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计算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49
框架梁的钢筋配筋率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构件尺寸计算出来的,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例:假设有一个宽度为400毫米、高度为600毫米的矩形截面框架梁,长度为5米,设计要求承受最大荷载为100吨。
假定采用HRB400级别的钢筋,则可以按如下步骤计算梁的钢筋配筋率:1. 计算梁的截面面积:截面面积=宽度×高度=0.4m×0.6m=0.24平方米。
2.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梁的弯矩:最大弯矩=M=100吨×5米×10=5000kN·m。
3. 假设采用直径为20毫米的HRB400钢筋进行配筋,则单根钢筋的抗弯能力为Asfy=π×(20毫米/2)²×275MPa≈1539.38mm²。
4. 确定钢筋的配筋率:As/A=5000kN·m/(0.24m²×275MPa)=76.32%。
5. 对于钢筋的层间距离,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h0=0.45×min(h, b)≈0.45×400毫米≈180毫米。
6. 计算钢筋的数量:As=As/A×A=0.76×0.24平方米×1539.38mm²≈281.67mm²。
因此,需要配筋的钢筋根数N≈281.67mm²/1539.38mm ²≈0.183根。
7. 将钢筋等分到每层中,计算每层的钢筋根数:每层钢筋根数=N/2≈0.09根。
8. 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定钢筋的位置、间距和弯曲半径等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仅为示例,实际的梁的钢筋配筋率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尺寸进行计算。
梁钢筋算量例题及解析一、梁钢筋算量例题(一)例题咱就说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梁啊,梁的长度是6米,截面尺寸是300mm×500mm(宽×高)。
混凝土强度等级是C30,抗震等级为二级。
梁的纵筋采用HRB400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
梁的上部纵筋是2根直径为20mm的钢筋,下部纵筋是3根直径为22mm的钢筋,箍筋是直径为8mm的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
那咱来算算这个梁的钢筋量。
(二)纵筋计算1. 上部纵筋纵筋长度计算呢,咱得考虑锚固长度。
对于HRB400钢筋,在C30混凝土、二级抗震等级下,锚固长度是按公式算的,这个公式有点复杂,不过咱们就按照规范来,锚固长度LaE取35d(d为钢筋直径)。
那20mm直径的钢筋,锚固长度就是35×20 = 700mm。
纵筋长度 = 梁长+ 2×锚固长度= 6000 + 2×700 = 7400mm。
2. 下部纵筋同样的道理,22mm直径的钢筋,锚固长度LaE = 35×22 = 770mm。
纵筋长度= 6000 + 2×770 = 7540mm。
纵筋重量计算呢,按照公式,重量 = 钢筋长度×每米重量。
每米重量可以查钢筋理论重量表,直径20mm的钢筋每米重量是2.47kg/m,直径22mm的钢筋每米重量是2.98kg/m。
上部纵筋重量= 7400×2.47÷1000 = 18.278kg(保留三位小数)。
下部纵筋重量= 7540×2.98÷1000 = 22.469kg(保留三位小数)。
(三)箍筋计算1. 加密区长度按照规范,二级抗震等级下,加密区长度为梁高的 1.5倍且大于等于500mm。
梁高500mm,1.5×500 = 750mm,所以加密区长度取750mm。
2. 加密区箍筋数量加密区箍筋数量=(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 1)。
梁钢筋计算实例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楼板、墙体等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下部结构中。
在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梁的钢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以某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梁钢筋计算的演示。
假设我们有一根梁,其长度为4.5米,宽度为0.3米,高度为0.5米,要求根据设计荷载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我们需要计算梁的设计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设计荷载为20kN/m,根据梁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梁的自重为:自重 = 长度× 宽度× 高度×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密度一般取24kN/m³,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自重= 4.5m × 0.3m × 0.5m × 24kN/m³ = 16.2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的活载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活载荷载为10kN/m,根据梁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活载荷载的总值为:活载荷载 = 活载荷载× 长度代入数据计算可得:活载荷载= 10kN/m × 4.5m = 45kN根据设计要求,梁的荷载组合为1.4倍的自重加上1.6倍的活载。
所以,梁的设计荷载为:设计荷载= 1.4 × 自重+ 1.6 ×活载荷载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设计荷载= 1.4 × 16.2kN + 1.6 × 45kN = 120.6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根据设计荷载和梁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梁的弯矩。
梁的弯矩计算公式为:弯矩 = 设计荷载× 梁长度² / 8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弯矩= 120.6kN × (4.5m)² / 8 = 304.5kNm根据梁的弯矩和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可以计算出梁的钢筋面积。
梁的钢筋面积计算公式为:钢筋面积 = 弯矩/ (0.87 × 抗弯承载力× 梁高度)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一般取为5MP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钢筋面积= 304.5kNm / (0.87 × 5MPa × 0.5m) = 1114.6mm²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以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钢筋计算例题详解(精选五篇)第一篇:钢筋计算例题详解钢筋计算例题详解:某建筑物有3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L1,配筋如下图,③、④号钢筋为45°弯起,⑤号箍筋按抗震结构要求,试计算各号钢筋下料长度及3根梁钢筋总重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
