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池深入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8
1.简介DBCP(DataBase Connection Pool),数据库连接池。
是 apache 上的一个 java 连接池项目,也是tomcat 使用的连接池组件。
单独使用dbcp需要3个包:common-dbcp.jar,common-pool.jar,common-collections.jar由于建立数据库连接是一个非常耗时耗资源的行为,所以通过连接池预先同数据库建立一些连接,放在内存中,应用程序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直接到连接池中申请一个就行,用完后再放回去。
dbcp提供了数据库连接池可以在spring,iBatis,hibernate中调用dbcp完成数据库连接,框架一般都提供了dbcp连接的方法;tomcat中也提供了dbcp的jndi设置方法,也可以不在框架中使用dbcp,单独使用dbcp 需要3个包:common-dbcp.jar,common-pool.jar,common-collections.jar2.参数说明翻译自这里可以开启PreparedStatements池. 当开启时, 将为每个连接创建一个statement 池,并且被下面方法创建的PreparedStatements将被缓存起来:●public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String sql)●public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Statement(String sql, int resultSetType, intresultSetConcurrency)如果容许则可以使用下面的方式来获取底层连接:Connection conn = ds.getConnection();Connection dconn = ((DelegatingConnection) conn).getInnermostDelegate();...conn.close()默认false不开启, 这是一个有潜在危险的功能, 不适当的编码会造成伤害.(关闭底层连接或者在守护连接已经关闭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它).请谨慎使用,并且仅当需要直接访问驱动的特定功能时使用.注意: 不要关闭底层连接, 只能关闭前面的那个如果开启"removeAbandoned",那么连接在被认为泄露时可能被池回收. 这个机制在(getNumIdle() < 2) and (getNumActive() > getMaxActive() - 3)时被触发。
Hikari数据库连接池配置详解展开全文1.<!-- Hikari Datasource -->2.<bean id="dataSourceHikari" class="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3.destroy-method="shutdown">4.<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value="${jdbc.driver}" />5.<property name="jdbcUrl"value="${jdbc.url}" />6.<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ername}" />7.<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 />8.<!-- 连接只读数据库时配置为true,保证安全 -->9.<property name="readOnly"value="false" />10.<!-- 等待连接池分配连接的最大时长(毫秒),超过这个时长还没可用的连接则发生SQLException,缺省:30秒 -->11.<property name="connectionTimeout" value="30000" />12.<!-- 一个连接idle状态的最大时长(毫秒),超时则被释放(retired),缺省:10分钟 -->13.<property name="idleTimeout"value="600000" />14.<!-- 一个连接的生命时长(毫秒),超时而且没被使用则被释放(retired),缺省:30分钟,建议设置比数据库超时时长少30秒,参考MySQL15.wait_timeout参数(show variables like '%timeout%';) -->。
java 数据库连接池原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数据库连接池是在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充当中间层的一种技术,它能够管理数据库连接的创建、分配和释放,从而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库访问方式。
在开发Java应用程序时,使用数据库连接池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性能和扩展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解释其相对于传统连接方式的优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然后,我们会介绍常见的Java中的数据库连接池框架,并演示如何通过配置文件进行连接池的配置。
最后,我们还会分享一些优化技巧,帮助你进一步提升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
1.3 目的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掌握以下知识:- 了解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理解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及其在Java中实现方式;- 掌握常见的Java中使用到的数据库连接池框架;- 学习如何通过配置文件进行数据库连接池配置;- 了解如何优化数据库连接池性能以及相关技巧。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拓展性。
同时,读者也将具备一定的优化数据库连接池的能力,使其适应不同规模和并发情况下的需求。
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
2. 数据库连接池原理:2.1 数据库连接概念解释:在Java开发中,与数据库进行交互通常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连接。
每次请求都需要创建和销毁连接会导致性能上的损耗。
而数据库连接池则是一种重复利用已有连接的机制,通过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并将其保存在池中,以供程序使用,从而提高了数据库操作的效率。
