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1章 第1节 学业分层测评1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2.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下列有关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要点分析,错误的是()A.显微镜的出现推动了施莱登、施旺建立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细胞学说证明了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本质的联系D.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过程3.下列有关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染色质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不同生物细胞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4.一片森林中的松树、鸟类等所有的生物组成了()A.种群B.物种C群落D.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熊猫和松树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一个生物可以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结构层次D.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6.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分子既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也不是其他系统的结构层次B.因为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研究细菌,只能研究其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C.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7.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大肠杆菌既可对应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个体层次B.病毒在生命系统中能表现生命活动,是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C.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8.下列关于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不正确的是()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至视野的中央B.换高倍镜时,应该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换高倍镜后,可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D.换高倍镜后,视野较暗,可转动遮光器将小光圈换成大光圈9.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的比乙的亮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10.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乙异物仍存在,丙异物消失。
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所以细胞只是单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不能完成某一项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但不是功能单位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是由器官或系统完成的,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器官或系统[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10×目镜和5×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0.5 mm的小圆点,则视野内所看到的小圆点( B )A.面积为25 mm2B.直径约为25 mmC.面积扩大到原来的50倍D.直径约为10 mm[解析]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其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10×5=50倍,这是指物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原来的50倍.3.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B.HIV属于细菌,营寄生生活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解析] HIV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它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A、B项错误。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辨别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311高茎+105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105高茎+97矮茎【解析】B选项中,亲本为高茎×高茎,子代高茎和矮茎比例接近3∶1,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答案】 B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解析】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性状表现相同,但遗传因子组成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答案】 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10090007】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解析】隐性性状并非一直不能表现出来,只是在子一代中不能表现;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并非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只研究其中的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 C4.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该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且其比例为1∶1 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解析】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3∶1,其根本原因是F1(Dd)产生配子时,D和d彼此分离且含D和d的配子种类比例为1∶1。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学业分层测评第2章(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换上高倍镜后,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导学号:19040019】A.调节光圈B.调节细准焦螺旋C.调节反光镜D.调节粗准焦螺旋【解析】换上高倍镜后,镜头离玻片标本很近,而粗准焦螺旋调节距离较大,易损坏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答案】 D2.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一般是( )A.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视野【解析】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出现物像模糊,此时应该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度的;移动装片,只是看到不同范围内的物像;高倍镜镜头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小,所以一定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 B3.用显微镜的1 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个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少( )【导学号:19040020】A B C D【解析】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离装片的距离越近,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答案】 A4.用低倍镜观察某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动物镜后,异物也不动。
这说明异物可能在( )A.目镜上B.物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解析】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也不在物镜上,反光镜上的异物可以降低光照强度,不会出现在视野中。
