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劳动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634.91 KB
- 文档页数:5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徐州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质,促进旅游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徐州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区域。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徐州古城墙、古建筑、文物等。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发展,该区域存在许多问题,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品质和形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改造的目标和方向。
一、道路和交通改造。
通过拓宽道路、优化交通组织,解决交通瓶颈和拥堵问题,提升出行效率和品质。
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推广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污染和拥堵。
二、环境卫生提升。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清洁工作,提高整体环境质量,创造一个整洁、美丽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古建筑保护和修缮。
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进行认真保护和修缮,重现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
加强古建筑的管理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通过规划和设计,合理安排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提高其价值和影响力。
五、配套设施建设。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建设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交流中心等,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
六、宣传推广。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和演出等,积极宣传和推广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该市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景区。
在近年来,徐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围绕着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的设计实践进行探讨,分析该项目的意义、规划和设计理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成果。
一、项目意义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众多明清古建筑、碑刻、传统手工艺品等。
整体改造项目旨在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整体改造,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将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新的规划和设计理念将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打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3.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将带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文化艺术、手工技艺等传统产业的挖掘和整合,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规划和设计理念1.彰显历史文化整体改造项目将充分体现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规划和设计理念将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修复古建筑、景点和文物,打造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景区。
2.创新融合整体改造项目将注重文化产业的融合和创新。
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和品质。
3.生态环保整体改造项目将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和设计理念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打造绿色的旅游景区,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1.历史文化保护与改造在整体改造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改造和提升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需要精心设计改造方案,结合历史建筑的特点,保留其原有风貌和特色,提升其功能和价值。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徐州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整体改造设计实践。
在整体改造设计中,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拥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这些建筑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体改造中,对这些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修复。
通过修复老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使其保持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同时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整体改造设计中,注重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空间是居民和游客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在整体改造中,对公共空间进行了优化和改善。
通过增加绿化、设置休憩设施、改善公共交通等措施,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使居民和游客可以更好地享受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整体改造设计中,注重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是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
在整体改造中,注重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举办艺术展览、策划文化研讨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素养和参与度。
在整体改造设计中,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保护传统文化和创新发展的挑战。
在整体改造中,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实施数字化管理、推行绿色出行等方式,提升街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的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策划和组织文化活动,应用科技创新等措施使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街区。
这将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徐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来探讨该街区的整体改造设计,提升街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城市规划方面,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设计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设计师应该在保护传统文化风貌的前提下,注重街区的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
例如,将街区内部的街道设计成一条通车的环形马路,并在街区中央建立一个公共广场,为城市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要将该街区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使其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化。
其次是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在整体改造设计中必须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尽可能保留历史文化的信息价值和特色风貌。
