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调研报告》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17 MB
- 文档页数:28
传统文化隐喻:神垕钧瓷历史变迁的社会学考察王洪伟2012-08-15 16:11:44 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2012-08-13摘要:神垕钧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始于建国初期,到本世纪初发育成熟。
通过对神垕钧瓷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运作过程的历史考察,可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风起的区域“名”文化或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性运作机制和运转逻辑,同时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框架。
关键词:神垕钧瓷;传统文化资源;文化资本;运作机制;运转逻辑钧瓷是有别于一般青瓷的一种独特瓷种,几经波折,到建国前后已经濒临停烧,1950年代中后期,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逐渐在豫中古镇神垕恢复研制和生产起来,并多次被选为“国礼”,参与诸多颇具影响的国际国内重要活动。
改革开放以降的市场化运动中,经过短暂消沉,到1990年代中后期,神垕钧瓷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渐为地方政府着力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地方特色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大大促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
历史地看,神垕地方以闻名世界的钧瓷文化为突破点,启动以钧瓷为龙头的地方特色或“名”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在建国后特别是肇始于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推行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并非孤例,甚至相当普遍。
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追求采取的是一种赶超式发展战略,其中一个突出的发展战略就是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或“名”文化为核心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利用辖区内的“名人”、“名遗迹”、“名古事”、“名特产”,发展地方经济,并获得发展奇效。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神垕地方政府摸索出“以钧兴镇”、“钧瓷带动”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浪潮中,具有相当的现实典型性和普遍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神垕古镇:千年“钧都”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9年第7期神垕镇,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
它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地处伏牛山余脉群峰怀抱之中,东有凤翅山,南有大刘山,西有凤阳山,北有乾鸣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古镇的悠悠神韵。
它是国宝钧瓷及钧瓷文化的发祥地,是五千年陶瓷文化文明积淀而成的中国名镇。
2016年,它被批准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后又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因钧瓷得名从历史发展来看,神垕镇有文字记载是从明朝开始的,但对于“垕”字的由来一直是个谜。
《新华字典》里对于其解释是指地名,在河南省,而《辞海》里又将神垕作为钧瓷的故乡做了简明的介绍。
“神垕”之名从何而来、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虽然关于镇名的由来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神垕镇得名的其中一条原因是:盛产钧瓷。
对于神垕镇盛产钧瓷,有着充足的解释。
这主要得力于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上大凡烧制钧瓷的地方都离不开两种自然资源:一是制瓷的原料,二是烧瓷的燃料。
而这两点神垕镇恰好完全具备。
当地流传的“西山煤,东山釉,南山瓷土处处有”的民谣更印证了这一点。
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起源于神垕,其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一直以来,神垕镇素有“钧都”的美誉,它作为自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钧瓷艺术发祥地,品味钧瓷艺术、研究钧瓷文化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推动钧瓷历史和制作工艺研究的伟大使命。
钧瓷最为神奇的就是它的窑变艺术。
其他瓷器上的釉色及花纹、图案全是人工着色描绘的,而钧瓷釉色则靠自然窑变而来,所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说。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素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钧瓷,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图案,妙趣横生,趣味无穷。
其次钧瓷的价值不仅在于端庄典雅的造型,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
数千年来,钧瓷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神垕镇还保留着钧瓷文化墙。
项世界遗产中,工业遗产项目共计46项,其中18世纪以前的传统工业遗产占21项,中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包括在内。
可以看出,古代传统工业遗产与近代工业遗产在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判中得到了同等程度的重视。
我国的工业遗产历史悠久,从农耕文明时期发展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农耕时期丰富的中国传统工业遗产资源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因此,保护我国古代传统工业遗产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神垕镇以盛产中国传统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而闻名,于2003年9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钧瓷之都”,2005年12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神垕钧窑址”是国务院第六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三批公布的“钧台钧窑遗址”合并后更名为“禹县钧窑址”。
钧瓷作为传统工业遗产,不仅见证了神垕镇的工业发展历程,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然而,快速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工业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钧瓷工业遗产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正在逐步瓦解,但是其固有的文化内涵与遗产价值尚未被充分了解,因此迫切需要对钧瓷工业遗产进行重新认识、合理保护与持续利用。
1钧瓷工业遗产的背景1.1地理资源神垕镇地处豫中,受辖于河南省禹州市。
