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抗干扰技术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8
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与干扰抑制技术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EMC)与干扰抑制技术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的硬件设计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和抑制干扰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硬件设计中的EMC兼容性和干扰抑制技术,包括电磁干扰的来源、EMC设计要求、常用的干扰抑制技术以及正确的布线和接地技巧。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可以由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引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干扰来源:1. 射频辐射:包括无线通信、雷达或其他射频电源等设备产生的电磁波。
2. 电源线干扰:来自交流电源线的噪声,如谐波和干扰信号。
3. 开关电源:开关电源高频噪声会通过电源线和地线传播到其他电子设备中。
4. 过电压和静电放电:电气设备的开关、电磁阀等在操作时可能产生过电压和静电放电。
5. 瞬态电压:包括闪电击中电力线、开关电源的瞬态电压等。
二、EMC设计要求为了满足EMC设计要求,单片机硬件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 辐射和传导:抑制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以确保设备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2. 抗干扰:增强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小。
3. 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的布局: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少交叉耦合和串扰,降低电磁干扰。
4. 接地: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5. 输入输出端口的保护:通过使用适当的保护电路来保护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防止它们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损坏。
三、干扰抑制技术1. 滤波器:采用适当的滤波器可以抑制进入单片机的高频噪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RC滤波器和LC滤波器。
2. 屏蔽:通过在关键部件周围添加屏蔽罩或屏蔽层,可以有效地防止电磁波的干扰。
3. 地线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减少回路的回流电流,降低共模噪声,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摘要:单片机已经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单片机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是抗干扰性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本文对PIC单片机抗干扰设计主要从硬件干扰抑制技术和软件干扰抑制技术两个大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PIC单片机抗干扰硬件软件1 硬件干扰抑制技术1.1 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采用合理的隔离技术对单片机抗干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隔离不仅能够将外来干扰信号的通道阻断,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与现场隔离实现抗干扰目的,使得彼此之间的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
常用的隔离技术主要包括变压器隔离方式、布线隔离方式、光电隔离方式和继电器隔离方式等。
1.2 合理选择系统时钟PIC单片机系统时钟频率为0~20MHz,时基震荡方式主要有四种,每一种时基震荡方式由不同的时基频率相对应:外接电阻电容元件的阻容振荡方式RC,频率为0.03MHz~5MHz;低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LP,频率为32.768kHz或200kHz;标准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XT,频率为0.2MHz~4MHz;高频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振荡方式HS,频率为4MHz~20MHz。
外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外接晶体振荡器/陶瓷谐振器、外接时钟电路、外接RC。
用户在选择基振荡方式和外接方式时可根据PIC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性能、应用场合、价格等因素来进行。
外接时钟属于高频噪声源,从可靠性方面来讲,不仅会干扰本应用系统,而且还能够干扰外界。
频率越高越容易成为噪声源,因此应采用低频率的系统时钟,但是必须把与系统性能要求相符作为前提条件。
1.3 合理设计电路板在电路板设计时,不要只是采用单一的PCB板进行,而应尽可能多的采用多层PCB板来进行,其中一层用作接地,而另外一层用作电源布线,这样就使得退耦电路形成,同时,这样的电路其屏蔽效果也比较好。
如果对空间没有任何的硬性规定,同时要成本因素进行考虑,此时在设计电路板时就可以采用单层或者双层的PCB板进行布线,这样需要从电源单独引电源线进行布线,并将其逐个分配到每个功能电路中,另外,还要将所有的地线汇集到靠近电源地的一个点上。
无人机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近年来,无人机在军事、民用、商业等领域快速发展。
无人机具有优异的航行性能和强大的任务适应性,广泛应用于侦察、目标打击、灾害救援、民用航拍等领域。
然而,无人机的通信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和任务执行。
因此,研发无人机抗干扰通信技术,成为无人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无人机通信系统概述无人机通信系统包括控制通信和数据通信两个部分。
控制通信主要通过电台、地面站、中继器等设备,控制和调度无人机飞行。
数据通信则通过图传设备将图像和数据传回地面站,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图像处理和数据解析。
