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17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续表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者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准的。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方案一、评建工作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建方案(试行)》的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明确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完善教学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加强教学管理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的,全面开展我院的评建工作。
力争通过评建工作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为把我院建成西部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化工职业技术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建工作总体目标(一) 凝炼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是学院的重要无形资产。
通过评建工作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凝炼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化工、机械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思想以及发展理念,并以此指导学院整个办学活动和办学发展方向。
(二)总结办学经验,完善办学活动。
通过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材培养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对我院建院以来办学活动、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梳理。
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反思内在成因,并着力在整改上下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全面贯彻落实。
使我院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借评建之机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管理。
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是办学规范化的重要保障。
通过评建工作要强化制度建设,使学院的各项活动在制度的引导下规范化良性运转。
(四)突出职业特点,把握办学特色。
特色是学院发展的生命力。
要以评建工作为契机,尽快从传统理论灌输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着重在化工、机械类人才职业化培养上下功夫。
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化工、机械等行业需要的办学模式,形成我院人才培养特色,增强社会竞争优势。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我院办成西部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化工职业技术院校。
(五)强化导向作用,服务社会需求。
通过评建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适用能力、职业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创新能力。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为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藏教高[2006]9号)、《西藏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意见》(藏教高[2007]40号)精神,为了使我院的评建工作稳步、扎实、深入、有效地开展,更好更快地促进我院在建设初期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结合我院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我院的评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为依据,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全面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走建设改革与内涵发展并举之路,建设和谐稳定平安校园,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培养一大批“用得上、下得去、靠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目标任务全院参与、全力以赴,确保顺利通过此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评估,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学院的办学定位,推进学院科学、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实施校企合作,努力建立起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形成“定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快学院基础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步伐,明显提升实验实训等办学条件;——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与指标解读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2009年1月9日)2008年4月9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标志着我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众所周知,在评估中,评估方案犹如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蓝图,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案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评估的效果。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之后,立即引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的高度关注。
开始着手试点、实施各项准备工作。
可是以往的评估实践表明,即使依据同样的方案,由于理念、理解、认识上的偏差,还是会产生不同的评估效果,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在《方案》确定之后,组织有关各方对它的认真研读,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撰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冀通过一个研制人员的视角,对《方案》及其核心部分——指标做一番解析,以为《方案》的研读和实施提供一点帮助。
一、深入了解《方案》制订的背景,是准确把握《方案》的基础评估,古已有之,曾被喻为“明镜”、“诤友”、“良医”。
在现代社会,评估正受到各领域、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评估又只是促成目标实现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企业,不能代替生产经营,在学校,不能代替教学科研。
任何评估,如果离开了现实需求的土壤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同样,我们之所以要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说到底,是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发展需要,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因此,要准确把握《方案》,首先要深入了解《方案》制订的背景。
1.全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呼唤《方案》出台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入以内涵建设为主的轨道,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山西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施细则(草案)第一部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一、专家库建设1.省教育厅建立“山西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
2.专家库成员的基本条件是:具备某一领域的良好专业背景,了解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对评估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与合作精神;主要来自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一般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办事公正廉洁,作风正派,组织性和原则性强;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3.省教育厅分期分批对院校部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实施评估的专业技术培训,把符合身心素质、合作精神、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能力结构、职称情况等条件的优秀人员推荐到专家库中来。
二、专家组组成及要求1.评估工作专家组,一要进行基本条件审核,二要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并提出结论建议。
2.评估工作专家组由省教育厅从“山西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
专家组一般由7名左右专家和1-2名秘书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省外专家不少于2人,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1人。
3.坚持专家与学校的回避制度。
专家遴选既考虑专家组与被评学校的专业匹配,又考虑地区、行业及社会关系的回避;既照顾到专家的职称职务平衡,又兼顾到专家性格年龄的搭配;既保证骨干队伍的稳定,又能对首次参与评估的专家进行现场培训。
4.为保证专家组的组建质量并减少外界干扰,根据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不预先公布专家组名单,成员名单在进校前两天内通报学校。
对聘请的专家由省教育厅授予聘书和专家证,专家在现场评估时必须自觉佩戴专家证上岗。
三、专家组工作职责(一)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和自评结果进行现场检查和复核,准确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
(二)在掌握的学校实际情况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和充分讨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按评估方案分项赋分、评定A、B、C等级,并提出评估结论建议。
(三)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与被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形成考察评估反馈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05年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院校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确定2005年度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院校的通知(川教函[2005]42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学校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印发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评估方案》),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和我省的统一部署,根据各高职学院及其主管部门上报的评估计划安排,确定2005年对你们5所高职学院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工作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
二、评估时间安排:根据各高职学院初步确定的时间,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拟于今年10月中旬至12中旬对上述5所学校分别进行考察评估,具体评估时间和专家组成员另行通知。
三、被评估院校要认真学习研究《评估方案》,对照《评估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认真做好自评、迎评工作。
学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被评估学校的领导,抓紧做好各项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评估工作的质量, 一方面取决于参评学校能否正确理解评估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能否认真贯彻评估工作的方针;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组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的理解,对高职高专教育特有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评估方案的准确把握。
为了使专家组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在学习借鉴国内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经验,并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试点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初稿)》作了修订,供专家组在评估工作中参考。
望在评估实践中继续提出修改意见,使之不断完善,以便对学校和专家组的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评估的领导与专家组织(一)评估的领导评估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高教司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学校主管部门、学校和专家组织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分工合作实施。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本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五年内完成对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
并从2004年起对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分期分批开展评估,并公布评估结论。
教育部将不定期对省级评估结论进行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二)评估委员会的任务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成立全国和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负责指导并具体实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评估工作。
评估委员会是在教育部高教司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专家组织。
它的任务是:1.组织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方针、政策、规章、方法等进行研究,为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建议和咨询。
2.组织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及相关文件的研究和修订,受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评估工作。
3.审议评估专家组对院校考察后的评估意见和结论建议,向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被评学校评估结论审核建议。
4.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面的培训与交流。
附件二:
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略)
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结论标准
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5项,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8项。
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1.优秀: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12,C≤2,D=0;
(2)重要指标中,A≥7,C≤1;
(3)有特色或创新项目。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排列前1/3者不能评为优秀。
2.良好: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A+B≥12,其中A≥6,D≤1;
(2)重要指标中,A+B≥7,其中A≥4,D=0。
或不满足优秀条件,而C=0,D=0。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达不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平均水平的不能评为良好。
3.合格:
同时满足:
(1)全部评估指标中,D≤3;
(2)重要指标中,D≤1。
4.不合格:
未达到合格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