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漏水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收稿日期:2007-04-05 作者简介:蔡文盛(1964-),男(汉族),福建莆田人,福建省第三地质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探矿工程专业,从事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上海市闵行区黎安路668号(201101),cai w sh@ 。
基坑围护结构渗漏的堵漏措施蔡文盛(福建省第三地质工程公司,福建邵武354000)摘要: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出现渗漏,必须及时封堵,否则容易出现流沙、流泥,甚至管涌,影响后续工程施工和基坑、环境安全。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几种简易有效的堵漏措施。
关键词:基坑围护;渗漏;堵漏;膨胀堵漏法;单管双液注浆法中图分类号:T U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28(2008)03-0047-021 概述上海市的地下水极为丰富,地下水埋深通常在015~1m 之间,因而对基坑围护止水措施要求很高。
基坑围护一旦出现渗漏,不仅影响地下室土建施工,而且还会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煤气、上水、电力、通信等管线变形破坏,道路、建(构)筑物坍塌等灾难,危害性很大。
基坑围护措施很多,常见的挡土+止水方案主要有:(1)钢筋混凝土挡土+水泥土止水型的围护结构,如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内支撑,钻孔灌注桩+S MW 工法+内支撑工程,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桩+内支撑,地下连续墙+S MW 工法+内支撑等;(2)型钢挡土+水泥土止水型的围护结构,如S MW 工法+型钢+内支撑等;(3)复合土钉墙;(4)深层搅拌桩重力坝,等等。
尽管这些施工工艺都已经较为成熟,但是难免因为施工质量或不均匀变形等原因,出现止水帷幕渗水、漏水的情况。
一旦出现渗水,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封堵,否则,长期渗水将引发流沙、流泥,甚至管涌等,严重危及基坑和环境安全。
基坑围护止水帷幕渗漏情况很复杂,不同的基坑围护措施,其渗漏时采取的堵漏措施也不同。
笔者通过多个基坑施工实践,认为根据渗漏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基坑开挖面以上渗漏和基坑开挖面以下渗漏两种情况。
深基坑施工方法及防水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深基坑施工在高层建筑的普及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建筑质量,深基坑施工与防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本文通过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深基坑施工与防水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深基坑施工与防水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深基坑施工;防水施工引言:深基坑的施工质量与建筑物的后续施工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全面开展深基坑施工与防水,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基坑施工质量,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效果,进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深基坑施工与防水进行研究。
一、深基坑施工分析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主要包括土方开挖、施工维护两种,土方开挖时的工程合理性将会对维护体系带来直接影响。
例如在相邻地区进行施工作业时,基础浇筑、降水、挖土等一系列施工程序就有可能出现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不同工种在施工期间的协调处理是深基坑施工期间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而且由于深基坑施工会受到场地规模限制,因此其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若在施工中出现了降雨等问题,则施工稳定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深基坑施工期间,必须找出适合的施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一)方案制定在深基坑施工开始前,施工方要对管理、设计人员进行组织协调,通过组织深入现场进行工程勘察,来收集工程场地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这样制定出的深基坑施工方案,能够保证施工效果。
如果施工现场具有足够宽敞的施工现场,则可以选择开展放坡处理,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若施工现场附近有居民生活,则应该针对方案开展合理性调整,尽量采用桩锚支护的方式来完成后续施工。
需要注意的是,在深基坑施工中,将会使用到大量不同种类的施工材料,这部分材料必须在施工中保证性能参数满足施工要求。
在制定锚索、土钉参数时,应该结合工程项目需求来明确材料性能,这样能够避免因材料性能不佳而影响到深基坑施工质量。
(二)施工准备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要针对锚杆、土钉位置进行分析并明确,因为深基坑施工对钢管性能具有一定要求,所以当锚杆、土钉位置明确后,还可以通过超前支护来保证施工质量。
浅议深基坑防排水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从深基坑防排水施工的技术要点着手,从初期支护喷射砼防水技术措施、防排水技术措施以及防水层技术措施进行的展开探讨,希望为今后的研究以及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
