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后检测中图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8.49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基础过关]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要分工协作2.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3.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
据此完成4~5题。
4.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A.武汉B.成都C.西安D.昆明5.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灾害储备()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6.下列能够体现化害为利先进减灾理念的做法是() A.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工作B.黄土高原治理措施中的打坝淤地C.利用高科技,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D.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四川省副省长听取了震情形势汇报,决定启动1级地震应急响应,指派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省应急救援总队,立即赶赴雅安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救灾应急预案()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总复习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练习新人教版1.关于中国在非工程性防御方面所做的工作,正确的是( )A.1990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B.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C.制定了《洪水灾害防御法》等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D.通过多种形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2.鄂尔多斯在线2011年6月16日讯为推动杭锦旗植树造林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创佳绩,杭锦旗林业局针对今年全旗降水量少、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的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春季植树造林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了今年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2.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 )①霜冻②干旱③土地荒漠化④泥石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每年达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百亿元。
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少部门、单位及个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工程建设中不采取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人为地诱发大量地质灾害;二是公民缺乏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防灾意识薄弱,一旦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常造成人员伤亡。
(1)宣传活动在汛期开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各类地质灾害中,______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课标要求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课标解读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特点。
2.结合实例,列举我国在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3.举例说明我国防灾减灾取得的重大成就。
4.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有关管理系统及重大项目及其重要性。
●新课导入建议2009年3月2日,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之所以选择5月12日,是为了纪念震惊全人类的“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8万多同胞。
以此材料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1.(1)地位: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2)监测手段: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
2.灾害预报: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及程度预先作出警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3.防灾(1)地位: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
(2)内容⎩⎪⎨⎪⎧ 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救灾物资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 (3)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4.抗灾(1)定义:运用修建工程设施等各种手段来抵抗自然灾害。
(2)举例:在几大江河流域上修建水利防洪工程、抗旱工程,在沿海岸线修建了防护工程等。
5.救灾:形成了一个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的系统。
6.灾后重建(1)定义: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
(2)救助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我国的 防灾减灾⎩⎪⎨⎪⎧ 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方针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减灾项目工程1.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安排的理由是什么?【提示】 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1.(1)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①大灾:由中央直接指挥、统一部署,各部门分工负责,军队积极参与。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对策。
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自主学习】1.中国自然灾害特点与防抗救灾工作方针(1)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发生频率高。
(2)防抗救灾工作方针①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
②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2.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1)主要手段①灾害监测a.地位: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b.手段: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
②灾害预报:对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及程度预先作出的警报,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预报。
③防灾a.内容:灾前准备好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救灾物资,确定合适的储备地点等工作。
b.救灾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西安。
④抗灾:运用修建工程设施等手段抵抗自然灾害。
⑤救灾:形成了一个从指挥运筹到队伍组织,从抢救到医疗,从生活到治安,从物资供应到维护生命线工程的严密系统。
⑥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救助形式主要包括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
(2)成就①在防灾减灾方面,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方针。
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
②制定一系列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建设一些重大减灾项目工程。
③积极参与国际减灾合作,获得“开展减灾活动最好国家之一”的美誉。
【合作探究】1.读教材P56“探索”,探究下题。
材料中的主题涉及了哪些类型的灾害和易受损失的机构和人群?为什么?提示:这些主题涉及了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热岛效应等灾害,易受损失的机构是学校和医院,易受损失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
因为病人、妇女和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灾害中避灾和抗灾能力弱。
2.读教材P57~P59图3-1-3、图3-1-4、图3-1-5、图3-1-6和图3-1-7,探究下列问题。
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一、选择题2015年2月17日7时0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日本气象厅震后立即向岩手县发布海啸预警,预计海啸的最大高度约1米。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在防灾减灾工程中,预警属于________手段( )A.灾害监测B.灾害预报C.防灾D.抗灾2.为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海啸易发区为提高应急能力,可建设( )A.灾害监测系统B.灾情预报系统C.救灾物资储备基地D.沿海防护工程解析:第1题,预警属于灾害预报。
