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植物中内生镰刀菌的分离和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365.41 KB
- 文档页数:3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真菌,能够在植物体内生存和繁殖。
它们对植物的
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研究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形态鉴定法:
形态鉴定是最常用和基础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子实
体等,结合专门的分类鉴定书籍或数据库,进行分类和命名。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已知的内
生真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2. 生理鉴定法:
除了形态特征外,内生真菌还可根据其在培养基上表现的生理特征进行分类鉴定。
对
内生真菌的产孢能力、生长速度、培养基酸碱度等进行观察和比较,来判断其属种和亲缘
关系。
3. 分子鉴定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法成为目前研究植物内生真菌最常用和准确的
方法之一。
通过提取内生真菌的基因组或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如ITS序列),使用相关
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然后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比对,从而确定其分类。
4. 生态学鉴定法:
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也可以通过其在植物体内的生态学特征来进行。
通过观察和分析
内生真菌在植物内的分布、数量和相互作用等特征,以及内生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生态关系,来辅助进行分类鉴定。
分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的方法包括形态鉴定法、生理鉴定法、分子鉴定法和生态学鉴
定法。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提高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
发展,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一领域。
一、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最传统的内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菌丝形态、孢子形态、分生孢子器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辨别出不同种类的内生真菌。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观察和拍摄,然后通过对照文献和资料进行比对,来确定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结果。
二、生物学特性鉴定法生物学特性鉴定法是通过对内生真菌的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定。
包括对其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的需求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对其在植物体内的寄生方式和生活史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可以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分类,并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近年来内生真菌分类鉴定领域的重要进展。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不同种类内生真菌的分类位置。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扩增、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用来验证形态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鉴定的结果,还可以识别和鉴定那些形态相似但生物学特性不同的内生真菌,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重要手段。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有形态学鉴定法、生物学特性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和生态学鉴定法等多种途径。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协同,共同用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镰孢菌的分类鉴定镰孢菌是一类多种多样的食物、水产品和动物中的细菌,它们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在生物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发表此种菌之前,一般方法是以传统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由于镰孢菌具有多变性、微观观察不清楚等特点,因此传统方法存在缺陷。
随着超微生物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电镜、荧光定量PCR、痕量PCR、比率PCR、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微博等新的检测技术也被引起重视,为我们分析、鉴定和检测镰孢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电镜技术为鉴定镰孢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可以实现菌的形态细胞及形态特征的明确,掌握新发现的细菌,以便准确鉴定病原菌株。
通过所提供的形态细胞信息和亚细胞特征,电镜技术能够更准确地鉴定镰孢菌,提高对细菌的准确度。
荧光定量PCR和痕量PCR技术是基于PCR技术,它们可以加快细菌的鉴定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鉴定镰孢菌的效率。
比率PCR仅限于检测特定的DNA,能够同时精准检测多个相关的变体,从而有效诊断和定性特定的物种或菌株。
此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和定性镰孢菌的深度和范围,从而实现菌株的准确分类和分子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利用一种特定的细菌核酸片段,通过特定的特性片段进行分型比较,从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用来检测和诊断某种细菌的致病性。
有了上述新技术的出现,对于镰孢菌的鉴定和检测技术,可以从形态观察、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由于上述技术的普及,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从而为病原检测带来更多有效方案,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体内生活并与植物形成共生状态的真菌。
它们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是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分类鉴定的样本采集和处理1. 样本采集:根据需要采集植物的根系样本,选择表现出明显病状或异常的植株,或者在不同生长时期采集不同部位的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采集的样本用刀片或消毒的剪刀从植物体上切取。
为了避免外源杂菌的污染,可以在取样前用70%酒精或漂白粉消毒,然后用无菌蒸馏水或含有保鲜剂的缓冲液清洗数次,将清洗后的样本装入无菌离心管中。
二、分类鉴定的培养方法1. 消毒:将采集的样本在无菌工作台上消毒,可以用70%酒精或漂白粉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用无菌蒸馏水洗涤数次。
2. 培养基: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DA)、玉米粉蔗糖琼脂培养基(CMD)、毛状植物根培养基等。
3. 分离培养:将处理好的样本放置在培养基上,均匀涂抹或切割后排列,然后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 培养温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温度(25-28°C)和光照条件(12小时光照/12小时暗)下培养一周左右,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
