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蜡的吸附脱色工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0.68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为了验证油漆中甲醛的吸附效果,本研究采用硅藻纯作为吸附剂,通过对比实验,探讨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的吸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硅藻纯:万年硅硅藻纯香包、香珠2. 油漆:一瓶刺鼻气味更浓烈的油漆3. 实验器具:吸管、空矿泉水瓶、相机三、实验方法1. 准备材料:将万年硅硅藻纯香包、香珠、吸管、空矿泉水瓶、相机准备好。
2. 滴入油漆:向空矿泉水瓶中滴入一定量的油漆,稍晾干一会儿,使瓶中充满刺鼻油漆味道。
3. 装入硅藻纯:向瓶中装入7粒硅藻纯香珠。
4. 静置观察:拧紧瓶盖,静置10分钟后,观察瓶中油漆味道的变化。
5.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瓶中油漆味道的变化,并拍照记录。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将一瓶刺鼻气味更浓烈的油漆滴入空矿泉水瓶中,稍晾干一会儿,记录瓶中油漆味道。
2. 实验二:向矿泉水瓶中装入7粒硅藻纯香珠,拧紧瓶盖,静置10分钟后,记录瓶中油漆味道的变化。
3. 实验三:重复实验二,观察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的吸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滴入油漆后,矿泉水瓶中充满刺鼻油漆味道,说明油漆中甲醛浓度较高。
2. 实验二:装入7粒硅藻纯香珠后,静置10分钟,瓶中油漆味道明显减轻,说明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3. 实验三:重复实验二,结果与实验二相同,进一步验证了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的吸附效果。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油漆中甲醛对人体有害,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甲醛浓度。
2. 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除甲醛方法。
3. 在实际生活中,可利用硅藻纯对装修后的甲醛进行治理,降低甲醛浓度,保障人体健康。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瓶中油漆味道的变化,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材料妥善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3. 实验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油漆和硅藻纯。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浓度硅藻纯对油漆中甲醛的吸附效果。
植物油中的色素及吸附脱色研究进展
张文龙;黄成义;赵晨伟;金青哲;王兴国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22(47)6
【摘要】植物油中的色素不仅会影响油脂的色泽,还会降低油脂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
脱色过程是去除油脂不良色泽的重要工序,而吸附脱色是油脂企业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脱色方法。
概述了植物油中色素的来源以及色素的存在对油脂营养和安全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膜脱色法、光能脱色法、超声辅助脱色法、热脱色法、吸附脱色法等常见的脱色方法,综述了活性白土、活性炭、凹凸棒土(石)、硅胶和复合脱色剂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吸附脱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脱色过程中废白土处理率低、深色油脂脱色难,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提高废白土中油脂的回收利用,开发针对性的脱色方法等),最后针对目前油脂工业脱色技术的现状和在脱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总页数】8页(P21-28)
【作者】张文龙;黄成义;赵晨伟;金青哲;王兴国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安徽缘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TS224.6
【相关文献】
1.金属配合物对棉织物吸附动力学及桑色素脱色动力学研究
2.油脂脱色过程中吸附剂对色素及微量成分的影响
3.凹土脱色吸附剂对植物油脱色率及化学组分作用的探讨
4.树脂吸附法豆腐柴叶果胶提取液脱色的研究(Ⅰ) D3520树脂对色素的吸附性能
5.糖用脱色树脂吸附己糖碱性降解色素传质机理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民间工艺漆器蜡染等的制作技巧传统民间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其中的漆器蜡染技艺更是精湛而受人瞩目。
漆器蜡染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体现了民间智慧与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间工艺漆器蜡染等的制作技巧,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材料准备漆器蜡染的材料主要包括漆器、染料和蜡。
漆器作为基础,应选用优质的木材,常见的有楠木、樟木等。
染料一般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如藤黄、茜草、蓝莓等,以保证染色效果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而蜡主要用于起到防止染料蔓延的作用,常用的蜡有蜡状漆和蜂蜡。
二、漆器制备在开始进行蜡染之前,需要对漆器进行制备工作。
首先,将漆器表面清理干净,并进行必要的修整与修补。
接下来,进行上底漆的处理,这可以提升表面的光滑度,并增加漆器的质感。
通常使用颜色较浅的底漆,以便后续的染色工作更加突出效果。
三、蜡染工艺1. 设计图案在蜡染之前,首先需要将设计图案绘制在漆器表面,这是制作漆器蜡染的重要步骤。
经验丰富的工艺师傅可以用手绘技术直接在漆器上绘制图案,也可以使用模具进行图案转印。