【答案】 A5.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别是( ) 【导学号:19040021】A.大肠杆菌与蓝藻B.大肠杆菌与病毒C.大肠杆菌与酵母菌D.酵母菌与病毒【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的科学依据是()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各油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膜分子看成球形E.考虑了油膜由多层分子构成【解析】该实验的原理就是把油酸分子视为球形,且认为是一个一个紧挨着单层分布,不考虑分子间隙,故A、B、D选项正确.【答案】ABD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香水瓶打开盖,香味充满房间B.汽车驶过后扬起灰尘C.糖放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甜了D.衣箱里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味E.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解析】A、C、D都是扩散现象,都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汽车驶过后扬起灰尘是由于风的作用引起的,故B错误;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个分子组成的固体颗粒,其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E错误.【答案】ACD3.如图1-1-11所示为悬浮在水中的一个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的情况,从A 点开始计时,在一段时间内,每隔30 s记下一个位置,依次记为B、C、D、E、F,则()【导学号:30110003】图1-1-11A.图中的折线不是花粉的运动轨迹B.2 min内此花粉的位移大小是AEC.第15 s时,此花粉应在AB的中点D.第15 s时,此花粉可能在AB的中点E.图中的折线是花粉的运动轨迹【解析】题图中折线是每隔30 s颗粒所在位置的连线,并不是颗粒的实际运动轨迹,A项对,E项错;2 min内此花粉的位移大小应是AE,B项对;除了每隔30 s记下的位置,其他任一时刻的位置都不能确定,C项错,D项对.【答案】ABD4.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由两部分F引和F斥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引和F斥同时存在B.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C.分子力指F引和F斥的合力D.随分子间距增大,F斥减小,F引增大E.随分子间距减小,F斥增大,F引减小【解析】F引和F斥在分子间同时存在,而且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显现出来的分子力是F引和F斥的合力.故A、B、C 正确.【答案】ABC5.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实验中(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②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③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④在蒸发皿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纸测量油膜的面积.改正其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2)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0%,一滴溶液的体积为4.8×10-3mL,其形成的油膜面积为40 cm2,则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m.【解析】(1)②由于一滴溶液的体积太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太大,应用微小量累积法减小测量误差.③液面上不撒痱子粉时,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在酒精挥发后剩余的油膜不能形成一块完整的油膜,油膜间的缝隙会造成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实验失败.(2)由油膜的体积等于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内纯油酸的体积可得:d=VS=4.8×10-3×10-6×0.10%40×10-4m=1.2×10-9 m.【答案】(1)②在量筒中滴入N滴溶液③在水面上先撒上痱子粉(2)1.2×10-96.标准状态下1 cm3的水蒸气中有多少个水分子?相邻两个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1 mol的任何气体在标准状态下,占有的体积都为22.4 L,则1 cm3水蒸气内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V′V A N A=1×10-322.4×6.02×1023个≈2.7×1019个,设水蒸气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为正方体,分子间距为d′,则有V′0=V′n′=d′3,所以d′=3V′n′=3 1.0×10-62.7×1019m≈3.3×10-9 m.【答案】 2.7×1019个 3.3×10-9 m[能力提升]7.近期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等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C.温度越高PM2.5活动越剧烈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E.PM2.5中颗粒小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它颗粒更为剧烈【解析】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在10-10 m左右,选项A错误;PM2.5在空气中受到浮力作用而漂浮,故它的运动不属于布朗运动,选项B错误;温度越高PM2.5活动越剧烈,选项C正确;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选项D正确;PM2.5中颗粒小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它颗粒更为剧烈,选项E正确.【答案】CDE8.若以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M o表示一个水分子的质量,V0表示一个水分子的体积,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导学号:30110004】A.V=M ρB.V0=V N AC.M0=MN AD.ρ=M N A V0E.N A=ρV M0【解析】因ρ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则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为V =M ρ,选项A 正确;V N A表示一个水分子运动占据的空间,不等于一个水分子的体积,选项B 错误;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M 0=M N A ,选项C 正确;M N A V 0表示水的密度,选项D 错误;ρV 是水的摩尔质量,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 =ρV M 0,选项E 正确. 【答案】 ACE9.分子间的作用力F 跟分子间距离r 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1-1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图1-1-12(1)纵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当r =r 1时分子力表现为什么力?(3)当r =r 1时分子力最大,这种说法对吗?【解析】 (1)纵轴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分子力(分子所受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其中+F 表示斥力,-F 表示引力.(2)当r =r 1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3)当r =r 1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且最大,并不能说分子力最大,如果分子力为斥力时,其大小有可能超过这一最大引力.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答案】 见解析10.利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现有按体积比为n ∶m 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置于容器中,还有一个充入约2 cm 深水的浅盘,一支滴管,一个量筒.请补充下述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1)________.(需测量的物理量自己用字母表示)(2)用滴管将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浅盘,等油酸薄膜稳定后,将薄膜轮廓描绘在坐标纸上,如图1-1-13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 ,求油膜面积时,半个以上方格面积记为S ,不足半个舍去)则油膜面积为________.图1-1-13(3)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d =________.【解析】 (1)用滴管向量筒内加注N 滴油酸酒精溶液,读其体积V .(2)由图可查得面积为105S .(3)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 ′=V N ×n m +n, 油膜面积S ′=105S ,由d =V ′S ′,得d =nV 105NS (m +n ). 【答案】 (1)见解析 (2)105S (3)nV 105NS (m +n )11.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探月工程顺利进行.假设未来在月球建一间实验室,长a =8 m ,宽b =7 m ,高c =4 m ,实验室里的空气处于标准状态.为了估算出实验室里空气分子的数目,有两位同学各提出了一个方案:方案1 取分子直径D =1×10-10 m ,算出分子体积V 1=16πD 3,根据实验室内空气的体积V =abc ,算得空气分子数为:n =V V 1=6abc πD 3. 方案2 根据化学知识,1 mol 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V 0=22.4 L =22.4×10-3 m 3.由实验室内空气的体积,可算出实验室内空气的摩尔数n mol =V V 0=abc V 0;再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算得空气分子数为:n =n mol N A =abc V 0N A .请对这两种方案做一评价,并估算出实验室里空气分子的数目.【导学号:30110005】【解析】 方案1把实验室里的空气分子看成是一个个紧挨在一起的,没有考虑空气分子之间的空隙,不符合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的数量级为10-9 m ,因此分子本身体积只是气体所占空间的极小一部分,常常可以忽略不计,方案1错误;方案2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根据方案2计算结果如下:n =abc V 0N A =8×7×422.4×10-3×6.02×1023个=6.02×1027个.【答案】方案1错误,方案2正确 6.02×1027个。
第一章走近细胞单元质量评估(一)(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西安高一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组成其核酸的元素是C、H、O、N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在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解析】选C。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要依赖活细胞生存,不是生命系统,A错误;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P,B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法独立合成蛋白质,要依赖宿主细胞完成,C正确;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D错误。
