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制作海洋生物标本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几种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它需要仔细的处理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软体动物标本制作方法,希望对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人们有所帮助。
1. 湿标本制作法湿标本制作法是最常见的标本制作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将海洋软体动物浸泡在防腐液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软体动物,如贝类、蛤类等。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洗: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使用清水彻底清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防腐:将洗净的软体动物浸泡在适量的防腐液中,常用的防腐液有甲醛溶液、石碱等。
浸泡时间根据动物的大小和结构来决定,一般需几天到几周。
浸泡过程中,需确保动物完全被浸泡。
c. 按要求制作展示:经过防腐处理后,软体动物标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展示。
可以制作展示的盒子或者玻璃罩,以保护标本不被破坏。
2. 干燥制作法干燥制作法适用于那些不易保存在液体中的软体动物标本,如某些贝类和腹足类。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洁:将取得的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刷轻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自然干燥:将清洗干净的动物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风干数天,使其干燥。
c. 防虫处理:使用刷子或者喷雾器,在动物标本上喷洒防虫药物,以防止虫害发生。
d. 修整:使用剪刀和镊子等工具,将标本修整成漂亮的形态,以便展示。
3. 骨骼制作法骨骼制作法适用于那些海洋软体动物的骨骼结构有研究价值的标本,如某些头足类。
制作过程如下:a. 清洁:将取得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温水中浸泡,用刷子或者牙刷轻轻刷洗,去除污垢和沙粒。
b. 去软组织:将清洗干净的软体动物标本放在漂白剂中浸泡,去除软组织。
漂白剂的选择根据动物的类型而定,常见的有碳酸氢钠和过氧化氢等。
c. 骨骼整理:将去除软组织的骨骼放置在稀释剂中,使其更加柔软。
随后,使用镊子和小刷子等工具,将骨骼进行整理和修整。
d. 展示:可以将整理好的骨骼标本放在展示盒中,或者制作成骨骼模型,进行展示和教学。
幼儿园《海洋球》教案篇一教案标题:探索海洋世界——幼儿园《海洋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海洋中的一些常见动物;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海洋的基本概念;2.海洋动物:鱼类、海豚、海龟、海星等;3.制作海洋球。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海洋球》故事书、图片、彩色纸、颜料、海洋动物模型;2.教学工具:投影仪、胶水、剪刀。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海洋生物,引导幼儿回忆他们见过的海洋动物,鼓励幼儿描述海洋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2.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海洋的概念,并用投影仪播放海洋动物的视频,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海洋和海洋动物。
3.游戏体验(2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海洋奇遇”游戏。
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海洋动物,通过模拟动物的行为和声音,让其他小组猜出代表的海洋动物。
游戏结束后,回顾和总结各个海洋动物的特点和表现。
4.手工制作(3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海洋球。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和海洋动物模型,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制作的海洋动物,在纸上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将纸卷起来,胶合成海洋球的形状。
完成后,幼儿可以用颜料给海洋球上色,并可以用海洋动物模型装饰海洋球。
5.操练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和介绍他们创作的海洋球。
其他小组对展示的海洋球给予评价和点赞。
6.再探索(10分钟):教师让幼儿自由游玩,模拟海洋环境,使用刚刚制作的海洋球进行游戏。
通过游戏让幼儿再次感受到海洋的神奇和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展示的海洋球,并与幼儿一起回顾海洋概念和海洋动物的知识。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海洋和海洋动物的喜爱并加深对海洋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造和表达,培养了他们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习和了解自然的欲望。
初中生物标本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是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技术活动。
通过制作生物标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动植物的结构、形态和特征,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本文将介绍初中生物标本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物标本制作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确保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1.工具准备:-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等微小的细节。
- 剪刀和镊子:用于细致的剪裁和取样。
- 注射器和细针:用于注射和取样。
- 制片刀和玻璃片:用于制作玻璃载玻片。
- 酒精灯或煤气灯:用于烘烤杀灭和烘干样本。
2.材料准备:- 生物标本:可以是昆虫、鱼类、植物等。
- 标本瓶和标本盒:用于存放制作好的标本。