5. 菌落转接:当菌落形成后,可以用无菌环取样,将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纯培养。
6. 保存:可以将纯培养的菌株进行保存,可以冷冻保存或进行液氮冻存。
三、分类鉴定的鉴定方法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色素、菌丝等形态特征,以及产孢体、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等来进行鉴定。
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菌落的形态、菌丝状产孢体和产生的孢子形态。
2.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
通常可以从菌落或孢子中提取菌株的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再通过序列分析进行鉴定。
野生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离和表型鉴定李杰;王芝娜;匡萍;张银洁【摘要】为鉴定野生兰属植物内生菌根真菌种类,以6种代表性兰属植物春剑、春兰、蕙兰、送春、建兰、莲瓣兰为材料,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其内生菌根中分离得到30个菌株.通过菌落特征和光学显微特征观察,将30种内生菌根真菌初步鉴定为镰刀菌属、毛壳菌属、柱孢霉属和瘤菌根菌属4个种类.【期刊名称】《亚热带农业研究》【年(卷),期】2013(009)004【总页数】4页(P254-257)【关键词】兰属植物;菌根真菌;鉴定【作者】李杰;王芝娜;匡萍;张银洁【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1兰属植物(Cymbidium)是典型的菌根植物[1],在其肉质根中分布有对其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的菌丝。
兰属植物从种子的萌发,甚至到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幼苗和成年植株,多寄生于V.A菌根(vesicular-axbuscular mycorrhizas)获得营养[2-3]。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破坏和自身的生物学“瓶颈”,野生兰属植物濒危形势十分严峻,对其加强保护使其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
菌根技术是解决兰属植物自身繁殖和发育生物学“瓶颈”问题并实现兰科植物再引入技术的重要突破点[4]。
因而从兰属植物肉质根中分离、鉴定其内生真菌是研究兰属植物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兰属植物菌根特点的基础。
分离得到兰属植物共生有益菌对实现中国兰属植物持续开发和濒危兰属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菌落特征和光学显微特征对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几种地生兰属植物内生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以期为深入探讨兰属植物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关系和协同进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采自云南的6种野生兰属植物:春剑(Cymbidium tortisepalum var.longibracteatum)、送春(C.cyperifolim)、春兰(C.goeringii)、莲瓣兰(C.tortisepalum)、蕙兰(C.faberi)、建兰(C.ensifolium)。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一、实验目的1.理解内生真菌存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2.掌握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3.掌握分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二、实验原理植物内生真菌( Endophyte) 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
所有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越来越成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采用微生物学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植物中分离内生真菌三、实验材料板蓝根新鲜健康的叶片试剂:次氯酸钠、无水乙醇、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基四、实验步骤(一)、配制PDA培养基10月27号晚上:(1)配置PDA培养基,用电子称称取去皮的土豆100g,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滤液加热,加入琼脂7.5克,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葡萄糖10g,待稍冷却后加水至500毫升。
(2)准备10瓶无菌水,每瓶150ml左右。
(3)包好烧杯,培养皿,涂布棒等实验仪器,等待消毒。
(二)、配制分离培养基28号中午:(1)配置分离培养基,将PDA培养液均分成两份,一份备用,另一份待高温灭菌后,加入青霉素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即得到分离培养基。
(2)用消毒后的培养皿在通风橱中倒平板,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
(三)、采集新鲜板蓝根叶片28号晚上到实验室外采集新鲜健康叶片完整的板蓝根叶片。
(四)、植物组织表面消毒28号晚上将新鲜、健康的板蓝根叶片于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剪成小段(片)做如下表面消毒处理:75%酒精漂洗3min,无菌水冲洗4~5次,5%次氯酸钠溶液漂洗叶3min,无菌水冲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五)、接种并培养28号晚上:(1)将上述表面消毒后的材料剪切成0.5cm 2 小块,放入含有分离培养基的平板中(3块/每板)28℃恒温培养3~15天。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或附近,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一类真菌。
这些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性等,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形态学鉴定法
形态学鉴定法是一种基于真菌形态特征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孢子形态、色素产生等方面的观察和比较。
通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可以初步确定其属种,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经验,并且受到环境因素、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真菌的D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的分析,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分类信息。
其中,PCR扩增技术和DNA序列比对技术是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它们可以直接从真菌的DNA样本中扩增特定的基因片段,对其进行测序和比对,确定其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归属。
生态学鉴定法主要基于真菌所处的生态环境和宿主植物的物种信息,通过对真菌的生境和宿主植物类型的分析来确定其分类归属。
这种方法适用于野外采集样品或样品信息不全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其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局限。
4. 蛋白质分析鉴定法
蛋白质分析鉴定法是一种基于真菌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分类方法,主要通过电泳技术对真菌种群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和鉴定,根据不同的蛋白质组成来确定其分类归属。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真菌菌株进行基础研究和比较分析。