从地理位置上看,神垕镇属淮河流域及伏牛山东向余脉,周围群山环绕,镇区内有肖河贯穿而过,把镇区一分为二。
神垕镇烧制钧瓷的原材料均采自四周山上,神垕镇辖区煤炭、陶土资源储藏量丰富。
据统计,1993年神垕陶土储量30亿t、摘要 神垕镇作为钧瓷的原产地,因钧瓷而兴。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
钧瓷作为传统工业遗产,其相关的生产技术、生产环境、生产社会等,密切影响着神垕镇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
文章通过对神垕钧瓷工业遗产的背景分析,厘清钧瓷工业遗产构成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
从3个方面探讨神垕镇钧瓷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钧瓷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关键词 钧瓷工业遗产;传统工业遗产;神垕镇;遗产构成;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运河沿线古镇景观遗产数字化展示与利用研究”(2022SJYB0006);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城市边缘区工业社区遗产价值可视化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2021K248B)。
平顶山古建筑调研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响应学校的号召;艺术系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古建筑调研的实践活动..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在实践中增长的不只是能力更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对现代社会发展得步伐有一定的了解..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安排三个地点:神垕镇、临沣寨及文庙..一、神垕镇调研经资料查询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禹、郏、汝三县市交界处;总面积49.1平方公里..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是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位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经过实践队员调研神垕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它造型端庄典雅;胎骨坚实;雕工严整;线条明快;是一种理想的陈列品;因此经常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二是伯灵翁庙;该庙也称窑神庙、火神庙;是钧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神垕“中国钧瓷之都”、“火艺之都”的重要标志;现已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花戏楼;它是伯灵翁庙的山门;和伯灵翁庙是一整体建筑;戏楼的结构属于九脊歇山顶;挑角单檐式建筑;屋顶由三色琉璃瓦覆盖;组成古朴大方的菱形图案;四是神垕有许多古寨;其镇区就是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每座寨都修有高大厚实的寨墙;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抗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寨名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古寨门之上..二、郏县临沣寨调研临沣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该镇地质资源丰富..处域东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岗、洼五种地形..曾列入《名山记》的紫云山一峰秀出;紫云环绕;山林叠翠;山泉叮咚;“紫云晴雪”被列为郏县八大景之首.. 临沣寨被专家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古寨博物馆”;有“汝村河南岸第一府”之称..由于当地政府已经为临沣寨原居民盖了安置房;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居住在老宅子里..他们对前来调研的大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部分热心的居民还自发充当导游;给队员们讲述他们亲眼见证的这些文化建筑变迁的历史和故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临沣寨有许多独特的建筑材料运用:在古寨墙、建筑基座部位运用红石;它质地坚硬;耐腐蚀;抗老化;具有极强的防渗透功能;寨子的主要梁架部位;多采用松木或是杨木;而在建筑的门窗还有部分的过梁部位多以榆木为主;事实证明经它们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现如今依然硬朗的矗立着;在寨子中;我们还是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土坯的存在..某些建筑细节的处理也显示临沣寨也其他地方不同..进入村子后;发现很多建筑的屋脊上方都有兽首的存在;村子里的一些建筑虽然说历经上百年的历史;但是上面的一些色彩装饰依旧历久弥新;依然可以清晰的辨别其颜色及样式..三、郏县文庙调研郏县文庙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郏县文庙占地5万平方米;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具有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三个明显的特点;且保存完好..其中大成殿四根巨大的木质檐柱;柱面透雕的盘龙云气;属于河南独有;是清代木雕龙柱的佼佼者;外檐斗拱、檩枋等处保留有部分原构彩画;独具浓郁的中原地区地方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四、调研心得体会本次虽然调查的形式简单;但是实际过程花费了很多时间;许多时候觉得很累;然而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这次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我市古建筑的情况;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我们的交际水平;也让我们学会了调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还丰富了我们的课间生活;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一课题实践研究我们了解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从来都不知道的问题;也更加关心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团队精神的重要..还学到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学到了课本、课堂以外更难能可贵的东西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加强了我们面对社会的自信心;丰富了繁重课业外的课余生活..我们通过实践性学习;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们达到了实践性学习的目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实践性学习也一样;没有现成的学习内容;固定的模式;惟一的方法..这使我们的研究学习更具难度更加丰富..这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开拓我们创新精神的另一种考验..在这次从主题制定;素材收集;走访调查;书籍与网络的结合利用;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这个学习阶段中;我们体验到了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快乐..。