- 75%酒精:用于杀灭和保存标本。
- 石蜡和昆布:用于制作切片。
二、制作步骤1.选择标本:根据所学课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制作。
可以选择已经死亡的动植物,也可以进行田间观察后自行捕捉或采集标本。
2.杀灭标本:将选择好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注入75%酒精,密封瓶盖。
酒精可以杀灭标本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并保持标本的形态和颜色。
注意,酒精具有易燃性,请远离明火。
3.固定标本:将醇定的标本取出,用镊子和剪刀等工具调整其姿势和形态。
然后,将标本放置在酒精中,保持一段时间,让酒精进入标本组织中,使其固定。
4.制作切片:选取制片刀,将固定好的标本切成薄片。
对于植物标本,可以先将其处理成透明切片,使用昆布将标本固定在玻璃片上;对于动物标本,可以先用注射器和细针将标本组织吸入,然后切割。
5.染色处理:根据需要,可以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突出某些特定的细胞结构或组织。
6.封装和保存:将制作好的切片放置在玻璃载玻片上,用石蜡将其固定,然后将载玻片放入标本盒中进行保存。
注意,标本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遭到虫害。
三、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生物标本制作时,务必注意个人安全和实验室安全。
海洋标本制作方法引言海洋标本制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科学研究和教学。
海洋标本制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和技术,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持久性。
本文将介绍海洋标本制作的详细步骤和相关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作高品质的海洋标本。
材料和设备在开始制作海洋标本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1.海洋生物标本:可以是鱼类、甲壳类动物、贝壳等。
2.成形液:通常使用酒精或福尔马林作为成形液。
3.养护液:用于保存标本的溶液,常见的养护液包括甘油溶液、酒精溶液等。
4.标签和铅笔:用于标注标本的物种和采集信息。
5.剪刀和镊子:用于处理标本。
6.试管和容器:用于盛放成形液和养护液。
7.测量工具:用于测量标本的尺寸。
制作步骤下面将介绍海洋标本制作的详细步骤:1. 采集标本在制作海洋标本之前,首先需要采集合适的海洋生物标本。
确保标本完整无损,并尽量选择健康的个体。
2. 处理标本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处理,包括去除外部杂质和内脏。
使用剪刀和镊子小心地处理标本,确保标本的结构完整。
3. 成形将处理后的标本放入成形液中,确保标本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根据不同的成形液,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甲壳类动物需要更长的成形时间。
4. 清洗将成形后的标本取出,用清水冲洗,去除成形液的残留物。
确保标本完全干燥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5. 标本固定将标本放入养护液中,确保标本完全浸泡在液体中。
养护液的浓度和种类可以根据标本的特性进行选择。
盖紧容器,并确保养护液不外漏。
6. 标注使用标签和铅笔,标注标本的物种和采集信息。
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教学。
7. 保存将标注完的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并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
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和潮湿的环境中。
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海洋标本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确保标本处理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避免受伤或感染。
•注意选择合适的成形液和养护液,以确保标本的持久性和质量。
•注意处理标本时的细节,小心处理以避免损坏标本。
幼儿园中班制作海洋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和认识海洋中常见的生物;2.能够动手制作海洋生物模型;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海洋生物制作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针对幼儿对海洋生物的认知程度进行简要讲解,让幼儿感受海洋中神奇的生物世界。
2.展示教师通过海洋生物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种类,形态,习性等。
3.互动教师为幼儿分发制作材料,给予幼儿示范,让幼儿动手制作海洋生物模型。
4.制作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利用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海洋生物模型。
5.欣赏幼儿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分享制作心得与经历;同时展示幼儿制作的海洋生物模型,欣赏和赞美幼儿的创意。
6.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命的尊贵。
同时激发幼儿探究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
四、教学要点1.让幼儿简单了解和认识海洋生物;2.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3.引导幼儿多思考,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动手能力创作制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标本,培养幼儿艺术创新能力;4.欣赏幼儿作品,是幼儿对所学和所做作品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1.强化幼儿对海洋生物生态的认知;2.引导幼儿独立创作,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六、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以发起问题,呈现质疑等形式,激发幼儿目光生动、思维活跃,探究自然的好奇心;2.教学展示法利用图片、实物、资料等教具,给予幼儿直观感受和学习机会。
让幼儿通过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内容,真实感知世界,增加学习深度。
