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治疗之“松弛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放松疗法松弛疗法又称放松训练。
【目的】通过一定程序训练,学会精神及躯体(骨骼肌)放松。
【适应症】焦虑症,恐怖症,各种心身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如紧张性头痛、入睡困难、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性功能障碍等,以及转变A型行为模式等。
【方法】要求患者首先体验肌肉紧张和肌肉松弛在感觉上的差别,以使自己主动掌握松弛过程;再进一步加深松弛训练,直至能自如地放松全身肌肉。
具体过程大致如下:(一)患者处于舒适位置,医生令其放松,并深慢呼吸。
在深吸气后屏息数秒钟,然后缓缓呼气,同时全身放松。
如此重复几次,使患者完全安静下来。
(二)医生速度缓慢地以言语指导和暗示,嘱患者逐一收缩而后放松身体各处的大块肌群。
首先从手部开始训练,然后依次是前臂、二头肌、三头肌、头颈部、肩部、胸部、背部、腹部、大腿、小腿、足部。
每进行一块肌群的收缩和放松,就让患者体验紧张和松弛的感觉差别。
(三)经反复训练,当患者能自我暗示放松全身时,上述医生主持下的交替紧张放松训练即可逐渐停止。
此后,患者便可在任何情况下凭个人对放松的感觉,反射性地使自己放松。
【注意事项】(一)放松训练一定要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免外界对病人训练的干扰。
(二)放松训练中如出现肢体刺痛、震颤、漂浮感、麻木、抽动等特殊感觉,患者病重或对以上感觉感到不安时,必须停止训练。
(三)松弛训练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选择合适的对象。
那些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或过分焦虑紧张,或对此治疗有疑惑、神秘感的患者,难以接受松弛训练,难以达到完全放松状态。
(四)对5岁以下的儿童、精神发育迟滞者、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或病因不明、不能作出明确诊断者,以及不愿接受此疗法的患者,不宜作为治疗对象。
此外,一般认为心肌梗塞或疑为心肌梗塞的患者。
青光眼眼压控制不满意或训练过程中眼压增加者,训练过程中血压增高、头痛、头晕或出现妄想性恶心呕吐、失眠及具有精神症状者,也不宜使用本疗法。
(五)训练前可了解患者暗示性的高低,暗示性高者较易学会放松,暗示性低者可用周围性暗示以加快其学习放松的进度。
松弛疗法本篇主要介绍国外相当流行的松弛疗法,由美国杰克逊博士在1929年编创,包括肌肉松弛和日常生活松弛,其目的都是为了松弛紧张的神经系统,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现已比较普遍地运用于临床。
日常生活松弛比较简单,也容易做到,如谈心、交友、阅读、种花、养鱼、听音乐以及写字、绘画等都可以使自己的精神状态放松。
肌肉松弛则要有一套专门的训练方法,美国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肌肉松弛法的训练程序如下:(1)找一个舒适、宁静、光线柔和的房间,关好房门,坐在高低适中的椅子上,两脚平放在地上,双眼微闭。
(2)逐渐调匀呼吸。
(3)缓慢地进行深呼吸,在呼气时心中默念“放松”;(4)把注意力集中在脸部,想象脸部和眼睛的紧张感就像打结的绳子或是握紧的拳头,随着呼气一次次逐渐将其完全松开。
(5)体会脸部和眼部的舒松感,此时好像有波动的气流遁通全身。
(6)紧闭双眼,脸部绷紧,咬紧牙关,然后突然全部放松下来,并让舒松感扩散到全身各个部位。
(7)用上述方法在身体各部位进行练习,从上到下的各个部位顺序是:头部、颈部、肩膀、背部、上臂和前臂、双手、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踝关节、双脚、脚趾。
每个部位的练习,都要配合想象,即先想象绷紧、再放松。
如此循环住复,直到全身上下彻底放松。
(8)当完全放松时,在舒适宁静的意念中,静坐3—5分钟。
(9)然后慢慢放松上下眼皮,准备睁开,想象似乎看到了宽敞的房间,使意念渐渐地回到现实中来。
(10)双眼完全睁开。
至此,即已完成一段练习,可以去干日常事务。
进行肌肉松弛法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环境和室内应保持尽量幽静,没有噪音干扰。
(2)患者的坐位必须十分舒适。
(3)必须清除头脑中的一切杂念,使大脑也处于松弛状态。
(4)循序渐进,听其自然。
开始练习时,情绪不容易安定下来,这时不能着急(如责备自己只能加重紧张感)。
一般说来,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就可逐渐安静下来。
把松弛当作一种娱乐,在松弛疗法中,可以配合收听轻音乐或听大海波涛录音等。
焦虑症引起的头晕怎么办焦虑症这种疾病在患病期间是有可能会引发很多对人们身体不利的症状和疾病,焦虑症还会诱发很多患者的头晕现象,如果焦虑症患者有了头晕的症状就必须要合理的改善,头晕是一种折磨,如果经常头晕的话甚至会危害到患者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焦虑症是一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疾病,那么焦虑症引起的头晕到底该怎么办?(一)、松弛疗法,包括生物反馈疗法,瑜伽、静气功等。
松弛疗法就是以深部肌肉的松弛训练来对抗焦虑反应,即出现焦虑症状时便进行放松,使焦虑反应受到抑制而逐渐减轻。
松弛疗法治疗焦虑症状的具体操作为:让病人靠在沙发或卧于床上,全身各部位均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按照医生的指导语,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
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
除了在医生指导下训练以外,还要在家中反复练习。
要求病人能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可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如此即可迅速缓解出现的焦虑反应。
(二)、坚定信心:患者应认识到焦虑症不是一种器质性疾病,对生命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应坚信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经过适当的治疗,此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三)、心理疏导: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泰然处之的境界。