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单位】许昌学院赴禹州大宋官窑有限公司钧瓷历史发展与材料釉色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指导老师】:朱聪旭、于笑寒【调研参与人员】:胡尔康、贺钰博、张磊磊、李闪、宋焱、李凯阳、代亚威、卢强、豆保平、王朋飞、李秋兰、闫影影、周梦丹、甘家辉、刘闯、杨哲、罗美琴、陈军奇【调研主题】:调查研究禹州神垕镇钧瓷的历史及其发展状况一、调研背景:禹州神垕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
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
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垕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
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
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
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
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
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
河南神垕镇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河南神垕镇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我们将分析神垕镇聚落形态的特点,并探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其的影响因素。
在我们将进行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可以深入了解神垕镇聚落的形态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河南神垕镇、聚落形态、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综合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神垕镇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境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神垕镇的聚落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神垕镇的历史文化,探讨其聚落形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神垕镇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可以为类似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对神垕镇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神垕镇作为河南省一个具有特色的古镇,其聚落形态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神垕镇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发展历程和形成机制,为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加强对古镇聚落形态演变规律的认识,为优化古镇规划布局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经验,促进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对于推动古镇保护与发展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为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古镇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神垕镇聚落形态特点分析神垕镇聚落形态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房屋多为两层小楼或平房,屋顶常采用青瓦覆盖,窗户装饰精美,门楼高大。
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第1篇: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禹州市神垕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神垕镇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2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全镇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人口4.5 万人,镇区建成面积9平方公里。
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2.9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34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9351元,先后荣获了“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神垕镇作为许昌市和禹州市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镇,去年以来,按照许昌市委和禹州市委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以建设特色小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当新型城镇化建设排头兵。
一、科学规划全域规划,高端定位神垕发展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神垕的定位是建设特色小城市,就是要打造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镇,我们根据“两区两带,双向转移、镇村一体”的总体思路,采用“全域+重点”的规划理念,先后邀请全国重点院校和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神垕镇总体发展规划》、《神垕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策划规划》、《凤阳山新型社区规划》等各种策划规划共计15项,其中新型城镇化规划3项,钧陶瓷产业规划5项,文化旅游规划5项,规划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成立镇规委会,出台《神垕镇城镇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对新编制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论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行性。
215第34卷第6期 2021年03月Vol.34 No.6March 2021艺术科技0…引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新建建筑的式样同那些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和村庄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就实际情况来看,保持自身特色的传统建筑群更受人们的青睐。
神垕古镇位于我国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中国钧瓷之都”的美称。
神垕古镇内有许多名胜古迹,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得神垕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1…建筑的地域性地域是指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地球表面的区域,是地理学的一个概念。
从地理角度来看,地域性可以分为等级性和相对性,比如北方和南方具有相对性,而南方和东南、西南等又呈现出等级性。
地域性也可以称为地方性,是指不同区域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的不同而出现的差异特性,并且这些特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建筑方面,建筑的地域性是指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建筑表现出来不同的特征和形态,具体来说,可以从建筑的结构、材料、形态和布局等方面分析建筑的地域性。
