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工艺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230.88 KB
- 文档页数:3
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一、焊后热处理的概念1.1后热处理(消氢处理):焊接完成后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加热至200C〜350C保温缓冷的措施。
目的、作用:减小焊缝中氢的有害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避免焊缝接头中出现马氏体组织,从而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
后热温度:200 C〜350 C保温时间:即焊缝在200C〜350C温度区间的维持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30min加热方法:火焰加热、电加热保温后的措施:用保温棉覆盖让其缓慢冷却至室温NB/T47015-2011关于后热的规定:4.5后热4. 5, 1对冷裂纹戦掖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餌挥件应采取岳热措施“4.5,2石热应在悍后立即迸行4.5,3后菸程麼一融为20010-3501:,保濃时间与訂热温度*焊魅金fl(厚度有关,一般不少于4. 5. 4若弊IS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可不进行后热斗4.6. 1碳素钢和低合金俐低f 4?0T?的热过程*高合金钢低T3I5V的热过程,均不作为焊后热处理对待。
1.2焊后热处理(PWHT :广义上:焊后热处理就是在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构件进行的热处理,内容包括消除应力退火、完全退火、固熔、正火、正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等。
狭义上:焊后热处理仅指消除应力退火,即为了改善焊接区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等有害影响。
1.3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焊接中所说的焊后热处理是指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过程:将焊件缓慢均匀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降温冷却至室温。
目的、作用:(1)降低或消除由于焊接而产生的残余焊接应力(2)降低焊缝、热影响区硬度。
(3)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
⑷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
(5)提咼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
⑺提咼组织稳定性。
热处理的方式:整体热处理、局部热处理1.4焊接应力的危害和降低焊接应力的措施焊接应力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热涨冷缩)及焊件间的约束而产生的滞留在焊件中的残余应力。
吴江华力热处理设备厂管道焊后热处理工艺1、管道焊接后,根据刚材的淬硬性,焊件厚度和使用条件等综合考虑,按图纸要求或表3规定进行焊后热处理。
2、管道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一般应在焊接后及时进行,对于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焊接接头,若焊后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则在焊后冷却到300-350℃(或加热到该温度区间),保温4—6h缓冷,加热范围和焊后热处理相同。
3、焊后热处理采用履带或陶瓷加热器进行,温度检测根据不同要求,采用色笔和热电偶,保温材料采用硅酸铝针刺保温毯,保温宽度从焊缝中R 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
4、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应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且不小于60mm。
5、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率、恒温时间及降温速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热速率。
升温至3O0℃后,加热速率不应超过220×25.4/δ℃/h(δ为壁厚,mm),且不大于220℃/h。
(2) 恒温时间,碳素钢每毫米壁厚为2—2.5mm;合金钢每毫米壁厚为3min,且不小于30min。
(3) 冷却(降温)速率降;恒温后,冷却速率不得超过275×25.4/δ℃/h且不大于275℃/h。
300℃以下自然冷却。
6、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要求,按合金成分较低侧的金属确定,热处理温度不超过该钢材的下临界点AC1 。
7、焊后热处理后,焊缝及母材上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值:碳索钢不应超过母材的l20%,台合钢不应超过母材的l25%,当硬度超过规定时,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并仍须作硬度测定。
硬度检查的位置。
每条焊缝不少于l处,每处各测焊缝、热影响区、母材三点,当管外径大于57 mm时,检查热处理焊口数的10%以上,当管外径小于等于57mmS时,检查热处理焊口数的5%以上。
焊缝热处理国标一、背景介绍焊缝热处理是指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缝进行一系列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提高焊接接头性能和焊缝组织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焊缝热处理的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和颁布,这些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焊接工艺中。