对于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设计师应当遵循“原汁原味、慎重呈现”的原则,通过对历史建筑、文化景观的修复和整合,在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街区内历史建筑和文化传承的深厚内涵,使城市居民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厚重。
再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
必须重视当地的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
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设计师可以根据市民需求,优化建立历史风貌的文化公园、文化创意商业街、文化艺术展示和演出中心等相关设施,让市民在生活中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最后,要充分考虑业主利益,进行综合考虑。
因为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考虑到该街区现有业主的利益,需要进行充分的协商和平衡。
在整体改造设计中,一方面需要关注业主的利益,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补偿政策,并充分听取他们意见,促进整体改造方案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整个街区的整体形象,避免影响街区的整体改造效果。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徐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徐州市政府组织了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
整个改造设计实践的核心目标是保护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并将其打造成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团队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设计团队对街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了全面的保护方案。
根据建筑的历史价值和现状情况,对有修复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对不能修复的建筑进行拆除,并根据历史资料和图片进行复原。
设计团队对整个街区的规划进行了重新设计,确保了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
通过重新规划道路和交通流线,提升了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并增加了公共空间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设计团队注重突出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在街区内设置雕塑和景观照明等艺术装置,展示徐州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和体验。
设计团队注重与居民和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合作。
在整个改造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积极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与相关机构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改造设计的顺利进行和符合大众需求。
通过上述的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得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改造后的街区不仅保留了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宜居宜游的环境。
这无疑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徐州,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摘要:徐州古称彭城,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文章简单探讨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本文简单探讨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
关键词:徐州;户部山;文化街区目前,经过徐州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新一轮保护性改造使用规划即将启动。
新一轮的规划范围北起马市街、南抵项王路,西临步行街,东至解放路,规划范围面积约公顷。
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崔秦翰林府、李蟠状元府、李家大楼、郑家大院、刘家大院、魏家园、老盐店及周边商号成为规划范围中主要的建筑院落及街区空间。
主要目的是要要通过保护性改造使用规划设计方案,在保护好古建筑遗存的基础上,做好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功能复兴工作,真正将户部山打造成为内涵厚重、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此次整体保护性改造为实际案例,提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复兴的改造原则。
遵照此原则,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新一轮改造进行总体设计定位、总体功能定位、重置其功能片区规划,最终提出详细的改造设计方案。
1 整体风貌保护,明确主题,保持其独有性每一处历史文化街区都会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及历史文化背景。
这种独特性不是由街区中的单体建筑所体现的,而是街区中的建筑群及其组成的院落、街巷,加之空间环境、内部细节元素等等所组成的一个集群性的整体风貌来体现的。
我们在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的过程中,要明确历史街区中的建筑的主题元素,对其整体风格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明清风格为主,民国风情为辅,便是街区整体风貌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们需要对街区的区域、建筑、道路、边沿、节点、标志等等一系列元素进行整体保护与整改,将零碎的记忆整个成为整体的标志。
确保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整体性,与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文化内涵、实现其功能复兴。
2 传统文化保护,挖掘内含,传承其人文性徐州户部山历史片区,是古徐州文化最后的遗留,其中所蕴含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民风民俗,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徐州传统文化简史。
中图分类号 TU-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2)08-0152-08 收稿日期 2021-08-14摘 要 徐州近代建筑的整体空间环境融合着外来文化、战争文化、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名人文化等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聚集文化遗产价值的场所。
该文从价值认知的视角切入对徐州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的探讨,以价值认知为导向,从文物本体、文物内涵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理解李家大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使李家大楼为代表的近代建筑遗产价值得到系统清晰的认知,最后从最小干预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视角提出对李家大楼的保护策略,以期李家大楼能够得到普遍的价值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再利用,亦对类似遗产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徐州近代建筑 李家大楼 真实性价值 完整性价值 保护策略Abstract The overall space environment of Xuzhou's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 place where foreign culture, war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celebrity culture and other relev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are integrated, and it is a place wher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re gath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ognition, we explore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of