图案的选择需具有民间传统元素,并与漆器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2. 上蜡在图案确定后,需要将蜡均匀地涂抹在漆器表面。
蜡的涂抹需要细心而均匀,避免出现厚薄不均或者蜡流。
上蜡的目的是起到隔离染料的作用,以免染料扩散到不需要上色的区域。
3. 染色蜡染的核心部分在于染色过程。
首先,将选用的染料配制好,加入适量的水中,形成染料溶液。
接着,将漆器浸泡在染料中,使其充分吸收。
在染料浸泡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搅拌或翻转漆器,以便染料均匀吸附。
4. 定色染色完成后,将漆器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过一段时间后,将漆器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
煮沸过程中,染料会渗透到漆器内部,提高染色牢度。
取出漆器后,用清水冲洗,直至水清。
最后,晾干漆器,使染料固定在漆器表面。
四、装饰加工漆器蜡染完成后,可以进行装饰加工,以增加艺术观赏性与实用性。
漆蜡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漆蜡是一种从漆树中提取的天然树脂,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
其主要成分是漆酸、枫醇、芝麻酚、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很好的防水、耐腐蚀、抗氧化、防晒等性质。
本文介绍漆蜡的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
1. 漆蜡的提取工艺漆蜡的提取工艺分为直接提取法和沉淀分离法两种。
(1) 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法又分为煮漆法和切片法。
煮漆法是将漆树干燥后煮沸,使漆蜡从树皮中溢出,然后从树皮上刮取漆蜡。
这种方法提取出的漆蜡质量好,但存在能量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切片法是将漆树干燥后切成片状,然后将片状漆树放入热水中煮沸,使漆蜡从树皮中溶解出来,接着通过离心、蒸馏等方法分离出漆蜡。
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小,且能够提高漆蜡的提取率。
(2)沉淀分离法是将漆树干燥后破碎,放入内容量为乙醇的圆底烧瓶中,经震摇后加入硫酸铜,漆蜡即可被分离并沉淀。
这种方法比较方便,但提取的漆蜡质量较低。
2. 漆蜡的化学成分漆蜡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漆酸、枫醇、芝麻酚、黄酮类化合物等。
(1) 漆酸漆酸是漆蜡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占总量的60%~80%。
漆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阻燃、耐候、耐高温等性质,是制备涂料、油墨、塑料等材料的重要原料。
(2) 枫醇枫醇是漆蜡中的主要次要成分(占总量的10%~15%),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防护涂料、UV光固化涂料、油漆等领域。
(3) 芝麻酚芝麻酚是漆蜡中的重要次要成分之一,占总量的1%~5%。
芝麻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防腐、抗菌等功能,在化妆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4)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漆蜡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如降血压、调节血脂、提高免疫力等。
总之,漆蜡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生物资源,其化学成分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能够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药品等领域。
提高漆蜡的提取效率,开发其功能性产品是当前漆蜡研究的重点。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1):076-083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55 NO.1 2024 doi:10.3969/j.issn.1000-2324.2024.01.011Trametes hirsuta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对活性染料脱色研究刘飞,李治宏,张仕豪,刘璇,郑晓晴,焦若若,朱友双*济宁医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摘要: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生物检测、工业染料脱色、有机农药降解、纸浆漂白及食品饮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使用实验室自主筛选鉴定的漆酶高产菌株粗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液态发酵后,培养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F 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酶活总得率57.2%,纯化倍数6.0倍,比活力为758.5 U/mg,漆酶的分子量约为50 kDa。
利用粗毛栓菌粗酶液分别对结晶紫、溴酚蓝、孔雀石绿、詹姆斯绿B进行脱色,同时研究了染料浓度、脱色温度、pH和NaCl对溴酚蓝和孔雀石绿脱色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溴酚蓝和孔雀石绿浓度分别为40 mg/L 和50 mg/L时脱色率较高;在脱色温度为50 ℃时,漆酶对溴酚蓝和孔雀石绿的脱色率较高,最高脱色率分别为68.51%和83.06%;溴酚蓝在pH 3.5时脱色率最高达到72.61%,而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在pH 4.5时最高达到83.49%;NaCl对Trametes hirsuta漆酶催化染料脱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表明Trametes hirsuta漆酶在染料脱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粗毛栓菌;漆酶;分离纯化;染料脱色中图法分类号:Q93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2324(2024)01-0076-08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accase