二、国家标准概述国家标准对焊缝热处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处理类型国家标准根据焊缝热处理的方法和工艺,将其分为几种类型,如回火处理、正火处理、退火处理等。
这些不同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焊接接头和材料,以满足其特定的性能要求。
2. 热处理参数国家标准规定了焊缝热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这些参数对焊接接头的性能和组织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合理选择和控制是确保焊接接头质量的关键。
3. 检测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对焊缝热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定。
这些检测手段包括金相组织观察、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等,以确保焊接接头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
4. 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制定时参考了国际相关标准和国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了不同行业和材料的特点。
同时,标准还设立了相应的解释说明和技术指导,以帮助焊接工程师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标准。
三、焊缝热处理工艺焊缝热处理工艺是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
根据焊缝热处理的类型和焊接接头的材料等因素,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
1. 回火处理工艺回火处理是对焊接接头进行高温加热后进行缓慢冷却的过程。
这种工艺主要适用于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可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并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和韧性。
回火处理工艺步骤: - 加热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 保温时间根据焊接接头的厚度和材料选定; - 冷却速度要适当控制,防止产生过大的温度梯度。
2. 正火处理工艺正火处理是指对焊接接头进行高温加热后,快速冷却至室温的工艺。
这种工艺主要适用于高碳钢焊接接头,可以通过正火处理改善焊接接头的硬度和强度。
正火处理工艺步骤: - 提高温度至正火处理温度; - 将焊接接头迅速浸入冷却介质中; - 控制冷却速度,以达到理想的硬度和结构。
p91焊接与热处理工艺(一)P91焊接与热处理工艺简介•P91钢是一种高合金钢,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压力和抗蠕变性能。
•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对P91钢的性能至关重要,需要特殊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焊接工艺•P91钢的焊接需要采用预加热和后热处理的工艺,以降低焊接区的残余应力。
•预加热温度一般在200~250摄氏度,保持时间根据板材厚度确定。
•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焊接速度和温度,避免产生裂纹和氮化物析出。
焊接材料选择•焊接材料需要选择与P91钢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
•建议使用P92、P23或P122焊丝进行焊接,以确保焊缝与母材的匹配性和可靠性。
焊接参数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焊接区出现氮化物析出和裂纹。
•推荐采用小电流大电压的参数,避免焊接区过热和产生太多热输入。
热处理工艺•P91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回火和正火,目的是调整其组织和提高其性能。
•热处理时需要注意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控制,以避免过度回火或过火导致性能下降。
回火热处理•回火温度一般在620~680摄氏度范围内,保持时间根据板材厚度确定。
•回火工艺可以消除焊接区的残余应力,提高整体的韧性和抗蠕变性能。
正火热处理•正火温度一般在980~1040摄氏度范围内,保持时间根据板材厚度确定。
•正火工艺可以提高P91钢的强度和耐蠕变性能,适合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使用。
注意事项1.在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要求,确保质量和安全。
2.焊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熟悉P91钢的特性和工艺要求。
3.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检测焊接接头和热处理后的材料,确保其达到标准要求。
4.若发现焊接接头出现裂纹或热处理后材料性能下降,应及时采取对应的修补和调整措施。
总结: P91钢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焊接参数和热处理条件,可以确保焊接接头和热处理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工艺规范和操作要求,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焊接热处理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接头进行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能够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减少焊接接头的应力和变形,延长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
为了规范焊接热处理工艺,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
