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3-19T07:20:58.782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6期作者:孙洪军[导读]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
两组均展开奥美拉唑治疗,B组添加中药治疗,并对比疗效。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上,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反酸、腹痛、胸痛、胃灼热等症状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助患者快速康复。
孙洪军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
两组均展开奥美拉唑治疗,B组添加中药治疗,并对比疗效。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上,B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反酸、腹痛、胸痛、胃灼热等症状积分均低于A组,对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助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和胃降逆汤[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and double days of filing in our hospital.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meprazole,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ymptom scores of acid reflux,abdominal pain,chest pain and heartburn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Conclusion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which can help patients recover quickly.[Key words] Omeprazol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wei Jiangni decoction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其是由较多刺激性较强的酸性胃液倒流食管,伤害胃黏膜,使胃动力缺乏,进而导致胃食管反流【1】。
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应用指南引言: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和不适感。
奥美拉唑(Omeprazole)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GERD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奥美拉唑在GER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指南。
1.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迟等多种因素。
其中,胃酸分泌过多是主要原因之一。
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质子泵的活性,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改善GERD的症状。
2. 奥美拉唑的药理特点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胃壁细胞中的H+/K+ ATP酶结合,抑制质子泵的活性,从而降低胃酸分泌。
其作用机制稳定可靠,且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
奥美拉唑的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后迅速吸收,达到峰值浓度后进入肝脏代谢。
3. 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指南(1)适应症:奥美拉唑适用于GERD的治疗,包括症状性GERD和食管炎性病变。
症状性GERD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胃灼热感、反酸等,而食管炎性病变则需通过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2)用药剂量:奥美拉唑的常规剂量为每天20mg,口服一次。
对于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剂量可适当增加至每天40mg。
治疗时间一般为4-8周,但对于复发性GERD,可能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3)联合治疗:对于GERD患者,单独应用奥美拉唑可能无法完全缓解症状。
因此,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常被推荐。
常用的联合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胃动力药物等。
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
(4)注意事项: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功能恢复,需要逐渐减药。
- 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析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抽取合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常规组利用单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联合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67%,差异显著,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腹泻、恶心、低温等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多潘立酮与奥美拉唑的联合用药方案用于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突出,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胃食管反流病;有效率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和胃液反流到食管,从而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和损伤。
此外,一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过度饮酒、吃辛辣食物等[1]。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胃灼热、胃痛、反酸、呕吐等。
其中,反酸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口中有酸味,并且有时会出现嗳气和打嗝。
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2],这是因为胃酸和胃液反流到喉咙和气管引起的。
儿童和老年群体均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群体,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本文分析了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疗效,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在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抽取合计6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其中常规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23±2.11)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3±0.22)年;观察组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1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34±2.3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2±0.21)年。
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儿童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儿童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胃镜确诊的RE 73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35例,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组(治疗组)38例,评价两组的疗效。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治疗组为78.9%,对照组为42.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者剔除。
1.2 方法:对照组:奥美拉唑0.5~0.7 mg/kg,晨起顿服,疗程6周。
治疗组:晨服奥美拉唑0.5~0.7 mg/kg,临睡前服雷尼替丁1.5 mg/(kg·次),疗程6周。
两组疗程前后皆查胃镜并有专人记录临床症状。
1.3 疗效评定[4]: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食管黏膜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食管黏膜仍有轻度充血、水肿。
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下仍有明显充血,甚至黏膜糜烂。
1.4 统计学方法: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3 讨论RE在儿童中并不少见,由于该病与支气管炎及哮喘有关,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而日益被医疗工作者所重视。
本研究表明,奥美拉唑治疗RE有效,但用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不管是临床症状的缓解还是胃镜下黏膜的修复程度比单用奥美拉唑效果更佳。
