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患者安全目标3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0
------人民医院三基培训--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科室:工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80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或病房号。
2.鼓励应用()、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查对。
3.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4.建立手术()及手术()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5.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
6.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7.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8.建立管路事件的()流程并()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9.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10.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和有效性。
11.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保护。
二、简答题(20分)1、简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人民医院三基培训试题-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科室:工号:姓名:得分:填空题(每空5分,共计100分)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13.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14.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15.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中田卫生质璗管理》第26卷第5期(总第150期)2019年09月精确检测、精准治疗、精密设施、精心护理、精细管理: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质量改进路径—李啸扬朱凡李军民家实时查体、解决问题的目标。
4临床新技术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 e d icine)是将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连接起来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国已将转化医学列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6 -2030)。
转化医学的核心是通过建立生命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的有效联系,将临床实践问题凝练成基础生物医学命题,并组织多学科合作研究与攻关,建立“B2B”(Bench to Bedside; B edside to B e n c h) 以及 “B2C” (Bench/ Bedside to C o m m u n i t y)的快速转化通道,及时把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知识成果转化为临床疾病诊治实用技术及公共卫生预防技术,从根本上转变基础与临床研究之间的脱节状况,缩短研究周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国内转化医学的探索早已有之。
治疗白血病有两条研究途径可循,一是通过化疗杀死白血病细胞;二是诱导分化,将恶性的白血病细胞转变为良性细胞。
瑞金医院血液科的研究组选择了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的途径。
目前,该成果已经转化为全球认可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并被美国N C C N(National ComprehensiveCancer N e t w o r k,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所采用,作为A P L的一线经典治疗方案。
这一成就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转化医学成功实践的经典范例,奠定了转化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同时,瑞金医院血液科也以此确立了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血液肿瘤诊疗管理模式。
疾病的诊疗方案必须遵循“转化医学”理念,将临床工作与基础科研相结合,可寻找最优化的治疗方案造福患者。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目标值(2篇)篇一:基于现有数据与行业标准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目标值设定一、背景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不良事件报告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医疗机构发现潜在风险,提高患者安全。
为了更好地推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我们需要设定合理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目标值。
二、现有数据与行业标准分析1. 现有数据根据我国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全国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数量逐年上升。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2019年共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2000例,报告率为8.5%。
2. 行业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为10%20%。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要求医疗机构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不低于10%。
我国卫生健康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鼓励医疗机构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率。
三、目标值设定1. 总体目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目标值设定为10%。
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将报告率提高至15%。
2. 分阶段目标(1)第一阶段(20212023年):实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不低于8%。
(2)第二阶段(20242026年):实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不低于10%。
(3)第三阶段(20272029年):实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不低于15%。
四、措施与建议1.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范围、流程和责任人。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不良事件识别和报告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4. 强化质量管理,定期分析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制定改进措施。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不良事件报告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篇二:基于患者安全文化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目标值设定一、背景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
不良事件报告作为患者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具有重要意义。
XXXX县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结合各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经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特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与计划。
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1、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与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2、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3、加大临床路径实施力度,规范诊疗行为。
4、规范手卫生管理,提高依从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降低院感发生率。
5、加强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6、严格落实核心制度。
7、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8、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社会效益。
二、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1、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率100%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3、不良事件上报率100%,及时率100%4、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6、非计划再次住院(手术)率同比下降11、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12、各种申请检查单书写合格率100%13、医嘱、处方合格率≥95%1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普通会诊到位时间≤24小时15、临床路径入组率≥50%,入组完成率≥70%16、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17、出院病历在3个工作日之内回归病案科达≥90%,患者出院后7日归档率100%18、床位使用率≤93%19、平均住院日≤10天20、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4%2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2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2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24、住院产妇死亡率≤0.02%,剖宫产率<40%,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5%,纯母乳喂养率≥80%(妇产科)25、麻醉死亡率≤0.02%(二)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1、查对流程执行错误发生例数为02、护理不良事件漏报例数为03、护理投诉发生例数为04、在岗护理人员年度考核覆盖率为100%5、在岗护理人员年度考核合格率为100%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7、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8、非难免压疮发生率09、住院患者难免压疮发生率≤0.14‰10、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0.11‰11、用药错误发生率≤0.11‰12、新生儿产伤发生率01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三)医院感染质量与安全指标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8%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10%3、医院感染漏报病例04、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5%5、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非限制级≥30%,限制级≥50%,特殊使用级≥80%6、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正确率≥95%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5‰8、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20‰9、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10‰(四)药事质量与安全指标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7%2、基药、常药使用率≥80%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20%4、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20%,急诊患者≤40%,住院患者≤6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以下6、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 ,品种选择合理率100%,给药时机合理率100%,使用疗程合理率100%(五)输血质量与安全指标1、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2、申请单审核率100%3、输血适应症合格率大于90%4、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5、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反馈率100%(六)门诊质量管理指标1、门诊及时开诊比例≥80%2、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3、申请单书写合格率100%4、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5、CT、MRI检查阳性率≥60%(七)行管、后勤管理指标1、监控设备设施完好率100%2、特种设备完好率100%3、计量器具100%有计量检测合格标志,100%在有效期内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5、水、电、气等指标同比下降三、2017年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1、各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研讨本部门区域内的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发挥各委员会作用,推动与督导全院质量与安全工作。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年(卷),期】2017(24)2
【摘要】【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一)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参与医疗照护过程的方式与途径。
(三)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相关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过程。
(四)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总页数】1页(P126-126)
【关键词】患者参与;中国医院;安全;协会;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医疗照护;医疗过程【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J],
2.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之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J],
3.中国医院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J],
4.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之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J],
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之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医院三基培训--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科室:工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80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或病房号。
2.鼓励应用()、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查对。
3.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4.建立手术()及手术()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5.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
6.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7.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8.建立管路事件的()流程并()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9.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10.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和有效性。
11.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保护。
二、简答题(20分)1、简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人民医院三基培训试题-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科室:工号:姓名:得分:填空题(每空5分,共计100分)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13.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14.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15.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01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52019 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5 旨在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
这一目标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相关感染是医疗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降低医疗相关感染的风险,首先要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是一个人员密集、病原体容易传播的场所。
病房、走廊、手术室等各个区域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清洁和消毒流程进行操作。
清洁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和消毒剂的使用浓度,确保环境的卫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也是关键环节。
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等关键时间点,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有效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医院应该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便捷的手消毒剂,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督和培训。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同样不容忽视。
从手术器械到普通的诊疗用具,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或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要有完善的回收、清洗、消毒和灭菌流程,并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消毒效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还会破坏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增加感染的机会。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疗程。
在预防医院内的交叉感染方面,要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
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或同类疾病患者集中隔离。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医院的感染监测工作也必不可少。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病原体种类、耐药情况等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的趋势和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同时,建立完善的感染报告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感染病例,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