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技术临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1.78 MB
- 文档页数:79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_何建斌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shadeddisplay,SSD)成像技术,在骨关节外伤的临床诊疗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能直观、精确的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详细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被称为“非损伤性立体解剖”。
现总结本院MSCT在上颈椎病变中应用,资料完整者共14例,就MSCT三维重建技术(3D)在上颈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加以探讨。
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近年来上颈椎病变行螺旋CT扫描资料完整、并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者共14例,扫描17人次(3例术后复查CT)。
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5~67岁,平均32岁。
1.2成像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NX/i螺旋CT机,扫描参数:层厚2mm,床速3mm/s,应用HQ(高质量)模式,重建间距为1mm,后处理行MPR及SSD重建。
通过对SSD图像的旋转和切割(根据病变位置分别为在X轴、Y轴和Z轴上转动,常规取前面、后面、左右侧面、上面、底面、左右斜面或根据需要从任何角度进行观察),以及MPR的各个平面图像观察,从各个方向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2结果本组检查结果:颅底凹陷征1例,Chiari畸形2例,上颈椎复杂畸形1例(颅底凹陷征同时伴有C2,3融合及C2左侧椎弓根发育不良),寰椎侧块骨折3例,枢椎椎体粉碎性骨折3例(其中2例伴寰齿关节脱位),单纯齿状突骨折3例,寰椎旋转脱位1例,术后复查3例。
10例椎体骨折在轴位图像及MPR重建图像上均能清晰显示,后者在显示骨折移位、寰齿关节脱位、椎体前后缘连续性及椎管方面有明显优势。
SSD重建图像在显示椎体滑脱及旋转脱位上占优。
4例先天畸形经MPR、SSD重建图像在显示畸形性质、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5例腰椎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先接受X线检查,将其结果纳入对照组;再接受CT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观察组。
结果:对照组:骨折104椎节,共检查出66椎节。
观察组:骨折104椎节,共检查出96椎节。
对照组中10例患者X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锥体脱位,15例患者可见横突。
观察组矢状位显示21例脊髓损伤,影像表现为脊髓增粗,信号混杂的特点。
SSD及VR图像可清晰显示退关内骨碎片的纤维立体形态,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腰椎骨折诊断正确率,反映骨折线。
【关键词】CT三维重建技术;腰椎骨折;影像【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220-02Application Value of CT 3D Reconstruc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Lumbar Fracture Yang Tinghe.Jian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anyang 641400, Sichu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3D reconstruction value. Methods 75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Fracture was found in 104 vertebra including 66 vertebral joi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were 104 and 96 in observation group; X-ray showed 1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ith pyramidal dislocation, and 15 patients with transverse processes. 21 cases of spinal cord injury with image of thickened spinal cord and mixed signal were in observation group. SSD and VR images can clearly show fiber 3D shape of cross-border internal fragments. Conclusion CT 3D re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diagnosis accuracy and reflect fracture line.【Key words】CT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Lumbar fracture; Image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外伤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法站立、翻身困难、运动障碍、腰部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是当今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定位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
不过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只能提供二维图像,这会限制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全面理解和精准诊断。
近年来,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技术也得以实现三维呈现,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
下文将以三维重建技术为重点,分析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运用。
1. 三维重建技术简介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将多幅二维图像或视频转化为三维模型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多幅二维图像中的像素点组合起来,从而生成一个三维的模型。
这种技术最初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开发的,旨在用于虚拟现实、电影特效、游戏制作等领域。
但是,随着医学领域中对精准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要求日益提高,三维重建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医学影像领域中。
2. 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2.1 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如肿瘤、脑血管病等。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在肿瘤手术过程中,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只能提供肿瘤的位置信息,而无法提供更加全面的详细信息。
这时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就能大有裨益。
医生可以用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的CT或MRI等影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从而更加清晰地看到肿瘤的形态和位置,甚至能够模拟手术手法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
这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还能够避免手术中的误切或漏切,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2.2 心血管学心血管学是研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学科,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三维重建技术在心血管学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医生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心脏的CT或MRI 等影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从而更加直观地观察病变的位置、程度和形态,更好地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或选择手术方法。