(四)、增强防御: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心情豁达开朗。
如果是因为焦虑症疾病而患上的头晕现象的话就要及时的做这些相关的处理,减少自己头晕的程度,面对焦虑症疾病做治疗和改善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调节饮食,很多时候都是跟饮食有关系的,期间多吃清淡一点的食物,然后注意控制和调心情,长久下来疾病哦会得到控制。
放松疗法放松疗法的原理是,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
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
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
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晚上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人们经常要受到各种生活事件的压力和刺激,如工作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经济结据、婚姻危机、患病、亲人病故、……这一切的压力和刺激,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应激。
应激所引起的人体反应是多方面的,不但能引起生理反应,而且也能引起心理反应。
前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肾上腺能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肌张力增高等;另一为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大量分泌,ACTH等肾上腺素皮质的分泌活动可以起直接效应,主要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抑制炎症反应、对抗过敏反应、血糖升高等。
心理反应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利于应激为的;另一类是干扰应激能力的,例如过度的焦虑、情绪激动等,由此引起认知和自我评价的障碍。
治疗效果放松训练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在进入放松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功能降低,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即肌肉放松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请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的感觉。
同时加强了付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的分泌。
心理学放松技术的常用的四种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而放松技术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放松技术常用的四种方法。
第一种:渐进性肌肉松弛技术
渐进性肌肉松弛技术是一种通过放松肌肉来达到放松情绪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先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然后逐渐收缩一个肌肉群,并在最大收缩时停留几秒钟,然后缓慢松弛。
这个过程从脚趾开始,逐渐向上,直到所有的肌肉都被放松。
第二种:呼吸控制技术
呼吸控制技术是一种可以使身体放松的简单方法。
具体方法是通过缓慢、深呼吸来减少肌肉紧张和心率,从而使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第三种:正念冥想技术
正念冥想技术是一种通过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想法来减轻情绪
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专注于呼吸,让思维和感觉在此时此刻停留,不去干扰其他事物。
第四种:想象放松技术
想象放松技术是一种通过想象一个放松和愉悦的场景来减轻紧
张和焦虑的方法。
具体方法是想象一个美丽的风景、一个温暖的日子、一个幸福的场景,然后尽可能地感受场景中的细节和感觉。
总之,心理学放松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紧张和焦虑,改善心理状态。
以上介绍的四种方法都很容易实践,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
合自己的方法。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作为焦虑症的颉颃反应应用于治疗的,特别对消除青少年考试焦虑有特殊的作用。
它可帮助克服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振奋精神。
这与我国的太极拳、站桩功、坐禅等很相似,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造成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而且在方法上简便易行,经过简单学习便可自行操作,是青少年减轻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好方法。
松弛反应训练,是一种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紧张和强身祛病目的的行为训练技术。
一般的松弛反应训练方法,使用较多的是1938年由德国心理学者雅可布森(Jacobson)所首创的渐进性松弛法。
此法可使被试者学会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时能体验到自身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和躯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松静的效果。
