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生物学(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0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起源与演进、细胞分化与肿瘤、肿瘤生长的细胞生物学、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血管生成与肿瘤、肿瘤的超微结构、肿瘤标记物、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化学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物理性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病毒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免疫与肿瘤、激素与肿瘤、遗传与肿瘤、微卫星DNA与肿瘤、肿瘤基因及其调控机制、细胞周期与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和转基因动物技术一、肿瘤细胞的物质代谢肿瘤细胞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就是恶性增殖、分化不良、浸润和转移等。
这些恶性行为与肿瘤的特殊生化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细胞癌变是从致癌因素引起靶细胞的基因突变开始的,基因突变引起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中蛋白质和酶谱及其功能的改变,酶是物质代谢的催化剂,当酶功能和活性发生重大变化时,必然引起物质代谢的改变。
(一)糖代谢的改变肿瘤细胞糖代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酵解明显增强。
正常肝组织在有氧条件下由氧化供能约占99%,而酵解供能仅占1%,但肝癌组织中糖酵解供能可高达50%。
(二)核酸代谢的改变肿瘤组织中RNA及DNA合成速率皆比正常组织高,而分解速率则下降。
(三)蛋白质代谢的改变肿瘤相关的标志酶或蛋白,如胚胎性蛋白质合成速率增快。
相反,与细胞分化相关的酶或蛋白合成则会减少或几乎消失。
总之,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相关的生物化学代谢特点是:合成细胞结构成分的代谢途径明显增加;细胞成分及合成原料的分解代谢途径明显降低,酵解增加。
二、肿瘤细胞酶学的改变肿瘤组织中某些酶活性增高,可能与生长旺盛有关;有些酶活性降低,可能与分化不良有关。
例如肝癌病人在血中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同功异构酶均可升高;骨肉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弱;前列腺癌的酸性磷酸酶可升高;肺鳞状细胞癌的脂酶活性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与化学组成都和正常细胞不同,可以出现新的抗原物质。
有些恶性肿瘤组织细胞的抗原组成与胎儿时期相似,如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出现的甲种胎儿球蛋白(AFP),AFP的特异性免疫检查测定方法是肝癌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
细胞生物学中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理活动等各种现象的学科,而肿瘤细胞生物学则是研究癌症的基本特征,包括癌细胞的起源、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各个方面。
肿瘤细胞是一种独立的、自主的细胞群体,其与正常细胞有着明显的区别。
肿瘤细胞起源的研究肿瘤细胞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肿瘤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细胞起源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肿瘤干细胞说。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再生能力和高度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其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恢复的能力,并具有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能力。
另一种可能是癌转移说。
据研究证明,恶性肿瘤的转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的迁移、入侵、生存和定殖等不同的阶段。
其中,癌转移阶段是指从原发肿瘤开始发展和扩散到远隔部位的过程。
肿瘤细胞在迁移和入侵的过程中,其形态、生物学特性和转录组等方面的变化也是热点研究的内容。
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存在许多差异。
在肿瘤细胞增殖的过程中,许多调节因子、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参与了其中。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和途径非常重要。
其中,许多生长因子和调节因子的信号通路是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因素。
例如,PDGF、EGF、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另外,Wnt、Notch、Hedgehog等调节因子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涉及到肿瘤细胞形态的改变、基底膜破坏和细胞间质的改变等多个方面。
作为肿瘤细胞的重要标志物,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FGF(胶原纤维生长因子)、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长因子也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
肿瘤细胞生物学肿瘤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探讨癌症发生、发展、转移的科学研究领域。
肿瘤细胞是具有独立生长能力和大量增殖能力的异常细胞,它们在人体内快速繁殖并不断蔓延,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在肿瘤细胞生物学中,科学家们通过理论与实验探讨,试图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和行为特征,以找到对抗癌症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1. 肿瘤细胞的起源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和死亡是互相平衡的。
但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因环境因素而产生了其他异常状况,就容易形成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可以起源于各种细胞类型,包括成熟的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干细胞。
其中,干细胞是一类可以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被认为是肿瘤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干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也参与了组织器官的生长和修复,因此在肿瘤细胞生物学中对其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2. 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不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改变生长方式: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制地繁殖和分裂,而且会形成肿瘤组织。