目前,无人机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无线电通信方式。
频谱资源非常有限,常常导致通信干扰问题。
二、干扰对无人机的影响干扰对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通信内容受到干扰干扰有可能改变无人机通信信号的频率、相位、幅度、时序等特征参数,导致通信内容发生错误或丢失。
2、通信丢失干扰信号可能会覆盖无人机通信信号,导致通信信号丢失,无法到达目的地。
3、通信延迟由于干扰信号与无人机通信信号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造成通信信号传输延迟,从而影响无人机的运行和任务执行。
4、无人机与地面站间的通信中断干扰导致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中断,可能导致无人机失去参考系,从而失去控制,发生事故。
5、数据丢失干扰还会影响数据传输,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从而影响无人机任务的执行。
三、无人机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无人机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1、硬件技术硬件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天线技术天线技术是提高无人机通信系统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天线的抗干扰和抗多径传播能力。
(2)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是保障无人机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控制无人机发射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有效降低通信干扰对无人机通信的影响。
(3)频率调谐技术频率调谐技术是提高无人机通信抗干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无人机通信信号进行频率调谐,可以实现抗干扰、抗多径传播的功能。
常用硬件抗干扰技术针对形成干扰的三要素,采取的抗干扰主要有以下手段。
抑制干扰源抑制干扰源就是尽可能的减小干扰源的du/dt, di/dt。
这是抗干扰设计中最优先考虑和最重要的原则,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减小干扰源的du/dt主要是通过在干扰源两端并联电容来实现。
减小干扰源的di/dt则是在干扰源回路串联电感或电阻以及增加续流二极管来实现。
抑制干扰源的常用措施如下:(1)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
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
(3)给电机加滤波电路,注意电容、电感引线要尽量短。
(4)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 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
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5)布线时避免90度折线,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6)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这个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3.2.4 单片机自身的抗干扰措施为提高单片机本身的可靠性。
近年来单片机的制造商在单片机设计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提高可靠性。
这些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外时钟频率外时钟是高频的噪声源,除能引起对本应用系统的干扰之外,还可能产生对外界的干扰,使电磁兼容检测不能达标。
在对系统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应用系统中,选用频率低的单片机是降低系统噪声的原则之一。
以8051单片机为例,最短指令周期1μs时,外时钟是12mhz。
而同样速度的motorola单片机系统时钟只需4mhz,更适合用于工控系统。
近年来,一些生产8051兼容单片机的厂商也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在不牺牲运算速度的前提下将对外时钟的需求降至原来的1/3。
单片机抗干扰措施概述在单片机应用中,抗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电磁干扰的存在,单片机可能会受到干扰信号的影响,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功能失效。
因此,为了确保单片机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采取一些抗干扰措施。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常见的抗干扰措施,包括软件抗干扰措施和硬件抗干扰措施。
软件抗干扰措施1. 外部中断和定时中断技术外部中断是单片机接收外部信号的一种方式,通过设置中断触发条件,当接收到特定信号时触发中断处理程序。
通过使用外部中断技术,可以及时响应干扰信号的触发,进行干扰处理。
定时中断也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通过设置定时器,定时生成中断信号,进行对干扰信号的定时处理。
2. 硬件监控和重启单片机系统中,可以通过硬件监控电压、温度、电流等参数,并根据监控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例如,如果电压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监控电源电压的方式,自动重启系统,以恢复正常运行。
3. 硬件看门狗硬件看门狗是一种常见的抗干扰措施。
通过设置看门狗定时器,在预设时间内必须向看门狗喂狗,否则看门狗将复位单片机。
看门狗能够有效监控单片机运行,并在系统崩溃或运行异常时进行自动重启。
硬件抗干扰措施1. 接口屏蔽和过滤对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接口,可以通过屏蔽和过滤的方式降低干扰信号的影响。
接口屏蔽是通过在接口线上添加屏蔽层,减少干扰信号对于单片机的干扰。
常见的屏蔽层材料包括金属层、导电胶和导电纤维等。
接口过滤是通过添加滤波器或滤波电路,降低接口信号中的干扰成分。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2. 地线设计在单片机系统中,地线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抗干扰措施。
合理地划分地线,避免地线回路产生环形,可以有效减少共模干扰。
3. 电源干扰削弱技术电源干扰是单片机系统中常见的干扰源之一。