2.2 连接池的作用和优势: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是管理和维护多个数据库连接,并提供这些连接给应用程序使用。
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提高系统性能: 连接池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从而减少了系统资源消耗和响应延迟。
- 资源利用率高: 连接池可以实现对已有连接的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 querytimeout默认值 -回复 Druid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高效、稳定的Java连接池,它提供了很多配置选项,包括querytimeout(查询超时)的默认值。本文将重点讨论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以及如何调整和使用它。
第一步,我们先了解什么是Druid数据库连接池。Druid是阿里巴巴开发的一个高性能、可扩展的数据库连接池,被广泛应用于Java项目中。它提供了丰富的监控功能、SQL防火墙、批量处理、缓存等特性,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数据库连接。
下一步,我们来了解querytimeout的概念。Querytimeout是指在执行数据库查询时,如果查询花费的时间超过了事先设定的时间,连接池将会自动中断该查询并返回超时错误。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某个查询长时间占用连接池资源的情况,从而保证连接池的可用性和性能。
接下来,我们探讨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在Druid连接池的默认配置中,并没有明确指定querytimeout的默认值。这意味着当我们使用Druid连接池时,默认情况下不会对查询设置超时时间。这可能是因为Druid默认将长时间的查询认为是用户自己的选择,因此没有设置默认的querytimeout。 然而,Druid连接池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为每个查询设置超时时间。我们可以使用setConnectionProperties方法来设置querytimeout属性,将超时时间以键值对形式添加到连接属性中。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当前查询设置超时时间为5秒: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setProperty("querytimeout", "5");
Druid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DruidDataSource(); dataSource.setConnectionProperties(properties);
HikariCP是一款高性能的Java数据库连接池,它大大提升了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在SpringBoot 2.0中,HikariCP被默认为数据库连接池。
连接池的概念来源于TCP的连接建立过程:当服务器与数据库不在同一台机器上时,服务器每次查询数据库都需要先建立TCP连接,这个过程包括了3次握手,如果单程访问时间需要10ms,那么仅建立连接就花费了30ms。
并且TCP还有慢启动的机制,使得一次查询可能需要多次TCP来回,这样查询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并节约资源,HikariCP连接池采用了以下一些重要技术:
-最小化重用开销:通过适当管理空闲连接,尽量复用现有连接,而不是频繁创建新连接。
-并发性能优化:采用多线程处理请求,提升并发性能。
-快速失败:在无法使用任何连接时,立即尝试其他可用连接。
-自动故障转移: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将任务转移到其他可用节点。
此外,HikariCP还有一些重要的配置项可以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autoCommit 控制从池中返回的连接是否自动提交;connectionTimeout设置等待来自池的连接的最大毫秒数;idleTimeout定义了连接在池中允许闲置的最长时间等。
数据库连接池参数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
数据库连接池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时将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小数据库连接数制约。
无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用,连接池都将一直保证至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
连接池的最大数据库连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大连接数,当应用程序向连接池请求的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量时,这些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
数据库连接池的最小连接数和最大连接数的设置要考虑到下列几个因素: 1. 最轻连接数是连接池一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所以如果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量不大,将会有大量的数据库连接资源被浪费。
2. 最小连接数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此数,后面的数据库连接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这会影响之后的数据库操作。
3. 最轻连接数与最小连接数差距最小连接数与最大连接数相差太大,那么最先的连接请求将会获利,之后超过最小连接数量的连接请求等价于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连接。
不过,这些大于最小连接数的数据库连接在使用完不会马上被释放,它将被放到连接池中等待重复使用或是空闲超时后被释放。
连接池基本的思想就是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数据库相连接做为对象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须要出访数据库时,并非创建一个代莱相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抽出一个已创建的空闲相连接对象。