Xuzhou's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Guided by value cognition, we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value of Lijia Buil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relics, cultural relics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value of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represented by Lijia Building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and clearly recognized. Finally,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Lijia Building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intervention,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the hope that Lijia Building can gain universal value recognition. The realization of reuse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o a certain extent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heritage spaces.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in Xuzhou, Lijia Building, Authenticity value, Integrity value, Protection strategy价值认知视角下徐州近代建筑保护策略研究——以户部山李家大楼为例T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Xu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ognition:Taking Hubushan Lijia Building as an Example张明皓 | Zhang Minghao 孙晓红 | Sun Xiaohong 孙继鼎 | Sun Jiding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圈的徐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影响较大的汉代楚王陵、户部山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其汉代楚王墓群及清代古建筑群成为本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建筑老化、功能单一、环境脏乱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徐州的历史文化,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对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改造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通过对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可以为街区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的相关问题,为街区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的探讨,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历史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再利用。
旨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设计理念,以确保改造过程中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对景观设计、建筑改造和功能优化的探索,旨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和提升,使其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最终,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实践取得经验总结和启示,为其他具有类似背景的历史街区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提升。
2. 正文2.1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徐州市中心,是徐州市的传统建筑群。
这里保存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徐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广阔,整体呈现出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
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
更新为例
祝莹
【期刊名称】《新建筑》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保护的意义较为明确,但对保护的内容和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通过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研究,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和再创造,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祝莹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
【相关文献】
1.城市更新背景下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研究r——以安徽省宁国市河沥溪小溪口历史街区为例 [J], 田忠旗;陈紫宣;王学慧;葛诗雨
2.历史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与更新r——以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为例 [J], 黄婵媛;王娟;张耀
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历史街区保护研究——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 [J], 王春晖;董
舫
4.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的复兴与传承——以南京门东、门西为例 [J], 庞劲松;吴冬蕾
5.基于"五感"体验的景观设计探析——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J], 文问; 文卫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定慧寺巷为例
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对策研究——以苏州市定慧寺巷为
例
作者:王盼;刘安倪
作者机构:苏州科技⼤学;苏州科技⼤学
来源:环球⼈⽂地理
ISSN:2095-0446
年:2017
卷:000
期:018
页码:139
页数:1
正⽂语种:chi
关键词:历史街区;衰退;更新;保护;苏州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化的空间载体,体现着城市的重要特⾊与独特魅⼒。
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街区正不断衰退,失去其原有风貌,因⽽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泛关注。
为探究历史街区衰退的原因,研究保护更新的对策,⽂章以苏州市定慧寺巷为例,通过实地勘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式,分析现状、梳理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更新保护策略。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这些历史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是城市的瑰宝。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面临着遭到拆迁和商业开发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期能够找到平衡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最佳策略。
首先,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维护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必要手段。
历史街区中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过去时光的投影。
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居民的自我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历史街区的保护也面临着更新和发展的需求。
城市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历史的回望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目的在于让历史街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
