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发展脉络
- 格式:pptx
- 大小:54.19 KB
- 文档页数:14
论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展阶段、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
早期发展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公共行政学在这一
阶段主要是以行政法学为基础。
该阶段的焦点是行政法的发展和规范公共行政的权力运行。
行政法学主要关注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力来源和权力运行等问题,旨在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主要是以法律和法规为基础,探索和规范行政活动的合法性。
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在现
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行政学开始从法律领域向独立学科的转变。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行政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的发展。
现代公共行政学关注行政组织的管理、行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行政决策的过程和行政效能的提升等问题。
行政学主要应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深入探讨公共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20世纪末至今):后现代公共
行政学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化的观点,认为公共行政是多元的、复杂的,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关注权力分配、政策创新、行政伦理、治理网络等问题。
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包括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理论分析等。
此外,后现代公共行政学还注重公众参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强调公共价值观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总之,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法律规范阶段、理论建设阶段和多元方法论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行政实践的深入,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简析公共行政学发展之路◆王晋军以1887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一文发表和l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出版为起点,公共行政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公共行政学家,其中许多都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这些代表人物有:被公认为大师级的经典理论家——伍德罗·威尔逊、马克斯·韦伯以及赫伯特·西蒙,也有弗雷德里克森、卡斯特及德罗尔、奥斯特洛姆、登哈特等公共行政学界新一代的理论家,他们的学说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和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
翻阅这些名家的文章和著作,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轨迹是多么曲折和不平凡。
纵观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收获颇丰,启示颇多。
简要归纳如下:一、价值上公平与效率交替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到20世纪中叶的新公共行政学,再到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偏重呈现出一种从效率到公平、从公平再到效率的交替历程。
正是在这样的交替中,人们发现,无论是公平还是效率都是不可割舍的。
(一)以效率为重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对政府高效率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行政科学来指导政府活动,在此背景下,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公共行政在1900-1920年期间初具形态,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这种形态直到20世纪的最后的25年前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传统。
威尔逊在文章中强调了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到l9世纪为止,在对政府事务的研究上,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哲学、宪法调整和法律制定等事项,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增长,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规模的扩大与活动的频繁,使得研究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巴纳德和威尔逊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基础。
本文将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路径,并分析其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纳德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专业化和规范化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
威尔逊在其经典著作《公共行政》中进一步阐述了公共行政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些早期学者的研究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中叶,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公共管理的民主化和参与性。
杜邦等人提出了“公共选民为公共行政学服务”的理念,强调政府管理需要更多地考虑公众意见和社会参与。
在此背景下,公共行政学开始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决策的参与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化使公共行政学关注全球问题和国际合作,涌现了一批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学者。
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市场化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公共部门的企业化”和“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这些理论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路径不仅在学科理论层面对公共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政策制定和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中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如杰克逊时代的行政改革和尼克松时代的行政重组。
这些改革往往受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成果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对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危机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管理和城市问题研究的发展。
公共行政学研究者还通过参与美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实用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美国公共行政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公共行政学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部分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管理中。
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一、国内关于行政学演进的划分方法自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的主张之后,行政学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学科。
关于行政学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的行政学者认识不近相同,因而他们的划分方法也有所差异。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西方一般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雷恩把管理思想史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科学管理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社会人时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3)当前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国内学者对行政学的划分法2.1二阶段划分法。
王沪宁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二个时代: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前期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后期阶段(行为科学阶段)。
(《行政生态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行政发展和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历史潮流。
2.2三阶段划分法。
台湾学者张润书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传统理论时期(X理论时期,1900-1930,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32霍桑实验第二回合结束),(2)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1930-1960,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3)系统理论时期(权变理论时期,1960至今)。
《哈佛行政管理全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1900-1930),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1930-1960),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小结: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完全安一致,仅称呼不同而异。
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19世纪末(1887/1900)—20世纪20年代,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科学管理理论形成,1915年-1925年古典组织理论形成],(2)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4-1927第一回合霍桑实验;1927-1932年第二回合霍桑实验),(3)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45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
公共行政学百年变迁以公共行政学科追求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为依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三个阶段:传统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
(一)传统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8)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理论基础:1)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说;2)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3)行为科学(新社会科学)。