采用完后,用户也并非将相连接停用,而是将相连接摆回去连接池中,以供下一个命令出访采用。
而相连接的创建、断裂都由连接池自身去管理。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池的参数去掌控连接池中的起始连接数、相连接的上时上限数以及每个相连接的最小采用次数、最小空闲时间等等。
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管理机制去监控数据库相连接的数量、采用情况等。
数据库连接池超时配置及解决方案在使用数据库连接池时,超时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合理配置超时时间可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确保应用程序在高并发环境下高效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连接池超时配置的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
一、超时配置的作用和原理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机制,它预先创建一些数据库连接并保存在连接池中,应用程序在需要数据库连接时,直接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使用完之后再将连接归还给连接池。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创建和关闭连接的开销,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
超时配置是指连接池在获取连接时设置的等待时间,当连接池无法在超时时间内分配连接时,会抛出超时异常。
超时配置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连接池中可用连接的数量,避免连接池过载或者被过度消费。
超时配置的实现原理是通过定时任务和线程池来实现的。
当连接池无法及时分配连接,内部定时任务会定期检查空闲连接的超时情况,并释放超过超时时间的连接。
同时,通过线程池来管理连接请求的分配和回收,保证连接池的高效运行。
二、超时配置的优化策略1. 合理设置连接池的最大连接数连接池的最大连接数决定了连接池中能保存的最大连接数量。
合理设置最大连接数可以避免连接池过载,同时避免系统资源浪费。
如果最大连接数设置过小可能导致连接不足,无法满足系统的并发需求;如果设置过大可能导致系统资源被占用过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2. 设置适当的超时时间超时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
通常来说,超时时间太短会导致连接分配不足,从而抛出超时异常;超时时间过长会导致连接池资源被长时间占用,无法及时释放,影响系统的并发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压力,可以通过监控和调优来确定合适的超时时间。
3. 使用心跳机制心跳机制是连接池中常用的一种优化策略。
可以通过定时发送心跳语句来检测连接的可用性,一旦发现连接不可用,则将其从连接池中移除。
这样可以避免使用不可用的连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 使用连接池分区对于高并发系统,可以考虑将连接池进行分区管理。
dynamicdatasource多数据源中连接池的配置动态数据源多数据源中连接池的配置1. 引言(介绍动态数据源和多数据源的概念)动态数据源和多数据源都是应对多数据库访问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同时访问多个数据库。
其中,动态数据源是在运行时根据需求动态切换数据库连接,而多数据源则是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就配置好多个数据库连接。
连接池是数据库连接的管理工具,它的作用是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建立一个连接池,可以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配置动态数据源和多数据源时,连接池的配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以动态数据源多数据源中连接池的配置为主题,详细介绍如何配置连接池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库访问。
2. 连接池的基本参数配置在配置连接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参数,包括最小连接数、最大连接数、空闲连接时长等。
- 最小连接数:指连接池中保持的最少连接数,当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时,连接池会保证有最小连接数的连接可用。
通常设置为0或者1。
- 最大连接数:指连接池中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当已有连接数达到最大连接数时,新的连接请求将被阻塞等待。
通常根据应用场景和数据库性能来决定,尽量避免设置过大,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 空闲连接时长:指连接在连接池中保持空闲的最长时间,超过该时间的连接将被回收。
通常设置一个较长的时间,以避免频繁的连接创建和销毁操作。
3. 动态数据源连接池的配置动态数据源通过动态切换数据库连接来实现对多个数据库的访问。
在配置连接池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3.1. 数据源的配置在动态数据源中,我们需要配置多个数据源,并将其添加到连接池中。
每个数据源对应一个数据库连接,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来配置。
3.2. 连接池参数的配置为每个数据源配置连接池参数,包括最小连接数、最大连接数、空闲连接时长等。
可以根据每个数据源的特点来设置不同的参数,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3.3. 动态数据源的管理动态数据源需要能够在运行时根据需求动态切换数据库连接。
VBA中的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方法介绍数据库连接是在开发和使用许多应用程序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功能。
而在VBA 中,连接到数据库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取、更新和处理数据。