(2) 能够赖氧生存:由于肿瘤细胞死亡率低,且繁殖速度异常快,血液中的氧气供应不足,这时肿瘤细胞会出现“赖氧”现象,也就是在缺氧环境下继续存活和生长。
(3) 丧失细胞凋亡能力:正常细胞在受到某些刺激后,会进入细胞凋亡程序,以避免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恶性转化。
而肿瘤细胞会通过各种机制绕过凋亡程序,而继续繁殖和扩散。
(4) 导致组织血管生成:为了供给肿瘤细胞所需的大量营养、氧气和水分,肿瘤组织会促进周围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的生长,从而形成新的血管循环系统。
这被称为“血管生成”现象。
(5) 容易发生突变:由于肿瘤细胞不断增殖,修复过程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对基因序列进行改变,也就是“基因突变”,这会引发各种不良后果,例如癌症。
3. 肿瘤细胞的发展过程肿瘤细胞从诞生到形成肿瘤组织,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 肿瘤前期:在这个阶段,某些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并逐渐累积多种遗传学的异常,但还未形成明显的肿瘤。
肿瘤细胞生物学概述肿瘤细胞生物学是研究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生长和转移机制、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学科。
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肿瘤细胞的特征、生长和转移机制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肿瘤细胞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失去正常细胞的生长抑制机制、细胞凋亡逃逸、持续的增殖、无限制的倍数增长和无需外界因子的生长等。
这些特征使得肿瘤细胞能够在正常机体细胞无法生长的条件下继续增殖和扩散。
肿瘤细胞的转移机制是肿瘤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肿瘤转移是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迁移至其他部位的过程。
肿瘤细胞转移分为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两种形式。
局部浸润是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的过程,通过改变黏附分子表达、降解基底膜和组织间质等方式来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
远处转移是肿瘤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到达远处器官并在那里落户生长。
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涉及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基质-细胞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系统的消除等多个因素。
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炎症细胞、间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来激活宿主细胞,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并且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
另外,宿主细胞也能通过产生抗肿瘤因子、激活免疫系统等方式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总之,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特征、生长和转移机制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发现新的靶向治疗方式,提高肿瘤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肿瘤细胞生物学标题1:肿瘤细胞的特性肿瘤细胞是指失去生长调控功能的细胞,它们能够无限制地分裂和增殖。
肿瘤细胞具有许多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它们与正常细胞主要的区别。
1.1 显著的遗传不稳定性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遗传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表现为基因变异、染色体畸变、DNA复制错误等。
其中,染色体畸变是比较突出的特点,包括染色体重排、转座子激活、染色体缺失、畸变等等。
1.2 能够自主生长和增殖肿瘤细胞具有自主生长和增殖的能力,不像正常细胞需要获得外部生长因子来刺激增殖。
这种自主增殖的能力使得肿瘤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即使它们的外部环境变得恶劣。
1.3 能够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能够侵袭和转移,这是肿瘤病理学家考虑治疗肿瘤时非常关注的问题。
这种能力使肿瘤细胞可以逃脱原位生长的限制,到达新的器官和组织,从而形成远处的转移灶。
1.4 缺乏细胞恢复功能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缺乏细胞恢复的功能。
例如,肿瘤细胞在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时候,不会因为DNA受损而自动激活细胞修复机制,从而导致缺乏对这些治疗的反应性。
1.5 细胞死亡的抑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细胞死亡来增加细胞数量。
它们可以分泌生长因子独立于细胞局部环境,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此外,它们可以通过类似凋亡、坏死的细胞死亡变化的程序来抑制细胞死亡。
1.6 免疫逃逸肿瘤细胞可以逃离免疫细胞的攻击,让免疫系统对它们失去应激反应。
这种免疫逃逸的能力使得肿瘤细胞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直到它们已经形成明显的肿瘤。
以上是肿瘤细胞的主要特性,这些特性都是日后研究肿瘤生长和治疗的基础。
对于治疗肿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性开发出多种治疗方法,例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化疗等等,同时也首起从改变肿瘤细胞的行为入手,来探索完整的治疗体系。
标题2: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在肿瘤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分化状态的肿瘤细胞进行分类。
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会影响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子特征,以及治疗的效果。
第七章肿瘤肿瘤(tumor, neoplasm)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良恶性之分。
恶性肿瘤危害极大,往往可导致患者死亡。