此外,三维重建技术还可用于普通心功能检测,提高心脏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肋骨骨折诊断中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措施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推进,经济飞快发展,人们社会活动量不断增大,创伤损伤直线增多,近年来医院里胸部创伤以及肋骨骨折的患者十分常见。
在对这些受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肋骨骨折的部位进行确定,并对骨折的肋骨数目进行确认,以便为后期确定治疗方案与伤情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确定肋骨骨折的伤势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可以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以便给肋骨骨折的患者作出精确诊断。
一、肋骨解剖学以及骨特点人体骨骼中一共有十二对肋骨,形成一种前胸比较宽但是很薄的形状,而后胸则是比较细但却很厚的形状。
人体肋骨通常第一根到第三根比较短,而且这三根肋骨受到肩胛骨、锁骨以及肌肉的保护,所以这三根肋骨较少出现骨折。
在所有肋骨中,最容易骨折的就是第四根至第七根肋骨,由于这四根肋骨比较长而且相对比较固定,所以极其容易发生骨折。
而第八根肋骨至第十根肋骨在前胸形成一个弧度较大的肋软骨弓,这种弧形弓带有一定的弹性缓冲功能,在肋骨骨折中排在第二位。
最后两对肋骨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所以这两对同前三对一样也是不容易发生骨折[1]。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肋骨骨折发生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其发生人群主要在青壮年比较多,人体所有肋骨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左侧第四根肋骨到第十根肋骨之间,尤其是第七根肋骨发生骨折概率极高。
二、常规胸片漏诊的原因在以往常规检查中,怀疑患者肋骨骨折时通常采用X线检查。
大部分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假如肋骨骨折部位发生在腋部位置,采用胸部正位摄片,就很难察觉发现,需要医务人员通过照斜位片才能显示出骨折位置,但由于组织重叠有时也可造成漏诊。
同时照片条件过高或者过低时也容易出现遗漏情况。
还有就是胸部外伤严重,可能出现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胸腔积液以及肺出血等情况时,也容易让并发症呈现的影像遮挡骨折线,造成漏诊现象。
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在阅片时,由于不够细致全面,缺乏阅片经验,以及没有按顺序观察骨折情况都会出现漏诊现象[2]。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吴雪贵;宗炬【摘要】目的:对比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87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采用SSD诊断,髋关节骨折检出率为78.13%、胫骨平台骨折检出率为82.50%、脊柱骨折检出率为86.67%.与采用VRT诊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PR诊断,髋关节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脊柱骨折检出率均为100%.与采用SSD及VRT诊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骨折,检出率较高.【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2页(P135-136)【关键词】SSD;VRT;MPR;骨关节骨折;检出率【作者】吴雪贵;宗炬【作者单位】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江西抚州 331800;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江西抚州 33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骨关节骨折多由创伤所导致,为骨科的常见病。
通过影像学技术明确骨折位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可有效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促进骨折愈合。
螺旋CT三维重建(SSD、VR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为骨关节骨折诊断的常用技术。
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7例作为样本,对比了不同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7例作为样本。
其中男40例,女47例。
年龄19~90岁,平均(52.60±3.99)岁。
骨折部位:髋关节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40例、脊柱骨折15例。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是在胃肠道低张、螺旋CT扫描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胃肠道进行立体重建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其主要特点有:1. 低张状态: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口服适量的气体或液体充盈胃肠道,以减少组织的叠加,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2. 螺旋CT扫描: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胃肠道的高分辨率、多层次的影像,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胃肠腔的形态和结构。
3. 三维重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螺旋CT扫描所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实现胃肠道的三维重建,使医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诊断。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胃肠道检查方法,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更清晰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对胃肠病变的诊断能力。
1. 对胃溃疡的诊断: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的异常情况,如溃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等,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
2. 对胃癌的诊断: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胃肠道的异常情况,包括肿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和侵犯深度等,为胃癌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3. 对结肠癌的诊断: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可以在不需进行内镜检查的情况下,对结肠癌进行准确的诊断,省去了患者的不适和不便。
4. 对胃肠道息肉的诊断: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诊断胃肠道息肉时,能够清晰地显示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胃肠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其对各种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实践的验证。
三、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无创伤:相比传统的内镜检查,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无需通过口腔或肛门进入体内,不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创伤。
2. 安全性高: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所用的低剂量放射线,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