【关键词】深基坑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措施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对于深基坑施工防排水技术,其施工的综合能力强,要求技术水平高,技术要点多,其工序复杂,但是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对深基坑行车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对于深基坑自身的构造防水,是要结合项目所处在的地形条件以及水文元素、深基坑自身构造特征、建造手段和相关利用标准等条件共同约束完成。
要充分的熟悉设计图纸,深入理解防排水设计的意图以及目的,还有结合以往经验来认真做好深基坑的防排水工作。
要严格的控制每一道工序,都是深基坑防排水的质量保障。
只有切实做好严格的过程控制,才可以消除质量的隐患。
1、深基坑防排水施工技术要点1.1、选择好材料,做好深基坑施工混凝土施工工作。
要根据施工工程的情况,通常选择抗渗等级p6的商品混凝土浇筑底板和外壁,同时对细骨料的选择可以使用直径较大的中砂和粗砂,将细度要控制在2.6左右,还要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并且,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uea膨胀剂或者是he的防水剂,便于混凝土发生轻微膨胀。
同时,为了避免浇灌好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可以加入一定的凝缓剂。
为了提高施工工程的防水能力,应该充分考虑到缝隙的形状,采用无收缩二次混凝土浇灌技术。
对于已完成混凝土的浇灌后,要及时的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同时还要在混凝土的四周用临时栏杆做好维护工作,保证混凝土浇灌施工质量。
1.2、做好地下室的底板面、外壁的内侧、顶板的外侧防水处理工作。
在设计时要根据规范以及施工经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确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而且要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及宽度。
对于地下室的主要工作是铺设好防水层,封堵好混凝土表层的孔洞及细小的裂缝,保证防水层的密度要小,要深入混凝土的毛细孔中,要与混凝土牢固的粘合,从而防止水从表面的裂缝和孔洞中渗入。
深基坑综合降排水技术黄春林(茂名市建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00)工程技术t}1%要】慈结了承压水对深基坑工程带来的危害,从防渗垂直帷幕、明沟排水、深井井点降水及盲沟排水等工艺论述了深基坑工程综合降排水施工般术。
D猢】深基境.;降排水;井点;明沟;盲沟在深基坑工程中承压水产生的危害最为直接、广泛,尤其是在地下空间开发蓬勃发展的今天,承压水问题已成为地下工程中的老问题,同时随着工程数量及规模的提高,其面临风险控制和沉降控制等方面的挑战,其处理结果不仅停留在保证工程安全,且涉及到周边环境安全,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而提出了对承压水的控制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中心的综岔台理思路,改变传统的以单纯控制水位的局限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治理思路,但在基坑降排水施工措施选择是否合理不/t Y.关系到基础质量也直接决定工程施工成败,因而对影响降排水工作影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承压水对深基坑的危害过量沉降。
传统观念认为在基坑降排水施工时只要通过坑内设井等措施来按需降水则导致的沉降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大量工程实例表明降排承压水导致了周围地层超标沉降并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正常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在深基坑周围尤其是存在高标准建筑物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其安全则必须采取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中心的工作思路:顶托破坏。
顶托破坏的表现形式为坑底突涌,具体形式有坑底顶裂、坑底;怒p以及坑底“沸腾”等形式,导致原因多为抗突甬的安全系数不足或地质探孔未完全封闭等因素:开挖面突涌。
其形成原因为围护结构缺陷导致开挖面以上渗漏,该种’黟兄不仅出现于深基坑工程,在盾构、顶管施工中也时有发生。
地下潜水压力—般由水体自重形成,其属于无压渗流范畴,而承压水属于有压渗流,其水头不同于无压渗流随渗漏速度加快而降低,因此在有压水范围内由于其水头可保持因而较潜水的危害更为严重:异常管涌。
该种危害形式俗称“开裤衩”,即为开挖面下围护结构渗漏导致的坑底涌水现象,形成原因由于坑内外存在压差,一旦围护结果施工不当而起不到止水效果而导致的异常管涌现象:有效应力丧失。
基坑支护中常遇问题的处理措施摘要:基坑支护技术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途径极为广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问题,本文结合日常基坑工程实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施工单位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基坑;支护;措施引言基坑支护设计好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与基坑类型、水文地质条件、降排水条件、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从而保证地下设施与周边建筑安全。
选择合理的基坑设计方案,既节约成本和工期,又不影响工程进度。
1 基坑支护工程特点1.1 不确定性与事故率。
基坑支护工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勘察数据存在很大离散性,土地内部的结构构造、自然条件、岩土性质差异性、设计、监测等。
基坑工程一般在狭小的施工场地,临近道路,施工周期长,由于施工条件差,难度大,因此在施工中对基坑的稳定性和变形控制有一定的要求。
在使用仪器时也要注意它的不足之处。
全面收集勘察资料,资料如果不全或不准都容易引起事故。
1.2 区域性与实践性。
进行基坑支护施工,要对岩土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岩土工程中的基坑支护工程区域性很强,要详细考察基坑土地的地质构造,地下水与水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基坑支护工程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勘察工作要周密进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案。