奥美拉唑能有效地抑制分泌小管上正在分泌的质子泵,从而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在RE治疗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而夜间酸突破(NAB)的现象使奥美拉唑在治疗RE中不能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现在明确的是,一天的胃酸分泌有一定的周期性,夜间酸分泌增加,午夜后出现分泌高峰而不伴有胃泌素的同步增高,表明夜间胃酸分泌增加不通过胃泌素途径介导,而是通过组胺和乙酰胆碱介入其中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而雷尼替丁不仅能明显地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而且也抑制迷走神经刺激的胃酸分泌。
有学者认为:RE是一组胃酸相关性疾病[5]。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联合组与参比组,参比组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则加入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P<0.05);联合组各项症状改善优于参比组,(P<0.05);联合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说明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胃食管反流属于小儿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紊乱疾病,患儿发病后胃部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将会不受控制发生反流,进入到食管当中,由于反流内容物中含有消化酸,会对食管造成灼伤,患儿进食后反复发生反流容易让患儿产生厌食情绪,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胃食管反流治疗不当还会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疾病等各种慢性炎症疾病,对于患儿免疫力有较大影响,不利于患儿免疫器官发育[1]。
本文主要研究联合用药方案奥美拉唑联用多潘立酮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结合90例患儿实例作以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择取90例患儿开展临床研究,选入原则:患儿肝肾功能正常;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有关文件,同意将患儿诊疗资料用作公开研究。
联合组:男24人,女21人,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2.4±0.9)岁,平均病程(1.1±0.3)年;参比组:男23人,女22人,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2.1±0.7)岁,平均病程(1.2±0.3)年。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基线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对比。
本次研究已通过科室审核,下发有正式文件。
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成功案例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胃肠道疾病。
其疗效显著,被许多医学专家和患者认可。
本文将介绍一起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成功案例,以展示奥美拉唑的疗效和临床应用。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反酸、咳嗽等。
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有关。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上质子泵的酸分泌,减少胃酸的分泌量,从而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奥美拉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以下是一位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
患者女性,年龄53岁,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反酸和咳嗽。
患者在平时饮食和生活习惯上无明显异常,但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结合胃镜检查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结果,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医生决定给予奥美拉唑治疗。
患者每天口服奥美拉唑20mg,早餐前30分钟服用,连续治疗8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定期复诊,医生对症状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开始后的第2周,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
胸骨后疼痛和反酸感减少,咳嗽明显减少。
在治疗的第4周,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中,患者仍保持良好的症状缓解状态。
这个案例展示了奥美拉唑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成功应用。
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质子泵的酸分泌,有效减少胃酸的反流,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在该案例中,患者在8周的治疗过程中,症状明显减轻,并最终达到了缓解的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奥美拉唑虽然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功能的恢复和反弹性增加,同时也可能增加患者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如骨质疏松症、感染等。
因此,在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并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
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食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部烧灼感、胸闷、嚼食困难等。
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是常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它们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胃酸分泌,缓解食管炎症状。
但是究竟哪种药物更适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比较分析。
一、药物简介1. 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一种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它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的H+/K+-ATP酶,从而降低胃酸的分泌量,减少食管粘膜的损害。
奥美拉唑的常见剂量为20mg,每天一次,常规疗程为4-8周。
2. 雷贝拉唑雷贝拉唑也是一种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具有与奥美拉唑相似的治疗机制。
它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雷贝拉唑的常见剂量为20mg,每天一次,疗程与奥美拉唑相似。
二、临床比较分析1. 疗效比较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疗效相似,都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管粘膜愈合。
研究表明,两者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率和愈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2. 安全性比较在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的不良反应相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痛、恶心、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两者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和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因此应慎重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3. 药物耐受性比较在长期使用方面,一些研究表明,雷贝拉唑的耐受性可能略优于奥美拉唑。
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奥美拉唑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需要增加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而雷贝拉唑在某些研究中显示出更好的长期疗效,对于一些奥美拉唑耐药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优势。
4. 药物代谢特点比较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存在差异。
奥美拉唑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而雷贝拉唑则主要通过CYP2C19代谢。
2020年12月 第17卷 第23期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管基部的括约肌功能紊乱,无法抑制十二指肠和胃内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内容物在食管内不断刺激诱发食管黏膜炎症性病变。
反流物的消除能力决定着患者食管黏膜损伤严重程度。
此疾病在肥胖、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大、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胃部反酸或灼热、吞咽困难、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若是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3]。
