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02 中国内地学术期刊《永乐大典》引文论文篇目索引
- 格式:pdf
- 大小:218.01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中,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
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
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
(√)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
(×)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
(×)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三、选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B 元C 明D 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B 蝴蝶装C 包背装 D 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
A 汉书艺文志B 隋书经籍志C 隋书艺文志D 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
A 《七略》B 《别录》C 《汉书》D 《世说新语》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
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
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
(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
名词解释甲骨文甲骨文,是指一种契刻在龟壳或动物骨骼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墟)文字。
1899年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城郊的小屯村一带(即古代的殷墟),以后在山西、陕西等地也曾发现过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后期的一些占卜和记事文字(以后人们又发现了先周和西周时代的甲骨文),其内容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天文历法、医学等等。
每一片甲骨文从一字到数十字不等。
甲骨文主要是一种王室档案,它虽然具有图书的某些性质,但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图书。
金文金文主要是指古代契刻或铸造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
青铜器在古代是一种极受时人珍视的器具,它主要用来作礼器(即祭祀时所用的器物)、乐器(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礼器)、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当事的贵族一般都要铸造青铜器,并在其上铸造或契刻下事件的过程,以昭告子孙,并使子孙后代永远宝藏。
这些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盛行的商代。
在商周时代,金文也是一种记载和保存当时历史的主要形式,它的字数不等,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多则数百字。
同甲骨文一样,金文也具有图书的某些性质,但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图书。
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它镌刻10个鼓状的石头上,唐代被人们发现于陕西凤翔的原野之上,内容是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的四言诗。
石鼓文的时代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大约是春秋或战国时代的遗物。
简牍简,即竹简,是指写了文字的竹片;牍,即木牍,是指写了文字的木片。
就古代文献所记而言,简专指竹简,牍则专指木牍,但在实际上,简也可以是木片制成,牍也并非都是木制的。
一般而言,简主要用于书写内容较多的文字,而牍则主要是用来书写契约和信函。
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称为策(册)。
简策的产生及其使用的时间很长,至少从殷商时代起就有了简策,至魏晋时人们仍在继续使用简策,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是其使用的全盛期。
明代永乐大典编纂与文献典藏明代永乐大典,是一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书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的编纂历时22年,汇总了中国前后时期的文化、自然、艺术、科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巅峰之作。
而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也是我们了解明代文化的一个窗口。
一、永乐大典的编纂背景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21年完成的。
在明朝初年,中央政府曾经编纂过一部《太和正音曲谱》,著录了中原的音律、曲社制度和具体曲目。
而后,在朱元璋时期,著名学者李善所撰的《太和正音记》也收录了音律、曲谱等内容。
但是这些内容都不全面,记载不够细致和系统,还有很多遗漏。
朱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
他在皇宫中设立了文林阁,招纳了全国各地的学者和书籍。
到了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文林阁开始编纂永乐大典。
二、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可谓繁琐而艰辛。
朱棣下令必须将中国古代所有的著作、画作等一一搜集起来,汇编成一部大典。
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朱棣先后多次下令校勘。
有时,朱棣也会亲自参与到编纂工作中。
他听取学者们的意见,对记述不准确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亲自审定编写完成的部分。
三、永乐大典的分类永乐大典共分为5000卷,其中文献类占到1000多卷,其余则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历史、理学、艺术、医学、法律、诗歌、小说等多个领域。
其中,文献类又分为历史类、经籍类、集部类、子部类、丛书类等五种。
历史类包括总史、地方志等,经籍类则包括诸子百家、儒家经典等。
四、永乐大典的文献典藏永乐大典的编纂完成后,曾经在宫廷中公开展示过。
但是在明朝晚期,随着内忧外患不断,永乐大典也逐渐被遗忘和疏散。
大典的卷数也从当初的5000卷,降至1000卷左右。
直到清代,才重新开始整理清理。
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帝下令重修永乐大典。
然而这次修复过程仅编入了约3700种书籍,卷数大减,修复完成后,也只放在了宫廷里边,没有公开出版,更难被民间所见。