【补偿训练】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寨卡病毒的爆发流行,下列对寨卡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寨卡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B.其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组成其核酸的元素是C、H、O、ND.寨卡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解析】选C。
寨卡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正确;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两种生物大分子组成,B正确;组成核酸的元素是C、H、O、N、P,C错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2.(2017·上饶高一检测)下列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变形虫B.支原体C.乳酸菌D.噬菌体【解析】选D。
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变形虫为真核生物,支原体、乳酸菌为原核生物,三者均有细胞结构。
3.(2017·济南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B.C、H、O、N是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所必需的元素C.蛋白质中的S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解析】选A。
第1章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D.父母双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答案 A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特有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单个细胞完成;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生殖细胞实现的;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仅说明了生命的组成,并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组织层次,血液也属于组织层次B.一个西瓜属于器官层次,一个西瓜中的每一粒种子属于组织层次C.培养皿中的酵母菌菌落属于群落层次D.一片杨树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而不是种群层次答案 D解析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包括神经、肌肉、上皮、结缔等多种组织,属于器官层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植物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故一个西瓜和西瓜中的种子都属于器官层次;酵母菌菌落中只有酵母菌一种生物,属于种群层次;一片杨树林不仅包括该区域中所有的生物,还包括该区域中所有的非生物部分,所以一片杨树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四种情况,各自对应的层次是()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④池塘A.个体、群落、种群、无机环境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C.个体、种群、群落、无机环境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答案 B解析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组成了群落;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4.[2016·四川绵阳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 B解析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A错误;生物大分子不是生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其寄生在活细胞内具有生命特征,C 错误;生命系统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D错误。
【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I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I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控制中心【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I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以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这种方式体现出细胞膜结构上的流动性。
【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必修I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原因是它们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但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二、酶的本质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关于酶本质的探索(1)1926年,萨姆纳在刀豆种子提取出了脲酶结晶,后来他又证明了它的成分是蛋白质。
(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
三、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的特点。
2.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 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 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 4.5~6.5之间。
5.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左右的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第1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病毒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C项错误。
2.【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故生物的生活环境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项错误。
3.【答案】C【解析】AD-36是一种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
所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
4.【答案】A【解析】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仅含RNA一种核酸,A项正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C、D项错误。
5.【答案】A【解析】细胞学说只是把动物和植物从结构上统一起来,并不是所有生物,A项错误。
6.【答案】A【解析】甲是细胞生物,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项正确。
丙是病毒,丁是真核细胞,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丙没有细胞结构,B项错误。
甲和乙都有细胞壁,C项错误。
乙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丁是真核细胞,有核膜,D项错误。
7.【答案】B【解析】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A项错误;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镜,B项正确;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项错误;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D项错误。
8.【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1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而图2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的,因此在不调光的条件下,图1的视野比图2亮,A项正确;低倍镜的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间的距离比高倍镜的大,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目镜不换,换的是物镜,因此若图1的物镜是10×的,观察到8个细胞,图2中有2个细胞,视野的直径是图1的1/4,其物镜应为40×,C项正确;若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细胞向左移,则实际上玻片标本向右移,D项错误。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60150004】A.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罗伯特·胡克制造的显微镜比詹森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要高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观察到的人和动物的精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活细胞D.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清楚地观察到了细胞的内部结构【解析】受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制约,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并未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