1.3 单一性与综合性。
基坑支护工程是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施工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
前期做好平面布置图,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探讨和研究整治方案,预测沉降、计算和预测地基整体稳定性和荷载。
考察地下水埋深条件,以便提供较准确的渗透性参数,支护工程中的渗流能引起部分支护工程土体破坏。
每个工程具有项目单一性,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2 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2.1 基坑土体的取样不具备整体性。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前,工程设计人员要对地基土层进行详细取样分析,以便可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
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逐年进步,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跟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随处可见,而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经常会做一些基坑项目,基坑施工时频繁出现的地下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建筑项目的整体结构,加大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概率,对施工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此,本文对基坑项目施工中地下水的危害进行总结,并对基坑地下水处理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有效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引言:基坑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必要环节,为建筑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建筑工程单位和企业提供较好的施工选择。
与传统建筑基坑的需求不同,现代建筑高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基础建造深度越来越深。
对基础维护要求更高,降排地下水的效率更要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地下工程事故85%与地下水控制处理不当有关。
作为建设企业,要注意基坑地下水的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有效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一、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危害施工中地下水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施工工程的整体结构,具体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地基基础整体稳定性在施工中,当基坑基底低于地下水位时,存在的压力差会使基坑边坡受力失衡,从而产生形变,破坏周边的支护结构,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2.导致软土基坑发生形变软土基坑因自然环境因素而容易变形。
建筑工程施工中,一般采用现场勘察数据作为施工计算的依据。
需要勘测人员必须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区域的现场调查工作尤为重要。
详细了解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管的分布,周边相邻建筑的用水情况。
3.造成钢筋、混凝土腐蚀建筑工程基坑处理地下水不及时,地下水存积在基坑内,对基坑内部的钢筋和混凝土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建筑物整个结构。
4.引起软土地基沉降部分沿海地区基础施工中,需要人工降低基坑地下水位。
基坑施工地下水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地下管道及周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出现开裂和坍塌,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深基坑支护雨季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深基坑施工风险高、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且制约因素较多,在文章中,以已施工程为例,对处于土方开挖、支护降水阶段的深基坑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中常见施工工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土方开挖;支护降水;深基坑;雨季;塌陷;软土;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由于施工不当、设计不合理及外部环境等原因,易发生基坑垮塌、路面塌陷等工程事故,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甚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1]。
合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雨季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问题是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的关键。
本文以已施工程为例,对雨季施工中出现的桩间土流失漏空、支护上方道路塌陷等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达到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借鉴的目的[2]。