比如,可以在历史建筑内部进行改造,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空间,以刺激经济发展。
同时,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新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和功能。
为了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建筑风格和使用规范等,以及鼓励私人资本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引导和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加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活动中。
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应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结合。
历史街区往往是当地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历史街区文化保护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应与当地居民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建立居民委员会或者专门的文化保护组织,让居民参与到保护和更新工作中,共同努力保护历史街区的美好。
此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街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街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逐渐受到破坏和遗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进行整体改造和设计,以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的实践方案。
一、现状分析1.1 历史文化价值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是徐州市最早的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文中市场、南大街、中大街等街道连接起来,沿街分布着传统的徽派建筑、明清古建筑以及西式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
1.2 环境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环境逐渐恶化,部分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原有的文化特色也逐渐丧失。
街区内的交通、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
1.3 存在问题街区内的建筑大多数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风貌被时尚商业所破坏,居民生活环境差,社会功能相对单一。
二、整体改造设计方案2.1 保护性开发整体改造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使其得以保留和传承。
可以对部分没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进行拆除或改建,腾出空间用于改善环境和提升功能。
2.2 精细化修复对于历史建筑的修复需要精益求精,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改善和加固。
修复工作需要结合建筑本身的特点,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力求达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2.3 完善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需要对街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善,包括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等,以提升街区的整体环境,解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2.4 强化功能定位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根据街区的特点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合理划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推动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融合发展,使整个街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魅力。
2.5 提升街区形象通过整体改造设计,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使其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场所和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徐州
户部山为例
刘正增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12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时代记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特色生活形态及精神文化发生变化的现实条件下,如何保护与更新以优化人文环境是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文化基因角度对历史街区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阐述其保护与更新两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刘正增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分析——以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3.基于存量优化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4.“有机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连江县温麻历史
文化街区魁龙坊为例5.文化基因理念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利用——以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存量优化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作者:刘国昊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3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生活空间和具有传统特色的生活形态也发生变化。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存量经济的重要资源,整合其现有文化资源、协调多元利益冲突、保护其完整性与真实性是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以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为例,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更合理、更创新的方式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风貌,展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
关键词:存量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文明建设的交融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扩张,出现了许多没有统一规划管理、生活水平较低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内部功能紊乱,公共设施老旧短缺,交通不便。
同时,街区内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长久失修,甚至有的还遭到破坏。
原住民迁出、大量人口流失导致街区丧失活力,商业开发模式单一使街区丢失原有特色。
在保护与更新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面临着多元利益冲突、改善诉求明显、项目落实困难等系列问题,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格局的有机联系被割裂,阻碍了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历史文化的传承[1]。
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底蕴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2]。
一、历史文化街区概述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展开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扩张,大量历史建筑被拆除,现代建筑拔地而起。
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手术”式大拆大建的做法造成了城市特色丢失和文化断裂,不利于地域文化传承,于是开始兴起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研究。