首先,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焊接热处理工艺规范、焊接热处理设备和工具、焊接热处理质量检验标准等内容。
这些标准对于焊接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流程、设备选型、质量检验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可以作为焊接热处理工程的技术依据和操作指南。
其次,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专家学者和行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结合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标准不仅可以指导焊接热处理工程的实际操作,还可以为相关企业和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促进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保证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地预防焊接接头出现裂纹、变形、脆性断裂等质量问题,提高焊接接头的使用寿命,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总的来说,焊接热处理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为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我国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焊接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制造业和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铝及铝合金的焊后热处理一、清除残渣焊件焊完后,如果是使用气焊或药皮焊条焊,在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之前,需要对焊缝及两侧的残存熔剂和焊渣及时进行清除,以防止焊渣和残存焊剂腐蚀焊缝及其表面,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常用的焊后清理方法如下:(1)在60℃~~80℃的热水中刷洗;(2)放入重铬酸钾(K2Cr2O2)或质量分数为2%~3%的铬酐(Cr2O2);(3)再在60℃~~80℃的热水中洗涤;(4)放入干燥箱中烘干或风干。
为了检验残存熔剂去除的效果,可以在焊件的焊缝中滴上蒸馏水,然后再将蒸馏水收集起来,并滴入装有5%的硝酸溶液的小试管中,如有白色沉淀,则表示残存熔剂尚未清除彻底。
二、焊件的表面处理通过适当的焊接工艺和正确的操作技术,焊接后的铝及铝合金焊缝表面,具有均匀的波纹光滑的外貌。
阳极化处理,特别是抛光及染色技术配合使用时,可获得高质量的装饰表面。
减小焊接热影响区,可使用阳极化处理导致不良的颜色变化减至最小。
使用快速焊接工艺,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焊接热影响区。
因此闪光对焊的焊缝,阳极化处理质量良好。
特别是对退火状态下不能热处理强化的合金的焊接件,阳极化处理后,金属基本和焊接热影响区之间的颜色反差最小。
炉中和浸渍钎焊不是局部加热的,所以金属颜色的外观是非常均匀的。
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常常用作建筑结构零件,它们在焊接以后,常常进行阳极化处理。
在这类合金中,焊接加热会形成合金元素的析出,阳极化处理以后,热影响区和焊缝之间会出现差异。
这些在焊接区附近的晕圈,使用快速焊接可使其减至最小,或者使用冷却垫块和压板也可使晕圈减到很小,这些晕圈在焊接后,阳极化处理前,进行固落处理可以消除。
在化学处理的焊接件中,有时会遇到焊缝金属和基全金属的颜色差别较大,这就必须他细地选择填充金属的成分,特别是合金成分中含有硅时,就会对颜色的配比有影响。
如有必要可以对焊进行机械抛光。
常用的机械抛光有抛光、磨光、磨料喷击、喷丸等。
机械抛光即通过研磨、去毛刺、滚光,抛光或砂光等物理方法改善铝工件的表面。
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基本知识培训⼀、焊后热处理的概念1.1后热处理(消氢处理):焊接完成后对冷裂纹敏感性较⼤的低合⾦钢和拘束度较⼤的焊件加热⾄200℃~350℃保温缓冷的措施。
⽬的、作⽤:减⼩焊缝中氢的有害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避免焊缝接头中出现马⽒体组织,从⽽防⽌氢致裂纹的产⽣。
后热温度:200℃~350℃保温时间:即焊缝在200℃~350℃温度区间的维持时间,与后热温度、焊缝厚度有关,⼀般不少于30min加热⽅法:⽕焰加热、电加热保温后的措施:⽤保温棉覆盖让其缓慢冷却⾄室温NB/T47015-2011关于后热的规定:1.2焊后热处理(PWHT):⼴义上:焊后热处理就是在⼯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构件进⾏的热处理,内容包括消除应⼒退⽕、完全退⽕、固熔、正⽕、正⽕加回⽕、回⽕、低温消除应⼒等。
狭义上:焊后热处理仅指消除应⼒退⽕,即为了改善焊接区的性能和消除焊接残余应⼒等有害影响。
1.3压⼒容器及压⼒管道焊接中所说的焊后热处理是指焊后消除应⼒的热处理。
焊后消除应⼒热处理过程:将焊件缓慢均匀加热⾄⼀定温度后保温⼀定的时间,然后缓慢降温冷却⾄室温。
⽬的、作⽤:(1)降低或消除由于焊接⽽产⽣的残余焊接应⼒。
(2)降低焊缝、热影响区硬度。
(3)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
(4)提⾼焊接接头的塑性。
(5)提⾼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提⾼抗应⼒腐蚀能⼒。
(7)提⾼组织稳定性。
热处理的⽅式:整体热处理、局部热处理1.4焊接应⼒的危害和降低焊接应⼒的措施焊接应⼒是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温度场的变化(热涨冷缩)及焊件间的约束⽽产⽣的滞留在焊件中的残余应⼒。
1.4.1焊接应⼒只能降低,不可能完全消除,焊接残余应⼒形成的的危害:1)影响构件承受静载的能⼒;2)会造成构件的脆性断裂;3)影响结构的疲劳强度;4)影响构件的刚度和稳定性;5)应⼒区易产⽣应⼒腐蚀开裂;6)影响构件的精度和尺⼨的稳定性。