【答案】D2.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为什么能产生新细胞D.人类认识细胞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答案】B3.下列各项中,都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60150005】A.细菌和SARS病毒B.SARS病毒和AIDS病毒C.发育三周的人胚胎和草履虫D.乌龟和烟草花叶病毒【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C4.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组是( )A.噬菌体和根霉B.细菌和草履虫C.蓝藻和酵母菌D.衣藻和变形虫【解析】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常见种类的区别。
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如噬菌体)。
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主要类群有细菌和蓝藻等。
原生生物是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黏菌。
衣藻、酵母菌、根霉、草履虫、变形虫都是原生生物。
A项中的噬菌体为病毒类,B项中的细菌和C项中的蓝藻为原核生物,可排除。
【答案】D5.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60150007】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析】草履虫这类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细胞中的分子属于构成细胞的物质,没有生命。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对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19040005】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来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析】对于生物,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都具有一般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生长繁殖等。
对于有细胞形态的生物而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而无细胞结构的病毒虽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但其结构的基本单位却并非细胞。
【答案】 D
2.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来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依次是()
①细胞代谢②细胞增殖、分化③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改变
A.①③②B.②①③
C.③①②D.①②③
【解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是①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②细胞增殖、分化,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是③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改变。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导学号:19040007】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生活其中的各种生物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青蛙的表皮细胞
【解析】池塘中的一只青蛙属于个体层次;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因素以及生活其中的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层次;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青蛙的表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答案】 C
4.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HIV
B.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C.HIV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HIV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
【解析】HIV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HIV比细胞小的多,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
【答案】 C
5.考场中考生聚精会神地答题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层次是
()
【导学号:19040008】A.血液B.神经细胞
C.大脑D.神经系统
【解析】完成生命活动需要生命系统,生命系统最小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与“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系统→羊”的层次一致的是()
【导学号:19040009】A.分生区细胞→分生组织→根→茎→小麦
B.骨骼肌细胞→骨骼肌→骨骼→运动系统→牛
C.神经细胞→神经组织→脑→神经网→水螅
D.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
【解析】小麦无系统层次,A错误;骨骼不是由骨骼肌组成的,B错误;水螅无神经细胞等,为简单的神经网,C错误;“上皮细胞→上皮组织→肺→呼吸系统→马”对应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D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7.现有清洁的载玻片、显微镜、食盐、草履虫培养液和草履虫等实验材料和用品,请尝试利用有限的实验设备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请完善下面探究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实验方案: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________有利刺激,________有害刺激。
(3)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①第一步:取一只清洁的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第二步:另取一清洁的载玻片,在左端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含草履虫),在右端滴一滴清水,中间用清水连接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这边放少许________,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位置变化。
第一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草履虫可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本实验是对照实验,①是对照组,可观察草履虫正常的生命活动;②是实验组,可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答案】(1)草履虫对刺激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2)趋向躲避
(3)②食盐草履虫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无固定运动方向,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还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分裂草履虫从含有食盐的培养液向清水方向移动
(4)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密切,草履虫依靠细胞这一结构完成运动、分裂、代谢、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等生命活动
8.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鱼类以及水生植物等(见图)。
【导学号:19040012】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的一只变形虫属于________,所有的变形虫构成________________,湖中所有的鱼类________,各种生物构成________,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
(2)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从湖中取了一瓶水送到实验室,用于研究这个湖的污染情况。
他们首先检查所带回的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
请问:
①这个过程中一般常用什么仪器检查有无生物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推测,怎样通过水中生物数量的多少判断湖水的污染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变形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一只变形虫属于个体或细胞层次;由种群的概念即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构成种群,可判断所有的变形虫构成种群;湖中的所有鱼,既不能算是同种生物,也不能算是生物种群总和;湖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湖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判断湖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由于肉眼观察不到,因此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
首先要观察到是否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存在,然后再依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判断湖水污染的情况。
【答案】(1)细胞或个体种群不构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群落生态系统
(2)①光学显微镜②根据水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判断:若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说明污染轻;否则说明污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