我国在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定义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的概念,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
国务院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是徐州市的一个文化古迹区,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该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旧建筑老化、路面破损、环境卫生脏乱等等。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整体改造设计,以实现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统一。
整体改造设计的第一步是对现有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梳理和分析,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首先,该文化街区规划面积达3.5公顷,由于其狭窄的街道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交通、排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难题。
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该文化街区改造的重点,因为这些历史建筑是徐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瑰宝,需要给予充分的保护。
最后,由于该文化街区周边商业繁荣,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客流量大,旅游接待能力不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分析,整体改造的设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保护文化遗产该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底蕴雄厚,包括徐州古城墙、徐州新闸、三茅庙、漆剪楼等知名文物古迹。
因此,改造设计方案首要考虑保护文化遗产。
整个文化街区的拆改需要参照国家规定的古建筑拆建细则,要求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和风貌,不得进行大规模破坏和移除。
在管理上,需要制定严格的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标准,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巡查和监管工作。
同时,开展文物修缮与保护的常态化工作,对受损的建筑进行优先保护和修复,保证其风貌与质量。
二、重构交通空间鉴于该文化街区狭窄的道路、交通不畅的问题,其中一项改造任务是优化街区的交通空间布局。
首要的措施是为步行者腾出场地,打造人行环境优先的街区,范围内禁止机动车行驶。
在这个基础上,配合地形地貌,加设安全通道,使游客能够流畅地穿行其中。
在导向标志方面,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和分析,根据实际需求设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导向标志,使游客不至于迷路。
最后,加强交通执法,保持交通秩序。
三、提升市容环境在保护文化遗产和重构交通空间的前提下,市容环境的升级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加强垃圾清理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保持园林整洁美观。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是徐州市的著名风景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发展,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逐渐被破坏,古建筑遭到破坏,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
如何对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改造,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改造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该区域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整体改造也可以有效改善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和设施,提升居民和游客的生活质量,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
本研究旨在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改造设计,探讨其实施过程和改造效果,以期为该区域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的深入探讨,探索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市民及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受和生活质量。
通过该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具有类似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需求的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
研究目的还包括评估整体改造设计方案的成效与实用性,分析社会反响,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和建议。
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的研究,旨在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是徐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对该街区进行整体改造设计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对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改造设计实践,可以更好地挖掘、保护和传承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品位。
改造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徐州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设计实践的成功经验,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徐州劳动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劳动巷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结合前人提出街巷更新改造的理论与设计理念,提出适合于徐州传统街巷的创新设计理念,给出劳动巷设计具体方案,文章总结了针对徐州传统街巷的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劳动巷传统院落保护更新传统街巷1.前言传统院落和街巷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它以整体的风貌体现文化价值,展示历史典型风貌特质,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
而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超过 5000 年文明史和 2500 年建城史,在城市化进程中,现遗留在老城区的传统院落寥寥无几,传统街巷和充满人性化的生活场景也正销声匿迹,作为优秀旅游城市打造地域化特色城市建设,传统民居院落与街巷又迫切要求回归,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由此提出研究课题,作者以调查问题为基本,分析问题为关键,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运用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手法,深入分析徐州传统院落与街巷特征与现状问题,为徐州传统院落和街巷发展方向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以徐州劳动巷历史街区为设计依托,通过对劳动巷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结合前人提出街巷更新改造的理论与设计理念,提出适合于徐州传统街巷的创新设计理念,给出劳动巷设计具体方案,文章总结了针对徐州传统街巷的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在传统建筑中引入可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功能,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传统街巷保护更新的理念,既可以改变传统院落与街巷的拆建现象,也可以为解决旧建筑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一条思路,让传统街巷的魅力重生,营造宜人的老城生活场景,希望通过作者的研究与创作能给今后徐州市历史街区以及传统街巷院落的更新保护能具有指导意义。
2、徐州传统街巷空间尺度与比例城市空间尺度包括实体尺度关系、实体与空间尺度关系、人与实体和空间的尺度关系。
对传统的街巷而言,空间尺度和比例除了古时礼仪制影响外,还主要从街巷的功能性质和满足人的需求这两方面考虑。