1.4.2降低焊接应⼒的措施1)设计措施:(1)构件设计时经量减少焊缝的尺⼨和数量,可减少焊接变形,同时降低焊接应⼒(2)构件设计时避免焊缝过于集中,从⽽避免焊接应⼒叠加(3)优化结构设计,例将如容器的接管⼝设计成翻边式,少⽤承插式2)⼯艺措施(1)采⽤较⼩的焊接线能量(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3)层间进⾏锤击(4)预热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械拉伸或加热拉伸),与焊接区同时拉伸(膨胀)和同时压缩(收缩)(5)焊接⾼强钢时选⽤塑性较好的焊条(6)采⽤整体预热(7)焊后消氢处理(8)采⽤整体焊后热处理(9)利⽤振动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容器及受压元件应按材料、焊接接头厚度、结构形式、介质和设计要求确定是否进⾏焊后热处理。
焊接工艺的热影响区控制与热处理技术焊接是一种常用的金属组接方式,但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热影响区(Heat Affected Zone, HAZ),该区域的性能和微结构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和控制焊接工艺中的热影响区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焊接工艺中热影响区的形成原因以及热处理技术在热影响区控制中的应用。
一、热影响区的形成原因焊接过程中,高温的焊接热源会导致瞬间升温和冷却,从而在焊缝周围形成热影响区。
主要的热影响区包括熔化区、毛细区和热影响区三部分。
1. 熔化区:熔化区是焊接过程中直接受到高温热源作用的区域,温度极高,金属材料在此处瞬间熔化并重新凝固。
2. 毛细区:毛细区位于焊缝的边缘部分,是由于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作用,使熔化金属在毛细现象的影响下沿着边缘微尺度的通道迁移。
3. 热影响区:热影响区位于焊接区域的周围,受到熔化区的高温影响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但没有完全熔化。
二、热影响区的性能和微结构变化焊接过程中的高温和冷却速率会引起焊接材料的性能和微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1. 组织变化:热影响区的金属晶粒会发生再生长和回火现象,晶粒尺寸变大,晶间位错和碳化物的析出也会导致组织的改变。
2. 硬度变化:由于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焊接接头的硬度通常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会变高。
3. 残余应力:焊接热量的引入导致局部区域的膨胀和冷缩不一致,从而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能导致焊接接头的变形和开裂。
三、热影响区的控制方法为了控制焊接工艺中的热影响区并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可以采用热处理技术来对焊接接头进行后续处理。
1. 预热和后热处理:预热可以提高焊接区域的温度,减小焊接热量对材料的影响。
后热处理可以通过再次加热焊接区域,改善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和组织,减轻残余应力。
2. 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是在焊接后将焊接接头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一段时间,以消除热影响区中的残余应力和改善组织性能。
焊后热处理方案1. 范围本方案针对***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一期工程A标段工艺管线对接焊缝及设备局部需要进行热处理部位而编制的焊后热处理的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履带式陶瓷电加热板加热,使用热电偶检测温度。
2.目的本方案的制定用于正确的指导现场操作工人进行正确的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为降低或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纹、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金属组织与性能,应根据材料的淬硬性、焊件厚度及使用条件等综合考虑进行焊接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3. 编制依据3.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3.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GB50235-973.3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4709-2000.3.4 《石油化工工程鉻钼耐热钢管道技术规程》SH3520-913.5 《石油化工低温钢焊接规程》SH-T3525-20044.准备工作4.1 人员资格参与热处理工作的操作工应熟悉热处理设备的性能,熟悉本工程所采用的热处理各项技术参数。
4.2 设备准备本工程采用履带式电加热板进行加热,各项技术参数如下:产品型号:DJK-120型输出功率(P最大):120KW温控范围(I输出):0~1000℃输出电压(V输入):380V /三相四线控温点:3点输出电压(V输出):220V/50HZ记录点:6点5.热处理流程焊口拍片→工件接收(若合格)→固定加热板→固定热电偶→保温包裹→检查各连线→送电→加热→记录→断电→拆除各连线→拆除热电偶、加热板→资料整理6.热处理详细描述A.在进行包扎加热板前,应检查以下几项内容:✧检查工件是否清洁和去除油脂。
✧检查工件表面是否有缺陷。
B.加热板的安装✧以焊缝为中心在焊缝两侧均匀缠绕加热板(规格:长度应为790mm,宽度280mm)。
✧缠绕加热板时要确保缠紧,加热板要紧贴工件表面,不得有重叠、交叉、悬空或松动。
C.热电偶的安装✧采用三个热电偶进行温度的监测。