注:各种钢筋单位长度的重量为:Φ6(0.222kg/m),Φ10(0.617kg/m),Φ20(2.47kg/m)1号钢筋:下部通长筋2根,单根长度=6+0.24-0.025*2=6.19m,2根重6.19*2*2.49=30.83kg 2号钢筋:上部通长筋2根,末端180°弯钩,单根长度=6+0.24-0.025*2+6.25d*2=6.315m,2根重量6.315*2*0.617=7.79kg 3号和4号钢筋长度相同,由图可知锚固长度为200,弯起钢筋增加长度=(500-25*2)*(1/sin45°-1)*2=373mm,则3号和4号钢筋长度均为6+0.24+0.025*2+0.2*2+0.373=6.963m,重量均为6.963*2.47=17.20kg 5号箍筋末端135°弯钩,双肢箍,根数=(6000-240-50*2)/200+1=30根,单根长度=【(0.5-0.025*2)+(0.2-0.025*2)】*2+4.9d*2=1.2588m,总重量为1.2588*30*0.222=8.38kg 以上全部加起来乘以3为三根梁钢筋的重量第二篇:计算案例题1.风险与保险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大量的损失资料加已分析,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估测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损失概率:损失机会用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损失程度: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平均损失额度预期损失:期望值损失变异性:损失幅度(方差或标准差)损失的期望值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损失的平均数=(10+20+30+40+50)/5=30方差=1000/5=200标准差=√200=14.142.技术说立足于保险的数理基础,认为保险是将处于同等可能发生机会的同类风险下的多数人和单位集中起来,测算事故发生率,根据概率计算保费,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支付一定保险金额。
一、KL 计算实例1)上部通长钢筋(2B 25)判断两端支座锚固方式(左l ae >600,弯锚;右l ae <900,直锚。
)上部通长长度:=7000+5000+6000-300-450+(600-20+15d )+max (34d ,450+5d )=7000+5000+6000-300-450+(600-20+15×25)+max (34×25,450+5×25) =19055mm接头个数=19055/9000-1=2 2)支座负筋(2B 25)左支座负锚固长度同上部通长筋,跨内延伸长度ln/3,ln 为该跨净跨值。
支座1负筋长度:=600-20+15d+(7000-600)/3 =7600-20+15×25+(7000-600)/3 =3089mm支座2负筋长度:计算公式=两端延伸长度+hc =2×(7000-600)/3+600 =4867mm支座3负筋长度:计算公式=两端延伸长度+hc =2×(6000-750)/3+600 =4100mm支座4负筋长度:ln/3 =max(34×25,300+5×25)=2600mm3)下部通长钢筋(2B 20)下部通长长度:=7000+5000+6000-300-450+(600-20+15d )+max (34d ,450+5d )=7000+5000+6000-300-450+(600-20+15×20)+max (34×20,450+5×20) =18810mm接头个数=18810/9000-1=2 4)箍筋长度双肢箍长度计算公式=(b-2c-d )×2+(h-2c-d )×2+(1.9d+10d )×2 =(200-2×20-8)×2+(500-2×20-8)×2+(1.9×8+10×8)×2=1398mm每跨箍筋根数:箍筋加密区长度=2×500=1000 一级抗震箍筋加密区为2倍梁高 第一跨=21+21=42根 加密区根数=2×【(1000-50)/100+1】=21根 非加密区根数=(7000-600-2000)/200-1=21根 第二跨=21+11=32根 加密区根数=2×【(1000-50)/100+1】=21根 非加密区根数=(5000-600-2000)/200-1=11根 第三跨=21+16=37根 加密区根数=2×【(1000-50)/100+1】=21根 非加密区根数=(6000-750-2000)/200-1=16根总根数=42+32+37=111根二、WKL计算实例1)上部通长(2B20)按梁包柱锚固方式,两端均伸至端部下弯1.7l abE上部通长长度:=7000+5000+6000+300+450-40+2×1.7l abE=7000+5000+6000-300-450-40+2×1.7×33×20=20954mm接头个数=20954/9000-1=22)支座负筋(2B25)左支座负锚固长度同上部通长筋,跨内延伸长度:上排ln/3,下排ln/4,ln为该跨净跨值。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梁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梁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元素,钢筋则是梁的重要构件。
在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筋进行下料,将钢筋按照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梁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
案例背景:建筑项目中需要施工一根梁,该梁的长10米,截面尺寸为250mm×400MM,要求梁的钢筋配筋率为2%,现假设钢筋直径为12mm。
1.计算配筋面积2.计算钢筋根数钢筋的直径为12mm,梁的钢筋根数可以通过配筋面积除以钢筋面积得到,钢筋面积可以通过直径查表得到。
根据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表格,可以得到12mm钢筋的面积为113mm²。
所以,钢筋根数为2000mm²÷113mm²≈17.7根。
3.计算钢筋总长度梁的长度为10米,每根钢筋需要延伸到梁的两端,所以每根钢筋的长度为10米+2倍钢筋的伸长长度。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12mm钢筋的伸长长度为40倍钢筋直径,即40×12mm=480mm。
所以每根钢筋的长度为10米+2×480m m=10.96米。
4.计算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每根钢筋下料的长度为钢筋总长度减去梁的宽度,即10.96米-400mm=10.56米。
5.计算总的下料长度钢筋根数为17.7根,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为10.56米,所以总的下料长度为17.7根×10.56米≈186.65米。
综上所述,对于该梁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总的下料长度为约186.65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过程中,钢筋的伸长长度和梁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家有关建筑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考虑钢筋的搭接长度、钢筋的曲折弯曲处的延伸长度等因素,以及合理利用钢筋的优良性能,确保梁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第3章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第一节梁的平面表示方法一、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如图3.1图3.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意图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二、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图4.1中的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3.2。
图3.2 截面注写方式示意图三、梁的集中标注内容(1)梁的编号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且表3.1表3.1 梁的分类与编号注: (XXA)为一端悬眺;(XXB)为两端最挑,悬挑不计人跨数。
比如: 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L9 (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梁编号后面紧跟着的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 300 ×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
比如:φ10@100/200 (4),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13φ10@ 150/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的中部间距为200mm,四肢箍。
18φ12@ 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mm,双肢箍。
(4)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1)如果只有上部通长筋,没有下部通长筋,则在集中标注只表示上部通长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