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隐身材料(格式整齐)
- 格式:ppt
- 大小:555.40 KB
- 文档页数:5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电话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其构造如图所示.电磁铁线圈中通过的是变化的电流.下列关于电话听筒工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使膜片振动B.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使膜片振动C.变化的磁场使膜片振动,膜片振动产生变化的电流D.膜片的振动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流2.如图是磁带录音机录音原理的示意图.录音时,动圈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送到录音磁头;录音磁头是一个蹄形电磁铁,它的磁性强弱随电信号变化,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录音磁带贴着录音磁头移动,上面的磁粉被磁化,声音信号被记录在磁带上.关于磁带录音机录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B.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C.话筒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D.录音磁头将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3.关于材料和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铁、铝都是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B.玻璃、橡胶制品在常温下是导体C.光缆通信中光在光纤里一直沿直线传播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电磁波提供定位服务4.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上没有空气,电磁波不能传播B.手机不是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C.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工作的D.利用电磁波不能传递声音信号,只能传递图像信号5.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电磁波振动的波长较长B.甲、乙两种电磁波的振动频率相同C.甲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较快D.甲电磁波振动的频率较大6.如图所示是某学校为学生配备的智能学生证.智能学生证除了记录学生个人信息资料外,还具有定位(判断学生“在校”或“离校”)及紧急呼救等功能.智能学生证实现定位或呼救功能时,主要是利用()A.超声波B.次声波C.无线电波D.红外线7.WiFi是一种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互相连接(无线连接)的技术,一般家庭中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路由器来实现,它传递信息的波是()A.次声波B.电磁波C.可见光D.超声波8.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空气里传播速度是340m/sB.光不属于电磁波C.电磁波能传递声音信息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如图是一台便携式收音机的屏板,向左调指针(图中黑块)的过程中所接收到的电磁波A.频率变大,波长不变B.频率变小,波长变小C.频率变大,波长变小D.频率变小,波长变大10.我国自主开发的“隐形飞机”歼20,主要改进了形状与材料方面的技术,能有效避开雷达的探测.下列关于歼20隐身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由于歼20飞行太快,电磁波追不上B.由于歼20是超音速飞机,声波追不上C.通过改用新材料,减弱对电磁波的吸收能力D.通过改变飞机形状,减少对雷达探测设备方向反射的电磁波11.贾波特同学对如图所示的三水荷花世界电视录制和播放过程解释正确的是A.摄像机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B.话筒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C.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D.发射机发射电磁波把信号传给接收机12.光导纤维的主要用途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通信.把要传输的信息变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如图所示,那么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是A.沿着光纤的中轴线直线传播B.沿着光纤的外壁多次折射传播C.沿着光纤的内壁多次反射传播D.沿着光纤螺旋式的曲线传播13.生活中各类电器比比皆是,不同电器利用的原理也不同。
《隐身材料反射系统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隐身反射率是衡量隐身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反射率可以直观地表达出隐身材料对雷达信号的反射性能。
因此在隐身材料研制与生产阶段,需要实时对隐身材料进行反射率测试。
通过考察隐身材料的反射率性能,对隐身材料的配比组成与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保障隐身材料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
隐身材料反射率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雷达散射截面(RCS)法和弓形法。
我国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多家科研院所以及多所高校都已经建立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
目前,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是实验室对隐身材料性能评价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及时地对隐身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对于隐身材料的研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准确测量隐身材料反射率,对于保证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保障武器装备实战生存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测量准确性,需要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
GJB2038A-2011中规定: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的各个组件需要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如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检定,以确保测试准确性。
但由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组件较多,测试过程复杂,仅对各组件进行校准和检定并不能确保整个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并且检定过程复杂。
而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校准,既能确保系统的测试准确性,而且校准过程简单方便。
