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死了猎人”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 格式:doc
- 大小:0.50 KB
- 文档页数:1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在语言表达时,反问句和陈述句是我们常用的句型,他们是各有各的特色的。
陈述句:表意平和,不带感情色彩,简单的说,陈述句就是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反问句:肯定有力,能够表达比较强烈的感情。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范例: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1.陈述句包括肯定陈述句(简称“肯定句”)和否定陈述句(简称“否定句”)。
2.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回等)改为肯定此(是能会等);在肯定此或否定词前加“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3.根据句子需要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有时也不用加),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范例: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2、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3、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练习一、反问句改陈述句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3.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4.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5.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6.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7.学习如登山,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式转换总结与练习和答案小学语文句式转换总结与练习【含答案】一、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反问改陈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练习篇一: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总结考点分析:句式转换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考点,无论是阶段性考试还是升学考试都是必考内容,所以对小学阶段常见句式转换进行系统地讲解,使学生了解几种句子变幻的特点,并能熟练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例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肯定句)多学些知识不是坏事。
(否定句)反问句:反问句是问句的一种,无疑而问,答案就在句子里面,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例如:小姑娘纯洁的心灵,难道不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要注意以下三点:1)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怎么??呢难道??吗2)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即原来肯定的变否定,原来否定的变肯定】3)变标点。
句号变问号。
*反问句变陈述句过程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相反。
例如: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练习与训练】1)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2)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2、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的转换。
[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例如: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方法】:1)改标点。
将句子中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
【冒号改逗去双引】2)改人称。
将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你们)应该分辨你、你们在句中指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替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变也可。
句型转换详解之陈述句与反问句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
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一句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
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一、陈述句变反问句1. 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4. 公式: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句号+问号二、反问句变陈述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4. 公式: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问号+句号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互换练习一、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1. 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 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 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 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 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 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 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0.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1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1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学二年级语文陈述句反问句互换句式转换的原则: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一、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小红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二、陈述句与感叹句转换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可以把陈述句变为感叹句。
方法: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示例: 1.美丽的草原让人陶醉。
(陈述句)美丽的草原真让人陶醉啊!(感叹句)美丽的草原难道不让人陶醉吗?(反问句)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陈述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3.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陈述句)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啊!(感叹句)巩固题目: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叹句。
例子:反问句: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陈述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
感叹句: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呀!1.这本书明明是我的,怎么能说是你的呢?2、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朋友吗?3、不好好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能不闻不问吗?5、犯了错误,但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6、我们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7、没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会有我们这次班级风采大赛的成功吗?8、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9、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10、大家都是朋友,这样做应该吗?11、父母辛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该伤他们的心吗?三、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专题06 句式转换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陈述句与被字句、把字句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句式变了,使用的场合和表达效果会有差别。
◆主动体:主动去影响别人的事物。
◆被动体:被别人影响的物体。
1.陈述句:主动体+表动作的词+被动体。
例:咆哮的江水吞噬了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
2.把字句:主动体+把+被动体+表动作的词。
例:咆哮的江水把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吞噬了。
3.被字句:被动体+被+主动体+表动作的词。
例: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
由上例可知,把字句的主语(主动体)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的主语(被动体)是动作的被执者。
改写方法:第1步:先找主语、动作和对象,先不看其他修饰词;第2步:“把”或“被”前后两个部分调换位置,其余的照写。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一)陈述句改反问句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者将陈述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2.在陈述句前加“怎能、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3.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4.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改: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二)反问句改陈述句1.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2.删掉疑问词和语气助词。
(怎么、难道、哪能、吗、呢)3.把问号改成句号。
例:这时候天快黑了,你还过冈,岂不枉送自家性命?改:这时候天快黑了,你还过冈,这是枉送自家性命。
口诀:三加三减一换第1步:找是否有否定词,有则删,无则加上;第2步:删去/增加疑问代词(难道、怎么);第3步:删去/增加语气助词(呢、吗);第4步:句末的问号和句号互换。
(三)陈述句改感叹句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
例: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陈述句)改: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感叹句)例: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式转换讲解及陈述句改反问句复习一、反问句与陈述句间的转换: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二、把字句: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字句: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三、调换顺序意思不变:时间(地点、重点强调的内容)+逗号(,)+其余句子内容四、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如:直接→间接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五、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六、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七、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八、直接叙述与转述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军官对夜莺说:“要是路带对了,他就把这东西送给你。
”(二)从被转述的人(说话的那个人)来分析大致有3种情况1、直述句提示语在前面。
妈妈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
”改为:妈妈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或者在后面。
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方法及练习--四步法(范文大全)第一篇: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方法及练习--四步法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或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第二步:加上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3、句尾加上“呢、吗”等疑问助词。
第三步:句号变问号。
4、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一、把下列句子改为意思相同的反问句: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
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
5、漓江的水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6、大家热爱自己的祖国。
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8、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9、越过岷山,不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
10、“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
11、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12、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13、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14、我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5、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参考答案:1、讲桌上的那束鲜花,不正表达着我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吗?2、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3、同窗五载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4、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怎么会关闭呢?5、漓江的水不是绿得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嘛?6、大家怎么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吗?7、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怎能不遵守纪律呢?8、地球不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吗?9、越过岷山,怎能不使红军战士喜笑颜开呢?10、“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1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12、多得些知识难道是坏事吗?13、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难道不是遥远的事情吗?14、我们怎能不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呢?15、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怎能离开手术台呢?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狗咬死了猎人”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说明:本句可以在以下几种句式中互相转换,意思基本保持不变。
1.本句可以改陈述句为反问句:陈述句:狗咬死了猎人。
反问句:难道不是狗咬死了猎人吗?2.本句还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狗把猎人咬死了。
被字句:猎人被狗咬死了。
3.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肯定句:狗咬死了猎人。
双重否定句:狗不是没有咬死猎人。
4.陈述句可改为感叹句:陈述句:狗咬死了猎人。
感叹句:狗咬死了猎人!句式转换,在小学阶段来说,也就是把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对应句式之间是可以互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