总之,对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确认和检验,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蛋白质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才能提高分类准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生活的真菌,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根系、茎皮、叶片等部位,并与植物形成密切的生态关系。
这些内生真菌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
准确鉴定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对于了解其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特征鉴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形态学鉴定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植物内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菌丝形态、菌落形状、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等,可以初步确定真菌的分类群和属级别。
形态学鉴定需要专业的真菌学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手段,通常需要进行染色、制作切片等操作。
生理学鉴定是根据真菌生长和代谢特点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通过对真菌进行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观察生长速度、产生孢子的能力、耐受温度、耐受盐碱等生理特性,可以初步确定真菌的生理类型和分类群。
生物化学鉴定是通过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酶活性或代谢产物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可以通过检测真菌分泌的特定酶活性(如脲酶、过氧化酶等)或特定代谢产物(如色素、次生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分类群和功能特性。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类方法。
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是通过提取真菌基因组DNA,进行DNA序列分析和比对。
基于16S rRNA基因或18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
还有利用多克隆体系分析研究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方法,如利用PCR扩增ITS区域序列,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菌株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和同一物种的遗传变异等。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植物根系内或表皮上生长,为植物提供养分并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是了解其生态与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也为植物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最基本的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内生真菌的分类归属。
形态学鉴定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对标本的处理和染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以突出真菌的形态特征,帮助分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
二、分子生物学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方法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通过PCR扩增真菌特异基因或序列(如ITS、LSU等),并通过测序确定目标基因的序列,然后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内生真菌的物种归属。
三、生理生化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主要是通过真菌代谢产物、酶活性、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比如可以通过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情况、产酶能力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
四、基因组学鉴定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鉴定成为新兴的真菌分类鉴定方法。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和功能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内生真菌的遗传变异、功能基因和生物学特性,进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
五、生态学鉴定生态学鉴定是指通过对内生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生长环境等生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从生态位的角度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
比如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境类型等进行调查,可以为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重要的生态学数据。
光叶苕子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和促生潜力作者:阮彦植番华彩王禹童付利波郑四军毛俊李舒王志远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4年第04期摘要:【目的】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和促生潜力的内生真菌,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潜力菌株。
【方法】以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 oxysporum f. 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为靶标菌,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根内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价内生真菌对Foc TR4的平板抑制效果;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拮抗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拮抗真菌对Foc TR4菌丝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平板溶磷圈法、平板固氮圈法和CAS平板法检测拮抗真菌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的促生效果。
【结果】从光叶苕子根部分离纯化得到8株拮抗真菌,其中201、204和401号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螺卷毛壳菌(Chaetomiuum cochliodes)、简青霉菌(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和蓝状菌(Talaromyces oumae-annae)。
平板对峙显示201号菌株对Foc TR4的体外抑制率最高,达74.39%,其次是401号菌株,为71.00%,204号菌株的抑制率为69.8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均能抑制FocTR4菌丝生长并导致菌丝畸形,交联变形,且孢子数聚集增多,菌丝明显肿胀,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菌丝粗糙,尖端扩张,呈泡状并断裂。
204和401号菌株在功能平板上还具有一定的促生潜力,具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201、204和401号菌株均对FocTR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对香蕉枯萎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球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25%、65.623%和96.876%,对叶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45%、90.743%和90.750%,同时,3株拮抗真菌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FocTR4对香蕉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香蕉植株生长。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共生、寄生或互惠互利关系的真菌。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
