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与药品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药典质量标准药典质量标准是指药品的质量标准,它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管的重要依据。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一、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药品的药理学、药剂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药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情况。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药典质量标准的内容。
药典质量标准包括药品的理化性质、质量指标、检验方法、贮存条件、包装规范等内容。
药典质量标准是药品质量的定性和定量标准,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依据,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依据。
三、药典质量标准的意义。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药典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地减少药品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药典质量标准的要求。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需要经过专家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药典质量标准的执行。
药典质量标准的执行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管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对药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药典质量标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六、药典质量标准的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药品监管的不断加强,药典质量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七、结语。
药典质量标准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强对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药品质量和患者的健康。
目前常用的药典标准有英国药典(BP)、欧洲药典(EP)、美国药典(USP)、德国药典(DAP)、日本药典(JP)、中国药典(CP)British Pharmacopoeia(BP)英国药典英国药典是英国官方医学标准集,是英国药品委员会的正式出版物,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出处。
该药典囊括了几千篇颇有价值医学专题论文,其中有几百篇是医学新论。
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所有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
对于制药厂和化学工业、政府管理者、医学研究院及学习制药的学生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英国The Stationery Office出版社在2001年五月出版发行的《英国药典2001》(British Pharmacopoeia 2001)是英国药典的最新版本。
Europe Pharmacopoeia(EP)欧洲药典欧洲药典委员会以协调欧洲药典的操作为目的,由二十六国组成:奥地利、比利时、波斯尼亚黑塞哥伟那、克罗地亚、塞普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利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马其顿、土耳其、英国和欧共体。
欧洲药物质量理事会认证秘书处给予适应性证明书(COS),用以证明原料药生产商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是以欧洲药典专论适当控制的。
要取得此证书,生产商需要提交一详细的档案,其中可能含有机密资料,此证书用户表明通过应用欧洲药典有关专论,能够检查药物原料和辅料是否适用于人用药品的生产,也就是说,从这一特殊方法(包括原材料)生产的药品的所有可能杂质和污染能够由有关专论的要求来完全控制。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美国药典美国药典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是为完成促进公众健康的使命,通过建立起国家技术标准来保证人类和牲畜使用的药物的质量。
这些标准是从一个包含全体群众的独特的程序中发展起来的,并被全世界所接受。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指导原则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的⽬的是证明采⽤的⽅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法需经验证;在药品⽣产⼯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法进⾏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法也需进⾏验证。
⽅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的⽅法包括理化分析⽅法和⽣物学测定⽅法,其中理化分析⽅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所以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但在进⾏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物制品的特点考虑;相对于理化分析⽅法⽽⾔,⽣物学测定⽅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物学测定⽅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有: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法也应进⾏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性。
在分析⽅法验证中,须采⽤标准物质进⾏试验。
由于分析⽅法具有各⾃的特点,并随分析对象⽽变化,因此需要视具体⽅法拟订验证的指标。
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表1检验项⽬和验证指标项⽬鉴别杂质测定含量测定及校正因⼦内容定量限度溶出量测定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①-+①+专属性②+++++检测限--③+--定量限-+--+线性-+-++范围-+-++耐⽤性+++++①巳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种⽅法不够专属,可⽤其他分析⽅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准确度准确度系指采⽤该⽅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般⽤回收率(%)表⽰。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药品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药品标准是指针对药品的质量、安全、有效性等方面制定的标准。
它是保证药
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患者用药效果的重要保障。
药品标准主要分为药典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类。
1. 药典标准
药典标准是指由国际药典委员会或各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一套关于药品质量、效力和可持续性的标准。
药典标准包括药典的描述、名称、性状、理化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是药品行业中被广泛采用的标准之一。
2.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相关专业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的