后经沃尔浦采用,现在放松训练已成为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它既可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它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
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和日本的坐禅等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一般认为,不论何种松弛反应训练技术,只要产生松弛反应都必须包含四种成份:安静的环境;被动、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精神内守(一般通过重复默念一种声音,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来实现)。
1、一般放松训练下面介绍临床常用的放松训练.环境要求:房间要求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没有噪音和干扰。
周围声音要求:治疗者在训练时,说话声音要低沉、轻柔、安详和愉快,吐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
准备工作:让接受放松训练者靠坐在沙发上,尽量坐得舒服,轻轻地闭上眼睛。
然后,告诉接受训练者:“现在,我教你怎样使自己放松。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先让你体验紧张,然后再放松。
因为只有知道了紧张的感觉,才能更容易体验放松的感觉,从而学会如何保持这种感觉。
放松疗法(Relaxation therapy)又称松弛疗法、放松训练,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
实践表明,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
像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是以放松为主要目的的自我控制训练。
[适应症]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理论基础]放松疗法是基于下述理论假设:即认为一个人的心情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
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脏分泌”系统的反应,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
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驰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时,不仅“情绪”上“惶失措”,连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变得紧僵硬,即所谓心惊肉跳、呆若木鸡;而当紧的情绪松弛后,僵硬肌肉还不能松弛下来,即可通过按摩、沐浴、睡眠等方式让其松弛。
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训练一个人,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
[治疗原则][操作实务]放松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第一次进行放松训练时,做为示,施治者也应同时做。
这样可以减轻求治者的羞涩感,也可以为求治者提供模仿对象。
事先得告诉求治者,如果不明白指示语的要求,可以先观察一下施治者的动作,再闭上眼睛继续练。
②会谈时进行的放松训练,最好用施治者的口头指示。
以便在遇上问题时,能及时停下来。
施治者还可以根据情况,主动控制训练的进程,或者有意重复某些放松环节。
③在放松过程中,为了帮助求治者体验其身体感受,施治者可以在步与步的间隔时,指示病人,如“注意放松状态的沉重、温暖和轻松的感觉”,“感到你身上的肌肉放松”,或者“注意肌肉放松时与紧的感觉差异”等。
松弛训练法名词解释
松弛训练法是一种心理疗法,它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技巧帮助人们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在松弛训练法中,个体被引导和教育如何消除紧张和焦虑,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平静和放松。
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和想象力训练等手段,个体可以学会控制身体和思绪,减轻压力、恢复能量、提升幸福感。
松弛训练法能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减少身体疼痛、缓解紧张情绪、降低血压,对于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种心理疗法可以通过个人练习或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第四章行为疗法行为疗法(Behavior therapy)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
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早期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华生,美国的斯金纳,后来有英国的艾森克、南非的沃尔普、美国的班杜拉、贝克等人。
行为疗法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来看,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以经典条件作用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为基点。
一、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学说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I. M. Sechenov)。
他在1863年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认为一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就其发生机制来说都是反射。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活动性质的旧观念。