3.特点:强调管理中组织结构、活动原则、影响因素等,注重组织与管理的静态方面而忽视了政策制定中人的社会性及环境因素。
4.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①采取了一种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行政行为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②它将政治与行政(即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绝然分开,忽视了政策制定以及政治因素的地位与作用;③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及过程仅仅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④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被忽视)。
强调工具理性,沉溺于成本——效益分析,必然会越来越偏离它所应承载的社会价值,最终导致了“公共性”这个核心价值范畴的丧失,引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众叛亲离。
(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8)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越南战争、公民权运动、水门事件、能源危机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对政府丧失了信心。
与此同时,英同美国一样经济亦陷入“滞胀”困境中,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现实对行政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2、过程:1968年,由叙拉古大学人文科学教授和《公共行政评论》主编德怀特.沃尔多发起,在明诺布鲁克召开了一次青年公共行政学者会议,目的是考虑未来行政学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会议结果产生了“新公共行政学”运动,指责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公共行政学离开了时代主题,逃避了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应该进行改革。
发表了《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1971出版),它以公平为核心,因而拒绝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经济和效率),尤其是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机构和政策的学科。
它诞生于20世纪初,与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紧密相连。
公共行政学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逐渐传入中国,并逐渐适应和发展成为适合本土国情和国家需要的学科。
本文将从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期大约是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关注的是公共管理如何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以达到有效管理公共部门并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
因此,这个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着重于公共管理的流程和手段,如绩效评估、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关注公共部门对社会公正和公共服务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逐渐形成了公共政策分析和实现的理论基础,并将政治、社会和法律因素引入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中。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我国的公共行政问题。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形式。
公共行政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公共行政学科课程以及研究人员的培养。
其次,公共行政需要注重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对于公共行政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如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实现等。
再次,我们需要发展完善适合本土国情的公共行政制度。
公共行政制度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情和国家需要,发展符合本土情况的公共行政制度,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公共行政学自产生后100多年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许多理论流派。
(1)传统公共行政。
主要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行政。
传统公共行政学着重从制度、体制的构架与研究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
所以,威尔逊、泰勒、法约尔、韦伯、古立克、厄威克等着重研究的是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原则,以及分工、层级节制体系、法令规章及工作标准,把专业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公共行政之中,提出了职能化、专业化管理的原理;总结概括出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理;倡导“理性化一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公共行政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
(2)行为科学公共行政。
主要是指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公共行政。
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着重从人和组织行为对效率的影响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
所以,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波齐曼、凯特尔、普雷斯曼、韦达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分析与执行学派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分析公共行政行为及其活动,使公共行政研究从体制结构的研究转向了公共行政行为的研究,将公共行政所关注的问题由体制结构转移到了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
传统公共行政和行为科学公共行政这两个发展阶段,使用了不同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模型。
公共行政研究根植于领导艺术、经济效率与政党关系等方面;以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科学管理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务员的专长也受到高度重视;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没有受到重视。
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技术视野是这两个阶段上公共行政的标志。
(3)系统权变公共行政。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塔尔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高斯、里格斯等为代表的行政学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整个公共行政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寻公共行政的解决途径和公共行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谋求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及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以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能、高效率。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公共行政学是指研究政府管理和行政机构如何运作的学科。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美国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公认发源地。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共行政学的起步(1860-1920年代)1869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了国家最早的公共行政学和政治经济学部门,公共行政学自此开始了它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技能和政治哲学,研究方法则是从经验和案例中分析出成功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管理中。
20世纪2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是公共行政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一个理论研究和认识深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的管理技能和政治哲学扩展到更广泛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
公共行政学开始从实践和经验中提炼普遍规律和理论,这些理论逐渐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如行政法、政策分析、预算学、公共选择理论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公共行政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政府管理,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公共领域,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
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向全球公共问题拓展。
总之,公共行政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为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对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以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公共行政学这一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扩大。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探讨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行政效能、行政透明度等。
二、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等。
此外,行政的法理学、职位评估和决策理论也成为研究热点。
2. 行政改革与新公共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公共行政学随着行政改革的推进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强调市场机制在行政中的应用,追求行政效能与公共价值的平衡。
3. 公共治理与社会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治理问题。
新的概念和模型,如网络治理、社会创新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
三、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
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2. 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学也关注政府组织的结构与管理。
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不同的组织模式对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公共行政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基础。
通过民主决策、公共咨询等手段,政府可以增强公众对政策和行政决策的满意度,提高治理质量。
4. 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愈发凸显。
公共行政学强调行政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公共利益、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