药品质量、安全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对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
3. 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生产需求、保证产品质量而制定的内
部标准。
企业标准往往包括了对原料、生产工艺、成品检验等方面的要求,是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药品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衔接,药品生产企业应
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不同标准,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药品标准的监督和执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效果。
○药典的定义药典系国家对所编纂制定的药品标准的统一集成并对其中共性要求给予统一的规定。
药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已作为专有概念(Pharmacopoeia)为世界各国沿用至今。
○《中国药典》的作用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保护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法典;是执行《药品管理法》、监督检验药品质量的技术法规;是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所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中国药典沿革各个时期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年和2005年版共八版英文名:ChinesePharmacopoeiaChP从1963年版起分为一部、二部,从2005年版起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
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医药水平.1953年收载品种531种1963年1310种1977年1925种1985年1489种1990年1751种1995年2375种2000年2691种2005年3214种《中国药典》配套丛书:《药品红外光谱集》《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注释》《临床用药须知》《中国药典英文版》《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彩色图集》《中药材国家标准》《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谱》○中国药典组成凡例:是制定和执行药典必须了解和遵循的法则.解释和说明《中国药典》概念,正确进行质量检验提供指导原则.将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全书中重复说明.其内容同样具有法定约束力.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一般鉴别试验、一般杂质检查方法、有关物理常数测定、试剂配置法等.正文:收载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名称、性状、物理常数、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索引:从2000年版《中国药典》采用“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文名称索引”。
药品标准的类别在国内,现有的药品标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药典标准、药物分析方法和药品质量控制标准。
药典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指定的唯一药物合法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强制性执行。
药典标准主要对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提供具体的规格要求和检测项目,要求制药企业或调剂药房必须紧密遵守。
中国最新的药品标准为2015年版药典。
药物分析方法标准,是根据药典标准所制订的检测方法,用于对药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它同时也是一个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从分子层面起到监管作用。
通过药物分析方法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和控制药品中的杂质以及质量偏差,确保每个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药品质量控制标准,则是制定在药品生产和分销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
主要包含药品标志、质量标准、说明书、使用期限、包装要求、保存条件、剂量、生产批号/编号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药品在整个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质量状况。
药品质量控制标准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制执行的标准之一。
不同类型的药品标准,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
药典标准大部分包括药品名称、主要成分、剂型、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检测方法、存储等要求,力求达到药品标准化生产;药物分析方法标准主要明确药品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试剂、仪器设备、环境和数据记录等要求,是保障药物质量以及检测过程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药品质量控制标准则是针对药品在生产和分销环节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控制的职责分工、实验室及设备要求、档案记录等内容,以确保药品整个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
不同类型的药品标准互为支撑,它们的制定都是为了让药品生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地进行,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更加安全地使用药品。
完善的药品标准将成为未来整个药物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典质量标准药典质量标准是指药典规定的药品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药典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药品质量标准的权威性文件,它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依据。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
药品是与人体健康直接相关的产品,其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严格规范了药品的质量要求,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性,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其次,药典质量标准的实施是为了规范药品生产和经营行为。
药典质量标准对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药典标准进行生产,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按照药典标准进行经营,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杜绝药品质量问题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再次,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提高药品质量水平。
药典质量标准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促进了药品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药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药典质量标准的实施,强制性地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质量,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从根本上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药典质量标准的严格实施,规范了药品市场行为,杜绝了劣质药品的流通,维护了药品市场的良好秩序。