根据最近报导,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得癌症,700万人死亡,临床统计我国目前每年约136万人死于癌症,而以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大肠癌、白血病、淋巴瘤等最为常见。
我国的肿瘤防治研究近廿年来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在肿瘤的普查和早期发现方面(如子宫颈癌、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已走在国际前列。
中西结合,新抗癌药不断发明,肿瘤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已从姑息性疗效向根治过渡,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已初试锋芒,种种可喜的进展激励着人们征服癌症的信心和决心。
由于肿瘤性病变的形态结构极为多样化,观察和研究这些变化,一方面可了解不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另一方面对肿瘤的病理诊断,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肿瘤病理学在病理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第一节概述一、肿瘤的概念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引起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长期协同作用下,某部易感细胞群逐渐发生过度而异常的增生,这种增生是持续的,且与机体不相协调,这种增生不仅是细胞数目的增多,而且在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生长行为、抗原特性等方面异于正常细胞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获得新的生物学遗传特性转变而来的,伴有分化和调控障碍及细胞生物学遗传特性的改变,主为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在分子结构(遗传密码)上的改变。
从而肿瘤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分化成熟的特征,获得了持续生长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区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增生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十分重要,是正确诊断和治疗肿瘤的依据。
1.肿瘤与炎症,修复性增生的区别慢性炎症时,局部组织有增生,如慢性鼻炎时的鼻息肉,慢性子宫颈炎的子宫颈息肉,慢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组织增生以及结核、梅毒等疾病形成的炎性肉芽肿。
人类肿瘤的细胞生物学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肿瘤是由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而形成的。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与其在细胞生物学上的特性有关。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比正常细胞快很多。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DNA复制速率比正常细胞更快。
在正常条件下,细胞的DNA复制速率和细胞周期分为四个阶段:G1、S、G2和M。
在S阶段,细胞的DNA复制,这是细胞增殖的必要步骤。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S阶段会缩短,而G1和G2阶段可以拉长。
因此,肿瘤细胞的DNA复制速率更快,使得它们的增殖速度更快。
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肿瘤细胞的增殖还与其生长因子有关。
生长因子是一类蛋白质,可以与肿瘤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激活细胞增殖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等。
在正常情况下,生长因子和受体的结合是可控的,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些结合会被不受控制地激活,从而促进了细胞增殖。
因此,研究这些生长因子和它们的信号通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机制。
肿瘤细胞的凋亡正常细胞可以通过凋亡来控制其数量和保持组织的平衡。
凋亡是一种被精密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它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
然而,肿瘤细胞失去了对凋亡的响应性,这是由于其凋亡通路被失活或被抑制。
因此,这些不死的肿瘤细胞可以继续增殖并产生新的肿瘤细胞。
研究肿瘤细胞的凋亡通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能够恢复这些细胞的凋亡能力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治疗肿瘤。
肿瘤细胞的转移肿瘤细胞的最大特点是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这是肿瘤的恶性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在其他器官形成新的肿瘤。
这个过程被称为转移。
因为肿瘤细胞被认为是体表上基因表达的异质性细胞型群体,所以有理由认为肿瘤转移是肿瘤异质性的结果。
同时,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防止肿瘤转移的方法。
组织培养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与体内正常细胞相比,不论在体内或在体外,在形态、生长增值、遗传性状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
生长在体内的肿瘤细胞和在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差异较小,但也并非完全相同。
培养中的肿瘤细胞具以下突出特点:(-)形态和性状培养中癌细胞无光学显微镜下特异形态,大多数肿瘤细胞镜下观察比二倍体细胞清晰,核膜、核仁轮廓明显,核糖体颗粒丰富。
电镜观察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多而细密,微丝走行不如正常细胞规则,可能与肿瘤细胞具有不定向运动和锚着不依赖性有关。
(二)生长增殖肿瘤细胞在体内具有不受控增殖性,在体外培养中仍如此。
正常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不加血清不能增殖,是因血清中含有很细胞增殖生长的因子,而癌细胞在低血清中(2%~5%)仍能生长。
已证明肿瘤细胞有自泌或内泌性产生促增殖因子能力。
正常细胞发生转化后,出现能在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的现象,已成为检测细胞恶变的一个指标。
癌细胞或培养中发生恶性转化后的单个细胞培养时,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细胞强。
另外癌细胞增殖数量增多扩展时,接触抑制消除,细胞能相互重叠向三维空间发展,形成堆积物。
(三)永生性永生性也称不死性。
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细胞可无限传代而不凋亡(Apoptosis)。
体外培养中的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都表现有这种性状,体内肿瘤细胞是否如此尚无直接证明。
因恶性肿瘤终将杀死宿主并同归于尽,从而难以证明这一性状的存在。