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行政管理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
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就 *** 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⒈ *** 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⒉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⒊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
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来自中仕学社中国人士终身必备的一站式学习平台。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的演进(发展历程)一、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如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明末清初王夫之的《续通鉴论》。
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谢雪卢《共和国》;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法国让·布丹《共和六论》;近代英国洛克《政府论》,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
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一)产生历程①1845年,法国科学家M·A·安培曾设想建立一门专门管理国家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芽;② 1865-18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在发表的七卷本《行政学》中,首次从行政法的角度使用“行政学”一词;③美国开国之初,“行政天才”汉密尔顿就很重视政府行政问题,他指出“决定行政管理是否完善的首要因素是行政部门的强而有力”,而“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
”④1887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和美国第28届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把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从而开行政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⑤1900年,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扬弃了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明确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标志着这行政学从政治学中正式分离出来。
⑥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概论》一书;1927年,魏洛比发表《行政学原理》1;1928年,费富纳发表《行政学》一书。
这三大行政学教科书的发表标志着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⑦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
二)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产生的理论基础:①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它始于189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今天的体系。
现今,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研究命题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反映了公共行政学乃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百年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来回顾和探索。
第一时期(1890年代-1920年代)在这一时期,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更加重视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员的作用。
实践者开始重视规划、计划、直接控制和规范的方法。
针对这种趋势,学者们呼吁将社会科学纳入公共行政学的核心范围,使研究范围更具科学性。
在这期间,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行政规划的概念。
在这一期间,美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国家主义时期,公共行政学乘势而起,成为了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
由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转变,美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了科技、医疗和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开发和升级上。
同时,政府不断扩大其职能范围,引导公共行政学家对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职能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一时期,公共行政学正式进入了政策实现阶段。
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学者们也展开了更多的研究。
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开始重视在公众利益和制约方面执行新的决策,公共行政家们不断努力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评估结果以实现当时的目标。
此时,科技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方式。
政府持续关注社会医疗、金融、计划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而公共行政家们也在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优化政府治理,创造区别于传统形式的公共服务体验和服务范围。
为总结以上五个阶段,美国公共行政学在诸如政策制定、政府削减、技术进步和公共合作的大环境下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有目的的、科学的、具有远见的领域。
通过对以上几个时期的总结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公共行政学虽然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着它的定义和主题,但我们仍应该重视该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公共行政学绪论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部门内外运行机制、职能和关系,以及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以便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迅速发展。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德国的“行政科学”和美国的“公共管理”学科。
其中,德国的行政科学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人员培训,强调行政效率和规范性;而美国的公共管理则更注重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实际问题,关注民主参与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随着20世纪初欧美国家政府机构日益庞大和繁琐,公共行政学逐渐成为政府管理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从塔勒特、西蒙等学者提出的“行政决策”理论,到韩德强、李德胜等学者发展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再到本·巴吉亚、米歇尔·福柯等学者探讨的“治理论”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公共行政学涵盖了广泛的理论和研究领域,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公共行政学主要研究政府机构的管理、服务和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其基本概念包括:政府、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决策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它通过公共组织、政策和服务来履行其职能,实现社会治理和发展目标。
公共行政学的范畴涉及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包括政府机构的设计和运作、行政程序的规范与效率、公共服务的创新与提升、政策决策的科学与透明等。
同时,公共行政学还关注政府与市场、社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讨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与参与,努力建立起协调、合作、创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与实践公共行政学理论主要包括“公共管理”、“行政决策”、“治理论”、“新公共服务”等多个学派和模式。
其中,“公共管理”强调政府行政机构的组织管理和人员激励,以实现效率和效果的提升;“行政决策”则强调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治理论”注重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协调与合作,推动跨界、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新公共服务”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创新和个性化,提倡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到了1920年代,美国公共行政学开始注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不再仅仅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扮演者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研究重点在于政策的制定过程、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政策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公共管理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出了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增加,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公共行政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者们开始引入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念。
系统理论强调了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相互联动性,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公共组织的变革和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引入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公共行政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
学者们开始关注公共行政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全球化等的关系。
他们也开始研究公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公共价值的实现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公共行政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公共行政学需要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政府治理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新公共管理、网络治理等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美国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从注重行政过程到关注政策制定和执行,再到关注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发展的百年发展路径。
未来,公共行政学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