然而,频繁地开启和关闭数据库连接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库连接池作为一种高效的资源管理技术被引入。
本文将介绍VBA中的数据库连接池的使用方法。
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组已经创建的数据库连接的缓存,由此可减少数据库连接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
连接池会保持一定数量的连接,当应用程序需要连接到数据库时,直接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而不是每次都重新创建新的连接。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使用OLE DB连接池在VBA中,我们可以使用OLE DB连接池来管理数据库连接。
以下是使用OLE DB连接池的步骤:1. 定义数据库连接字符串首先,需要定义用于连接到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
连接字符串包含必要的信息,如服务器名称、数据库名称、用户名和密码等。
示例如下:```vbaDim connStr As StringconnStr ="Provider=SQLOLEDB;Server=ServerName;Database=DatabaseName;UserID=Username;Password=Password;"```2. 创建连接对象在代码中创建连接对象,并将连接字符串作为参数传递给连接对象。
示例如下:```vbaDim conn As ObjectSet conn = 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ConnectionString = connStr```3. 打开连接使用连接对象的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连接。
示例如下:```vbaconn.Open```4. 使用连接连接已打开后,你可以使用连接对象执行SQL查询、更新数据等操作。
示例如下:```vbaDim rs As ObjectSet rs = conn.Execute("SELECT * FROM TableName")' 处理数据rs.CloseSet rs = Nothing```注意:在处理完数据之后,需要关闭连接和结果集对象,以便将连接和资源返回给连接池。
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回复Druid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开源数据库连接池。
它支持诸如MySQL、Oracle、PostgreSQL等多种数据库,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特性和功能,以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使用Druid连接池时,querytimeou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置项,它定义了数据库查询的超时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概念。
连接池是一种能够管理和复用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库连接的创建和关闭开销,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Druid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开源的Java连接池,它提供了诸如连接池大小控制、连接分布式集群管理、SQL 统计和防火墙等丰富的功能和特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一下querytimeout的概念。
querytimeout是一个用于定义数据库查询超时时间的配置项。
在进行数据库查询时,如果查询耗时超过了querytimeout定义的时间,数据库连接池将会中断查询操作,并抛出一个超时异常。
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防止某些查询耗费过多的时间和资源,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那么,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是多少呢?根据Druid连接池的官方文档,Druid数据库连接池的querytimeout默认值是0,即没有超时限制。
这意味着,在默认情况下,Druid连接池不会对数据库查询设置任何超时限制,查询会持续执行直到完成或发生异常。
这对于某些查询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的场景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业务场景下,我们可能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querytimeout值。
这可以通过在连接URL中使用特定的连接参数来实现。
连接参数可以在连接URL中以连接属性的形式进行设置,用于配置连接池的各种属性和特性。
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和性能优化数据库连接池是在数据库操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节省系统资源、增加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并发处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和性能优化。
一、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数据库连接的缓存池,它维护了一定数量的预先创建好的数据库连接。
应用程序可以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可用的连接进行数据库操作,然后在使用完毕后将连接返回给连接池。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地创建和销毁数据库连接,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
数据库连接池一般由以下几个组件组成:1. 连接池管理器:用于创建、销毁和管理数据库连接。
2. 连接池:用于存放已经创建的数据库连接。
3. 连接状态管理器:用于记录和管理每个连接的状态。
当应用程序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它首先会向连接池管理器请求一个连接。
连接池管理器会检查连接是否可用,如果有空闲的连接,则将一个连接分配给应用程序。