谈谈《永乐大典》的版本和残卷影印本
晓闻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人们现在常说的百科全书,约当于我国古代的类书;而我国古代的最大的一部类书,则当数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编成的《永乐大典》。
这部拥有22937卷、11095册、3.7亿字的巨型中国式百科全书,保存了数量众多的我国15世纪以前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哲学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
它比法国狄得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余年。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晓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之《法运通塞志》残卷考释 [J], 范俊红
2.《中华再造善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广舆图》底本辨证--兼谈古籍影印本的版本著录 [J], 旷天全
3.《永乐大典》残卷所载诗选《诗海绘章》考释 [J], 卞东波
4.国图新藏《永乐大典》残卷流传及价值考 [J], 史广超
5.新发现《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曾巩佚文 [J], 金程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书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题库版)1、单选按照文献内容的新旧程度排序的结果是()A、会议论文,科技期刊,科技报告,科技图书B、科技图书,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C、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科技图书(江南博哥),科技期刊正确答案:A2、问答题信息检索系统指的是什么?正确答案:又称情报检索系统,是指按某种方式、方法建立起来的,以提供信息检索为目的一种有层次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是表征有序的信息特征地集合体。
3、单选在历史、地理K类中“亚洲史”是哪个选项()?A、K1B、K2C、K3D、K4正确答案:C4、问答题从哪里可以获得利用图书馆的指南资料?正确答案:《图书馆读者指南》手册和图书馆的主页上有相关介绍。
5、问答题文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正确答案:存储信息、传递信息。
6、单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大类是用汉语拼音字母来表示的,H代表()。
A、文学B、语言C、艺术D、历史正确答案:B7、单选使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电子图书有哪两种类型?()A、分类检索、主题检索B、作者检索、分类检索C、分类检索;快速检索D、分类检索;书名检索正确答案:C8、单选哪些行为属于正确入馆的行为()。
A、持他人读书正入馆B、未经监测通道入馆C、持本人借书证登到入馆正确答案:C9、多选图书馆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收藏了哪方面的图书?()A、汉语言文学小说B、中国大百科全书C、外国语言图书D、生物技术图书E、计算机图书。
正确答案:B, C, D, E10、单选下列哪个搜索引擎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
()A、百度B、谷歌C、维基百科D、搜狗正确答案:A11、问答题简述网络参考咨询的方式。
正确答案:E-mail及Web表单服务、FAQ服务、案例库服务、主题库与特色库服务、Real-time服务、BBS服务、学科导航服务、电子简报服务、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用户教育服务。
12、单选同学中有不少的军事迷,但你们知道古代军事这类书籍属于哪个基础大类吗()?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C、文学D、国学正确答案:D13、填空题期刊按不同出版周期分为季刊、();()旬刊、周刊等。
1994-2002中国内地学术期刊《永乐大典》引文论文篇目索引(以论文发表年代为序)张志清整理略论明代之前潮州港的发展//南洋问题研究 1994 02风骨兴寄的实践成果及其渊源影响──陈子昂诗论//中国韵文学刊 1994 02 论元代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4辽代部分州县今地考//北方文物 1994 04中国宫廷的饮食卫生//医古文知识 1994 03发展中国家图书情报事业的光辉历史//图书情报知识 1994 04杨家骆及其图书分类学研究//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4 05评宋景昌对《详解九章算法》的校勘//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4 03《永乐大典》地方志存目校订一则//广西地方志 1994 06《永乐大典》概说//史学史研究 1995 03《永乐大典》散佚及现存概况//语文学刊 1995 01我国最大的写本类书──《永乐大典》//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2宋代书院的兴衰──兼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学术研究 1995 06论才子解缙//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5 S1宋元明市语续证//贵州文史丛刊 1995 01蒙元时期新疆建置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95 01关于惊风“四证八候”的出处//中华医史杂志 1995 04分类法主题法三题//图书馆界 1995 02《永乐大典》所载《元一统志·陈亮传》考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2论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两次战争时期香港穆斯林的发展与变化(续上期)//东南亚研究 1996 01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明代章回小说论略//中国文化研究 1996 02 元代私人海商构成初探//南洋问题研究 1996 02“武夷”名实考//东南文化 1996 03“平生愿执菊坡鞭” ——陈献章与崔与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3 《宋会要辑稿》述论//中国史研究 1996 04骑兵基本功能探讨──兼释马文化//北方文物 1996 04肉苁蓉的本草学研究//甘肃中医 1996 03张淳《仪礼识误》校勘成就论略//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6 03河北、天津方言中元曲词语例释//语文研究 1997 01沈括与石油//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7 01元代汪古部的农牧业技术//农业考古 1997 01“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咸宁历史名人冯京其人其事//咸宁师专学报 1997 