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及现场环境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0.92m,绝对标高-52.5m。
根据地勘报告查验基底开挖土层处于第五层粉土层,土中含水量较大,与勘察报告一致。
本工程降水采用管井降水的方式,布置间距为18米。
在基坑四周环形道路内侧设置排水沟,沉淀池设置间距为35米一座。
现场西侧大门前方为预留出土道路,未硬化;大门口北侧有一开挖土坑,直径2.5m,未回填,距离基坑边约10米;5号楼西南位置在止水帷幕和支护桩上方有一沉淀池,为场地排水系统所留。
图1 平面示意图1.2 支护形式现场西侧支护形式为放坡支护,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支护形式(外侧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上部设2道土钉,下部支护桩为直径600mm灌注桩,设置2道预应力锚索,支护桩顶设置700×500mm冠梁;现场东侧为垂直支护,外侧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内侧为灌注桩,设置3道预应力锚索,支护桩顶设置冠梁。
施工现场正处于桩间土清理及验槽、管井降水和锚索喷护阶段,工序穿插、相互影响因素较多。
2 问题及原因分析5号楼西侧和1号楼东北角临时道路与止水帷幕之间出现较大面积塌陷,坡脚支护桩与止水帷幕全部空陷:主要原因为西侧大门北侧土坑长时间蓄水且未做硬化防水,支护桩顶沉淀池存在漏水现象,造成桩间未喷护部位桩间土流失,经历暴雨冲刷,出现较大面积的塌方和下方空洞[6]。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事故与防治措施佟志欣12176 24 建工学院摘要:基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事故主要有勘察方面的疏忽,给工程埋下事故隐患,由于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施工能力等诸多因素导致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错误造成事故,防水、降排水方面不做止水帷幕或者各种止水结构不合格常造成事故,施工管理方面施工质量差、偷工减料、工作指挥人员缺乏经验都会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工程检测做的不完善也很有可能造成事故。
关键词:勘察、支护、防水、施工、监测引言:一个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工程能否顺利展开施工非常关键,这也突出了基坑施工的重要性,然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基坑的安全造成隐患,一些工程由于基坑处理不当引起基坑垮塌,人员伤亡,周边建筑沉降,所以基坑开挖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下面就基坑工程的一些常见问题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工程地质勘探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安全的第一道保证。
地质勘探工作进行是否细致,勘测点布置是否合理,决定着设计工作的成败。
因此,在绘制地质图中要注意当地的地质层次走向,在判断地层走向明确后,可以适当减少勘探点的数量,如在当地地质复杂,或存在不良地质,则应该在基坑位置加密勘探点,力求准确。
水文方面主要判断地下水位的标高、随季节、降水变化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承压水,以便设计地基形式与支护种类。
除了地质勘探,还可以查询当地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
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应积极比对地质情况,如发现施工中相应地层与设计提供有不符之处,应立即通知监理、设计单位。
对采取施工方法、防护措施进行会议讨论,形成纪要。
需要进行变更的,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不可不顾工程实际情况盲目追求进度。
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的重要通道,承担着城市的水、电、燃气、通信、交通,甚至有重要的军事光缆。
在市政、建筑、铁路公路沿线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工程中发生管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停水停电停气、通讯中断、影响车辆通行等不在少数,由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在前期工作中的疏忽或者违规施工,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不齐全,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埋深、重要性没有探查清楚,导致管线事故。
基坑渗漏事故原因分析及处治技术【摘要】基坑发生渗漏是基坑开挖过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对基坑的安全危害极大,尤其是止水帷幕的失效而导致的渗漏事故,严重时可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本文结合基坑渗漏事故,对基坑渗漏事故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现场的应急措施和施工措施后,渗漏现象得到了控制,其处治经验值得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基坑;渗漏事故;原因;应急措施;施工措施近几年来,基坑工程的发展也日趋迅猛,其规模和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给基坑设计和施工上都带来不小的挑战。
止水帷幕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止水帷幕是否可靠、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
但因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导致止水帷幕失效,进而导致发生渗漏事故,严重时可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如何预防和处理基坑渗漏,是基坑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结合某工程基坑渗漏的原因及处治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之借鉴与参考。