3.教学讲授法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让幼儿听到、看到,通过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知识传授。
七、教学有效评价方法:1、幼儿能够准确说出海洋中各类生物的名称、生态和习性;2、幼儿的作品创作符合自由发挥和思考,基本符合家长、老师的规定要求;3、幼儿在制作和展示过程中做到参与、自信、自由。
4、通过此次活动,增强幼儿对生态自然,特别是海洋生态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提高幼儿人文素养、环保意识和大自然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方法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
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
一、水母类采集到完整水母后,先置于装有新鲜海水的容器中静置,待其恢复自然状态后,以1%的MgSO4液麻醉,大约20分钟左右,动物不在运动时,就用7%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二、海葵类海葵喜固着生活,采集时最好连石块一起敲下,然后置于盛海水的容器中,待海葵触手全部伸展时,先用薄荷脑缓缓进行麻醉(薄荷脑用纱布包成黄豆大小),3~5小时后,轻触其身体不再收缩时,即用40%的MgSO4饱和液对准海葵口喷几次,20~30分钟后,再用5%~7%的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2~3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三、贝类贝类系软体动物门中具有石灰质贝壳的一类动物的总称。
不同的贝类,其贝壳的大小、形态、条纹、花色均有差异。
因此,在贝类分类学上,贝壳的形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
在制作贝类标本时,有干制和浸制标本之分。
1、干制标本的制作制作贝类干制标本有水煮和沙埋两种方法。
沙埋法:除去内脏团,取其石灰质外壳作为标本保存。
将采集到的贝类置于沙中掩埋,待其完全腐烂后,取出,用清水冲尽污物,晾干即可保存。
水煮法:有的贝类为海品,本身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如毛蚶、泥蚶、扇贝、贻贝、珍珠贝、江珧等,在制作干制标本时,我们首先用水煮熟,食用肉质部分后,将贝壳洗净即可。
2、浸制标本的制作将采集到的贝类标本置入盛海水的容器中,待其充分伸展后,用MgSO4麻醉3小时,倒出海水,用10%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8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四、蟹类将采集的蟹放有一口大玻璃瓶中,用脱脂棉蘸少许氯仿或乙醚放入,紧塞瓶盖,麻醉半小时后,投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保存。
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教案)
简介
本教案介绍了如何制作海洋生物标本,以便用于教学和研究目的。
海洋生物标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信息。
材料准备
- 海洋生物样本(如鱼类、贝类、海藻等)
- 标本瓶
- 酒精和脱水剂
- 活性炭
- 标本针和镊子
- 填充物(如木棉、聚酯纤维等)
制作步骤
1. 收集样本
在进行制作之前,需要收集各种海洋生物样本。
可以选择捕捉野生海洋生物或购买已经保存好的标本。
确保样本完整且无损。
2. 清洁和处理样本
将样本放入标本瓶中,加入足够的酒精和脱水剂,以便将样本保存长期。
同时,添加适量的活性炭,以吸附湿气和异味。
3. 固定样本
使用标本针和镊子将样本调整至所需的展示形态。
确保样本的各个部分(如鱼的腹鳍、贝壳的外形等)都能清晰可见。
可以在必要的部位使用填充物加以支撑。
4. 标本保存
将标本瓶密封,并进行适当标记,以便将来识别和参考。
妥善存放标本,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教学要点
- 介绍海洋生物标本的重要性和用途
- 说明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
- 强调样本的处理和保存方法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作过程,并提供相关指导
拓展活动
- 配备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标本中微小结构和细节
- 组织海洋生物观察活动,以拓展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知
以上是关于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海洋生物标本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海洋生物的特征和生态环境。
材料准备制作海洋生物标本所需材料如下:- 海洋生物标本:可以选择已经保存好的海洋生物标本,或者自行采集并保存的新鲜标本。
- 钳子和剪刀:用于处理和修剪海洋生物标本。
- 无水乙醇和甘油:用于脱水和保存标本。
- 烧杯和:用于混合和存储脱水液。
- 标本瓶和玻璃罐:用于保存标本。
制作步骤1. 准备标本:选取适合制作标本的海洋生物,并确保其状态良好。
如果需要采集新鲜标本,请事先了解相关法规和保护措施。
2. 清洗标本:使用清水和软刷轻柔地清洗标本的表面,去除附着的泥沙和其他杂质。
3. 修剪标本:使用钳子和剪刀修剪标本,使其形状更加整齐和美观。
4. 脱水标本:将海洋生物标本依次放入无水乙醇中,逐渐提高乙醇浓度。
最后使用纯乙醇和甘油进行脱水处理。
5. 保存标本:将脱水后的标本放入标本瓶或玻璃罐中,并加入适量的保存液(如甘油溶液)进行保存。
注意事项- 在制作海洋生物标本时,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伦理规范。
- 对于采集新鲜标本,应当尽量选择无害且多余的个体,并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 在处理和修剪标本时,应当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标本。
- 在脱水和保存标本时,应当选择适当的保存液和,并妥善存放以防腐败和变质。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并能够自行制作出精美的标本。
海洋生物标本的制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科学探索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江豚标本制作工艺及保存技术研究江豚是一种珍贵的海洋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江豚,需要进行标本制作和保存。
下面将介绍江豚标本制作的工艺和保存技术。
江豚标本制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以下是江豚标本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1、采集江豚标本:选择完好无损的江豚尸体,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采集时要全身除毛,清洗干净,拍照并记录详细信息。
