖盛宴”,创作灵感来源于水和自然景观。
整套餐具体现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国”的国宴布置基调。
国宴餐具上的图案,采用富有传统文化审美元素的“青绿山水”工笔带写意的笔触创造,布局含蓄严谨,意境清新。
而所有图案设计均取自西湖实景,巧妙地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
设计者还将西湖的荷花、莲蓬等自然景观元素融入茶杯和咖啡杯的造型。
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画的对象往往也是自然景观,但是创作绝非是对客观事物纯粹的再现,而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真实、贴切地融
入。
设计者想要将地域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陈设设计品中也是同理,需要采用概括、抽象、提炼、变形等手法,从而生发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意味。
再者,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气质,城市亦是如此。
城市的地域文化便是它的灵魂,有历史文脉的城市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源泉。
因此,地域文化的精神层面带给我们的影响并不亚于器物之类。
挖掘并感受城市的“性格”与“气质”,将其巧妙地引申并传承下去,也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陈设设计中应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方式之一。
一些现代的公共陈设品虽然没有采用与传统器物相同的形体与造型,但却因其古典式的“气质”,以及与地域传统相一致的实际功能、文化气氛,丝毫无模仿之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这便是抓住了内核而达到神似的效果。
杭州湖滨景区中,处处可见“似曾相识”的艺术陈设品,这些作品往往对传统陈设品在外形上进行概括提炼,追求旧湖滨的“气质”,使新的陈设品具有传统的风韵之貌,它不标新立异,也不完全舍弃旧湖滨原有的性格、气质与元素,不类似于那些一味浮躁复制模仿的假古董。
正是这些城市性格与气质的巧妙运用,给纷至沓来的游客还原了旧湖滨旧杭城的独特韵味,传统的文化特征也不言而喻。
此外,材质是陈设形式的载体,运用地域特色的材质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既能提升陈设品的材质美,又可以突出地域特征和地域魅力。
富含地域特色的材质彰显了城市多年的历史,表达着已深入其纹理与结构的地域文化,是地域文化最好的宣传媒介和功能承载物。
[5]运用当地特色的材质之美,可以最直接地表达当地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使陈设品与风土人情、自然风景有机融合,使作品的表现力自然流露。
“杭产三绝”的丝绸也作为表现杭州传统文化的载体为本届峰会手信。
在“合礼”丝巾轻柔的真丝缎面上,用苏绣表现中国国花牡丹和杭州市花金桂的组合,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前程似锦的美好寓意。
采用与传统陈设品相同或是相似的材料,使现代城市空间的陈设品具有时代感与历史感,融于历史环境之中。
综上所述,地域传统文化可以从城市性格、特色材质、历史文脉、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入手,重视挖掘地域的传统文化,使它成为陈设设计创作的源泉,并适当运用现代科技学技术手段,结合现代的美学理念与设计需求,创造一种亦古亦今、古今结合的形象,使科技民族化、传统现代化。
三、结语
陈设设计师们应深度挖掘地域特有的文化传统元素并加以研究,将公共陈设品真正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与功能承载物。
在满足公共陈设适宜当地民情、满足现实功能的前提下,提取可利用的传统元素在陈设品设计中进行再创造,使得传统元素能够和现代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共同营造出能反映这座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活历史与文化态度的作品,缔造出城市形象和气质的公共空间。
一方面,设计师应致力于强调公共空间艺术品和城市生活的融合,从城市性格、历史文脉、现代科技、特色材质等多重维度入手,将陈设设计品做成属于一座城市独特味道的艺术品。
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学习,提升与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开拓眼界,紧跟时代潮流,将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大放异彩的城市公共陈设品。
使公共陈设不再是沉默街头的服务用品,而是大众喜闻乐见、蕴意深厚的城市形象代言人;使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通过对城市公共艺术陈设品的接触,体验到这座城市最核心的历史精神和文化气质。
参考文献: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
[2]徐曹明.基于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陈设品设计思考[J].科技风,2014(4).
[3]西里尔·E·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4]邹芳.城市景观设施设计中的隐喻表达[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梁骏.浅议空间设计中材质美的诗性表现[J].美与时代(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