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筑总用地约为31958.4m2。
本工程由A栋办公楼、B栋SOHO 住宅楼及裙房(商业楼)和外扩地下室组成。
1)A栋办公楼地上预计72层,地下3层,建筑总高度约318m,采用框架—筒体混合结构;2)B栋SOHO住宅楼地上预计47层,地下2层,建筑物高度约158m,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5层为框支层,拟采用梁式转换;3)裙房(商业楼)地上4层,地下2层~3层,建筑物高度约24.5m,采用框架结构;4)地下室为2层~3层,北部的纯地下室与南部带上部结构的整体地下室拟采用沉降缝分开;在1层以上主楼与裙楼之间设置抗震缝。
A栋办公楼基底埋深约为18.0m,B栋SOHO住宅楼基底埋深约为12.0m。
2.基坑渗漏描述2010年9月25日开始-5.6m以下土钉施工。
在施工同层面土钉时发现,东侧的土钉在成孔时出现大量流水,而同层北侧和西侧没有发生这一现象。
成孔后,进行土钉安放,并立即进行第一次注浆。
深基坑安全措施深基坑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常见工程类型,其建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安全措施的相关内容,帮助工程师、施工方及其他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深基坑建设的安全要求。
什么是深基坑?深基坑是指建筑工程中挖掘深度较大的、用于施工时进入建筑地下空间的大坑。
深基坑一般用于建筑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其挖掘深度通常超过5米。
深基坑建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有:1.挖掘过程中的坍塌、垮塌风险;2.坑内施工造成的人员伤亡风险;3.坑内建筑物未按规定尺寸在地面上露出的掉落风险;4.垂直运输设施(如电梯、升降机)使用的故障风险等。
为避免上述安全问题的发生,建造深基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深基坑安全措施以下具体介绍深基坑建设中常见的安全措施:地基处理在挖掘深基坑之前,需要对施工场地的地基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应采用先锚喷土(或喷射混凝土)再挖掘的方式,防止施工现场发生塌方等意外事故。
底板应急出口和漏水布置施工现场应当设置两个及以上往外通道,以应对底板内发生的意外事故、如水浸、塌方等风险,同时地下室压力还原器宜预留至少1个。
桩基规范施工在深基坑施工中,桩基是构建主体建筑物的重要基础。
因此,施工中需要遵循严格规范,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固定护板当挖掘深度大于2.5米时,施工现场需要固定护板。
护板材质要求高强度、耐冲击,固定的方式应能够确保其不会因震动或其他因素移动。
坑外围设防护栏在深基坑施工期间,安全控制区必须设置在基坑周围一段距离内,同时设立专人负责管理。
为了增加安全防护能力,围绕基坑需要设立防护栏及广告牌等安全设施,以防止路人误入基坑施工区域。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深基坑建造过程中,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保证施工场地内部的排水畅通,必须合理规划排水方案,设置排水管道,保持施工现场的干燥和可靠。
总结深基坑的安全建设涉及多个方面,从地基处理、底板应急出口、桩基施工、护板固定到安全设施和水排放系统等,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落实。
溶岩地区深基坑施工涌水涌砂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谭建雄发布时间:2023-06-17T10:16:59.73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7期作者:谭建雄[导读] 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28051摘要: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富水溶洞的广泛分布极易引发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底部涌水的工程问题,针对岩溶地区基坑涌水的治理目前仍是相关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本文依托大坦沙某电力隧道项目为工程背景,针对综合井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涌水涌沙险情,深入分析了岩溶地区深基坑涌水险情的原因,提出了在地质复杂情况下深基坑可能存在涌水涌砂情况下的安全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管理参考。
关键词:溶岩;深基坑;涌水涌砂引言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集约型的开发和便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下电力隧道。
城市电力隧道建设项目有着周期长、技术难、影响深、投资多等方面的特点。
其中深基坑的施工更是面临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的风险,涌水涌砂是深基坑施工面临的重大风险,一旦发生将引起人员伤亡、基坑坍塌、地面塌陷、周围建构筑物沉降、管线破坏、交通瘫痪等事故。
广州大坦沙某电力隧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涌水涌砂险情,笔者结合项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富水岩溶地区情况下深基坑涌水涌砂预防安全措施,以促进电力隧道深基坑的安全管理工作。
1、依托工程概况项目概况大坦沙岛输电线路项目包含五座工作井及三个盾构区间,全长约2.038千米。
其中出现涌水涌砂工作井沿东西方向敷设,施工场地位于悦江上品住宅区和花语水岸住宅区之间,工作井施工场地距悦江上品住宅区47.54m,距花语水岸住宅区50m,距荔湾区学腾幼儿园操场10.13m,距花语水岸地下车库6.35m,距离珠江水系堤岸58m。
综合井为地下五层结构,基坑长28.4m,宽12.3m,深27.826m,采用明挖法施工。