火力发电厂承压管道焊接接头热处理分析摘要:电力资源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火力发电作为电能生产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做好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承压管道是非常重要的构件,焊接结构在承压管道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对整个管道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焊接的过程中,焊缝位置以高温的形式将进行熔化,然而待其冷却以后,焊接接头就会出现残余应力;在焊接作业过程中,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受应力作用导致开裂,所以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局部应力,这就需要高温回火处理,这是降低残余应力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承压管道;焊接;热处理引言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规定了火力发电设备在安装、检修及工厂化配制中对钢制焊件进行焊接热处理的要求,适用于对焊件进行的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而现场在执行规程进行焊接热处理实际操作时,会经常遇到实际操作与规程不符的一些地方,如何提高规程执行性和优化现场操作性从而满足热处理技术要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火力发电厂管道焊接现状分析时代的发展推动火力发电厂管道焊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管道焊接工作的需求。
但是就相关研究的分析来看,在进行发电厂管道焊接操作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焊接之中出现夹渣、气孔等问题,或是焊接表面发生咬边等现象,这难免会对管道的焊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直接威胁到发电厂管道的安全运输。
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管道焊接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基于相应分析,为了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就需要做好焊接工艺的合理选择,将焊接质量控制目标进行落实,同时致力于焊接人员焊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这样就可以促进焊接质量的提高,同时保障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
2发电厂管道焊接主要工艺要点2.1发电厂管道中层焊接环节主要工艺要点从发电厂管道焊接所具有的关键核心属性特征进行把握,发电厂管道焊接主要可以分为管道中层焊接、管道盖面焊接及管道底层焊接三大组成部分,这三大组成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站在更为宏观长远的角度进行整合统筹。
压力管道焊接及焊后热处理施工工艺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规范压力管道的焊接作业和焊后热处理工艺,确保管道焊接质量,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内所有需要进行焊接及焊后热处理的压力管道施工。
三、术语和定义3.1 压力管道指用于输送气体、液体等介质,并且其内部压力大于或等于一个规定值的管道。
3.2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个分离的金属部分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3.3 焊后热处理焊接完成后,为了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对其进行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四、施工前的准备4.1 材料准备确认管道材料、焊材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检查管道和焊材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是否符合标准。
4.2 设备和工具准备确保焊接设备(如焊机、热处理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准备必要的工具,如焊接夹具、量具、清洁工具等。
4.3 人员准备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所有人员了解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
4.4 环境准备确保焊接区域清洁、无尘、通风良好。
检查焊接区域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五、焊接工艺5.1 焊接方法选择根据管道材料、厚度、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5.2 焊接坡口准备按照设计要求准备焊接坡口,确保坡口尺寸、形状符合标准。
5.3 焊接参数设定根据焊接方法和管道材料,设定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参数。
5.4 焊接操作按照焊接工艺卡进行焊接操作,确保焊缝质量。
5.5 焊接检验焊接完成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确保焊缝无缺陷。
六、焊后热处理工艺6.1 热处理方法选择根据焊接接头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等。
6.2 热处理参数设定确定热处理的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参数。
6.3 热处理操作按照热处理工艺卡进行操作,确保热处理效果。
6.4 热处理检验热处理完成后,进行硬度测试、金相分析等,确保热处理质量。
七、施工安全7.1 安全防护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
堆焊后热处理依据
堆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的应力,改善焊接区的金相组织,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应根据焊接材料和焊接接头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堆焊后热处理依据:
1. 焊接材料和焊接接头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焊接材料有不同的熔点和熔化温度区间,这决定了堆焊后的热处理温度范围。
2. 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会影响其力学性能,因此需要根据接头的金相组织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3.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不同的接头设计要求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要求,因此需要根据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4. 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要求:如果接头需要在高应力下工作,那么就需要提高其抗疲劳性能,这通常需要通过热处理来实现。
5. 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果焊接接头涉及到航空、航天、高压管道等重要领域,那么还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堆焊后热处理依据,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管道焊后热处理的技术要求管道焊后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它主要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管道来改善其性能和结构,以达到预期的使用要求。
在进行管道焊接后,由于焊接过程中受热区域的热影响和残余应力的产生,会导致管道的性能和结构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热处理能够消除这些影响,使管道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管道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在焊接过程中,受热区域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导致焊接接头附近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应力会对管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管道内部温度均匀分布,从而消除残余应力,提高管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管道焊后热处理还可以改善管道的显微组织。
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的高温和快速冷却,会导致管道的晶粒细化和组织不均匀。
这些不均匀的组织会对管道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热处理可以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管道的晶粒重新长大并均匀分布,改善管道的显微组织,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第三,管道焊后热处理还可以消除管道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硬化现象。
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的高温和快速冷却,会导致管道局部区域发生硬化现象,使管道在该区域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能力降低。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管道内部温度均匀分布,从而消除硬化现象,恢复管道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能力。
管道焊后热处理还可以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
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接头的区域受到热影响,会导致管道在该区域的耐腐蚀性能下降。
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善管道的显微组织和消除硬化现象,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管道焊后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它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硬化现象,改善管道的显微组织和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
这些措施能够使管道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管道焊接后,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措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工艺优化
发表时间:
2019-09-10T11:05:44.3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8期 作者: 魏营 孙昭藩
[导读] 工艺优化后的焊接接头满足了铁道行业标准TB/T 1632.2-2014《钢轨焊接 第2部分:闪光焊接》中对晶粒度和硬度的要求。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工务机械段,山东济南
250022)
摘
要 为了提高钢轨焊接接头探伤合格率,改善焊接接头内部质量,分析焊后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工艺对焊接接头晶粒度和焊接质量的影
响。结合晶粒度检验和硬度检验,分析发现晶粒粗大是导致焊后热处理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焊后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可以优化焊接接头的
晶粒度。工艺优化后的焊接接头满足了铁道行业标准
TB/T 1632.2-2014《钢轨焊接 第2部分:闪光焊接》中对晶粒度和硬度的要求。