01元代匠户散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1论张先“以小令作法写慢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2 “中国戏曲源于印度梵剧说”考辨//艺术百家 1997 02略论“咸通十哲”的诗歌意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2关于河南的蒙古军//蒙古学信息 1997 02元代市镇管窥//江海学刊 1997 03韩国“山台都监系统剧”以及其中的中国文化面影//艺术百家 1997 03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商业活动与民俗文化//贵州民族研究 1997 03明代黄册制度起源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 04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04陈独秀“论戏曲”与二十世纪中国戏曲之命运//文艺研究 1997 05阮元与《宛委别藏》//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 05宋代胥吏出职与差遣制度研究//浙江学刊 1997 05试论元代官员的乘驿接待制度//中州学刊 1997 04《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法学研究 1997 05广西与中国稻作的发展//农业考古 1997 03广东历史上的农业开发(笔谈)//学术研究 1997 10《孙尚药方》作者考//河南中医 1997 02论古医籍辑佚(续)//医古文知识 1997 04北京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与历史定位//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7 03袁同礼先生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7 03杨家骆目录学成就评述//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7 04《永乐大典》中的医案//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7 02永乐皇帝与永乐大典//沧桑 1997 06《永乐大典》与《马可波罗游记》//津图学刊 1997 02从《永乐大典》的成书与散失看文化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津图学刊 1998 03 晋阳西山大佛和童子寺大佛的初步考察//文物世界 1998 01燕都兴废、迁徙谈//北京社会科学 1998 01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遗址──榆林驿初探//北京社会科学 1998 01宋嘉祐二年(1057年)北京大地震研究——兼析“河北固安”说和“河北容城以北霸县至定兴一带”说//北京社会科学 1998 01汉魏洛阳故城圆形建筑遗址殿名考辨//中原文物 1998 01杨益的风水文化观及其实践//江西社会科学 1998 03漫话潮州木雕//岭南文史 1998 04明成化本南戏《白兔记》中的吴语成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5试论宋杂剧对南戏的影响及其削弱──兼论早期南戏的发展过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4蒙古弘吉剌部赤窟驸马系诸王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5古代潮州科学技术发展概述//岭南文史 1998 04宋元战争中川东北山城遗址考//四川文物 1998 03关于占城稻若干问题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 04《净发须知》、净发社及其他//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 02宋朝《总类国朝会要》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1宋代的刺字和文身习俗//中国史研究 1998 01徽州文书所见明末清初的粮长、里长和老人//中国史研究 1998 01重评宋代市舶司的主要功能//广东社会科学 1998 04元上都的历史地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5元代阔端系诸王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8 03辽史地理志考补──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失载之州军//北方文物1998 03 豆卢革生平蠡测//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2辽金元时期一支外来的民族世家──汪古马氏家族源流考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318-19世纪中国与东南亚的海参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 04那达慕文化的由来与流传//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8 05古代华南少数民族的交通活动与民俗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 02钱大昕与元史学//浙江学刊 1998 04严羽“入神”审美说探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1论元代福建的人口问题//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8 06宋元潮州的书院//岭南文史 1998 04丹溪医案考//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 03论古医籍辑佚(续三)//医古文知识 1998 02喀喇沁亲王府所藏《元朝秘史》抄本及其学术价值//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1明代官修书考略//晋图学刊 1998 04《天城石壁记》的文献价值//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8 01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2从叙述体向代言体过渡的几种形态//艺术百家 1999 04《司空表圣诗集》由来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03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吉安师专学报 1999 02隐士的隐衷──论白朴词隐逸倾向的文化心理成因//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元人词曲辑遗//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5宋金元时期西北的造船业及航运管理//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1 元代吏员出职制度的再评价//甘肃理论学刊 1999 05略论蒙元时期的西北土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4客家普遍溯源于宁化石壁的文化意蕴//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 01 关于宋代的私盐贩//盐业史研究 1999 