2、注射软化剂:将江豚尸体腹腔内注入软化剂,以软化内脏,并将软化剂注入其他部位,使江豚整体软化。
3、分解组织:分解组织是江豚标本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准确掌握分解的时间和速度。
分解前,应该先在江豚体腔内注入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使江豚处于遮光、通风、湿润的条件下,同时加入一定比例的分解剂,促进组织分解。
4、除水:江豚的身体内部有很多水分,需要在分解剂的作用下逐渐放出。
在放水的过程中,要注意江豚的皮肤是否变得干燥,如有干燥的情况,应及时添加保湿剂。
5、挂制:挂制是江豚标本制作的关键步骤,这需要在不破坏江豚皮肤的前提下,将整个江豚身体展平,并用绳子和钩子固定在挂架上。
6、除油:江豚皮肤上有一层油脂,需要使用一定比例的去油剂和清洁剂进行清洁,彻底去除油脂,以便进行脱毛和染色。
7、脱毛和染色:将江豚皮肤上的毛发除去,并将皮肤染成自然的颜色,这需要用到特殊的染色剂和工具。
8、制作模型:制作模型是江豚标本制作的最后一步,制作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打蜡和定型处理,使江豚标本保存更加持久。
江豚标本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存江豚标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防潮、防腐:江豚标本应该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如有潮湿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通风和除湿处理。
同时,应该对江豚标本进行防腐处理,以杀死可能滋生的细菌和螨虫。
2、防紫外线:江豚标本应该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并使用特殊的玻璃或薄膜来防止紫外线对江豚标本的破坏。
3、定期保养:对于江豚标本的定期保养非常重要,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补漆和补修。
实习报告:海洋生物实习体验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生物学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周的海洋生物实习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我来到了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研究基地——xx海洋大学,跟随导师和同学们一起,深入了解了海洋生物的习性、分类、保护等方面知识。
此次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从实习内容、实习成果和个人感悟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二、实习内容1. 海洋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海洋生物标本,包括贝类、珊瑚、鱼类等。
同时,我们还掌握了海洋生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巧,如固定、剥制、装框等。
2. 海洋生物分类学:通过对大量海洋生物标本的观察、比对,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体系,了解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
3. 海洋生态系统考察:我们参观了潮间带、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实地观察了海洋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况,探讨了生态系统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学习了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及现状,了解了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 海洋生物实验技能:在实验室里,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如细胞计数、DNA提取、PCR扩增等。
三、实习成果1. 掌握了海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学会了海洋生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对海洋生物的演化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深入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分析了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增强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5. 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为后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个人感悟1. 海洋生物实习让我亲身体验到了海洋生物的神奇,增强了我的环保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我们将努力为海洋生物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门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技术活,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动物标本
制作的方法。
首先,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比如标本刀、酒精、甘油、硅胶等。
另外,你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标本,最好是新鲜的动物标本,这样可以更好地保存动物的形态和颜色。
其次,对动物进行解剖。
在进行解剖之前,你需要先用酒精或者甘油将动物的
毛发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的皮肤和毛发。
然后,你可以使用标本刀进行解剖,将动物的内脏器官取出来,这需要非常小心和细致的操作,以免损坏动物的组织结构。
接下来,进行脱水和固定。
将解剖好的动物放入酒精中进行脱水处理,这个过
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要几天到几个星期不等。
脱水完成后,你需要将动物放入硅胶中进行固定,这样可以更好地保存动物的形态和结构。
最后,进行干燥和整理。
将固定好的动物放入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干燥处理,
这样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使动物更加干燥。
最后,你可以对动物进行修整,比如修剪毛发和清洁皮肤,使动物标本更加完美。
总之,动物标本制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动物标本。