分类鉴定,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形态学鉴定方法是最常用的分类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植物内生真菌的菌丝、子实层、孢子等形态特征,确定其属种、属、科等级别。
这些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色素、形状
和分支方式,子实层的形状和颜色,孢子的大小、形状、壁厚和颜色等。
生理学鉴定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类鉴定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内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
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等生理特性,确定其属种、属、科等级别。
可以观察真菌在不同营养
源上的生长情况,测定其生长速率和最适生长温度等。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是一种越来越常用的分类鉴定方法。
通过分离植物内生真菌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特定片段(如ITS序列),然后进行测序,并与已知真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其属种、属、科等级别。
分子标记的应用使得植物内生
真菌的分类鉴定更加准确和快速。
生态学鉴定方法也可以用于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
通过调查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
植物的关系、分布范围、寄生程度和共生关系等生态习性,确定其属种、属、科等级别。
生态属性的研究能够揭示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态地位和功能。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提高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鉴定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生活的真菌,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根际环境中,与植物互利共生。
鉴定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态学研究等多方面的方法。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形态学观察是最传统的植物内生真菌分类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需要从植物根际土壤中提取真菌,然后将提取物制作成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真菌的孢子大小、形状、颜色等形态特征。
还可以观察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的产生方式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子特征在分类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等。
通过PCR扩增真菌的特定基因片段,如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18S rRNA等,然后进行序列测定,比对参考数据库,可以确定真菌的物种归属。
还可以通过分析真菌基因组的序列变异和遗传结构,利用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构建真菌分类树,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
生态学研究是另一种重要的植物内生真菌分类方法。
生态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真菌的生活史、生态位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来确定其分类地位。
生活史研究包括真菌的寄主范围、寄主侵染方式和寄主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生态位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真菌在寄主体内的位置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来了解其生态位的特点。
生态适应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来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这些研究可以为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八种盐生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逆、促生作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盐生植物,作为一种能在高盐环境中生存的植物种类,具有独特的生理生态特点。
它们不仅对土壤的改良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盐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盐生植物与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内生真菌在植物的生长、抗逆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八种盐生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逆、促生作用。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选盐生植物样品取自不同地区的高盐土壤,共涉及八种植物种类。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及试剂均为优质品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方法(1)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首先对植物根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2) 鉴定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
(3) 抗逆、促生作用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如模拟干旱、高盐等环境)对内生真菌的抗逆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盆栽实验等方法研究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三、结果与分析1.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经过分离与纯化,成功获得了八种盐生植物的内生真菌。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了这些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其中,有部分真菌为首次在盐生植物中发现的新种类。
2. 抗逆性研究在模拟干旱和高盐环境下,我们发现这些内生真菌能够显著提高盐生植物的存活率,降低其生理损伤。
其中,某些特定种类的内生真菌在抗逆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3. 促生作用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内生真菌能够显著促进盐生植物的生长,提高其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
同时,这些真菌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八种盐生植物的根部内生真菌具有显著的抗逆性和促生作用。
这些内生真菌不仅能够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还能改善土壤环境,对盐碱地的生态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八种盐生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逆、促生作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盐生植物在盐碱环境下的生长及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特征一直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