图1.1-1 工作井基坑岩溶发育情况及处理方式7-A#工作井范围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质黏土、中粗砂、中风化灰岩质砾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浅谈基坑开挖中地连墙渗水、漏水应急处理方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地连墙逐渐成为深基坑防护的主要结构形式,同时地连墙在房屋建筑地下结构工程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地连墙墙体的稳定性和防渗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连续墙接缝渗水、漏水的原因,并针对基坑开挖后接缝处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确保结构稳定安全的前提下,提出有效的应急处理地连墙接缝处渗漏水的方法,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连墙;基坑;开挖;渗水;漏水Discussion 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method of seepage and water leakage of the diaphragm wall in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Li Shu Shi Hui(CCCC First Harbor Consultants Co., Ltd., Tianjin300222)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subwa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even the wall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deep foundation pit protection, and even the wall in building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field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wall wall stability and seepage of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continuous wall joint penetration, Water Leakage, and according to the excavation of joint after the problems put forward solutions, while ensuring stable structure safety, put forwar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ly even wall joints Water Leakage infiltration method, it has reference value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project.Keywords:Diaphragm wall;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seepage1.引言近年来,地连墙在城市地铁站、建筑物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的深基坑围护结构以及港口板桩码头等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浅谈地下防水工程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赵淑金摘要: 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施工材料、设计、施工、管理等诸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防水效果,本文就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外墙和楼地面渗漏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关键词: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防治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室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漏水却一直是地下室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筑防水材料、设计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工程,这就要求从事防水工程的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设计、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知识,只有精心设计、精心操作,才能使防水工程做到滴水不漏。
1、防水混凝土自身质量和施工缺陷造成渗漏在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商品混凝土的量化指标水灰比、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水泥强度、混凝土添加料、外加剂、砂率、坍落度、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混凝土试件的送样检测,以确保商品混凝土自身质量的合格和提高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现在使用的防水混凝土都是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因为混凝土改性,基本依赖的就是外加剂的吸附、分散、引气、催化等物理化学性能,使得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微膨胀、抗渗等性能,一般有减水剂防水混凝土、加气剂防水混凝土、三乙醇胺防水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氯化铁防水混凝土等.在保证商品混凝土品质的同时,对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样重要,施工、检查、验收也必须严格监督,精心施工.对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如:钢筋制作安装必须规范,模板制作安装必须安全可靠,施工缝、变形缝等必须设置准确牢固,预埋件必须设置阻水环,混凝土泵送必须及时顺畅,中间不能出现过长的施工间隙,混凝土振捣方向、深度、次数必须科学规范,浇筑方案必须合理,养护必须专人负责等等。