为了降低电源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过滤电源线,加装滤波电容和滤波电阻,降低电源中的高频干扰成分。
•使用稳压器或电源滤波器,确保电源稳定,并降低电源线上的干扰噪声。
硬件抗干扰方案加固PLC稳定性针对任务名称为"硬件抗干扰方案加固PLC稳定性",下面是相应的内容回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设备,扮演着实时控制和数据采集传输的角色。
然而,在工业环境中,PLC往往面临各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浪涌干扰、静电放电等,这些干扰会导致PLC的工作不稳定,甚至引发故障。
为此,针对PLC的硬件抗干扰方案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提高PLC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电磁干扰是工业环境中最常见的干扰源之一,可以通过以下硬件措施加固PLC的稳定性:1. 使用屏蔽电缆:在PLC与外部设备之间使用屏蔽电缆进行连接,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降低干扰的影响。
2. 安装滤波器: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安装滤波器,可以阻止干扰信号进入PLC,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3. 使用金属屏蔽箱:将PLC放入金属屏蔽箱中,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屏蔽环境,防止外部电磁场对PLC的干扰。
其次,要解决浪涌干扰问题。
浪涌干扰是在电源线路中出现的瞬态电压过高的现象,可能对PLC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硬件抗干扰的方案:1. 安装浪涌保护器:在PLC的电源输入端和信号输入端安装浪涌保护器,可以避免浪涌干扰对PLC硬件的损害,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 使用浪涌吸收器:将浪涌吸收器安装在PLC的电源线和信号线上,可以吸收和耗散电路中的浪涌电压,保护PLC不受浪涌干扰的影响。
最后,要解决静电放电问题。
静电放电是由于静电积累而导致的突发放电现象,可能对PLC的内部电路产生破坏性影响。
以下是一些硬件抗干扰的方案:1. 使用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器具:在工作环境中使用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器具,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累,并降低静电放电对PLC的影响。
2. 安装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在PLC周围安装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可以将静电放电引至地线,避免其对PLC产生损害。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件方案,合理调整PLC的布线、地线等连接方式也可以提高PLC的抗干扰能力。
PLC抗干扰硬件上应采取的措施
(1)屏蔽:对电源变压器、cpu、编程器等主要部件,采用导电、导磁良好的材料进行屏蔽,以防外界干扰。
(2)滤波:对供电系统及输入线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以消除或抑制高频干扰,也削弱了各种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3)电源调整与保护:对cpu这个核心部件所需的+5v电源,采用多级滤波,并用集成电压调整器进行调整,以适应交流电网的波动和过电压、欠电压的影响。
(4)隔离:在cpu与i/o电路间,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有效隔离i/o间的电联系,减少故障误动作。
(5)采用模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在故障情况下短时
修复。
因为一旦查处某一模块出现故障,就能迅速更换,使系统回复正常工作,也有助于加快查找故障原因。
50hz工频干扰硬件方案
50hz工频干扰硬件方案如下:
1. 电源滤波器
电源滤波器是抑制50Hz工频干扰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电源线上插入一个低通滤波器,阻止50Hz的频率分量通过,从而减小其对设备的影响。
电源滤波器可以有效地衰减电网中的50Hz干扰,同时还能抑制其他电源噪声。
2. 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是另一种有效的抑制50Hz工频干扰的方法。
通过将设备或电路封闭在一个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屏蔽体内,可以有效地减小外界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金属屏蔽体还可以反射电磁波,进一步减小干扰的影响。
3. 隔离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是一种能够减小50Hz工频干扰影响的设备。
通过使用隔离变压器,可以将设备的电源与电网隔离,从而减小电网中的50Hz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隔离变压器通常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性能,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 接地技术
接地技术是抑制50Hz工频干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设备的接地端子接地,可以将设备与大地连接起来,从而减小外界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良好的接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能减小设备自身的电磁辐射。
热电偶抗干扰方法热电偶是测量温度的传感器之一,它由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组成,通过热电效应产生微弱的电压信号,从而测量温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磁场、射频干扰、电源噪声等。
为了保证热电偶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抗干扰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热电偶抗干扰方法。
1. 硬件抗干扰措施:热电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通过接线盒连接到放大器或其他仪器设备上。