巴甫洛夫(I. P. Pavlov)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他在实验室中研究狗的消化过程时,无意中发现狗不仅仅是在食物出现时才分泌唾液,当与食物出现相关的其他刺激物单独出现时狗也会有相同的反应。
巴甫洛夫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他在给狗喂食的同时,对狗进行一个节拍器的声音刺激(中性刺激,也称无关刺激)。
这样结合多次以后,狗只要听到节拍器的声音(但没有食物),就会有唾液流出(反射行为)。
巴甫洛夫将这种后天习得的对一个中性刺激的反射行为就称为条件反射,这个中性刺激就是条件刺激。
巴甫洛夫进一步又发现,几乎任何的先天性反应(如眨眼等)都可以与任何刺激(如颜色、声音等)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CR);反过来讲,条件反射的建立必须依赖于一种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ing reflex,简称UR),否则无法形成。
放松功的练习方法及治疗作用放松功是静功的一种,是通过大脑思维意识的放松,把身体调整到自然、轻松、舒适,解除身心紧张状态,以消除身体和大脑的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能使意念逐渐集中,排除杂念,安定心神,疏通经络,协调脏腑,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
放松功是近代人在继承古人静坐意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功法,侧重精神内守,意导气行,与慢细匀长的呼吸配合。
古代虽无其名,但有类似的修炼内容,如《苏沈良方》中的“静守”、“静坐”,近代丁福保介绍的“松弛法”,美国的“渐进性放松疗法”、日本的“松弛反应”、前苏联的“自我暗示、放松训练法”都与放松功相似。
本功法具有安全有效,不受环境条件地点的限制,易学、易练、易见效益等特点,站、坐、卧、行均可。
既适合健康人练习,是练功入静的基础,又适合患者康复练习。
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功法之一。
一、功法(一)意松法意松法是在大脑皮层意念的主动调节下,意念配合呼吸,对人体进行从头到脚,或逐段、分块,或整体、局部地进行放松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1.松通养心法松通养心法是有意识将身体从上到下进行放松,要求目内视、意内想、耳内听,结合默念“松”和存想放松部位如发面、水波、电波一样一圈圈扩大,从而体会“松”感的方法。
⑴姿势:站、坐、卧、行均可。
⑵呼吸:采用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
⑶意念:头→颈→肩→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胸背→腰腹→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脚。
意想每个部位,连续“松”3次。
然后,男子左手在内,女子右手在内,双手轻轻按于腹部,意守肚脐,眼看肚脐,耳听肚脐;意守脐下3寸丹田,眼看丹田,耳听丹田;意守两肾间的命门穴,眼看命门,耳听命门。
再静立片刻,待口中津液增多将津液后分三次吞咽,用意引至下丹田,名为“玉液还丹”。
咽津3次后,两手相搓如火,做干洗面、梳头,缓慢转动颈部,松肩,活动腰,随意散步,即可收功。
操作提示:操作时目内视,意内想,耳内收,每想到一处时默念“松”,意想该处象发面一样松开“变大”。
龙源期刊网
心理疾病治疗之“松弛疗法”
作者:马志国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7年第04期
松弛疗法又称“松弛训练法”,是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基础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实用有效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呼吸松弛训练法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吸气和深呼气方法,达到松弛目的。
一般要求连续呼吸20次以上,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0~15次。
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最大吸气后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两手放松,处于全身肌肉松弛状态。
如此重复呼吸。
训练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思想专一,全身肌肉放松。
平时每天练习1~2次,每次10~15分钟。
有计划地训练,自我体会身心松弛的效果。
每一训练期(医学上称“疗程”)为15~20次。
想象松弛训练法遇到不良情境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时,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主动地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用以转换或对抗不良心理状态。
例如想象自己躺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海边聆听大海的波涛声,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情趣;想象自己在环境幽雅、景色迷人的公园里休憩,在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中感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乐趣,心情无比舒畅。
想象的内容最好是自己过去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情景,并且能唤起终身难忘的轻松愉快心理。
对于足不出户、想象力不丰富、生活经历贫乏者,补救的办法是想象自己观看过的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影视节目中的情景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