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使药品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提升了消费者对药品市场的信心,促进了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药品质量标准得到严格执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药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药典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只有不断完善药典质量标准,加强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促进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药品标准是指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药品进行规范、检验、控制和监督的标准。
药品标准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药典标准:包括国家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等。
药典标准是一种权威的药品标准,由国家或地区的药典委员会制定,并具有法律效力。
药典标准规定了药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剂型要求等。
2. 国家标准(GB):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家标准,如《药品GMP质量管理规范》(GB 14749)、《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标准》(GB 16819)等。
国家标准是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标准,用于规范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3. 行业标准:由行业组织或协会制定的标准,如中国药学会制定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医药包装材料通用要求》等。
行业标准是针对特定领域、行业的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行业内的操作和质量管理。
4. 企业标准:由药品生产企业制定的内部标准,用于自身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流程。
企业标准通常严于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满足更高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含义是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确定药品的成分、纯度、微生物限度、含量等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可以保证药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药品标准也有助于规范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流程,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高频考点>>药品标准与药典,包括国家药品标准,主要的国际药典以及中国药典,药典凡例中的各项规定。
>>药品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包括药检程序与项目,药品质量检验和体内药物检测。
一、国家药品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颁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2.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1)检测项目的制订要有针对性;(2)检验方法的选择要有科学性;“准确、灵敏、简便、快速”原则。
(3)标准限度的规定要有合理性。
【多项选择题】属于我国现行国家药品标准的有A.《中国药典》B.《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C.药品注册标准D.地方药品标准E.企业药品标准『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国家药品标准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二、国际药品标准1.《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简称:USP,收载原料药和剂型的标准;《美国国家处方集》(The National Formulary)简称:NF,收载药用辅料的标准。
特点:USP通常与NF合并出版,USP39-NF34。
2.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简称:BP;最新版:BP2016。
3.日本药局方(Japanese Pharmacopoeia)简称:JP。
4.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简称:Ph.Eur或EP。
特点:由欧洲药典委员会编辑、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授权出版发行。
【配伍选择题】A.JPPC.BPD.Ch.PE.Ph.Eur.以下外国药典的缩写是1.美国药典2.日本药局方3.欧洲药典『正确答案』BAE『答案解析』A.JP——日本药局方P——美国药典C.BP——英国药典D.Ch.P——中国药典E.Ph.Eur.——欧洲药典三、中国药典《中国药典》,英文缩写Ch.P或CP。
2020年版药典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构成,
收载品种共计5911种。
一部中药收载2711种,二部化学药收载2712种,三部生物制品收载153种。
四部收载通用技术要求361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及其他通则281个、指导原则42个;药用辅料收载335种。
自实施之日起,所有生产上市药品应当符合本版《中国药典》相关技术要求。
凡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的品种,本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同时废止;本版《中国药典》未收载的,仍执行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但应符合本版《中国药典》的相关通用技术要求,经上市后评价撤销或注销的品种,相应历版药典、局(部)颁标准废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原书或访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获取。
免疫化学法免疫化学法是利用抗原抗体在适宜条件下发生特异性、可逆性和非共价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原理,采用不同技术对抗原或抗体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或定位检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法可广泛用于生物原料药或制剂的鉴别试验、纯度与杂质分析、含量或生物活性/效价测定及稳定性等质量属性的监测。
根据对抗原或抗体是否进行标记,免疫化学法可分为标记免疫化学法和非标记免疫化学法。
标记免疫化学法可采用酶、荧光基团、发光基团或放射性核素等作为标记物,常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分析法、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
非标记免疫化学法常见方法有免疫沉淀法、免疫电泳法、凝集反应等。
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典型用途见附表。
在免疫化学法的方法开发阶段,可使用不同的实验设计(DOE)考察多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可设定适宜的系统适用性要求以判定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免疫化学法开发时的主要问题为交叉反应,应通过严格筛选试剂来控制交叉反应,实验中使用的试剂一般有关键试剂和非关键试剂:关键试剂是特定免疫化学法中所特有和专用的,其成分或稳定性有细小变化即会影响实验结果;非关键试剂是指成分上有一定改变也不影响免疫化学法检测性能的试剂。
