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第七章 焚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七章 固体废物的热处理第一节概述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的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地减容,并尽量减少新的污染物质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大、中型的废物焚烧厂,能同时实现使废物减量、彻底焚毁废物中的毒性物质,以及回收利用焚烧产生的废热这三个目的。
焚烧法不但可以处理固体废物,还可以处理液体废物和气体废物;不但可以处理城市垃圾和一般工业废物,而且可以用于处理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中的有机固态、液态和气态废物,常常采用焚烧来处理。
在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也常常将垃圾焚烧处理前暂时贮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臭气引入焚烧炉焚烧处理。
焚烧适宜处理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废物。
当处理可燃有机物组分含量很少的废物时,需补加大量的燃料,这会使运行费用增高。
但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废热回收装置,则可弥补上述缺点,降低废物焚烧成本,从而使焚烧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1 废物焚烧处理方式处理废物的焚烧场可分为城市垃圾焚烧场、一般工业废物焚烧场和危险废物焚烧场。
数量最多的焚烧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场。
焚烧场按处理规模和服务范围来看,又有区域集中处理场和就地分散处理场之分。
集中处理场规模大、设备先进、能保证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能源的回收和利用。
1、焚烧处理方式:废物焚烧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焚烧炉的结构,主要由废物种类、形态、燃烧特性和补充燃料的种类来决定,同时还与系统的后处理以及是否设置废热回收设备等因素有关。
一般说来,对于易处理、数量少、种类单一及间歇操作的废物处理,工艺系统及焚烧炉本体尽量设计得比较简单,不必设置废热回收设施。
对于数量大的废物,并需连续进行焚烧处理时,焚烧炉设计要保证高温,除将废物焚毁外,应尽可能地考虑废热回收措施,以充分利用高温烟气的热能。
浅谈工业固废的焚烧处理技术1.焚烧原理(1)燃烧通常把具有强烈放热反应、有基态和电子激发态的白由基出现并伴有光辐射的化学反应现象,称为燃烧。
燃烧可以产生火焰,而火焰又能在可传播的介质中自行传播。
火焰能自行进行传播的特点,是燃烧与其他化学反应的重要区别。
燃烧过程是伴随着化学反应、流动、传热和传质等化学过程及物理过程,这些过程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因此,燃烧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与物理相互作用的过程。
(2)着火与熄火着火是燃料与氧化剂由缓慢放热反应,发展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现象。
从无反应向稳定的强烈的放热反应状态的过渡过程即为着火过程;相反,从强烈的放热反应向无反应状态的过渡就是熄火过程。
尽管燃烧设备的特点和要求不同,但其启动过程都有共同的要求,即要启动时有迅速、可靠的点燃燃料并形成正常的燃烧状况,且一旦建立后,要求在工作条件改变时火焰保持稳定而不熄火。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要防止燃烧的发生或在燃烧一旦发生后要设法使之迅速熄火,如矿井中的防爆和消防灭火等。
影响燃烧着火和熄火的因素很多,例如燃料性质、燃料与氧化剂的成分、过剩空气系数、环境压力及温度、气流速度、燃烧室尺寸等。
这些因素可分为两类,即化学反应动力学因素和流体力学因素,或者叫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着火与熄火过程就是这两类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3)着火条件与着火温度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下,由于化学反应的剧烈加速,使反应系统的某部分(或某空间)在瞬间达到高温反应状态(即燃烧态),实现这个过程的最低条件或边界条件称为“着火条件”。
着火条件不是一个简单的初温条件,而是化学动力学参数和流体力学参数的综合函数。
容器内单位体积的混合气体在单位时间内反应放出的热量,称为放热速度;单位体积平均的混合气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热量,称为散热速度。
着火的本质问题取决于放热速度与散热速度的相互作用及其随温度增长的程度。
放热速度与温度成指数曲线关系,而散热速度与温度成线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