2…不同影响因素下神垕古镇建筑呈现的形态2.1…受自然环境影响神垕古镇呈现的建筑形态建筑的形态、布局等往往受当地的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神垕古镇四面都是山,冬天北风凛冽、空气干燥,夏天阳光充足,因此,神垕古镇的建筑通常临街的一面封闭,院内却十分通透,建筑表现出较为密闭、安全设防的特点。
建筑沿着山势呈现狭长合院的形式,在布局上非常严谨,建筑虽然纵轴贯通但是层次非常分明[1](如图所示)。
2.2…受人文环境影响神垕古镇呈现的建筑形态一个地方的建筑形态会受当地人文环境的影响,神垕古镇的建筑也不例外。
神垕古镇因钧瓷而驰名,有“中神垕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研究孟欣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摘要: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受材料、环境以及实际需求等因素影响各不相同,建筑结构的形式和系统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同时建筑还会随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知识以及风俗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陶瓷艺术教育在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艺术,提高实践能力,我校艺术设计学院于2023年秋季学期组织了一次神垕实训活动。
神垕古镇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陶瓷艺术资源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是开展陶瓷艺术实训的理想之地。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学生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从事陶瓷艺术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参观神垕古镇,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陶瓷艺术发展历程。
2. 参观神垕古镇的陶瓷作坊,学习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3. 参与陶瓷制作实践,亲手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
4. 学习陶瓷装饰技巧,提高陶瓷作品的审美价值。
5. 开展陶瓷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实训过程1. 参观神垕古镇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神垕古镇的老街、孔家窑钧瓷艺术馆等地。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了古镇独特的文化氛围。
我们还参观了古镇上的陶瓷作坊,了解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2. 学习陶瓷制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选土、和泥、过筛、沉淀、晾土、成型、美化作品、阴干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亲手体验了陶瓷制作的各个环节,感受了陶瓷制作的乐趣。
3. 陶瓷装饰在陶瓷制作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陶瓷装饰技巧,如釉色搭配、绘画、雕刻等。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陶瓷作品的审美价值。
4. 陶瓷艺术创作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开展了陶瓷艺术创作。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制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作品。
五、实训成果1. 学生对陶瓷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审美能力。
2. 学生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学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神垕古镇开题报告神垕古镇开题报告一、引言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古镇是其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神垕古镇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镇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神垕古镇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了解其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二、神垕古镇的历史神垕古镇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山村,距离大城市约100公里。
根据历史记载,神垕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
在唐朝时期,神垕古镇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吸引了许多商人和旅行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古镇。
三、神垕古镇的文化特色神垕古镇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传统节日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古镇内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建于明朝时期。
这座寺庙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
每年的传统节日,神垕古镇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此外,古镇的民俗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人民的传统手工艺品、音乐和舞蹈等。
四、神垕古镇的发展现状尽管神垕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宣传,这个古镇的发展一直相对较慢。
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神垕古镇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政府开始加大对古镇的投资力度,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当地居民也积极参与到古镇的发展中,开设了许多小吃店、手工艺品店和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五、神垕古镇的未来展望神垕古镇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古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神垕古镇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可以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如古镇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留存率。
此外,神垕古镇还可以与周边的景点和城市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旅游线路,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
六、结论神垕古镇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镇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神后古镇古镇调查报告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具有极大价值的古村镇,正在经历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