免疫化学法的建立既可采用自制试剂,也可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
对于采用自制试剂的,抗体的选择至关重要,其决定了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应根据实验的预期用途来选择合适的抗体;另外还需关注自建方法的检测范围、定量区间、检测稀释液的选择、试剂不同批次间的差异性和标准化的操作等。
对于采用商品化试剂盒的,需考察供试品的适用性,如用于供试品中低浓度杂质残留等检测时,尤其要关注高浓度制品本身的组分是否会对残留杂质的检测产生干扰;同时还需考察试剂盒推荐的数据拟合模型的适用性,并关注检测稀释液的适宜性和试剂盒不同批次间的一致性。
对新建立的免疫化学法进行验证时,应系统地拟定实验方案、分析步骤和可接受标准,还需对系统适用性要求进行进一步确认。
2020版药典执行标准一、药品质量标准1. 药品的成分应明确,且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所有药品的含量、杂质、有关物质等应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要求。
2. 药品的外观应符合其相应的质量标准。
包括颜色、形态、气味等特征应符合规定。
3. 药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应满足药品的质量要求,包括阻隔性能、密封性能等。
4. 药品的生产工艺应经过验证,并符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5. 药品的储存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保证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二、药品安全性标准1. 药品的安全性应经过充分的评估和验证,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最小化。
2. 药品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数据应完整,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数据。
3. 药品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应经过临床试验和验证,确保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4. 药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性。
例如,对原料的严格控制、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储存运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三、药品有效性标准1. 药品的有效性应经过临床试验和验证,确保其能够针对特定的病症或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2. 药品的有效性应与适应症相符,不得夸大或缩小其疗效。
3. 药品的使用方法应明确,包括剂量、给药途径、使用频率等,以便病人正确使用。
4. 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应完整,以便医生和病人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5. 药品的生产和销售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
四、药品储存运输标准1. 药品的储存和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2. 药品的储存和运输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防止光照等,以保持药品的质量稳定。
3. 药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始终符合要求。
4. 药品的储存和运输设备应经过验证和维护,以确保其符合药品的质量要求。
5. 在药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对人员素质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药学知识和技能。
药典与药品标准
一、药典
1.药典的性质与作用
①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②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由政府颁发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③收载医疗必需、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规定其质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
④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2.中国的药典
①发展简况
《新修本草》(“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
《中华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缩写:Ch.P):八版(1953版~2005版)。
2005年版:分为3部
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1146种;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原料与制剂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类制剂(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
②《中国药典》分别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
凡例:使用总说明,包括各种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的含义及其在使用时的有关规定。
正文:主要内容,药物和制剂。
附录:检验方法、制剂通则、药材炮制通则、对照品与对照药材及试药、试液、试纸等。
索引:设有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和拉丁学名索引,以便查阅。
3.国外药典
《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欧洲药典》(E.P)
《国际药典》(Ph.Int):仅供参考,对各国药品无法律的约束力。
二、药品标准
1.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2.现行药品标准:《中国药典》、局(部)颁标准——国家药品标准。
1998年成立了药监局,此后,《部颁药品标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
3.药品标准具有法规性质,属强制性标准。
凡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或药用辅料都要执行《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
4.中药材、中药饮片:暂可参照《炮制规范》执行。
5.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如英国的准药典等。
三、处方
1.法定处方
主要是指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收载的处方。
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制造或医师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2.协定处方
一般是根据某一地区或某一医院日常医疗用药需要,由医院药剂科与医师协商共同制定的处方。
它适于大量配置和贮备药品,便于控制药物的品种和质量,减少病人等候取药的时间。
它的合理应用有其一定的优点,但还必须注意到,由于协定处方难以适应病情变化的多种要求,所以用它来完全代替医师处方是不恰当的。
3.医师处方
医师处方是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
处方除了作为发给病人药剂的书面文件外,还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由处方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医师或药剂人员均负有法律责任。
处方的技术意义,在于它写明了药物名称、数量、剂型及用法用量等,保证了药剂的规格和安全有效。
从经济观点来看,按照处方检查和统计药品的消耗量及经济价值,尤其是贵重药品、毒药和麻醉药品,供作报销、采购、预算、生产投料和成本核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