01历史·小说·戏剧——简论薛仁贵故事的演化//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4 契丹族的祭天、尚左与祭东考略//北方文物 1999 02浅谈元代黑龙江地区的站赤//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9 03《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编纂规模的质疑//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4出版物中满语文失误考究//满语研究 1999 01北京固节驿考略//北京社会科学 1999 01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5南宁建置时间与晋兴治所考辩──兼与板苏屯建置说和太康建置说商榷//学术论坛 1999 02元代来华高丽僧人考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9 04道教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6论佛学的俗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1明代云南的驿堡铺哨与汉族移民//思想战线 1999 06元代入藏驿道考述//西藏研究 1999 04宋代矿冶业机构官员的除授制度//河北学刊 1999 06论宋代军需粮草的储备与管理//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1 客家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三//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1 清初广东海洋经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5古代过岭交通的变迁及其原因——兼论灵渠对桂东北发展的影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1古代广东的驿道交通与市镇商业的发展//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1宋代地方财政窘境及其影响//浙江社会科学 1999 01潮州金城稻考//农业考古 1999 01“白”何首乌的考证//中国中药杂志 1999 0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书名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01辑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内容和意义//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 04《南宋群贤小集》汇集流传经过揭秘//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99 04《永乐大典》的劫难//山东消防 1999 04《永乐大典》之谜──关于《永乐大典》正本殉葬的推想//寻根 1999 04 《永乐大典》正本殉葬说质疑//寻根 1999 04元朝统治下的西夏故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元代进士在元末农民战争时期的动向//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论元代对江南的开发──江南区位简论//史林 2000 04元朝疆域格局概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0 04唐宋时期的“士人经商”现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6 我国戏剧早萌晚熟原因探赜//文艺理论研究 2000 02南宋官窑探源//东南文化 2000 07洪遵《泉志》的学术价值──兼谈古代钱币文献存佚情况//中国钱币2000 03 宋政府的矿产品收买措施及其效果//中国史研究 2000 02三峰山大战—蒙古灭金的最后决战//中州今古 2000 05《江湖》诸总集“名录”新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苏过斜川之志的文化阐释//广东社会科学 2000 02梅与水、月——一个咏梅模式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 2000 04苏轼《东坡书传》述略//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5梵曲“哩”与中国戏曲的传播//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啰嗹《四时纂要》研究二题//南都学坛 2000 04《天城石壁记》的文献价值//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 略论唐五代福建人士登科及其特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蒙元史研究与中西学术的会通//江海学刊 2000 03元代江西驿站及站户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蒙元对西部各民族地区的设治和经营//云南社会科学 2000 02赵宋国号考说//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5后唐庄宗失政及其历史教训//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明代华南的土地开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 04从比较戏剧角度谈谈《张协状元》//外国文学研究 2000 01宋元戏曲融合勾栏伎艺检视//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4说“计”和“账”//语言研究 2000 02南宋官窑探源//中国陶瓷 2000 04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文艺研究 2000 04王国维南戏论述之再认识──兼论宋戏文与元明南戏//艺术百家 2000 01 《张协状元》写定于元代中期以后//艺术百家 2000 01南宋官窑探源//东南文化 2000 07金《太原交城县王山修建十方圆明院记》与《第二代体公禅师塔铭并序》碑// 五台山研究 2000 02从文化看汉语中的蒙语借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2 论元代蒙古人摩诃葛剌神崇拜及其文学作品//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4中国古代史研究数字化文献资源与利用//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0 12徐德庵的古汉语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6《水经注》中黄河大北干流阙文及其环境意义//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04宋代家庭人口数量初探//浙江学刊 2000 02明代华南的耕地及其种类//中国农史 2000 02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 2000 01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中国史研究 2000 03宋代豫东地区的经济状况浅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3剑桥会有“一部”《永乐大典》吗?