其独特的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仅与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还与其根部内生真菌的共生关系密不可分。
因此,本篇论文主要对八种盐生植物根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抗逆和促生作用进行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八种常见的盐生植物,包括碱蓬、盐角草等。
实验所用的植物样本均采自我国西北盐碱地。
2. 实验方法(1)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从盐生植物根部获取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
采用梯度稀释法,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对获得的菌落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2)内生真菌的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进行种属鉴定。
(3)抗逆和促生作用研究采用盆栽实验法,观察并比较了各内生真菌对盐生植物的抗逆性和促生作用。
同时,通过测定植物的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等,分析内生真菌的作用机制。
三、结果与分析1.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分离纯化,共获得八种盐生植物的内生真菌,经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出这些内生真菌分别属于不同的属种。
2. 抗逆性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各内生真菌对盐生植物的抗逆性有显著影响。
其中,某些内生真菌能够显著提高植物的耐盐性、耐旱性和耐低温性。
这些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渗透压、产生抗逆性物质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3. 促生作用研究实验发现,部分内生真菌对盐生植物的促生作用明显。
这些内生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内生真菌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分解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等,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养分。
四、讨论本实验研究了八种盐生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逆、促生作用。
结果表明,这些内生真菌在提高盐生植物的抗逆性和促生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内生真菌可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渗透压、产生抗逆性物质、分解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等方式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1. 引言1.1 什么是植物内生真菌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真菌,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常生活在植物的内部组织中。
这些内生真菌包括根际真菌、内生菌根真菌等,在植物的根部或其他组织中繁殖和生长。
与外生真菌不同,植物内生真菌在植物体内与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生真菌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深入了解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这些内生真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2 为什么需要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是生长在植物体内部的一类真菌,它们与植物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这些真菌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和适应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种类繁多,传统的分类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区分不同的种类和亚种,导致对其功能和生态影响的研究受到限制。
有必要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进一步的分类鉴定,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挖掘其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只有通过准确的分类鉴定,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植物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是当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将为未来生物学和农业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形态学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方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植物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在形态上具有多样性,包括菌丝体形态、生长习性、产子实体的形态等。
在形态学鉴定方法中,首先需要将植物组织样品取出,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真菌。
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菌丝的形态、生长速度、产生的子实体等形态特征,以及在培养基上的菌丝结构等。
第42卷第2期2021年5月Vol.42,No.2May,2021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doi:10.16862/ki.issn1674-3873.2021.02.020人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的初步验证曹昆,高福泉,董佳伟,徐洪伟”(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植物资源科学与绿色生产重点实验室,吉林四平136000)摘要:人参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因为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被认为是草药中最重要的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种有趣的微生物,它和植物形成互惠共利的联系.不同的内生真菌能够根据寄主及所处的生态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代谢物质.此外,内生真菌还能够促进宿主种子的萌发、茎的生长和诱导宿主耐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实验从7个地点进行采样,一共分离获得107株人参内生菌.对其中的29株内生菌进行ITS分子验证,比对后的结果表明主要的内生真菌是镰刀菌和木霉菌.另外还有冻土毛霉和艾米斯托克篮状菌.鉴于木霉菌的生防功能,平板对峙实验的结果表明,木霉菌能够抑制病原镰刀菌和韦状节抱霉的生长.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人参拥有各种不同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为新的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鉴定以及病原菌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关键词:人参;内生真菌;生防中图分类号:Q9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873-(2021)02-0122450引言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属于五加科药用植物,具有两降三抗的药用功效,因其药用价值极高而为人们所推崇,也被人们称为中药之王•人参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并在中国的吉林省规模化种植[1].