目前我国对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校准方法仍处于空白状态,各个单位之间的测试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针对于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校准规范,确保测试系统准确性,保证隐身材料研制过程中的质量可靠性,推进隐身材料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
全国新材料与纳米计量技术委员会于2016 年下达了《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校准规范》的制订任务,要求于2018年四季度完成报批。
二、国内外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技术现状美国最早开展隐身材料测试系统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海军实验室开展了弓形法测试系统的研究。
目前在美、德、日、俄、英、法等军事强国均建立了RCS法与弓形法的隐身材料反射率测试系统。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取材于张兴华等的文章)材料二:从《西游记》中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狭义的隐身即无法被肉眼看见,而广义的隐身还包括无法被雷达、声呐等手段探测到。
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背景,阐述吸波材料的原理和分类;大篇幅综述了多种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包括电损耗型吸波材料、磁损耗型吸波材料和新型吸波材料;最后得出结论和展望,目前的吸波材料还不能完全满足隐身技术的要求:“轻、薄、宽、强”;高温陶瓷和铁氧体类等传统吸波材料仍然是无法取代的一代材料,新型吸波材料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未来除了加强单一材料的性能研究之外,还需要考虑吸波材料的多频段化、低维化、复合化,以及注意吸波材料的结构理论设计研究和对吸波机理的探索。
关键词:隐身技术,吸波材料,雷达,综述目录第一章隐身技术概况 (1)1.1 前言 (1)1.2 雷达探测原理 (5)1.3 雷达隐身技术 (7)第二章吸波材料原理及设计 (9)2.1 雷达波的衰减和阻抗匹配 (9)2.2 吸波材料的设计要求 (11)2.3 吸波材料工程参数及性能分析 (12)第三章雷达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13)3.1 雷达吸波材料分类 (13)3.2 电损耗型吸波材料 (15)3.2.1 陶瓷吸波材料 (15)3.2.2 导电高分子聚合物 (17)3.2.3 导电席夫碱类吸收剂 (18)3.2.4 有机金属络合物 (19)3.2.5 炭系吸波材料 (20)3.2.6 非磁性的金属系涂料 (24)3.3 磁损耗型吸波材料 (25)3.3.1 铁氧体吸收剂 (25)3.3.2 磁性金属微粉 (27)3.3.3 磁性纤维吸收剂 (29)3.3.4 纳米磁性吸收剂 (30)3.4新型吸波材料 (33)3.4.1 智能隐身材料与结构系统 (33)3.3.2 手性材料 (33)3.4.3 纳米吸波材料 (34)3.4.4 多频谱吸波材料 (35)3.4.5 电路模拟吸波材料 (36)3.4.6 空心微球吸波材料 (36)3.4.7 等离子体吸波材料 (37)3.4.8 其他新型吸波材料 (38)第四章总结和展望 (39)4.1 研究进展总结 (39)4.2 展望和趋势 (41)参考文献 (43)致谢 (46)第一章隐身技术概况1.1前言[1,2]隐身技术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各大军事强国的军事竞争中得到极大的发展,对于提高现代兵器的突防能力与生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纵深打击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化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1. 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
请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完成下列练习。
阅读策略A.快速浏览材料一、四,根据关键信息找到对应句子,作出判断。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名言警句。
C.关注题目或图片,找出材料间的联系;精读材料三,发现与它相联系的材料。
材料一:天问一号火星之旅材料二:北斗系统全球导航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2020年7月31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20多年风雨兼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材料三:世界最高峰重量身高材料四:嫦娥五号挖土归来珠峰多高?8848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此次测量除了使用基准测量方法,还使用北斗卫星进行了定位测量,而所有的精密仪器几乎都是国产。
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珠峰高程。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了约1731克的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带回来的样品,将为宇宙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1)了解202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吾尝跻而望矣,。
(《•劝学》)(3)人们经常用《兰亭集序》中的“,”来形容当代各类聚会活动的盛况。
2.(5分)按题目要求选择。
(1)小明读书总是不求甚解,浏览一遍便抛诸脑后。
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解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C.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小明爸爸招待上门拜访的同事,以下是句话中用于正确的一项是A.欢迎光临寒舍。
快请坐,先喝杯茶吧。
B.既然盛意难却,这份礼物我就笑纳了。
C.之前临时爽约,给你添了麻烦,深感遗憾。
D.今后你有困难尽管开口,我一定鼎力相助。
二、阅读3.(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截至2013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38个。
梳理以往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绝大部分都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保护、开发以及利用,如乌丙安等(2010)从宏观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王巨山(2011)则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当进行旅游开发的问题。
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不能发现和理解他的历史性、稀有性和民族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度”的测量则更能体现其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性。
传统研究的样本量都基于抽样调查或者更为有限的资料;大数据的应运而生,为跨时空的国际知名度研究提供了条件。
③我们使用基于英语书面语言语料库中提及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研究中所用到的300年来的书籍数据来源于最新版谷歌图书语料库(共811万种英语书籍)。