现阶段,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式普遍是采取药物治疗,主要有促进胃动力的药物、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临床经过反复实践得知,单一使用某种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时间漫长,效果欠佳,但联合用药能使疗效提高,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4-6]。
本研究主要治疗药物为西沙必利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探究其联用,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周细军高安市瑞州医院,江西高安 330800[摘要]目的:观察西沙必利胶囊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西沙比利胶囊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胃蛋白酶原指标等。
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胃蛋白酶原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胃蛋白酶原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沙比利胶囊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有效修复食管黏膜,值得临床推荐。
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分析【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两者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和差异。
研究发现,奥美拉唑具有更强的抑酸效果和更长的持续时间,雷贝拉唑则具有更快的起效作用。
在临床疗效方面,两者均能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但奥美拉唑可能具有更持久的疗效。
在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面,两者均较为安全,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表现和患者需求,医生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者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奥美拉唑, 雷贝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 临床比较, 药理作用,疗效, 安全性, 剂量用法, 不良反应, 总结, 应用建议,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酸和胆汁反流到食管内引起的炎症,导致疼痛、灼热感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
研究显示,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通过抑制胃壁上的质子泵,减少胃液的分泌,从而降低胃酸的酸度,减少食管粘膜受损程度,有助于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两种药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优劣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旨在比较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剂量用法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系统比较两种药物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保障。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0例反流性食管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the omeprazole for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MethodsTo 50 cases esophageal reflux sex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omeprazole,ranitidine group applied treatment,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Omeprazol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urative effect,high efficiency,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Omeprazol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The curative effect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是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或十二指肠、胃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灼热、反酸、烧心、吞咽疼痛、呼吸道感染等[1]。
本院对25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患儿共50例,皆符合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3例,女17例,4~7岁21例;7~9岁15例;9~13岁14例。
所有患兒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烧心、胸痛,反复呼吸道感染;②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
1.2方法两组患者卧位时将床头抬高20 cm左右,睡前2 h内不进食。
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2次/d,150 mg/次,持续8~10 w),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2次/d,20 mg/次,持续8~10 w),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不良症状完全消失,食管镜检查患者食管下端的黏膜组织基本恢复。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或减轻,食管镜检查患者食管下端的黏膜组织好转。
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是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的缺陷或十二指肠、胃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灼热和反酸、吞咽疼痛、呼吸道感染等。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增强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减少反流物对组织的刺激及损害。
治疗目的是控制、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预防复发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常每个人都会发生胃食管反流且1 d内有多次,由于人体有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因此不会引起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损伤[3]。
但是当食管本身抗反流机制有缺陷或受损,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时,就会发生胃食管反流病。
研究表明,反流物中对食管黏膜损害最严重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
尽管GERD的主要病因为动力异常,但抑制胃酸的分泌仍是治疗GERD最主要的方法[4]。
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治愈率仍不高,主要原因为雷尼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能减少24 h胃酸分泌的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可以有效缓解烧心症状,但作用时间较短。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具有脂溶性弱碱性,抑制处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浆内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有效阻断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
由于奥美拉唑可以有效的抑制和减少胃酸分泌,且持续作用时间长,能迅速缓解吞咽疼痛、反酸、烧心、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使胃食管反流病治愈率大大提高。
胃食管反流可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长期的呕吐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组制定的小儿GERD诊断治疗方案,推荐药物治疗的抑酸剂是质子泵抑制剂或组胺受体阻滞剂[5],本次研究选用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本组25例小儿胃食管反流患者通过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不良症状基本消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少数患儿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治疗剂量偏小或疗程不足等原因,有学者建议效果差者可增加剂量至1mg/(Kg﹒d),分两次给药,可达到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元胜.奥美拉唑(奥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
师,2004,(22):189.
[2]游洁玉,罗艳红,欧阳文献,等.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7,(5):168.
[3]彭俊文.奥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10.
[4]林勤.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00-101.
[5]林燕,李华,李练.健脾降逆汤合奥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30例[J].江西中医药,2009,(11):29-30.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