在接线盒设计中可以采取以下硬件抗干扰的措施:(1) 尽量缩短热电偶导线长度,减少导线的接地长度,以降低外界电磁辐射的影响;(2) 使用屏蔽电缆或确保热电偶导线与其他电缆分开布置,减少干扰的传导;(3) 在接线盒内部设置金属屏蔽层,对电磁波进行屏蔽,同时保证金属屏蔽层和大地之间有良好的接地连接;(4) 在接线盒内部设置滤波电路,对高频信号进行滤除,降低干扰。
2. 软件抗干扰措施:除了硬件层面的抗干扰措施,软件层面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抵抗干扰:(1) 采用差分放大模式:通过热电偶引入两个导线的电压差异信号,而不是直接引入单个导线的电压信号,可以抵消一部分共模干扰信号,提高抗干扰能力;(2) 信号滤波:通过低通滤波器对热电偶信号进行滤波,滤除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保留有效的温度信号。
在滤波器设计时,需要考虑滤波器的带宽和滤波特性,避免对温度信号造成过大的失真;(3) 采集速率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以满足应用要求,并避免大频率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3. 环境抗干扰措施:除了对热电偶本身进行抗干扰的措施外,还需要注意环境因素对热电偶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热电偶:(1) 降低电磁场干扰:如果周围环境存在较强的电磁场干扰,可以通过将热电偶与其他电缆物理隔离,减少干扰的传导。
同时,对于特别敏感的应用场景,可以考虑采用电磁屏蔽设备或选择低干扰的工作环境;(2) 控制电源噪声:电源是热电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的稳定性和洁净度对热电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通用的串行通讯协议,常用于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显示器、嵌入式系统等)进行数据交换。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UART串口通讯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导致数据传输错误甚至通讯中断。
为了确保通讯的稳定和可靠,有必要采取一些硬件抗干扰方法来保护UART串口。
一、地线设置1. 串口地线独立在设计UART串口通讯硬件时,应该将串口地线独立出来,不与其他信号共用。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串口地线受到干扰的可能,提高通讯的可靠性。
2. 地线布线规划在实际布线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小地线回路面积,布线规划应该尽可能短而直。
并且,地线布线应该与其他信号布线分离,避免互相干扰。
二、信号线设置1. 信号线双绞为了减小串口信号受到外部干扰的可能,可以考虑采用信号线双绞的方式进行布线。
信号线双绞可以有效减小干扰的影响,提高通讯的稳定性。
2. 信号线长度控制在设计串口信号线时,应该尽量控制信号线的长度,避免过长的信号线会增加串口信号受到干扰的可能。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电路板布局,减小信号线长度,提高通讯质量。
三、电源线设置1. 电源线滤波在串口通讯硬件设计中应该考虑对电源线进行滤波处理,以减小串口通讯受到电源干扰的可能。
可以在设计中增加适当的电源滤波器,提高串口通讯的稳定性。
2. 电源线隔离为了避免串口通讯受到电源波动的影响,可以考虑采用电源线隔离的方式进行设计。
可以通过使用隔离电源模块或者隔离变压器等设备,将串口通讯与电源线隔离开,提高通讯的可靠性。
四、屏蔽处理在设计UART串口通讯硬件时,可以考虑对串口信号线进行屏蔽处理,以减小外部干扰的影响。
可以使用屏蔽罩、屏蔽壳等设备对串口信号线进行屏蔽,提高通讯的稳定性。
五、环境控制1. 温度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环境温度对串口通讯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串口通讯硬件时,应该考虑环境温度的控制,尽量将串口通讯设备放置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中,以提高通讯的可靠性。
第章硬件抗干扰技术硬件抗干扰技术是一种用于处理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方法。
在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中,我们常常面临着电磁干扰、信号噪声、电源噪声等不同形式的干扰。
这些干扰可能会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硬件抗干扰技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1. 抗电磁干扰技术电磁干扰最常见的形式是由电磁波辐射而来的噪声。
现代电子设备的高密度集成和高速信号传输都会产生电磁波,从而导致电磁干扰。
抗电磁干扰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电磁屏蔽电磁屏蔽是一种将电子设备内部电磁波与外部电磁波隔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两种屏蔽方式:一种是屏蔽箱,即在电子设备外部设置一个屏蔽箱,将其内部的电磁波与外部的电磁波隔离。
另一种是屏蔽片,即在电子器件的电路板上添加一个屏蔽片,将它与电路板接地,从而有效地屏蔽电磁波。
1.2 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采取措施来保证设备对外部电磁环境的适应性,即保证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路板的布线设计、接地设计、信号线的长度和形状选定、射频滤波电路设计等。
2. 抗信号噪声技术信号噪声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误差信号和干扰信号产生。
因此,抗干扰技术十分必要。
在抗信号噪声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信号滤波信号滤波是一种通过选定合适的滤波器,从信号中消除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噪声的方法。
常用的信号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陷波滤波器等。
2.2 信号匹配信号匹配是通过选定合适的电路参数,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信号匹配中,需要考虑信号传输线路的阻抗参数和传输电路的参数等因素。
3. 抗电源噪声技术电源噪声是指由电源引起的噪声信号,对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抗电源噪声技术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源去耦电源去耦是一种对设备电源进行滤波和去除噪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