关键词:钢轨焊接;焊缝探伤;焊后热处理设备;晶粒度;硬度
引言
当前,高速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焊接接头稳定的内部质量是保证高速铁路运输质量安全、稳定的前提[1],焊接接头探伤结果是判断内
部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晶粒度粗大易导致探伤检验出现异常波形
[2],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工艺是保障焊接内在质量的关键[3],因此对焊接接
头热处理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探伤异常焊接接头分析
焊接生产中发现少量焊缝轨底角出现异常波形,波形为双尖峰形貌[4],伤波特征明显,深度约10mm~15mm,距离边缘约
20mm~30mm
,波幅20%~60%。对异常波位置取样金相分析,如图1.1所示,探伤异常波形接头组织基本为珠光体和铁素体[5],三角区晶
粒度明显过大,经评判轨底角晶粒度
8级、三角区晶粒度级别5级,焊后热处理工艺未能达到对焊缝晶粒细化的作用,不能满足铁道行业标
准
TB/T 1632.2-2014《钢轨焊接 第2部分:闪光焊接》[6]中对晶粒度的要求。
通过对焊接接头热处理数据调查发现轨底角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从而焊缝内部的粗晶粒不能完全细化是导致探伤异常波的主要原因,
而热处理设备和热处理工艺是影响焊接接头晶粒度的主要因素
[7]。
2
热处理设备检测
焊接接头热处理工位采用双中频型热处理设备,根据不同轨型的工艺要求对焊接接头进行加热,轨顶面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进行喷
风冷却,通过热处理消除焊缝的残余应力,细化焊接区域的晶粒组织,提高焊缝的韧性和硬度。全自动温控双中频技术,保证轨底脚的加
热温度,避免超声波探伤出轨底脚杂波
[8]。
检测中分别对热处理设备更换同厂家、同批次、同形状热处理线圈,更换后焊缝温度对称度提高,工作边与非工作边轨底角温差减
小,但是轨底角温度依旧偏低,使用测温枪测量的温度值停留在
800℃左右,探伤后仍旧出现异常波形问题。所以,旧的热处理线圈存在形
状变形,进而轻微影响焊缝的热处理温度对称度,但是热处理线圈并不是造成探伤异常波形的主要原因。
检测中对热处理设备中主要电器元件进行性能评估,分别检测晶闸管、电容、传感器等核心元件,未发现明显失效。因设备电器件老
化问题不可避免
[9],电器元件老化必然引起焊后热处理工艺的变化,焊后热处理工艺与设备状态不能匹配时,焊后热处理质量也会发生波
动。下一步应加强电器元件的检测和更换,但是电器元件完全失效前,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工艺仍是保证焊后热处理质量的关键。
3
热处理工艺分析
统计分析探伤异常波形接头热处理曲线(如表3.1所示),通过18个异常波形焊接接头分析发现热处理时间偏低,总时间最低108s,
最高
121s;热处理后轨底脚温度偏低,最低温度783℃,最高温度809℃。热处理设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试验通过调整热处理功率来提高
热处理加热时间和焊缝轨底角温度。为保证焊缝其他位置热处理温度正常的同时提高焊缝轨底角温度,试验选择增加低频功率、降低高频
功率,增加低频功率可以减少低频阶段正火时间,降低低频后接头整体温度;降低高频功率,接头高频阶段正火时间增加,轨底角温度增
幅超过轨顶增幅,热处理后轨底角温度相应增加。
热处理工艺调整后(如表3.2所示),热处理时间保持在120s~130s,热处理结束前焊缝轨底角达到830℃以上。对调整热处理工艺后
的试头进行探伤检验,未发现异常波形。
4
结果检验
热处理工艺调整后,需要对不同轨种的焊接接头晶粒度和硬度进行检验。如图4.1、4.2所示,包钢U71MnG、包钢U75V组织都为铁素
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析出均匀,珠光体晶粒明显改善,且组织中未出现马氏体或其他影响接头力学性能的组织。经评判包钢
U71MnG固定
式闪光焊接接头焊缝轨底脚晶粒度
9级,三角区晶粒度8级;包钢U75V固定式闪光焊接接头焊缝轨底脚晶粒度9.5级,三角区晶粒度8级。符
合铁道行业标准中对晶粒度的要求。
根据铁道行业标准,对包钢U71MnG固定式闪光焊接接头、包钢U75V固定式闪光焊接接头的纵断面硬度进行检测。所有硬度均采用洛
氏硬度
C标尺进行检验,硬度值以HRC 表示。包钢U71MnG、包钢U75V洛氏硬度曲线如图4.3、4.4所示,包钢U71MnG硬度基本大于
0.9HP
,未有明显软化区,包钢U75V硬度曲线中虽然出现了软化区,但软化区宽度小于20mm,符合铁道行业标准中对硬度的要求。
5
结论
(
1)焊接接头轨底角温度达不到要求进而焊缝内部的粗晶粒不能细化是导致探伤异常波形的主要原因;
(
2)热处理设备影响焊接接头的热处理温度对称度并且存在电器元件老化,但是并不是造成探伤出现异常波形的主要原因;
(
3)降低低频功率、增加高频功率后,热处理时间保持在120s~130s,热处理结束前焊缝轨底角达到830℃以上;
(
4)热处理工艺调整后,包钢U71MnG、包钢U75V晶粒度、硬度符合铁标TB/T 1632.2—2014《钢轨焊接第2 部分:闪光焊接》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海田. 新标准U71Mn钢轨焊接工艺分析及调试[J]. 铁道技术监督, 2016, 44(6): 8-12.
[2]
宋宏图,丁韦,李力,等.高速线路用贝氏体钢轨焊后硬度的研究[J].焊接,2007(04):30-32.
[3]
苏世怀,陈跃忠,邓建辉,等.锰及其偏析对U71Mn 钢轨雾化全长淬火工艺的影响[J].钢铁钒钛,1987( 1) : 61-66.
[4]
陈海田. 钢轨焊接接头晶粒度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8): 106-107.
[5]
高成刚,陈军,丁韦,等.钢轨化学成分偏析及接头热处理对质量的影响[J].焊接技术, 2005,34( 3) : 7-8.
[6] TB/T 1632.2—2014
钢轨焊接第2 部分:闪光焊接[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7]
周红梅,戴虹,张子豪,等.起重机钢轨焊接接头断裂原因分析[J]. 物理测试,2012,30( 4) : 46-50.
[8]
倪峥嵘, 高文会. 采用通用焊接工艺参数焊接不同钢种钢轨的试验研究[J]. 铁路技术创新, 2016(2): 62-65.
[9]
俞喆,张银花,周清跃.U75V 钢轨移动闪光焊焊后热处理工艺研究[J].铁道建筑,2012(1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