人参的根腐病是造成人参减产和影响人参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腐病是土传病害,防治困难•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尖抱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主要侵染人参的根茎部,初期表现不明显,中后期叶片逐渐萎蔫直至死亡[2].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在整个或大部分的生命周期中,都与植物生活在一起,并且不对植物产生病害的一类真菌[3].实际上,大多数的植物体内都含有内生真菌,内生真菌可以大体上分为两大类:麦角菌科(C)和非麦角菌科(NC)内生真菌•前者是通过系统性种子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后者还没有很好的分类,但大多数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3].20世纪70年代植物内生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⑷,研究发现含有毒性生物碱和内生菌的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表现出抗性•例如在苇状羊茅植物体内发现麦角菌科的内生真菌,这种内生菌能够对取食苇状羊茅的牛产生毒性,从而对植物宿主起到保护作用⑷.M.Shoresh等[5]将暗适应条件下生长的拟南芥转移至强光环境下,植物的叶片由于强光带来的损伤而变成红色,但是接种哈茨木霉T22的植株没有受到类似的损伤.内生真菌在植物组织内部广泛存在,由于在其内部长期存在并与之共同进化,内生真菌和宿主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一些内生真菌能够协助宿主抵御病虫害,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人参作为中药之王,与之共生的内生真菌可能含有某些特殊的次生代谢物质,可用于医药领域的研究.病害是造成人参减产的重要因素,分离具有抗生作用的重要的内生菌,对于防治病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稿日期:2021-02(3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项目(202002016JC)第一作者简介:曹昆(1982—),男'吉林省延吉市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生物学.通讯作者:徐洪伟(1964—),男'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基因工程.第2期曹昆,等:人参內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的初步验证1232实验材料和方法2.1实验材料在7个地点(汪清县,棒槌园沟,海拔73m N43.19E130.28;抚松县池西区白溪林场,海拔885m N42.02E127.40;长白县十四道沟镇,海拔1191m N41.32E127.56;临江市四道沟镇岗头村,海拔817m N41.43E127.08;江源区正岔街道新开村,海拔627m N42.07E126.39;靖宇县龙泉镇侯家店村,海拔600m N42.25E126.38;靖宇县蒙江乡中华村,海拔585m N42.23E126.45)开展人参的采集工作,选取健康的人参植株•取材后立即低温保存,邮寄回实验室并开展工作•2.2人参的表面灭菌取人参的根和茎部位,用流水冲洗去掉表面的泥土•吸水纸去除表面的水.75%的乙醇消毒1min,无菌水冲洗3次,无菌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分吸干.消毒液(V(次氯酸钠):V(水)=1:8)浸泡处理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一次冲洗的水用于涂平板做阴性对照),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将根和茎切成1cm的小段平放在PDA培养基上培养•2.3人参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28弋培养3d,观察是否有菌落形成•有单菌落形成后,立即挑取到新的PDA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并保存菌种.2.4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SDS法提取真菌的基因组DNA,取0.2g菌丝液氮研磨成粉末,加入1mL裂解液(0.2mol/L Tris-HCL(pH8.0),50mmol/L EDTA,2%SDS,0.1mol/L NaCl),65T水浴30min,加入等体积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混匀并静置2min,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到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再次抽提,混匀后静置2min,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10min,10000g离心10min,弃上清液.75%的乙醇洗涤沉淀,10000g离心5min,弃去乙 醇并用无菌风吹干,加入含RNA酶的水溶解沉淀获得所需的DNA.2.5ITS扩增和比对弓I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对模板DNA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4T,5min;变性94T,30s,退火55T,30s,延伸72T,50s, 30个反应循环;延伸72T,10min.电泳并将扩增好的条带切下做胶回收,与T载体做酶联反应,转化,测序•将测序的结果与NCBI的数据库进行比对.2.6平板对峙实验在9cm的平板的两端,分别接种内生菌绿色木霉和病原菌燕麦镰刀菌以及韦状节抱霉,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实验结果3.1内生菌的分离我们将人参的根和茎段接种到PDA培养基上,3d后观察,外植体贴近培养基的一侧长出白色的菌丝•但是作为阴性对照,涂布有最后一次洗涤外植体的水的培养基,并没有长出菌落•说明外植体周围的菌丝为人参内生真菌•共分离获得107株内生菌•我们对其进行形态学初步观察后,选取29株内生菌做进一步的分子检测.3.2内生菌的分子鉴定我们将29株真菌的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上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它们从属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4类:镰刀菌属、篮状菌属、木霉菌属和毛霉(见图1).镰刀菌属的数量最多达到14株,木霉属的为13株.镰刀菌中包括:芳香镰抱菌(FusariurnredoZens)、尖抱镰刀菌(Fusariurnoxysporurn)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rnsoZani).蓝状菌属包括一种菌为艾米斯托克篮状菌(TaZaromycesamestoZkiae).木霉菌属包括4个菌种,分别为哈茨木霉(T ricAodermaAarzianum)、勾状木霉(TricAodermaAamatum)、绿色木霉124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2 卷(Frichoderma. ©iride )和康宁木霉(Frichodermaboningii ).毛霉包括一种为冻土毛霉(MucorhiemaZis ).另 外,还有两株内生真菌在数据库中没有注释.(A )腐皮镰刀菌;(B )绿色木霉;(C )芳香镰抱菌;(D )冻土毛霉;(E )尖抱镰刀菌;(F )哈茨木霉图1人参根和茎段分离得到的部分内生真菌Fig. 1 Partial endophytic fungi obtained from the isolation of ginseng root and stem3・3内生菌的生防功能向PDA 培养基上分别接种内生菌绿色木霉和燕麦镰刀菌以及韦状节抱霉,我们发现绿色木霉的生 长不受限制,而两种病原菌的生长速率明显放缓,特别是韦状节抱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见图2).这 说明绿色木霉菌能够有效地抑制两种病原菌燕麦镰刀菌和韦状节抱霉的生长.(b )I傢色木畫韦状节砲劃.IK.丿严麦镰刀菌乞丫绿色木霍(A )绿色木霉vs 燕麦镰刀菌;(B )绿色木霉vs 韦状节抱菌图2平板对峙实验Fig. 2 Plate confrontation experiment4结果与讨论真菌在解决世界农业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内生真菌长期存在于植物的组织中并与其 共同进化,因此一些内生真菌能够防治病虫害.例如印度梨形抱不仅能够增强宿主的抗病性,而且能够 提高宿主的生物量和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⑶.本实验中,我们共分离获得107株菌株,根据菌落的形态 特征,对其中29株内生菌进行了 ITS 测序.并将结果进行了基因比对,可以把获得的菌种分为4个属: 镰刀菌属、篮状菌属、木霉菌属和毛霉.