希望以上方法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制作动物标本顺利!。
生物标本的名词解释生物标本,指的是经过一系列处理和保存的生物样本,用于学术研究、学习教学或者展览展示等目的。
生物标本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世界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生物标本进行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生物标本的种类生物标本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和用途进行划分。
常见的生物标本有动物标本、植物标本、昆虫标本等。
动物标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鸟类标本、兽类标本、鱼类标本等,植物标本可以分为种子植物标本、蕨类植物标本等。
此外,还有淡水生物标本、海洋生物标本等特殊类型的标本。
生物标本可以根据保存的方式和形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保存方式是干燥保存,通过脱水和干燥处理,将生物组织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此外,还有湿标本、酒精标本等不同的保存方式。
生物标本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全身标本、部分标本、组织切片标本等。
二、生物标本的制作过程生物标本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采集、处理、标注和保存等环节。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标本对象,采集样本。
采集样本需要根据不同生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的需要捕捉,有的需要剖腹取样。
采集后,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组织和器官,清洗和脱水。
处理完毕后,标本要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物种信息、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
最后,标本需要进行保存,采取适当的保存方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生物标本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科学分类和研究:生物标本是分类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生物物种的识别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标本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对物种进行分类和归类,从而推进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 进化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集的标本的比较和研究,可以了解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演化过程。
生物标本可以作为追溯物种进化过程的实物证据,帮助科学家了解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变过程。
3.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标本不仅可以作为形态学研究的对象,还可以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科学家通过对标本进行DNA或RNA提取,可以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从而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总第306期2019年1月实验创新与教具制作作者简介:杨端敏,本科,中教二级;许李易,本科,中教高级。
福建漳州市东山第二中学,363401寄居蟹在我国有100多个品种,有着奇特的生存方式,人们对这种奇特的生物生活习性并不是十分了解,在高中《生物》海洋课题研究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种节肢动物。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种间关系—互利共生中也提到寄居蟹和海葵,所以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和询问渔民,探究几个问题:寄居蟹标本的制作,寄居蟹进行换壳过程,寄居蟹在无壳状态下对“新家”的选择,了解寄居蟹的基本生活习性(趋光性对寄居蟹生存的影响)。
由于该实验步骤相对较多,就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一、寄居蟹标本的制作1.材料用具针、丝线、剪刀、烧杯、解剖盘、玻璃板、玻璃瓶、手套、福尔马林、凡士林、纯净水等。
2.实验步骤(1)清洗标本:对采集的寄居蟹标本,先用清水洗涤体表,将污物和黏液洗掉。
将洗涤好的标本放在盘子中。
(2)测量:寄居蟹外部形态测量和各部分性状计数,在观测过程中及时填写寄居蟹野外采集记录表。
(3)整理形态:然后将寄居蟹全面展开,用丝线将其固定在玻璃板上,并使其展开,类似生活时的形态。
(4)配置溶液:选取适当大小的标本瓶,洗涤干净,量取标本瓶的内径和高度(扣除瓶盖和瓶底的高度),倒入部分10%的福尔马林溶液。
(5)装瓶保存:将固定好的玻璃板插入标本瓶中,倒入余下的10%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保存。
(6)封瓶:在标本瓶盖上涂一层凡士林后盖好,旋转一圈后,再涂一层凡士林封瓶。
图1二、生长环境探究1.探究寄居蟹换壳过程(1)前期准备:取海水和沙子,为制作寄居蟹养殖箱做准备;寄居蟹、各式海螺若干、钳子。
实验假设:寄居蟹脱去原壳后,可能会随机选择海螺进行换壳。
(2)实验步骤:用钳子将一只健康、完整的寄居蟹的壳去掉,放入水中,在其周围放上鸡心螺、法螺等,观察寄居蟹的行为并进行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3)实验过程:用钳子将壳夹碎,在此过程中发现寄居蟹用尾部末端缠绕在壳的尾部,并进行吸附,使壳难以脱落。
海洋生物学实验
简介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观察和研究不同海洋生物的行为、结构和环境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
- 海水样本
- 显微镜
- 海洋生物标本
-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收集所需材料并清洗实验设备。
2. 取一小部分海水样本,并倒入显微镜盖玻片中。
3. 用显微镜观察海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
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4. 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海洋生物标本,并观察其结构和特征。