//读书 2000 06永乐大典本《寒山诗集》论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5 《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图书馆建设 2000 01《永乐大典》编纂考略//图书馆 2000 05破解《永乐大典》正本失落之迷//云南档案 2000 01《永乐大典》可能仍在十三陵//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2000 09《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不是新闻//图书馆建设 2000 06中国古代量药器探讨//中华医史杂志 2000 02中国图书屡遭厄运探因//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0 01《永乐大典》编纂考略//图书馆 2000 05闽越文化与客家文化//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6铁铉生平纪略//回族研究 2001 01宋代书院与宋代蜀学//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潮州民间神信仰的象征与历史意义// 史学月刊 2001 01读《旧五代史》札记一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 01宋代急脚递考//中国史研究 2001 01元“回回哈的司”研究//中国史研究 2001 01元诸王念不烈考//中国史研究 2001 01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1戏曲术语“科”、“介”与北剧、南戏之仪式渊源//文学遗产 2001 02两宋饮茶风俗与茶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1宋代官员礼品馈赠管理制度//学术月刊 2001 02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学术月刊 2001 02试论元朝中央政府对畏兀儿地区的统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1 01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敦煌《悉昙章》歌辞源流考略//敦煌研究 2001 01论《太平广记》纂修的文化因素//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楼兰古绿洲的河道变迁及其原因探讨西北历史环境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 01唐宋泸属东部羁縻州县研究//贵州民族研究 2001 02宋代太湖流域农村城市化现象探析//史学月刊 2001 03宋代宦官养子及荫补制度//中国史研究 2001 02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新探//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1试论南戏《张协状元》的价值//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萧氏父子文学集团的小说思想观念//文艺理论研究 2001 04“青州窑”考//东南文化 2001 07浅谈宋元时期闽南石文化//南方文物 2001 01北宋东京治安管理模式探析//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2关于见于元朝、伊利汗国文献中方向的顺时针90°移位//蒙古学信息 2001 02 从黑城出土文书看元“回回哈的司”//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马可·波罗游记》新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 04元代“社”的职能考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4通俗文学中“绣球卜婿”的情节模式//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西厢记》在明代的“发现”//文学评论 2001 05韩凭夫妇故事流变中的文人旨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3大蒙古国时期地方儒学机构和学官的设立//中国史研究 2001 04李渔戏曲《比目鱼》中刘藐姑的主导性──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性关系的一些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5周敦颐的德行及其理学对岭南的影响//嘉应大学学报 2001 01浅论宋代福建佛教的鼎盛//福州师专学报 2001 01浅析“拿”字处置式//语文研究 2001 03浅谈宋元时期闽南石文化//南方文物 2001 01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抚州师专学报 2001 02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争//回族研究 2001 03蒙元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游记》史事探论//社会科学辑刊 200105从封建帝都粮食供给看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 03论宋代两浙路的城镇发展形态及其等级体系//浙江学刊 2001 01南宋高庙配享之争考实//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宋《吏部条法》考略//法学研究 2001 01明清时期南阳盆地的交通与城镇经济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3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2南宋银绢关系的演变与白银货币化//云南社会科学 2001 03宋代矿冶业中的厢兵生产//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3试论唐至清初潮州的海外贸易与海上走私//南洋问题研究 2001 04《永乐大典》所收《国朝忠传》为小说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 中国书籍史上的最大疑案——《永乐大典》之谜//图书馆建设 2001 02鲁迅、郑振铎与《永乐大典》//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 03解缙与《永乐大典》//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 06《长江集》版本源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S2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袁同礼//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1 02西夏兵器及其在中国兵器史上的地位//宁夏社会科学 2002 01宋代提举常平司的沿革与财政体系的变化//安徽史学 2002 01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方略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1《张协状元》近代口语副词研究中的两个问题//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