考虑到每年书籍及书籍词汇总量不一,本书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的“词频比例”,即其在海量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与海量书籍中全体单词总量的比值,来代表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在该时段内的文化影响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储.藏(chǔ)倾.听(qīng)桥墩.(dūn)绢.本(juān)B.隧.道(suì)擅.长(shàn)庸.俗(yōng)锐.利(ruì)C.遒.劲(qiú)斟.酌(zhēn)折.皱(zhé)残损.(shǔn)D.拓.展(tuò)纤.夫(xiān)枢.纽(shū)田畴.(chó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轩榭题跋重峦叠幛巧妙绝伦B.推崇喧嚣无动于衷一应具全C.罅隙暴晒摩肩接踵无睱一顾D.簇拥料峭雕镂琢磨自出心裁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专业的乐器演奏、婀娜美妙的舞姿、惊艳全场的走秀和幽默风趣....的小品,赢得观众和评委的好评。
B.闻令而动,一马当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7月11日下午5时许,抗洪抢险车队顺利抵达鄱阳县。
C.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各县努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坚持就地取材....,做到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D.父母与其相信育儿理念,不如多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灵活而变通地因地制宜....,远比盲目地相信育儿理念更有成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尽管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都无法阻挡我们对美好生活、对伟大梦想的不懈追求。
B.张伯礼院士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赫成效。
C.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入全球服务新时代。
D.近年来,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种植优良玉米品种,农技人员到村指导农民合理施肥,适时播种,玉米连年丰收。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叶圣陶,中国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杨长胜,程海峰,李效东,唐耿平(国防科技大学新型陶瓷纤维及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73)摘要:智能隐身材料由于具有传感、操纵、执行的能力,取得了比常规隐身材料更优越的功能,本文概述了智能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智能隐身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蒙皮、可见光及红外智能隐身、智能声隐身和雷达波智能隐身别离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智能蒙皮;可见光及红外智能隐身;雷达波的功能材料。
这种材料能感知和分析不同方位抵达的电磁波特性或光波特性,并作出最正确响应,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智能隐身材料是智能材料与隐身材料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大大提高了隐身材料的功能,使其具有了智能材料的感知、回馈、操纵、执行能力,将极大地推动隐身材料的进展。
中图分类害能黧5.5 文献标识码:A3 智能隐身材料中图分类号: TJ765.5 。
⋯⋯⋯⋯~文章编号:1001—973l(2005)05一0643一051 引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进展对材料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材料由于具有探测、处置、执行的能力,取得了常规材料不具有的功能,能够达到特定的目的。
目前材料的智能化已代表了材料科学进展的最新方向Llj,智能材料的问世标志和宣告了第5代新材料的诞生,也预示着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将发生一次划时期的深刻的材料革命。
在武器装备隐身化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隐身材料也因此取得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2智能与智能隐身材料概述智能材料是一种能从自身的表层或内部获取关于环境条件及其转变的信息,随后进行判定、处置和作出反映,以改变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并使之专门好地与外界相和谐的具有自适应性的材料系统。
或说,智能材料是指在材料系统或结构中,可将传感、操纵和驱动3 种职能集于一身,通过自身对信息的感知、搜集、转换、传输和处置发出指令,并执行和完成相应的动作,从而给予材料系统或结构健康自诊断、工况自检测、进程自监控、误差自校正、损伤自修复与环境自适应等智能功能和生物特点,以达到增强结构平安、减轻构件重量、降低能量消耗和提高整体性能之目的的一种材料系统与结构‘2’引。
第六章高聚物的电学性能¾交变电场¾弱电场¾强电场¾发生在聚合表面¾光导电¾压电¾热电(焦电)¾热释电¾驻极体等在外电场F 作用下,诱导偶极矩µ1为由取向极化引起的偶极矩µ2在外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偶极矩µ为αe ——电子极化率αa ——原子极化率αo ——取向极化率µ0——永久(固有)偶极矩E ——材料内部的场强,又称为局域场强E ≠F高聚物的有效偶极矩(单体单元偶极矩)与所带基团的偶极矩不完全一致,结构对称性会导致偶极矩部分或全部相互抵消介电系数:表征材料介电性能的主要参数(ε)含有该材料的电容器之电容C 与其在真空下的电容C 0之比值物理意义是电介质电容器储电能力的大小,在微观上则是电介质的极化能力式中,ε0为直流电场中的静电介电常数;M为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ρ为密度;P为摩尔极化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克劳修斯-莫索提(Clausius-Mossotti)公式宏观的介电系数(ε)和微观的分子极化率(α)均反映了电介质材料的极化能力对于极性高聚物德拜(Debye)方程N~在高频电场下(>1014Hz),即极化时间为10-14s时,取向极化和原子极化都不容易发生,记这时的介电系数为ε(光频介电系数)∞对于非极性介质,介电系数ε与介质的光折射率n的平方相等介电损耗一个理想电容器的外电场作用下能储存电能,当外电场移去时,所储存的电能又全部释放出来,形成电源,没有能量损耗对于交变电压V=V 0e iwt ,理想电容器的电流I 理想和电压有90º相位差,ε1为介电系数,ε2为介电损耗因子,决定电介质内电能转变成热能的损耗程度对于高聚物电介质,在每一周期内所放出的能量就不等于所储存的能量,因为完成高聚物电介质偶极取向需要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而消耗一部分电能,这时,介电损耗介电损耗: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一部分电能使介质本身发热的现象产生介电损耗的原因:1. 电导损耗:电介质中含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导电流,消耗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第 2 期第 112-121 页材料工程Vol.52Feb. 202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2pp.112-121第 52 卷2024 年 2 月超材料在军用隐身中的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 in metamaterialsfor military stealth周鹏飞,朱洪立*,李明俊,张成军,王兴一,潘士兵(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济南 250031)ZHOU Pengfei,ZHU Hongli*,LI Mingjun,ZHANG Chengjun,WANG Xingyi,PAN Shibing(Shandong Institut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Jinan 250031,China)摘要:随着探测手段的发展,智能化与高精化的军用隐身探测技术对隐身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材料受限于本身的性能很难实现轻量、宽频、强吸收等隐身要求,而超材料由于其可以按人的意志设计、调整结构并获得相关性能,在隐身领域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因此超材料在军用隐身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