关键词:河下古镇历史文化政府保护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
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
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
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
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
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
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
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
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
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
contents •调研背景与目的•博物馆展品陈列与特色•观众参观体验与满意度•博物馆运营管理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总结与展望目录地理位置馆藏文物建筑特色030201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调研目的和意义调研方法与过程01020304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陶瓷类铜器类玉器类书画类主要展品类别及数量展品陈列方式与特点突出重点展品按时代顺序陈列对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展品,博物馆采用重点陈列的方式,加强观众对其的认知和了解。
多媒体辅助展示学术研究价值突出陕西历史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基地,其收藏的文物和文献资料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展示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地域特色鲜明,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陕西的历史底蕴。
珍贵文物数量众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
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博物馆的展品涵盖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为观众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视野。
博物馆特色及亮点观众参观流程与体验参观流程参观体验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评价不满意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运营管理模式及团队介绍运营管理模式团队介绍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包括策展、文物保管、宣传教育、安保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致力于博物馆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数字化展览利用数字化技术,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了多个线上展览,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珍贵文物。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增强参观体验。
智能化导览博物馆提供智能化导览服务,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导览设备获取展品信息、导览路线等,提高参观效率。
创新发展思路及未来规划创新发展思路陕西历史博物馆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包括加强馆校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推广历史文化等,以吸引更多观众。
传统文化隐喻:神垕钧瓷历史变迁的社会学考察内容导读:“传统-现代”的视角重新构建神垕钧瓷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1 2 3 4 下一页本研究以豫中古镇神垕钧瓷特色文化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钧瓷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运作过程的历史考察,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风起的区域“名”文化或特色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性运作机制和运转逻辑,同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本理论的社会学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的神垕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以钧兴镇”的“钧瓷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战略,以钧瓷文化为核心,发展地方经济,使一个小小古镇成为著名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瓷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特别进入2007年以后,随着神垕钧瓷着名度的进一步张扬,在上级的关注和重视下,河南、许昌、禹州各级政府提出着力打造神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力争在三五年内把神垕打造成“河南周庄”。
以传统钧瓷文化为中轴的经济发展思路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层级上拓展。
钧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不仅为地方带来发展的奇迹,还不失政治时机地与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发展政策相契合,并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日益成熟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运作机制。
神垕钧瓷文化经济发展战略成功或成熟化运作的新型发展思路,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浪潮中具有相当的现实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考察这种地方特色文化或“名”文化经济发展政策的一般性运作逻辑和机制,不仅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
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对于这种“名”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却少有真正学理上的分析。
本研究从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出发,抱持两方面的雄心:一是通过对钧瓷文化历史变迁的考察分析,揭示钧瓷文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运作逻辑和运转机制,进而发现一般性的“名”文化或地方特色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的运行规则机制。
二是通过对钧瓷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的考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本理论。