第2题,“提高应急能力”是关键信息,即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这就需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答案:1.B 2.C3.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 )①政府救济②民间救济③国际救济④个人救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而个人救助应归入民间救济这个范围内。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a B.bC.c D.d5.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解析: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
粤北段高速公路离长沙最近。
第5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4.B 5.A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第6题。
6.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解析:选C。
图中防护林的作用:①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②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是防止海风、海浪等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四川汶川地震后,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救灾应急预案(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7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后恢复工作。
第8题,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答案:7.B 8.C为确保甘肃岷县漳县 6.6级地震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甘肃省公安厅、民政厅研究决定建立协作机制,互通情况信息,加强路面勤务,开辟救灾通行“绿色通道”。
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中“绿色通道”的开启,说明在受灾时应该( )A.提高运速B.优先保障应急交通线C.恢复灾区的对外通讯D.提倡用空运10.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 )A.公路B.高速公路C.航空D.水运解析:第9题,灾害发生后,灾区生活医疗用品告急,应急交通能力的恢复尤其重要,开启“绿色通道”可以优先保证救援物资、救灾人员到达灾区。
第10题,灾情紧急,时间宝贵,水运速度太慢,会贻误救援最佳时机,一般不选择水运作为应急交通线。
答案:9.B 10.D11.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与成灾强度已经减小,因而不必加强防御措施B.地震、火山是自然灾害,即使防御也不能减轻其造成的损失C.人类活动可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D.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可以减小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解析:选D。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与成灾强度不断增大,因此应加强防御措施;地震、火山是自然灾害,但防御措施能减轻其造成的损失;人类目前只能通过防灾、减灾活动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但不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综合题1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报告,2017年4月25日凌晨,银川市部分地区出现晚霜冻,当天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 ℃,造成梨树、桃树、李子树、杏树等果树遭受低温冻害。
截至4月26日9时统计,银川灵武市1 5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冻害发生频次(单位:次)分布图。
(1)若图中冻害频次等值线的间距为10,则P地的冻害频次值为多少?试分析P地冻害频次与周边差异较大的原因。
(2)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柑橘的重要产地,为减轻冻害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宜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解析:(1)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图中冻害频次等值线的间距为10,说明P点附近的等值线为40,则P点的冻害频次值为40~50。
其形成原因主要与P地的地形相关。
据图可知,P地北面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东、南、西三面有山地阻挡,导致冷空气在该地堆积,且停留时间延长,故比周边地区冻害发生频次更高。
(2)措施类的试题,要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回答。
答案:(1)P地的冻害频次值为40~50。
原因:P地北面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东、南、西三面有山地阻挡,导致冷空气在该地堆积,且停留时间延长,故比周边地区冻害发生频次更高。
(2)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果树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剧变等)引起海面的海水高度异常变化现象。
风暴潮引起的灾害通常表现为增水灾害(如淹没土地、海滩侵蚀、航道及港池骤淤、冲毁堤坝、毁坏房屋、夺人生命等)和风暴减水(如航运受阻、电厂取水困难、港口码头作业不便等)。
(1)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分布区域。
(3)列举应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
解析:(1)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等。
(2)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是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分布区域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3)应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主要工程措施有加快防潮堤建设,建设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
非工程措施有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加强预报与监测;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法制,科学管理。
制定应急方案。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3)①加快防潮堤建设;②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加强预报与监测;③建设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④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⑤加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⑥加强法制;⑦科学管理。
14.北京时间2015年7月3日,新疆皮山县(北纬37.6°,东经78.2°)发生6.5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赶赴灾区。
据此并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救援与救助说法是否可信理由①民政部紧急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调运救灾棉被4 500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②驻新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投入抢险救灾行动③全力抢修生命线工程。
电力、电信、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对受损情况进行恢复④地震部门严密监测震情,收集各种异常情况,认真分析地震发展趋势装备有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救援中,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减灾的管理体系是什么?解析:第(1)题,①地震灾区位于我国新疆地区,2月份气温较低,需要棉被。
②、③、④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
第(2)题,医用物品主要有医疗器械、外伤用药、防疫药品、消炎药、净水剂和消毒液等。
地震救援装备有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小型起重设备等。
第(3)题,由上述可知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储备救灾物资。
第(4)题,结合第(1)题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①—可信我国新疆地区2月份气温较低,需要棉被②—可信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③—可信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④—可信监测震情,收集各地异常情况,分析再次发生余震的可能性是地震部门预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消炎药消毒液防疫药品(写出四项即可) 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写出两项即可)(3)储备救灾物资(4)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