如果连接池中没有空闲的连接,且连接池未达到最大连接数限制,则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并分配给应用程序。
当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会将连接返还给连接池,连接池会将连接置为可用状态,供其他应用程序使用。
连接池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流程进行描述:1. 初始化连接池,创建指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
2. 当应用程序请求连接时,连接池管理器分配一个可用连接给应用程序。
3. 应用程序使用连接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应用程序使用完连接后,将连接返还给连接池,连接池管理器将连接置为可用状态。
5. 连接池管理器定期检查连接的可用性,如果连接不可用,则将其从连接池中移除。
6. 当连接池中的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限制时,新的连接请求将被暂时阻塞或者请求超时等待。
二、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方法:1. 合理配置连接池参数:连接池的性能与其参数的配置有很大的关系。
合理配置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连接池增长速度、连接空闲超时时间等参数可以优化连接池的性能。
Java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与应用Java数据库连接池是管理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的一种技术,它提供了一组API来管理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连接池可以显著提高Web应用程序的性能、可伸缩性和稳定性。
连接池是一个保存连接对象,只需初始化一次并重复使用的对象集合。
与每个连接请求创建和关闭连接的一般方式不同,此模式在应用程序中启动时创建池,并在应用程序关闭时销毁池。
而连接池管理的连接对象是活动的数据库连接,它们可以像普通的数据库连接对象一样进行用于执行事务、查询等一系列数据库操作。
连接池在创建对象之前检查池中是否有可用对象,如果有,则返回可用的连接对象,否则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对象并将其添加到池中。
连接池还允许开发人员最大程度地使用可用的资源,因为它们不用每次请求都创建一个新的连接对象。
Java应用程序中连接到数据库的最基本方法是执行JDBC连接。
JDBC在连接到数据库时,用户必须手动访问数据库接口并执行所有的连接和关闭连接。
这种方式会导致异步问题,因此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连接池来管理连接。
使用连接池可以有效地提取一些经常性的数据库连接开销,例如TCP协议的应用程序和SQL查询引擎的协议之间的握手和身份验证。
该结构允许开发人员保证整个系统所使用的连接个数是可控的,而不必干扰应用程序的性能。
在Java中,人们可以使用ognl实现连接池的功能,而数据库连接池也是连接池的一种。
Java数据库连接池允许开发人员动态处理对象,因此他们能够更改连接池的大小、闲置连接的最大数目与等等。
总体而言,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程序运行的结果,提供数据连接的稳定性。
这一技术在Web应用程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因是它所提供的连接对象的可重用性和作为整个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性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并降低成本。
数据库连接池的最大超时时间数据库连接池的最大超时时间1. 引言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机制,它可以提高数据库访问的效率和性能。
连接池中的连接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从而避免了频繁地创建和释放数据库连接。
在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最大超时时间。
2. 数据库连接池的概述数据库连接池是一个位于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中间层。
当应用程序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它可以从连接池中获取一个空闲的数据库连接,而不必重新创建一个新的连接。
使用连接池可以有效地管理数据库连接,降低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最大超时时间的定义最大超时时间是指连接在连接池中闲置的最大时间。
当一个连接在连接池中空闲的时间超过最大超时时间时,它将被自动关闭,释放数据库连接资源。
这个参数的设置对数据库连接的有效利用和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最大超时时间的重要性设置合理的最大超时时间可以避免连接在连接池中过长时间的闲置,减少连接资源的浪费。
如果最大超时时间设置得太短,连接可能会被过早地关闭,导致后续的数据库访问操作失败。
而如果最大超时时间设置得太长,连接池中的连接可能会一直占用着宝贵的资源,导致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过高。
5. 最大超时时间的配置在常见的数据库连接池实现中,如Apache Commons DBCP、C3P0等,都提供了设置最大超时时间的接口或参数。
一般情况下,最大超时时间的单位是毫秒,可以通过修改相应的配置文件或调用相关的API来进行设置。
6. 最大超时时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最大超时时间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访问模式、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和系统的性能需求等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短时任务或并发较高的系统,可以适当设置较短的超时时间以迅速释放连接资源。
而对于长时任务或连接稀缺的系统,可以适当设置较长的超时时间以减少连接的创建和释放频率。
7. 最大超时时间的监控与调优为了保证数据库连接池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及时监控和调优最大超时时间。
