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营养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40
棉的化学成分棉花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纤维,被广泛用于制作纺织品和其他日常用品。
棉花的化学成分对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棉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纤维素、蛋白质、脂质、灰分和其他有机物。
纤维素是棉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总质量的90%以上。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由大量的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
纤维素的存在使棉花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塑性,同时也决定了棉花的强度和耐久性。
蛋白质是棉花的另一个重要成分,约占总质量的2-3%。
棉花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其中丝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较高。
蛋白质在棉花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棉纤维的质量和性能。
脂质是棉花中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脂肪酸和甾醇。
脂质在棉花的种子中特别丰富,起到了保护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脂质的存在可以提高棉纤维的柔软度和光泽度,并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
棉花中的灰分是指棉花中不可燃的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金属离子和其他杂质。
灰分的含量与棉花的品质和纯度有关,较高的灰分含量可能会降低棉纤维的质量和可用性。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外,棉花中还含有一些其他有机物,如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这些有机物对棉花的颜色、香气和抗菌性能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棉花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
纤维素赋予棉花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塑性,蛋白质调节棉花的生长和发育,脂质提高棉纤维的柔软度和光泽度,灰分和其他有机物则对棉花的品质和性能产生影响。
深入了解棉花的化学成分,可以更好地利用棉花的优良特性,并在纺织品和其他领域中发挥其应用潜力。
作者:段一盛(江西农业大学资环)名词解释:合理施肥:指在一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或者在轮作周期中为各种作物所采取的正确施肥措施。
营养诊断: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形态诊断:指通过外形观察或生物测定了解某种养分丰缺与否的一种手段。
化学诊断:应用化学方法测定植物体营养元素的含量,并与参比标准比较,判断植物营养状况的方法。
衣分:是指皮棉占籽棉的百分比(皮棉是指脱去棉籽的棉花)缺素症状:植物因缺乏某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以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一般属于生理病害。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过程。
根系活力:是一个表征植物根系的量。
肥料的分期效应:指在某一生育阶段中,作物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能增加的籽粒产量。
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指施肥区作物氮素积累量与空白区氮素积累量的差占施用氮肥总氮量的百分数。
氮肥生理利用率:反映了作物对所吸收的肥料氮素在作物体内的利用率,其定义为作物因施用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相应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的比值。
氮肥农学利用率:是作物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的乘积,指作物施用氮肥后增加的产量与施用的氮肥量之比值。
填空题:1.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土壤管理、动物生产三个环节2.农业部规定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符合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要求。
3.农业生态特点:社会性、高产性、波动性4.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农业生态系统来自自然生态系统,因而无论是生物组分还是环境组分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然而,农业生态系统又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长期改造和调节控制的产物,因此又明显区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2)系统净生产力不同;(3)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4)系统稳定机制不同;(5)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
5. 营养作物吸收养分环境因素是:pH、光照、气温、水分、养分的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6易缺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泥炭土、沼泽土和腐殖土;易缺钼的土壤:酸性土壤7.增施钾肥能增加抗病性、抗逆性、抗寒抗旱、抗倒伏8.农产品质量包括营养品质、商品品质、卫生品质9.水稻“一炷香”是缺磷10.棉花缺硼引发的症状: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暗绿无光泽,主茎生长点受损,腋芽丛生,上部叶片萎缩。
专利名称:一种滴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泽,吕新,洪帅,马露露,侯彤瑜,张强,林皎,印彩霞,苏维
申请号:CN201910110201.X
申请日:20190211
公开号:CN109673454A
公开日:
201904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滴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滴灌种植棉花,根据每次取样的理论临界氮浓度和干物重最大值,确定滴灌棉花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曲线N=aW中a和b的值;2)根据N=aW计算出氮营养指数NNI=N/N;3)利用高光谱仪检测并计算植物的冠层高光谱指数;4)将冠层高光谱指数与NN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多元回归曲线即为滴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模型。
所述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模型能够准确、快速判断滴灌棉花氮素养分丰缺状况;兼顾施肥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申请人:石河子大学
地址: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北四路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刘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安岳县公园管理所邱蓉摘要:描述作物各种营养元素缺少时的外形诊断及综合推断关键词:作物缺少营养元素外形诊断一、意义作物生长发育所载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铜、氯等。
其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并在外形上明显地出现生长异常,如植株矮小,生长停滞,分枝(或分蘖)少,失绿、发红(或紫),叶色苍老,叶片畸形、顶芽萎缩、开花受精受阻,茎裂根腐等等缺素生理病症。
统称为作物缺素症状。
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典型,一般较易识别。
如作物缺氮发黄,棉花缺硼叶柄呈环带,果树缺铁的“黄化症”、苹果缺锌的“小叶病”等。
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并非缺素所独有,由往往不易判断,如油菜叶片发红,缺磷、缺氮、受冻,受旱都能引起,这时就必须注意调查研究和进行测试诊断。
为了便于掌握作物缺素的典型症状,现将通过文中探讨及描述,以加深对作物缺素症状的了解。
二、缺氮症状氮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或物质,是生命的基础。
氮又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缺氮,植株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都少,叶色淡绿,但失绿较为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
较老的叶片、叶柄、茎秆呈现淡黄或橙黄色,有时呈红色或暗紫红色,叶片易脱落,花少、籽实(果实)少而小,提早成熟。
作物对氮素需要量较大,如果不施氮肥,大多数作物都会出现氮素缺乏。
但氮素过量,又会引起作物生长过旺,贫青迟熟,并易受病虫危害。
1、水稻:氮素充足时,水稻一片青绿。
缺氮则叶色淡绿发黄。
及时施氮肥,即可促使生长,消除症状。
缺氮的水稻植枝,叶色淡绿,下部老叶枯黄,中部叶片的叶尖也开始发黄。
植枝矮小、直立。
分蘖少,根系细长。
2、大麦:大麦缺氮,棉苗矮小,叶色淡绿,叶柄、茎杆和下部老叶呈黄红色。
4、油菜:油菜缺氮,苗期生长严重受阻,叶小,老叶黄红,新叶淡绿,根系细长,而正常的油菜,则叶大根粗,长势旺盛。
三、缺磷症状磷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对植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转化与转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物营养缺素诊断与科学施肥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素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作物缺素是指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元素含量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
正确诊断作物缺素并实施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一、作物营养缺素诊断1. 观察作物表现作物叶片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作物的营养状况。
例如,氮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黄,叶缘呈红色,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现象;磷缺乏时,作物叶片会变暗,呈紫色,叶片较小;钾缺乏时,作物叶片边缘会出现黄化现象,甚至出现焦枯。
2. 土壤分析通过土壤分析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土壤分析指标有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
3. 化学分析通过对作物组织的化学分析,可以准确测定作物体内各种元素的含量,进一步判断作物缺素的类型和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二、科学施肥原则1. 综合施肥根据土壤分析和作物缺素诊断结果,综合考虑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配比各种营养元素,进行综合施肥。
例如,对于氮、磷、钾的施肥比例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调整。
2. 微量元素补充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尽管其需求量很小,但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限。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等。
3. 施肥方式选择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常用的施肥方式有基肥施用、追肥施用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初期将肥料施入土壤中,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追肥施用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补充施肥;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给作物营养。
4. 合理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