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及通货膨胀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及通货膨胀理论

宏观经济及通货膨胀理论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这种情况下,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等于消费加投资,即GDP=Y=C+I。

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最终产品的售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其余部分都作为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

由于C+I=C+S,所以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无论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状态,还是处于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所谓三部门经济,是指在居民户和企业之外,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

把政府经济活动考虑进去后,国民收入的构成将发生变化: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GDP=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但是,居民一方面要纳税,一方面又会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后才是政府的净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

的部分。假定用T

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

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

示政府净收入,则T= T

0-T

r

。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

是:GDP=Y=C+S+T。

按照社会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又构成总收入的原理,我们可以把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概括为:C+I+G=Y=C+S+T,公式两边消去C,得I+G=S+T,或I=S+(T-G)。这里的(T-G)可看做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该政府储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这样,I=S+(T-G),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第一,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第二,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第三,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第四,利率水平不变,从而投资水平固定不变。假定利率水平和投资水平的含义是暂时不考虑货币因素在总需求分析中的作用,也就是说,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只分析实物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均衡问题,即只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

(一)总需求与均衡产出的概念

总需求是指经济中对商品需求的总量。它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与出口(X)等。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D=C+I+G+X

当生产的产出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时,产出就处在均衡水平上。因此,

均衡产出可以用Y=AD=C+I+G+X。当总需求(即人们想要购买的商品量)与产出不相等时,就会存在非计划库存投资或负投资。可用IU=Y-AD 式中,IU为非计划的库存量。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就是均衡产出。

由此可见,当产出达到均衡时,非计划库存为零;产出的均衡是通过库存的调节来实现的。

(二)基本假设

为了使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过程尽可能简单明了,同时又不失去其一般性,因而需要进行一些假设。主要是:第一,假定所考察的经济是一个封闭型经济,即只有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个部门。第二,在本章,假定经济中只存在产品市场,不存在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第三,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PI就都相等。在短期中,消费函数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无论收入为多少,消费总是为正数,即存在一部分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得那么快。也就是说,短期中,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两部分。自发消费是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消费;引致消费是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消费。

另外,短期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消费与收入相等,这时储蓄为零;第二,消费大于收入,这时储蓄为负数;第三,消费小于收入,这时储蓄为正数。

图3-1中,横轴Y代表收入,纵轴C代表消费,45°线为收支相抵线,

表示C=Y。为短期消费曲线。该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O,它表示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水平,其真实作用是代表收入以外影响消费的因素,诸如股票、债券及房屋等资产的所有权等。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c。由于c>0,因而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从图3-4可以看出,当收入为零时,消费为自发消费,这时,储蓄为

自发储蓄-。当收入为Y0时,消费为C0,这时,Y0=C0,S=0。如图中的E点所示。当收入为Y1时,消费为C1,这时,Y1>C1,储蓄为S1,S1>0,且Y1=C1+S1。

根据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定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也等于1。可以一般性地证明如下:

对Y=C+S进行全微分,有:dY=dC+dS,等式两边同时除以dY有:即MPC+MPS=1。另外,在等式Y=C+S两边同时除以Y得

到:,即APC+APS=1。

因此,如果MPC和APC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则MPS和APS 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实际上,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收入确实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因素。

第一,利率。

第二,价格水平。

第三,收入分配。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消费品存量、流动资产、财政政策等。

图3-7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总需求。从原点出发有一条45°线,这条直线上的任何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收入与总需求相等。总需求曲线AD与45°线在E点相交,E点对应的收入水平为Y0。由于E点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因而Y0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如果投资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总需求曲线会平行向上移动,则总需求曲线与45°线的交点就会向右边移动,因而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投资减少,则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减少。如果自发消费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总需求曲线也会平行向上移动,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相反,如果自发消费减少,则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货币效用的乘数理论

1. 乘数指自发性支出增加一倍所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2. 投资乘数指投资增加一倍所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i =Δy/Δi

3. 乘数原理:投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投资增加量的若干倍。

凯恩斯的著作:指货币的作用被逐层放大,产生了有利于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