sqlserver 数据库连接池设置方法-回复SQLServer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并发处理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资源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以下步骤来设置SQLServer数据库连接池。
1. 确定数据库连接池的大小连接池的大小是指连接池中同时可用的连接数量。
它的设置应该考虑到系统负载、使用连接数的峰值和资源的可用性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连接池的大小应该被限制在纳入系统容量范围内。
2. 设置最小和最大连接数最小连接数是指连接池中保持的最小连接数,无论连接使用与否。
最大连接数是指连接池中可以创建的最大连接数。
一般来说,最小连接数应该根据对系统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而最大连接数则应根据系统的容量和扩展性进行设置。
3. 设置连接超时时间连接超时时间是指连接在连接池中保持的最长时间。
当连接超过设定的超时时间后,连接将被断开并从连接池中移除。
超时时间的设置应该根据对系统负载、连接的使用情况以及系统资源的可用性进行合理调整。
4. 设置连接闲置超时时间连接闲置超时时间是指连接在连接池中保持的最长闲置时间。
当连接在连接池中闲置超过设定的超时时间后,连接将被关闭并从连接池中移除。
闲置超时时间的设置应该根据对系统负载、连接的使用情况以及系统资源的可用性进行合理调整。
5. 设置连接回收策略连接回收策略是指连接被回收的条件和方式。
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比如连接在使用完毕后或者在出现异常情况下被回收。
并且还可以设置连接回收的方式,比如可通过将连接关闭或者通过连接池重新初始化连接来回收连接。
6. 监控和调优连接池在应用程序运行期间,可以通过监控连接池的性能指标,比如连接获取成功率、连接获取性能、连接回收情况等来了解和调优连接池。
可以通过调整连接池的配置或者增加系统资源来满足应用程序的需求。
总结起来,设置SQLServer数据库连接池的方法分为确定连接池的大小、设置最小和最大连接数、设置连接超时时间、设置连接闲置超时时间、设置连接回收策略和监控和调优连接池。
数据库连接与连接池的性能测试与比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已经成为众多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数据库操作中,连接和连接池的性能对于系统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数据库连接和连接池的性能进行测试与比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1. 数据库连接与连接池的基本概念在开始测试与比较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数据库连接和连接池的基本概念。
1.1 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连接表示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渠道。
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每个数据库连接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网络连接,并在使用完毕后关闭。
数据库连接是资源密集型的操作,因为每次连接请求都需要进行网络通信的建立和断开过程。
1.2 连接池连接池是在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建立的一组预先初始化的连接,这些连接在应用程序请求时被重用。
连接池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频繁建立和关闭数据库连接的开销,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效率和性能。
2. 性能测试方法为了测试和比较数据库连接和连接池的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2.1 建立连接的时间通过记录每次连接建立的时间来获取数据库连接的性能数据。
这可以让我们了解每次连接请求的响应时间,并对比连接池和单个连接之间的性能差异。
2.2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期间检测系统的资源占用情况,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和网络带宽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连接池对系统资源的影响,并对比与不使用连接池的性能差异。
2.3 并发请求测试通过同时发送多个并发请求来测试连接池在处理并发请求时的表现。
通过观察并发请求的处理时间和吞吐量等指标,可以评估连接池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优势。
3. 连接与连接池性能的比较在进行性能测试后,我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连接和连接池性能的比较,以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3.1 连接性能通过比较连接的建立时间,我们可以发现连接池相对于单个连接的优势。
连接池允许重复使用预先初始化的连接,避免了频繁建立和关闭连接的开销,从而提高了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响应速度。
使⽤druid数据库连接池连接,配置⽂件详解<bean id="dataSource" class="com.alibaba.druid.pool.DruidDataSource"init-method="init" destroy-method="close"><!-- 基本属性 url、user、password --><property name="url" value="${jdbc.url}"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er}"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jdbc.password}" /><!-- 配置初始化⼤⼩、最⼩、最⼤ --><property name="initialSize" value="1" /><property name="minIdle" value="1" /><property name="maxActive" value="20" /><!-- 配置获取连接等待超时的时间 --><property name="maxWait" value="60000" /><!-- 配置间隔多久才进⾏⼀次检测,检测需要关闭的空闲连接,单位是毫秒 --><property name="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value="60000" /><!-- 配置⼀个连接在池中最⼩⽣存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property name="minEvictableIdleTimeMillis" value="300000" /><!-- oracle必须这样配置检查,不了会报检查错误 --><property name="validationQuery" value="SELECT 1 FROM DUAL" /><property name="testWhileIdle" value="true" /><property name="testOnBorrow" value="false" /><property name="testOnReturn" value="false" /><!-- 配置监控统计拦截的filters --><property name="filters" value="stat" /></bean>。