2 设计不合理引起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渗漏有些地下室工程设计方案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具体研究,将目前流行的设计方案随意拿来用于某项工程,造成设计和现场实际相脱节,很容易产生后期渗漏.地下室工程防水设计必须将具体项目的特有数据和情况采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设计方案有的放矢和具有针对性。
仁和横琴〔国际〕中医药创新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渗水应急预案工程勘察研究院第一节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市横琴新区三叠泉路南侧,场地东北角有临时路与横琴大道相通,交通便利。
拟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9000 m2,总建筑面积约75600 m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与基坑周边环境,本基坑支护工程排洪渠段平安等级确定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1.1,其余各边平安等级确定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
基坑支护设计年限1年〔基坑裸露时间〕。
基坑回填前,基坑周边将作为车辆通道,同时考虑到周边建筑物的附加荷载,基坑排洪渠周边设计荷载10kN/m,其余各边荷载设计值取20kN/m。
第二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ml〕人工填土层〔Q4〔1〕素填土层号①土黄、土灰黄、土灰、灰黑色,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土堆填而成,局部为淤泥质土与少量碎块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岩芯松散状,湿~饱和,欠压实。
块石含量约20~30%,块石粒径一般10~50cm。
该层为勘察期间新近回填而成,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于场地分布普遍,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厚度0.60~4.20m,平均厚度1.93m。
层底标高-2.19~1.22m。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2〕淤泥层号②灰黑色,质较纯,具腐臭味,含少量贝壳碎屑,含少量粉细砂,无摇震反响,干强度高,韧性低,饱和,流塑。
个别钻孔底部含腐木屑,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
该层于场地分布普遍,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厚度10.05~25.10m,平均厚度15.09m。
层底标高-26.14~-10.20m。
〔3〕粉质粘土层号③褐黄、褐红、青灰、土灰黄等花斑色,岩芯长条状,刀切面稍粗糙,偶含石英砂,很湿,可塑。
该层于场地不连续分布,本次勘察共33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70~17.20m,平均厚度5.44m。
层底标高-31.12~-12.00m。
〔4〕砾砂层号④深灰、灰黑、土黄、土灰黄色,组分主要为石英砂,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局部粘粒含量较高,饱和,稍密。
深基坑漏水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摘要:通过对深基坑漏水处理的工程实践,分析造成基坑漏水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基坑漏水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止水帷幕;漏水;处理方法;预防措施
深基坑支护工程,通常采用深搅桩、高压旋喷桩等工艺形成止水帷幕,但因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如地下障碍物、机械故障、特殊情况停机等,或因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而导致止水帷幕不连续,造成基坑底部或侧壁漏水。
基坑漏水给土方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带来困难,严重时可引起基坑坍塌和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等安全事故,如何预防和处理基坑漏水,是深基坑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
本文就南京某工程基坑漏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44733.7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6285.3m²,地下建筑面积8448.4m²),该项目由一幢19层商业办公楼和两层地下室组成,建筑总高度79.65米,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采用桩-筏基础。
基坑深度9.6米,局部深度11.6米,基坑采用Φ900@1100钻孔桩加两层砼支撑支护结构形式,基坑周边采用Φ850@1200三轴深搅桩止水帷幕,坑内布设13口管井降水。
2 工程地质、水文状况
本工程隶属于秦淮河漫滩相地貌单元,地质情况至上而下为:①-1杂填土:厚度1.0~4.1m。
①-2素填土:顶板埋深1.0~4.1米,厚度1.1~7.4m。
①-3杂填土:顶板埋深4.5~8.7米,厚度2.7~5.1m。
②-1淤泥质粉质粘土:顶板埋深
9.4~11.7米,厚度0.9~6.4m。
②-2粉砂:顶板埋深6.3~11.8米,厚度4.3~7.5m。
②-3粉土夹粉质粘土:顶板埋深10.0~13.0米,厚度4.8~8.8m。
③-1粘土:顶板埋深16.6~19.5米,厚度3.2~6.1m。
③-2粉质粘土:顶板埋深21.0~24.8米,厚度1.1~6.0m。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②层浅部土体孔隙中,接受大气降水与侧向补给,以蒸发与侧向排泄为主。
勘探期间测得孔隙潜水初见地下水位埋深1.2~1.9m,稳定地下水位埋深1.05~1.70m,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0m,场地总体年最高地下水水位可按整平后埋深0.5m考虑。