禹州神垕策划书3篇篇一禹州神垕策划书一、项目背景禹州神垕镇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策划书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提升禹州神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高禹州神垕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传承和弘扬神垕陶瓷文化,推动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三、项目内容1. 举办陶瓷文化节时间:每年[具体时间]地点:禹州神垕镇活动内容:陶瓷展览:展示神垕陶瓷的历史、工艺和作品。
陶瓷制作体验:邀请游客参与陶瓷制作过程,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陶瓷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介绍神垕陶瓷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陶瓷拍卖会:拍卖神垕陶瓷的精品,提高陶瓷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2. 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地点:禹州神垕镇建设内容:陶瓷博物馆:展示神垕陶瓷的历史和文化,收藏陶瓷珍品。
陶瓷创意产业园:吸引陶瓷创意企业入驻,推动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
陶瓷交易市场:提供陶瓷交易平台,促进陶瓷的流通和销售。
陶瓷文化主题公园:打造陶瓷文化主题公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3. 加强宣传推广制作宣传资料:制作禹州神垕的宣传册、宣传片等资料,向外界宣传神垕陶瓷文化。
利用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网站、公众号等,宣传神垕陶瓷文化和旅游资源。
参加展会:参加国内外的陶瓷展会,展示神垕陶瓷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知名度。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项目策划和筹备工作,包括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内容和预算等。
2. 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2]):开始项目实施,包括举办陶瓷文化节、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等。
3. 第三阶段([具体时间区间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禹州神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项目预算1. 陶瓷文化节:[具体金额]2. 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具体金额]3. 宣传推广:[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总预算:[具体金额]六、项目风险评估1. 市场风险:陶瓷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存在市场需求不足的风险。
行走古镇当一切归于安静,身体疲倦,我开始回忆这次实习考察——神垕。
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镇,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落,坐落在他的位置上,静静的在几百年时光的沉淀下,沉淀得安静,荒凉。
它是那么的渺小,我甚至记不清它的名字,它是那么的荒凉,我们的到来甚至不忍心打破它的宁静,它是那么的荒乱,垃圾漫地,烟尘满天。
我们一个紧挨着一个从车子上下来,聚集在我们即将入住的地方。
在分好房间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第一个旅游景点,也就是过了天保寨与望嵩门的老街一条街。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望嵩门里面都是近几年刚刚修建的石板路,据说,再早来几年我们脚下的就是泥泞的小路了。
小道两旁是古代破旧的阴暗潮湿的房子,有着深深的巷子隔着和煦的日光,在巷子深处,一片黑暗之后,突兀出一团光亮,荒凉而幽静着。
在这个古老的小镇里,依旧住着古老的居民,他们或在树下乘凉,或在门前扫地,或在屋子里透着微弱的光,专注的做着瓷器。
那些老人,就是在靠着着一手绝活儿而生活至今的。
而瓷器,便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下午的时候,我们就去看那些瓷器了。
你可以想象这个遍地瓷器的小镇吗,他的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瓷器,当下雨的时候,这些瓶瓶罐罐就用来接水了,这二个地方的水是比瓷器要珍贵的。
到孔家钧窑,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品了,所谓“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
跟着讲解员身后,听着它浓厚的文化价值,观赏着它的美学价值,你知道吗,就那么一个小小的瓶子,上面居然停驻着一只蜗牛,那蜗牛的胡须,活灵活现。
就那么映在我的脑里面,挥之不去了。
讲解员说,它叫天天向上。
天天向上,我们就是要用蜗牛这种要攀上顶峰的天天向上的精神。
放心,我没有忘记说,我最难忘的是第二天雨中寻庙。
它应该是过程艰险,结果平平,记忆满满,但满是青春了。
那个下午,好像是太阳隐到云后与月亮姐姐约会了,留下的漫天的昏昏的厚重的云。
不多时,就小雨漫漫大雨倾倾了。
我怎么能说,那个泥泞的山路,在以后的很多年内,我可能都不会忘记。
而雨的助兴,只是让这个记忆更加难忘一点而已。
乡村振兴背景下神垕镇规划研究作者:张毛毛吴国玺葛晖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7期摘要:神垕镇四面环山,历史悠久,拥有“六古”人文历史资源,钧瓷文化产业集聚,人文历史厚重。
通过分析神垕镇地域要素及现状,提出以钧瓷文化产业为引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一心三路四区”的思路,建设特色古镇。
通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一区四园一中心”生态绿色屏障,传承文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产业调整;“三生融合”;乡村振兴;神垕镇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YJS2022AL122)、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22400410266)研究成果。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推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为使传统古镇得以修复,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不断促进乡村重生。
在实证层面,学者基于景观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和古村落活化开发进行了研究[1-3]。
在规划与设计层面,根据乡村地区景观资源的特征,构建了乡村生态结构与空间格局[4]。
在规划实施层面,围绕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规划,立足乡村特质,探讨了包括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乡村富裕为目标、绿色增长协同发展的路径,对乡村振兴进行了规划[5]。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相关政策、制度和规划较多,本研究通过对神垕镇人文历史特性分析,合理调整产业与文化传承、生态的关系,进行基于人文历史特性的古镇保护性规划研究,以利于古镇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神垕镇人文历史特性(一)悠久的建镇历史据考证,夏商时期神垕地区就有最初的居民点。
由于具备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在唐代形成了城镇雏形。
当地陶瓷生产和交易频繁,主要集中在肖河、白峪河两岸的老街。
到了宋代,钧瓷生产的规模扩大,逐步演变为北方陶瓷生产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