在交通发达的现代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和城市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街道空间尺度也随之扩张,如徐州建国路在 1919 年叫南马路,后来更名为英式街,1971 年更名为建国路,从五六米的土路、石板路发展为今天徐州主要交通动脉之一。
徐州传统居住性街巷要比商业街巷尺度要小,是因为商业性街巷的多功能性所决定的。
北方传统街巷要比南方传统街巷尺度稍大,是因为北方人考虑采光需求街巷要解决好日间照距的问题。
此外,人是街巷空间的体验主体,也是街巷尺度最可靠的参考标准,所以街巷的空间尺度必须满足人的行为和情感需求。
不同的空间尺度会给在街巷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感受,或是安全、紧张,或是轻松、压抑,或是兴奋、怠倦,这些感受而又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趋势,反过来,人的行为、感受制约街巷空间尺度的控制和习惯做法。
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其著作《街道的美学》中,将街巷的宽度定义为,建筑外墙高度则为 H,沿街店铺面宽设为 W,通过三者之间的比值关系反映日本传统街巷的空间关系,得出的数据较有说服力。
当 D/H>1 时,随着比值增大远离感越强,大于 2 时则会产生开阔之感,当比值大于 3 时空旷、冷漠之感会随之产生;当D/H=1 时,高度和宽度之间存在一种均匀感;当 D/H<1 时,随着比值减小会产生压抑、紧迫的感觉。
可以看出不同 D/H 值的空间可以营造不同的街巷氛围。
徐州生活性的街巷 D/H 值多约为 1 至 1.5 之间,有静谧的空间感,尺度适宜。
商业性街巷 D/H 值多为 1 至 2 之间,空间紧凑热闹,没有建筑压抑之感。
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街 D/H 在 1.1 至 2.4,这种尺度易于商业活动。
以下表格通过街巷的宽度与建筑的高度的比值来描述徐州传统街巷的尺度空间。
3.劳动巷历史街区场地概况劳动巷位户部山南麊,项王路南侧,沙后巷新区、莲花井小区以北,彭城南路步行街东侧,用地面积约 3.6 公顷,和户部山古建筑群自成一体,自古以来也是徐州城南区繁荣之地,劳动巷也随着户部山街区兴起至衰落。
目前,徐州劳动巷街区功能较复杂,除了沿街的商业店铺,周边幼儿园、小学、银行等服务设施以外,周围被新崛起的现代的商业环境和现代居住区所围绕,商业氛围浓厚,与主城区交通动脉中山路、建国路、解放南路相接,又与戏马台、翰林院、户部山历史街区融为一体,与云龙湖、云龙山、故黄河等自然风景区遥相呼应,其历史、地理区位优越(如图2)。
根据《徐州市劳动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劳动巷历史街区格局、历史建筑、古树名树等历史要素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徐州市政府公布的《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塑造指导意见》对户部山的发展定位为:以文化休闲功能为先导,以旅游、商贸功能为主,集文化、休闲、商业、展览为一体的具有浓厚徐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4.劳动巷现状问题分析现状特点:1、日常来往劳动巷人群以摆摊商贩、学生、附近居民、务工人员以及游客为主。
原住居民大多已搬迁,主要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丧失土地权的居民、退休老年人等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人口老年化、弱势化问题严重,人口密度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2、街巷狭窄,劳动巷宽度 6-8 米左右,户南巷宽度为 3-4 米,路面状况不佳,遇到雨雪天气,路面积水严重,车辆、行人难以通行;缺乏停车场地,尤其遇到上下班、学生放学交通矛盾更为突出。
小商贩占道经营,使得街巷空间交通不堪负重。
3、街巷的景观轴线与景观主题不突出,街巷尺度差异和建筑立面风格的破坏,使街巷与街巷之间不连贯;临时搭建建筑破坏连续的街道空间。
景观空间节点单调缺乏趣味性,缺少公共空间提供给行人在此逗留、休息、交流。
历史街区绿化率低、行道树破坏严重,古树名树缺乏保护措施4、街巷内公共卫生间随意加建,没有一处固定的垃圾回收站。
部分户用电、煤气管道、卫生等基础设施缺乏,以至于街巷内线路交叉,对于以木结构和砖石结构为主的传统民居建筑而言,存在着火灾与安全隐患。
道路年久失修、铺装质量差,缺乏韵律感和统一性。
解决办法:1、梳理传统邻里人文网络资源,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创造更多供居民参与性的活动场所,促进历史街区交往方式机制完善。
延续劳动巷传统民俗活动,保留历史街区文化特色。
考虑原住居民回迁。
2、修整、美化街道,交叉口等位置适当拓宽路面,缓解交通压力。
历史街区内施行时段交通管制,设置交通指示标志。
结合绿化停车空间,减弱车辆的体量感。
3、强化景观轴线,扩大街巷交汇空间,建立街巷入口广场和牌坊加强街巷识别感,保留街巷原有肌理、修缮历史建筑和院落,通过街巷立面控制创造富有变化的空间形态。
丰富街巷绿化,结合院落内植物种植,保留古树名树,增加住宅间绿化和公共绿地面积,弱化建筑体量。
4、统一改善历史街区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条件,并加强管理和维护,建立公共卫生间、垃圾回收站、便民服务站等。
增加与街区风貌相符的路灯、垃圾箱、座椅、路标指示牌等景观公共设施。
保留和恢复街巷空间的传统元素,铺装、店面装饰、屋顶天际线的变化等控制。
5.保护与更新设计4.1目标定位最大限度保留劳动巷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包括户部山片区肌理空间、街巷格局与形式、历史遗留建筑原始风貌与立面、公共空间关系、地段的历史功能和作用。
梳理改善道路交通,提高市政设施水平,改善地区环境质量,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促进传统街巷的有机更新,融入现代的商业环境,为街巷内的原居民创造更好生活环境,发挥区位优势。
以历史街巷有机更新为机会,加大对居住在传统街巷的居民和市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和认同感。
4.2保护与更新措施根据历史资源价值对各类历史建筑进行质量、高度、年代、性质进行系统分析,分为文物类、保留整修类、和拆除新建三类。
突出保护重点,以点带面,依据文物历史价值突出老盐店、状元府、李家大楼几处文物建筑为重点,保留户南巷沿街部分建筑进行修缮,拆除原有院落内违构筑物,在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上,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新建部分用房,完成建筑的功能置换,新建用房强调与保留建筑风貌相协调。
4.3院落的梳理与保护措施尽量保持原有院落用地界线,对院落分三类保护修缮。
保留类—局部修补、 修复、修缮,针对院落格局保存完整,院落建筑保存较好的院子,例如老盐店沿街店面和状元府前院等。
改造类—适合原有院落格局完整,新旧建筑参半的院子,以保护为主修复加新建的方式,新建建筑在尊重传统民居风貌的前提下,引用新材料和工艺满足现代居住需求标准,例如户南巷部分院落适合此类办法。
重建类—这类院落尊重街巷的整体风貌,在装饰材料和工艺上与传统院落相协调,保持街巷建筑界面、风格、街巷走向、尺度,此类院落在调整和更新置换建筑功能上有很大灵活性,适合开发院落会所、茶馆、戏院、餐饮、书院、艺术工作室等,例如入口广场处的景贤书屋、正风戏院、民俗广场周边酒文化博物馆等院落。
4.4街巷的保护措施强调街巷原有肌理(如图3)、富有变化的空间形态,由于街巷内各类新老建筑混杂、商贩违规违建、占道经营,街巷空间混乱,在尊重历史原真性基础上,进行动态保护,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方法,分区分段对街巷、沿街立面 修缮、更新或者封闭保护,侧重街巷走向、空间尺度(如图 4)、两侧建筑的 风貌、空间节点的保护、街巷环境整治,加大绿化面积,拆除违建临时建筑。
在经营管理方面从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层面梳理历史、文化源流等传统,树立和完善劳动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特性,并借鉴传播学、营销学等其它学科相关性知识帮助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品牌,并将这些传统、特性和品质融入设计中。
挖掘徐州传统街巷文化特色,确定“恢复传统街巷魅力”主题定位,再现传统街巷具有人情味的场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
6.对劳动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建议1、恢复老街商业功能塑造商贸氛围。
十字街是社区居民对外出人的主要通道,也是过去老南昌进贤门外进行商贸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
因此,面对老街荒凉且缺乏街道活力的现状,着力于激活老街商贸氛围,应通过老街建筑风貌的整治和修缮,并置换部分居住功能,植入新的功能如商业、文化展示、陈列展览等,进一步塑造老街的生活气息,以提升老街街道活力。
2、完善社区生活配套设施。
街区现有的小型超市等设施整体较为陈旧、简陋,同时垃圾站、公共厕所、停车场、休闲座椅等设施也相对较为缺乏,鉴于此,应按规范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如完善服务中心、公共厕所、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休闲等,并结合居民室外游憩活动需求,按服务半径开辟部分公共空间、停车场等。
3、针对历史街区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同时可以从景观规划的角度遵循一些相关的理论依据,如空间尺度的控制、景观视线走廊的控制、建筑外轮廓的控制等等。
尺度是影响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两建筑之间的宽度与建筑高度的比,这个比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历史街区商业街的街道给人的空间感受,它对于历史街区商业街街道空间的保护有一定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