数据库连接池之Hikari源码解析Hikari连接池⽬前公认是性能最⾼的数据库连接池,同时也是SpringBoot2.0以后默认使⽤的数据库连接池。
⼀、Hikari的使⽤1.1、Hikari相关配置由于Springboot2.0默认就是使⽤的Hikari连接池,所以⽆需额外添加Hikari相关的maven依赖。
只需要在application.yml添加对应的配置即可,如下:spring.datasource.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spring.datasource.url=jdbc:mysql://127.0.0.1:3306/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autoReconnect=true&useSSL=false&zeroDateTimeBehavior=convertToNull ername=adminspring.datasource.password=adminspring.datasource.type=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spring.datasource.hikari.minimum-idle=5spring.datasource.hikari.maximum-pool-size=15spring.datasource.hikari.auto-commit=truespring.datasource.hikari.idle-timeout=30000spring.datasource.hikari.pool-name=DatebookHikariCPspring.datasource.hikari.max-lifetime=1800000spring.datasource.hikari.connection-timeout=30000spring.datasource.hikari.connection-test-query=SELECT 11.2、Hikari配置详解配置项案例值描述autoCommit true是否⾃动提交connectionTimeout30000客户端创建连接等待超时时间,如果30秒内没有获取连接则抛异常,不再继续等待idleTimeout60000连接允许最长空闲时间,如果连接空闲时间超过1分钟,则会被关闭maxLifetime1800000连接最长⽣命周期,当连接存活时间达到30分钟之后会被关闭作退休处理minimumIdle1连接池中最⼩空闲连接数maximumPoolSize10连接池中最⼤连接数readOnly false从池中获取的连接是否是只读模式validationTimeout5000测试连接是否空闲的间隔leadDetectionThreshold60000连接被占⽤的超时时间,超过1分钟客户端没有释放连接则强制回收该连接,防⽌连接泄漏⼆、Hikari源码解析2.1、获取连接1、Hikari中的核⼼类为HikariDataSource,表⽰Hikari连接池中的数据源,实现了DataSource接⼝的getConnection⽅法,getConnection⽅法源码如下: 1/** 连接池对象2 * fastPathPool 会在初始化时创建3 * pool 是在获取连接数创建4 * volatile修饰pool导致每次读pool都要从主存加载,每次写也要写回主存,性能不如没volatile修饰的fastPathPool5 * */6private final HikariPool fastPathPool;7private volatile HikariPool pool;89/** 获取连接*/10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throws SQLException11 {12if (isClosed()) {13throw new SQLException("HikariDataSource " + this + " has been closed.");14 }15/** 如果fastPathPool存在则直接获取连接 */16if (fastPathPool != null) {17return fastPathPool.getConnection();18 }19/** 如果没有fastPathPool 则创建HikariPool对象 */20 HikariPool result = pool;21if (result == null) {22synchronized (this) {23 result = pool;24if (result == null) {25 validate();26 ("{} - Starting...", getPoolName());27try {28/** 初始化创建HikariPool对象*/29pool = result = new HikariPool(this);30this.seal();31 }32catch (PoolInitializationException pie) {33//34 }35 }36 }37 }38/** 调⽤pool的getConnection()⽅法获取连接*/39return result.getConnection();40 }1public HikariDataSource(HikariConfig configuration)2 {3 configuration.validate();4 configuration.copyStateTo(this);56 ("{} - Starting...", configuration.getPoolName());7pool = fastPathPool = new HikariPool(this);8 ("{} - Start completed.", configuration.getPoolName());910this.seal();11 }getConnection⽅法逻辑不多,主要是调⽤了HikariPool的getConnection()⽅法,⽽HikariDataSource中有两个HikariPool对象,⼀个是fastPathPool是在HikariPool 有参构造函数中创建, 如果没有创建fastPathPool,那么就会在getConnection⽅法时创建pool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