from Trametes hirsut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active Dye DecolorizationLIU Fei, LI Zhi-hong, ZHANG Shi-hao, LIU Xuan, ZHENG Xiao-qing,JIAO Ruo-ruo, ZHU You-shuang*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00, ChinaAbstract: Laccase is a copper-containing polyphenol oxidase with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including bio-detection, industrial dye decolorization, organic pesticide degradation, pulp bleaching, and the food and beverage industries. We utilized a high-yield laccase strain of Tramete hirsuta identifi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laccase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through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and DEAE Sepharose FF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enzyme activity yield was 57.2%, with a purification fold of 6.0 and a specific activity of 758.5 U/m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laccase was about 50 kDa. The crude enzyme solution from Tramete hirsuta was used to decolorize crystal violet, bromophenol blue, malachite green, and Janus green B. The effects of dye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pH and NaCl on the decolorization rate of bromophenol blue and malachite gree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decolorization rates were higher when the dye concentration was 40 mg/L for bromophenol blue and 50 mg/L for malachite green. The decolorization rates of laccase on bromophenol blue and malachite green were 68.51% and 83.06%, respectively, at the temperature of 50℃. Bromophenol blue exhibited the highest decolorization rate of 72.61% at pH 3.5, while malachite green showed the highest decolorization rate of 83.49% at pH 4.5. NaCl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dye decolorization catalyzed by Trametes hirsuta laccase. Our study showed Trametes hirsuta laccase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dye decolorization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Keywords: Trametes hirsuta; laccas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dye decolorization漆酶是一种古老的含铜多酚氧化还原酶,最早发现于日本漆树中(Rhusvernicifera)[1],属于铜蓝氧化酶。
漆蜡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
董艳鹤;王成章;叶建中;周昊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4
【摘要】为了找出适宜的漆蜡萃取条件,进行了热回流萃取漆蜡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采用GC-MS色谱分析了陕西野漆树和江西引种日本野漆树中漆蜡脂肪酸的化学成分。
结果表明:漆蜡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石油醚萃取、回流温度80℃、固液比1∶20、萃取时间60min、提取2次;两个产地的漆蜡主要由棕桐酸、油酸和硬脂酸等脂肪酸甘油酯组成,三者之和大于70%,同时都含有十三烷二酸、甘二烷二酸和二十烷二酸;陕西漆蜡中,二元酸含量为8.256%,引种的日本漆蜡二元酸含量为14.097%。
【总页数】5页(P256-260)
【关键词】漆籽;漆蜡;提取工艺;二元酸;化学组成
【作者】董艳鹤;王成章;叶建中;周昊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81.45
【相关文献】
1.超声波辅助提取漆籽皮中漆蜡及其理化特性分析 [J], 罗仓学;张冲;卢亚婷;郭美丽
2.优化漆籽漆蜡(油)萃取工艺研究 [J], 张冲;罗仓学;张敏
3.漆籽漆蜡(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J], 史伯安;胡卫兵;瞿万云;陈先勇
4.漆蜡的理化特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J], 王成章;王庆峰
5.酶法催化漆蜡合成漆蜡基异丙酯工艺研究 [J], 马余璐;王成章;周昊;叶建中;胡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性白土对伊朗蜡的脱色研究佚名【摘要】采用活性白土吸附法对伊朗蜡进行脱色处理,利用赛波特比色计法对其脱色效果进行了表征,探究活性白土加入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脱色前后伊朗蜡的熔点和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白土吸附对伊朗蜡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活性白土用量为20%,吸附温度为110℃,吸附时间为60 min,脱色后的伊朗蜡的赛波特颜色为+17,满足半精炼石蜡的色度要求。