我们分离的菌株数量并不多,这一方面可能与吉林东部地区的气第2期曹昆,等:人参內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的初步验证125候条件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们对外植体的消毒的严谨度有关.镰刀菌因其产生的分生抱子形似镰刀而取名为镰刀菌,又因其分类中的很多菌种属于致病菌而恶名昭彰•镰刀菌的传播方式分为两种,即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前者是由母代到子代的传播,后者通过外源侵入寄主的方式进行传播•镰刀菌中的植物病原菌侵入植物维管或导管组织后,常导致植物根系出现腐烂、叶片萎蔫和促进植物疯长的现象[6].本文通过分子鉴定获得的29株菌中,有14株菌属于镰刀菌属,在种上划分为芳香镰抱菌、尖抱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这样的实验结果似乎与内生菌的对植物的益生作用相悖,但上述菌种也不仅仅只包括一个种,也是复合种[7].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镰刀菌都只能为植物带来病害,有些植物内生镰刀菌还可以成为生防菌,这些内生非致病菌通过竞争和生态位排斥的方式,对致病镰刀菌起到排斥作用•例如:铀ia等[8]分离获得3株内生木贼镰刀菌(Fusariumeguiseti),单独施用时能显著地促进梨树的生长•和燕麦镰刀菌联合施用时,能显著地减少根部燕麦镰刀菌的定殖和根腐病的发生;N.Benhamou等[9]研究发现,植物内生菌尖抱镰刀菌Fo47通过抗菌和重寄生,以及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应答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抗终极腐霉(PytAiumuZtimum)对黄瓜的致病危害;I.Iori等[10]试图从分子系统发育的角度来解析病原镰刀菌和非致病镰刀菌,但是二者的分子系统发育特征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镰刀菌的内生行为与它的生防菌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的热点,同样值得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木霉属于丝状子囊真菌属,是土壤中一种很常见的微生物•在热带土壤中,每克土壤中含有10~ 103个抱子•本文通过分子鉴定的方法共分离获得13株木霉内生菌,包括哈茨木霉、勾状木霉、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木霉定殖于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上,根际中的木霉和次生代谢物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G.Harman等[11]研究发现,向豆科植物施加哈茨木霉T22,植物根系变得发达,产量增加到123%.D.L.Lindsey等[12]向无菌的番茄组培苗施加绿色木霉,植物的株高和鲜重分别增加28%和8%.在矿质元素吸收方面,哈茨木霉T22能够溶解磷酸岩、Fe3+、Cu2+、Mn"+and Zn0•此夕卜,它还能够产生可溶性代谢物用于还原Fe3+和Cu2+生成Fe(I)-Na2-邻菲咯啉二磺酸和Cu(I)-Na2-2, 9-二甲基-4,7-联苯-1,10-菲咯-线二磺酸[13].这种螯合和还原作用增加了植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营养学的角度也就解释了木霉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抵御非生物胁迫方面,木霉菌表现同样出色•当培养基中的水势降低到-0.2~-0.3MPa时,种子的发芽率受到了显著影响•而施加哈茨木霉T22的种子在受到相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仍然保持较高且均一的萌发率[14].此外,在生物胁迫方面,木霉通过霉菌寄生和激活宿主免疫应答的方式在植物抗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arman研究发现:向植物喷施生防试剂哈茨木霉T22,能有效控制病原菌对叶面和果实侵害[11].在我们的研究中,平板对峙实验同样表明绿色木霉对镰刀菌有抑制的作用.和前面两种真菌相比,有关冻土毛霉在植物中的研究相对较少.A.H.Molla和H.I.Khan研究发现:冻土毛霉可用于污水处理,经冻土毛霉和哈茨木霉处理的污水,水质得到了明显的净化,83%~100%的金属离子被过滤去除•使用污水直接浸泡种子,萌发率最高为30%.而经过冻土毛霉和哈茨木霉净化后的污水,种子萌发率为100%[15].因此冻土毛霉有螯合金属离子的功效•D.B.Wietse等[16]研究发现,向植物的根部接种冻土毛霉BHB1和哈茨木霉PvdG2够改变根际周围的细菌群落结构•这些新增加的细菌一方面能够产生几丁质酶对抗病原菌,另一方面与病原菌竞争根系分泌物和空间,使病原菌处于“饥饿”的状态•因此冻土毛霉同样有对抗病原菌的功效.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我们分离得到的镰刀菌,还是木霉或冻土毛霉都有潜力成为人参的生防菌,为人参的抗病研究做有益的探索.参考文献[1]YLN T K.Brief introduction of Panax ginseng C.A.Meyer[J].J Korean Med Sci,2001,I6:S3-5.[2]ZHENG Y K,MIAO C P,CHEN H H,et al.Endophytic fungi harbored in Panax notoginseng:Diversity and potential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against host plant pathogens of root-rot disease[J].J Ginseng Res,2017,4I(3):353-360.[3]RODRIGLEZ R J,JR J F W,ARNOLD A E,et al.Fungal endophytes: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roles[J].New Phytol, 2009,182(2):3I4-330.[4]LI X Z,SONG M L,YAO X,et al.The effect of seed-borne fungi and EpicAZo endophyt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biomass of Elymus sibiricus[J].Front Microbiol,20I7,8:2488-2496.126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5]SHORESH M,HARMAN G E,MASTOURI F.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and plant responses to fungal biocontrol agents[J].Annu RevPhytopathol,2010,48(1):21-43.[6]谢安娜,徐浩飞,张志林,等•致病镰刀菌的研究进展[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0,40(6):3741.[7]BAAYEN R P,O'DONNELL K,BONANTS P J,et al.Gene genealogies and AFLP analyses in the Fusarium oxysporum complex identifymonophyletic and nonmonophyletic formae speciales causing wilt and rot disease[J].Phytopathology,2000,90(8):891-900.[8]首I^I A,BAANOVI J,FINCKH M R.Endophytic Fusarium eguiseti stimulates plant growth and reduces root rot disease of pea(Pisum sativumL.)caused by Fusarium avenaceum and PeyroneZZaea pinodeZZa[J].Eur J Plant Pathol,2017,148:271-282.[9]BENHAMOU N,GARAND C,GOULET A.Ability of nonpathogenic Fusarium oxysporum strain Fo47to induce resistance against PythiumuZtimum infection in cucumber[J].Appl Environ Microb, 2002,68(8):4044-4060.[10]IORI I,IKUO K.Molecular phylogeny and diversity of Fusarium endophytes isolated from tomato stems.[J]Fems Microbiol Ecol,2015,91(9):fiv098-1-fiv098-16.[11]HARMAN G E,PETZOLDT R,COMIS A,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Frichoderma harzianum Strain T22and maize inbred line Mo17andeffects of these interactions on diseases caused by Pythium uZtimum and CoZZetotrichum graminicoZa[J].Phytopathology2004,94(2):147-153.