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二十二章侵权之债
- 格式:ppt
- 大小:815.00 KB
- 文档页数:69
第1篇一、引言侵权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涉及个人或单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
本文将探讨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特殊侵权之债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特殊侵权之债,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所产生的债务。
(二)特征1. 法律明确规定: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为依据,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2. 无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之债的承担不以行为人主观过错为要件,只要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即应承担民事责任。
3.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特殊侵权之债的承担,要求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4. 民事责任承担的特殊性:特殊侵权之债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通常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消除危险、排除妨碍等。
三、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一)适用范围1. 特殊侵权行为:包括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建筑物和地面施工责任等。
2. 特殊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事实: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精神损害等。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这是我国关于特殊侵权之债的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特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基本法,对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3. 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对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作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释,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
(三)法律适用原则1. 依法适用: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保护弱者原则:在特殊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应充分体现对弱者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1篇一、引言侵权行为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对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侵权行为之债的概念、法律适用原则、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侵权行为之债的概念侵权行为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侵权行为之债具有以下特征:1. 侵权行为之债的当事人是侵权行为人和受害人。
2. 侵权行为之债的标的为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3. 侵权行为之债的成立不以合同关系为前提。
4. 侵权行为之债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相对性。
三、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法律适用一致性原则: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统一规定,确保法律适用的一致性。
2. 公平原则: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应当公平合理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 实质正义原则: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应当追求实质正义,使侵权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 依法原则: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依据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编是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依据的核心部分,明确了侵权行为的定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赔偿范围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合同法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对于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其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4. 地方性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在特定情况下,对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五、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案例分析以下为一起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案例:案情简介:甲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在厂区内堆放大量货物。
侵权行为之债有何构成要件?一、侵权行为之债有何构成要件?第一:行为的违法性。
第二: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第三: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有过错。
在这种债的关系中,受害人为债权人,加害人为债务人。
受害人享有请求赔偿的权利,加害人负有赔偿的义务。
侵权行为之债包括一般侵权行为之债和特殊侵权行为之债。
加害人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对财产的损失,要全部赔偿;侵害公民人身权造成伤害和死亡的应赔偿和支付有关的损失的费用;侵害公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应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赔偿损失。
二、对侵权主体和行为怎么认定?认定侵权行为应当将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区分开来。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无行为能力人因其不具有行为能力,其行为不存在侵权问题。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
这里最高人民法院将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明定为侵权行为。
其中的被监护人自然包括无行为能力人。
据此,完全有理由地认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侵权主体,其行为可以构成侵权行为,而与其是否具体承担民事责任并无必然关联。
传统民法理论将侵权行为与行为人有无认识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能力联系起来。
认为无行为能力人因其不能辨认、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不具有侵权行为能力。
本文认为,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施加过多的主观因素是不必要的。
生活实践证明存在两种侵权:一种主观无过失侵权,包括无行为能力人侵权和“好心办坏事”的侵权;另一种是过错侵权,即有故意或过失的侵权。
这两种侵权对受害人所造成的侵害后果,从性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
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者,基于事实之状态或经过,法律因其所生之结果,特付以法律上效力之行为也。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三、条文释义:本条虽然只有一句,但承载了相当丰富和厚重的内涵。
精神损害赔偿是受害人因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而获得的金钱赔偿。
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一)一些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情况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欧盟和我国台湾地区规定,生命、健康或者名誉、隐私等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如《俄罗斯民法典》第1100条规定,在以下情况,无论致害人有无过错,均应补偿精神损害:高度危险来源造成公民生命或者健康损害;非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采用羁押和具结不离境的强制手段、以拘留或劳动履行的方式非法处以行政处罚而给公民造成损害;诋毁美誉、侵害人格尊严和商誉造成损害;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欧盟制定的《欧洲侵权责任法基本原则》第10-301条规定,受到人身伤害,或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以及其他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受害人应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当事人近亲中有人受到致死或虽不致命但极其严重伤害的,此当事人也有权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95条第一款规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体、健康、名誉、自由、信用、隐私、贞操,或不法侵害他人人格权而情节重大者,被害人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当之金额。
其名誉被侵害者,并得请求为回复名誉之适当处分。
《德国民法典》中确立精神抚慰金即精神损害赔偿金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008年8月以前,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典第847条规定,在侵害身体或者健康,以及在剥夺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受害人所受损害即使不是财产上的损失,也可以因受损害而要求合理的金钱赔偿。
对妇女犯有违反道德的犯罪或者不法行为,或者以欺诈、威胁或者滥用从属关系,诱使妇女同意婚外同居的,该妇女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第1篇一、引言侵权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是民法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涉及多个法律规范,包括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本文将围绕我国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进行探讨,分析相关法律规范,以期为我国侵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1. 民法典原则我国民法典规定了侵权行为的一般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无过错责任原则: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3)公平责任原则:损失应当由双方当事人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
2. 侵权责任法原则侵权责任法是我国专门调整侵权关系的法律,其规定了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包括:(1)全面赔偿原则: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
(2)因果关系原则: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过错相抵原则:被侵权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三、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范围1. 民法典适用范围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其规定了侵权行为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民法典适用于以下情况:(1)侵权行为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2)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3)侵权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2. 侵权责任法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是我国专门调整侵权关系的法律,其适用范围包括:(1)侵权行为的认定。
(2)侵权责任的承担。
(3)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
3. 其他法律规范适用范围除民法典和侵权责任法外,其他法律规范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1)合同法:合同关系中的侵权责任。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的侵权责任。
(3)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侵权责任。
四、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程序1. 侵权行为的认定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首先要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
第1篇一、引言侵权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在我国,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主要涉及侵权责任法、民法典、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侵权之债的定义、法律适用原则、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侵权之债的定义侵权之债是指因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权利人遭受损害,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即确定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何种民事责任,以及权利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原则1. 合同法原则:合同法原则要求当事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合同法原则要求侵权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赔偿损失。
2. 民法典原则: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法,其中规定了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
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应遵循民法典规定的原则,如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损害赔偿原则等。
3. 侵权责任法原则:侵权责任法是专门调整侵权之债的法律规范。
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应遵循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连带责任原则等。
四、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1. 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过错责任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责任的重要依据。
2. 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即使没有过错,只要其行为导致他人遭受损害,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无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特定领域,如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
3. 连带责任原则:连带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因共同侵权行为导致他人遭受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连带责任原则适用于共同侵权行为,如多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
4. 损害赔偿原则:损害赔偿原则是指侵权行为人应当赔偿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
在侵权之债的法律适用中,损害赔偿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