3 基坑开挖中漏水处理方法
3.1 情况概要
因基坑北侧范围遗留有已拆除建筑物的工程桩,部分工程桩位置处于原设计支护桩及止水桩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该范围部分支护桩及止水桩位置做相应调整以避开老工程桩,同时,考虑到调整后的支护桩与止水桩间距较大(为4.0-5.0米),在支护桩间采用Φ800三重管旋喷桩加强止水,旋喷桩桩长及桩顶标高同相应区段钻孔桩,此外,根据审图专家意见三轴深搅桩与钻孔桩之间,采用Φ500单重管旋喷桩加固处理。
现场局部8-9米深范围内有障碍物,止水桩未施工至设计长度,该范围采用两排连续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止水,桩顶标高及桩长同原设计止水桩。
2012年4月15日15时40分基坑东北角K—L轴底板底标高以上1m处在土方单位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涌水夹裹流沙外溢,在覆盖回填土之后仍有水流出,2小时内坑外水位下降50cm,于21:20水位稳定。
施工单位4月16日中午将覆盖土挖掉,采用海绵、棉胎进行填堵,用双快水泥封堵,留导流孔。
整个封堵工作于17:00完毕,此时导流孔流出的水为混水,至晚上21:00变为清水,水量较之前也有所减弱。
但4月17日该处又出现漏水,且水量较大,东北角建筑物沉降监测达报警值,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专家,讨论抢险措施。
3.2 处理方法
专家组经查阅地质报告,支护设计资料和现场勘察,提出以下抢险措施:
3.2.1 渗漏点坑外钻孔@500二排采用双液注浆低压吃饱,加固深度自漏头由上至下压密补偿注浆至坑底-1.0m。
3.2.2 坑内设置薄壁砼止水结构,对渗漏头如有水流,用反滤层滤管堵塞漏点,引排外渗水流。
贴近支护桩侧壁施工100-200mm厚C45砼(内掺早强剂)薄壁挡墙,长度延伸至渗漏区域以外2-3m,内配12@200单层双向钢筋网片,
并用16@250膨胀螺栓与支护桩拉结。
3.2.3 在外堵和坑内薄壁止水墙达到设计强度后,堵塞引流孔,在东北角观测井进行回灌,控制坑外沉降。
3.2.4 浇筑板底垫层后掏挖承台,在总体施工进度上组织力量尽快挖除本区土方进行封底砼施工。
现场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在渗漏点外侧钻2排双液注浆孔,靠近深搅桩侧500mm采用@500mm的双液注浆加固,加固深度为地面下7m至地面下11米(即基底以下1.0 m),浆液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不小于2 MPa。
底板施工在渗漏点处划出一块区域留待漏水问题解决后再浇筑底板砼,其他部位底板垫层和底板钢筋绑扎及砼浇筑正常进行。
注浆强度达到后,漏水点处水量减弱,但仍源源不断有水流出,影响了渗水区域底板施工,施工单位决定在坑内浇筑200mm厚
C45砼挡墙,并与支护桩拉结,挡墙留有导流管,最终底板施工完成,封闭导流孔后未见渗水,东北角建筑物沉降稳定,此次基坑漏水问题成功解决。
3.3 原因分析
基坑漏水主要是由止水帷幕的不连续性造成的,止水帷幕产生缺陷的原因有以下3种:
3.3.1 地下障碍: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除有秦淮河古河道外,还有历史上古建筑木桩及厂房基础、河道驳岸等障碍物,使本工程Φ850@1200三轴深搅桩施工过程中遇到多处障碍物,虽然设计单位已及时调整支护方案,局部增设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补强,以提高止水效果,但止水帷幕施工中,如遇大块石等坚硬物体,深搅桩无法施工,高压旋喷可穿透障碍,但旋喷时在障碍范围也无法置换土体,致使止水帷幕不连续,造成漏水。
3.3.2 冷接头:由于同一工程多种工艺方法施工、机械故障等情况,势必造成深搅与旋喷桩之间形成冷接头,加之该接头在粉砂层中封闭困难,使止水帷幕不闭合而导致漏水。
3.3.3 施工因素:施工中未严格按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如桩间距过大,搭接过小,形成薄弱环节,提升速度过快,使深搅桩的水泥土搅拌不充分、不均匀,深搅设备在施工中垂直度达不到要求,造成深部开叉,旋喷桩的土体未被全部置换等,均可破坏止水帷幕的连续性,导致漏水。
4 基坑漏水预防措施
为确保施工安全,要控制好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连续性,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应以预防为主,提前处理,消除隐患,确保基坑开挖安全。
4.1 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以确定相关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并在施工中加以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提升速度。
这样才能确保成桩质量,使止水帷幕连续、闭合,保证止水效果。
4.2 严格按经审定的挖土方案施工。
先开挖应力释放沟,再根据土质情况,分层开挖取土。
靠近支护桩侧壁处,要边开挖边注意观察(此时, 确保水玻璃、棉纱、编织袋、水泥等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到位,并定期对注浆机、备有发电机等设备进行检修,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机械的正常使用和材料的及时供应) ,一旦发现漏水,及时封堵处理。
4.3 止水帷幕施工中,如遇地下障碍,最好绕着打。
虽然增加部分工程量,但可确保止水帷幕的连续性。
4.4 同一工程,最好采用一种方法施工,优先选用深搅桩止水。
确定合理的机械数量和施工顺序,同时加强机械保养,防止机械故障造成停机,尽可能减少冷接
头。
对于不可避免的冷接头,必须流榫搭接或采用旋喷桩补强。
4.5 加强基坑开挖隐患排查,对有渗漏水现象的止水桩接缝加强封堵力度,处理到位,挖一处,堵一处,止水桩接缝没有处理好,不向下继续开挖,严防流砂,涌泥等现象发生。
4.6 基坑开挖期间,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做到信息化施工,根据基坑监测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有效施工措施,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稳定。
4.7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及时处理,遏制事态扩大,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陈华明.基坑漏水的预防与处理.山西建筑.第36卷第12期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