本文综述了超材料的发展、特殊性能及应用,着重讨论了雷达隐身超材料、红外隐身超材料、雷达/红外兼容隐身超材料以及激光/红外兼容隐身超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指出目前超材料在军用隐身方面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实验阶段,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今后应将研究集中在低成本制备与应用、宽频多波段兼容以及高耐温、高耐蚀性与高户外稳定性等方面。
关键词:超材料;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兼容隐身;激光隐身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22.000950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81(2024)02-0112-10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methods,the intelligent and high-precision military stealth detection technolog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stealth materials,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are limited by their own performanc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tealth requirements such as lightweight,broadband,and strong absorption.However,the metamaterial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stealth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design, adjust structures, and achieve related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human will.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meta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stealth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The development, speci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material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adar stealth metamaterials,infrared stealth metamaterials,radar/infrared compatible stealth metamaterials,and laser/infrared compatible stealth metamaterials. Finally,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earch of meta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stealth mostly stays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practical environment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of metamaterials should be focused on low-cos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broadband multi-band compatibility,as well as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high outdoor stability.Key words:metamaterial;radar stealth;infrared stealth;compatible stealth;laser stealth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与军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探测与制导手段不断更新换代,对飞机、坦克等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31卷第3期2005年5月光学技术OP T ICA L T ECHN IQ U EV ol.31No.3M ay2005文章编号:1002-1582(2005)03-0449-03红外隐身材料隐身效果评价方法研究X薛晶晶,白廷柱,李国琛(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摘要:提出了评价红外隐身材料的隐身效果的红外隐身效率的概念。
根据热成像系统的静态性能分析理论和视距估算理论,编制了估算红外隐身材料在不同观测等级下的隐身效率的计算软件,对某种红外隐身材料的隐身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隐身效率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隐身效率可以定量地描述隐身材料的隐身效果。
关键词:隐身材料;评价;视距估算中图分类号:T N211文献标识码:AStudy for evaluation of camouflage material effectivenessXUE Jin g-jin g,BAI Ting-zhu,LI Gu o-chen(Depar tment of O pt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I nformation T echnolog y,Beij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Camouflage range ratio w as introduced by means of analyz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 he infrared sig natur es of the camouflag e targ et and natural target.Based on stadia-estimated model,t he relationship of the temperatur e difference between targets and backgr ounds and camouflage range r atio w as calculated.T he results of validation ex ample show that camouflaged range r at io is a pr actical and r eliable parameter to evaluate camouflage effectiv eness.Key words:camouflag e materials;evaluation;stadia_estimated1引言采用红外隐身材料对武器、装备进行涂敷是红外隐身技术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技术目前已开始应用于航空装备和地面武器装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