体外肿癌细胞的永生性是否能反证它在体内时同样如此?也尚难肯定。
从近年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过程说明,如果永生性是体内肿瘤细胞所固有的,肿瘤细胞应易于培养。
事实上,多数肿瘤细胞初代培养时并不那么容易。
生长增殖并不旺盛;经过纯化成单一化瘤细胞后,也大多增殖若干代后,便出现类似二倍体细胞培养中的停滞期。
过此阶段后才获得永生性,顺利传代生长下去。
从而说明体外肿瘤细胞的永生性有可能是体外培养后获得的。
从一些具有永生性而无恶性性的细胞系,如NIH3T3、Rat-1、10T1/2等细胞证明,永生性和恶性(包括浸润性)是两种性状,受不同基因调控,但却有相关性。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是对癌症产生的分子机制、细胞基础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肿瘤细胞是一群异常的细胞,其在某些方面与正常细胞不同。
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机制维持其生存和增殖,包括失控增殖、转移、致死基因抑制和血管新生等过程。
在肿瘤细胞中发生的许多分子改变,如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和表皮-基底质信号通路的改变等,可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调节和信号传导机制。
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恶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去分化状态。
癌症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的多个连续步骤。
这些步骤包括细胞基因组DNA的变化、基因调控异常、肿瘤抑制基因和促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机制受损等。
因此,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癌症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为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肿瘤细胞具有几个独特的特征。
首先,它们会快速增殖并且可持续增殖。
其次,它们失去了细胞周期的正常调节,使得细胞在生命周期中停止或改变它们的功能。
此外,它们抑制了细胞死亡的过程,如凋亡等。
这些改变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多种细胞分子的互作有关。
因此,对肿瘤细胞的研究可为寻找肿瘤的起源、对抗癌症和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和方向。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发展迅速,并为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某些基因的基因型和表型与特定类型的癌症发病率相关,例如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等。
了解这些基因的变异和相应的蛋白质的表达模式有助于诊断和预测癌症的风险。
此外,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可以设计新的抗肿瘤药物,包括靶向分子、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这些新药物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识别和影响肿瘤细胞,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癌症。
总之,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是一个致力于理解癌症发生和发展机制的领域。
通过研究肿瘤细胞中的分子机制、细胞基础和生物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症的起源和治疗,并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肿瘤细胞生物学概述一、肿瘤细胞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失控分裂而形成的异常组织。
肿瘤细胞相比于正常细胞具有许多特征性改变,这些特征赋予了肿瘤细胞高度的可恶性和侵袭性。
1.1 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发生机制肿瘤可以源自身体各个器官的不同类型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间质组织、血液组织等。
发生肿瘤主要是由于体内某些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异常,导致正常调控机制失效,使得细胞无限制地增殖和存活。
1.2 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在形态学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不规则形态、差异化丧失、核浓染并呈现较大染色质核仁(异染色质)、核分裂图像混乱。
1.3 肿瘤细胞的遗传学特征肿瘤细胞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即其基因组经常发生突变、重排和丢失。
这些遗传变异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正常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并导致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和肿瘤抑制基因的丧失。
二、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机制2.1 肿瘤细胞增殖调控机制正常细胞的增殖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平衡作用,包括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和DNA损伤修复等。
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些调控机制常常被打乱或失效,导致异常的细胞增殖。
2.2 肿瘤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可以帮助身体清除老旧或异常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凋亡对于防止肿瘤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肿瘤细胞通过改变凋亡信号通路来逃避凋亡,从而实现无限增殖。
三、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影响3.1 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氧气来支持其增殖,并且能够通过激活周围组织的血管生成来满足需求。
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中至关重要的过程之一。
3.2 免疫逃逸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消除异常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通过调节组织免疫应答、干扰抗原表示和抑制T细胞功能等方式来逃避免疫清除。
3.3 炎性反应许多肿瘤与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相关联。
这些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并通过改变局部微环境促进肿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