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5. 将一些海洋生物标本放入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改变水温或盐度。
观察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并记录观察结果。
6.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行为特征。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他们能够观察和研究海洋生物的行为、结构和环境适应能力。
这将有助于他们对海洋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并对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
海底生物标本画图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海底生物标本画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
2. 掌握绘制海底生物标本的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海底生物标本图片或实物展示。
2. 绘画工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绘画纸或画板。
4.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些海底生物标本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
主体:步骤一:观察和描述海底生物标本1. 将一些海底生物标本放在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形状、颜色等。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你认为这种生物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等。
步骤二:学习绘制海底生物标本1. 向学生介绍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描绘等。
2. 演示如何绘制一个简单的海底生物标本,包括轮廓线、细节和颜色的填充等。
3.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自由绘制海底生物标本。
步骤三:绘制海底生物标本1. 分发绘画纸或画板给学生,并提供绘画工具。
2. 让学生选择一个海底生物标本进行绘制,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观察和描绘细节。
3. 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总结: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海底生物标本,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海底生物标本的技巧和方法,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物展览馆或水族馆,进一步加深对海底生物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或图书馆,自主探索和研究更多的海底生物。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绘制海底生物标本时的专注度和绘画技巧。
2. 评价学生对海底生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评估学生绘制的海底生物标本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绘制作品制作成展览,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共享。
节肢动物
海洋中节肢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它们的标本也有浸制与干制两种。
大型的虾、蟹、赏等均可干制, 方法是将10 % 的福尔马林注入动物体内, 接着放入10 % 的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0 小时,最后晾晒干燥即可。
浸制方法: 先将动物放入淡水麻醉杀死后, 再整形放入70% 的酒精中保存, 为防止标本肢体酥脆, 最好加入几滴甘油。
棘皮动物
海参在固定前要先麻醉。
将采来的海参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中培养几日,待其触手身体完全伸展开后,在水面上撤入薄荷脑,再加入少量硫酸镁。
用解剖针触动其触手不再收缩时,即可保存于70%的酒精中。
海星标本的制作方法亦与此相同。
一些海胆类动物可先放入淡水中麻醉,后放入70%酒精中固定保存。
固定时可在背面或腹侧穿一小孔,使酒精很快浸入海胆内部。
另外海胆和海星亦可制成干制标本,程序是先把动物整形,然后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浸泡6-12小时,晒干即可。
鱼类
鱼类的浸制标本制作较简单,先用清水将其体表泥沙、粘液以及口腔、鳃清洗干净,接着将其鳍棘、鳍条伸开,放入10%福尔马林中保存即可。
这种标本只限于较小的鱼类,若是体长几米乃至十余米长的大型鱼类,则需制作剥制标本了。
制作剥制标本程序如下:首先,将鱼的体长、全长、最大体围和最小体围等必要数据测量记录好,然后绘出制作图。
这些工作结束后,
再将鱼腹朝上,用刀沿腹部正中线切开,把鱼皮细心剥下,除去眼球和鳃,待鱼皮和肉体分离后,再进一步精工剔除皮上的肉、脂,将鱼皮置于70%的酒精中浸泡数日。
在此期间,着手用木板、木条根据测得的数据和制作草图制作比鱼体稍小的假体。
假体制成后,为使其软硬度适宜,需在假体外敷以稻草,外面再披上麻袋片。
最后将鱼皮从酒精中取出,在鱼皮内面涂防腐剂(配方:亚砒酸500克,肥皂1500克,棒脑30克,用水调好,慢火煮沸,呈糊状即可使用),接着将其披到假体上缝合,并进行形态整理,将各鳍拍平理好,用木板夹住固定一段时间。
待干后去掉木板,将玻璃眼安装在眼窝内,就可告完工了。
这些标本制作方法都不算复杂,只要仔细和耐心,是很容易成功的。
如果您有兴趣的话,不妨按上述方法试一试,祝愿您得到称心如意的生物标本。
脊索动物
制作柱头虫标本,需先将其放入海水中培养,待其将腹内泥沙排出,然后用淡水麻醉,放入70%酒精液中。
海鞘采来后先用清水洗净,放入海水中让它舒展开,待其出、入水孔张开后,即投入薄菏脑进行麻醉。
当出、入水孔不再并合时,即可用5%福尔马林液保存之。
软体动物
海产软体动物种类繁多,生活类型也各不相同。
软体动物可以浸制,也可干制。
干制标本多限于贝壳的种类,如虎斑宝贝、卵螺和红螺等,可将它们放入淡水中杀死,任凭其肉体腐烂。
数日后,将腐肉
冲洗干净,晾干即可获得干制标本。
若制作浸制标本,则需要麻醉,待动物的触角、腹足外露后不再收缩,即可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
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可将其放入淡水中杀死,洗净污物,进行整形,如乌贼的捕食腕需拉出来,然后投入5%的福尔马林或70%的酒精液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