[12]LINDSEY D L,BAKER R.Effect of certain fungi on dwarf tomatoes grown under gnotobiotic conditions[J].Phytopathology,1967,57:1262-1263.[13]ALTOMARE C,NORVELL W A,BJoRKMAN T,et al.Solubilization of phosphates and micronutrients by the plant-growth-promoting andbiocontrol fungus F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1295-22[J].Appl Environ Microb,1999,65(7):2926-2933.[14]MASTOU RI F,BJORKMAN T,HARMAN G E.Seed treatment with Frichoderma harzianum alleviates biotic,abiotic,and physiological stressesin germinating seeds and seedlings[J].Phytopathology,2010,100(11):1213-1221.[15]MOLLA A H,KHAN H I.Detoxification of textile effluent by fungal treatment and its performance in agronomic usages[J].Environ Sci PollutR,2018,25:10820-10828.[16]WIETSE D B,HUNDSCHEID MPJ,KLEIN GPJA,et al.Antifungal rhizosphere bacteria can increase as response to the presence ofsaprotrophic fungi[J].PloS One,2015,10(9):e0137988-1-e0137988-15.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in ginsengand preliminary verification of its biocontrol functionCAO Kun,GAO Fun-guan,DONG Jia-wei,^ong-wei(Jilin Provio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Science and Green Production,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13600,China)Abstract:Ginseng has extremely high medicinal value,mainly produced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precious plant among herbs.Endophytic fungus is an interesting microorganism,and it forms a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with plants.Many endophytes brought benefits to their host plants.Due to the different hos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depended,various endophytes can produce different metabolites.In addition,endophytes can benefit their host in different ways, such as promoting germination and boosting their growth,inducing host plants to tolerate biotic or abiotic stress.In this experiment,samples were taken from7locations and a total of107strains of ginseng endophytes were isolated.Fusarium and Frichoderma were idetified as dominant endophytic fungi based on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ITS sequences from29strains of endophytes.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kinds of fungi,the ITS sequence alignment also revealed that MucorhiemaZis and Falaromycesamestolkiae exist in our interested fungus.Plate confront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Frichoderma.viride can inhibit the growth of Fusarium avenaceum and Arthrobacter reedi/ormi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inseng harbors diversified endophytic fungi that w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bioactive compounds,and for effective biocontrol of ginseng root rot.Key words:ginseng;endophytic fungi;biological control(责任编辑:林险峰)。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植物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组织内生活并与植物共生的真菌。
它们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根际真菌网络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并且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植物内生真菌对于提高植物生长的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功能,为其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接下来,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包括观察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
植物内生真菌的菌丝通常生长在植物内部组织中,因此观察菌丝通常需要进行植物根部的解剖切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到真菌的菌丝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情况,菌丝的形态特征等。
分生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通过观察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进行真菌的分类鉴定。
不同种类的真菌在寄主植物上形成的子实体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也可以进行分类鉴定。
形态学鉴定方法是最常用的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之一,通过对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对真菌进行分类鉴定。
但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和对真菌形态学特征的深入了解,且有些真菌在形态上的差异不明显,因此形态学鉴定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局限性。
生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真菌的生态学特征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植物内生真菌是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它们在植物根际和根内生活,通过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起到一定的生态学作用。
通过观察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形态、寄主范围、生态习性等特征,可以进行真菌的分类鉴定。
三、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通过对真菌的遗传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来进行分类鉴定的方法。
通过分析真菌的DNA序列、R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可以获取真菌的遗传信息,进而进行分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