脱色前后伊朗蜡的熔点由52.10℃降低到51.90℃,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了0.37。
%Saybolt colo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hromaticity of Iranian wax that was decolored by activated clay adsorption, and adsorp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Through the studies of decoloration performance under various adsorption condition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activated clay dosage 20%, adsorption temperature 110 ℃, adsorption time 60 min. Under above conditions, the Saybolt color of decolorized Iranian wax is +17,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hromaticity of the semi refined paraffin wax, the melting point of decolorized Iranian wax is decreased from 52.10 ℃ to 51.90 ℃,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is also decreased by 0.37.【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4页(P1755-1757,1761)【关键词】赛波特比色计法;活性白土吸附;脱色;伊朗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4石蜡作为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蜡油吸附分离一种蜡油加工方法与流程蜡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蜡烛、油画颜料、制造工艺品等领域。
蜡油的加工工艺对于蜡油的质量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蜡油的吸附分离是一种常见的蜡油加工方法。
本文将结合蜡油吸附分离的工艺流程,介绍一种蜡油的加工方法,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帮助。
一、蜡油的来源与性质蜡油是一种石蜡产品,主要由烷烃和脂肪酸酯组成。
蜡油的主要来源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其性质主要包括密度、溶解性、熔点等。
蜡油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因此其加工工艺尤为重要。
二、蜡油吸附分离的原理蜡油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对蜡油进行分离的一种工艺。
吸附剂可以选择活性炭、硅胶、膨润土等。
通过将蜡油与吸附剂接触,蜡油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就会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实现蜡油的分离。
三、蜡油吸附分离的工艺流程1.原料蜡油的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原料蜡油进行预处理,包括脱色、脱臭等工艺。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蜡油中的杂质和异味,提高蜡油的质量。
2.吸附剂的选择:根据蜡油的性质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一般来说,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之一,因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3.吸附分离设备的选型:根据加工规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吸附分离设备。
常见的设备包括吸附塔、吸附柱等。
4.吸附分离工艺条件的确定:包括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的确定。
这些条件是影响吸附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
5.蜡油的吸附分离:将预处理后的蜡油通过吸附设备,与吸附剂接触,使蜡油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被吸附剂吸附,从而实现蜡油的分离。
6.吸附剂的再生:吸附剂在一定时间后会达到饱和吸附状态,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再生,以保证吸附剂的持续使用。
7.蜡油的回收和精制:通过对吸附分离后的蜡油进行再次处理,可实现蜡油的回收和精制,以满足不同品质蜡油的需求。
四、蜡油吸附分离工艺的优势1.高效:通过吸附分离工艺,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蜡油的分离,提高生产效率。
2.质量稳定:吸附分离工艺可以有效去除蜡油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提高蜡油的质量稳定性。
专利名称:米糠蜡及其它天然蜡的脱色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宁永成,史兵
申请号:CN91109471.7
申请日:19911010
公开号:CN1071446A
公开日:
199304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为一种采用吸附剂使米糠蜡及其它天然 蜡脱色的柱层析方法,属于蜡精制领域。
选用适当的 细粒吸附剂装入带保温套的吸附柱中。
以饱和烃做 溶剂,加热下将蜡溶解,加入柱中。
吸附柱保持某一 温度(温度范围44℃~48℃),加入该溶剂进行淋洗, 得白色或浅色的蜡溶液。
吸附剂可循环使用。
单一 溶剂易于回收,稍加补充即可继续循环。
相比于以前 使用的化学法,此法所得的产品色泽大为改善,工艺 简单,所需设备减少。
申请人:清华大学
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国籍:CN
代理机构: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王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