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建筑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38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一、概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于神灵和宇宙的崇敬与理解。
本文将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为主,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
二、佛教建筑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发展迅速,带来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修行者追求解脱的地方。
寺庙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主要特点包括寺庙山门、大雄宝殿和佛塔。
1. 寺庙山门寺庙山门是佛教寺庙的入口,通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牌楼式建筑,上方雕刻着佛教文化中的吉祥图案和佛教经文。
山门两侧常常有金刚力士、天王像等守护神的塑像,寓意着护法庇佑。
2.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里最重要的建筑,供奉佛陀的圣像。
大雄宝殿多为木结构,屋顶翘角高翘,雕梁画栋,华丽而庄重。
殿内常有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经文雕刻,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3. 佛塔佛塔是佛教寺庙内的重要建筑物,用于供奉佛陀舍利或圣物。
佛塔的形制多种多样,有梯形塔、宝塔、舍利塔等。
塔身常常是多层的,层层相叠,寓意着修行者渐次超越世俗之苦,修成正果。
三、道教建筑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密切相关。
在中国的宗教建筑中,道教建筑以庙宇为主,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式。
1. 道观道观是道教的主要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核心体现。
道观以山为依托,建筑仿佛山水之间,兼具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正殿、配殿、厢房和道士居所等。
道观的建筑风格以淡雅、自然为主,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求得心灵宁静的思想。
2. 神桥神桥是道教寺庙中重要的宫观建筑,通常横跨于水面或渊涧之上,架起连接外界与庙宇的桥梁。
神桥的建筑造型独特,常常是石拱桥,桥下布置有千年古树和奇石,寓意着去除世间尘嚣,登堂入室的过程。
四、儒教建筑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儒教建筑则主要以学堂和书院为代表,作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古代的宗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古代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而闻名于世。
其中,宗教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宗教信仰和建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佛教作为一种主要的宗教信仰,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
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寺庙,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典范,以下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大雁塔大雁塔位于中国古都西安市,始建于公元652年,是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仿塔式建筑。
大雁塔高64.5米,共有7层,外形呈方锥形,每层都有楼层。
大雁塔建筑结构独特,檐角飞翘,塔身极富变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
塔内供奉的佛经、佛像等珍贵文物也让人们了解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经过数百年的持续扩建,共有洞窟数量超过735个,保存着丰富的佛教艺术遗址。
每个洞窟内部都雕刻有佛像、浮雕和壁画,展现了佛教的信仰体系和艺术风格。
这些洞窟的保存状况较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佛教建筑及其影响。
三、宗教建筑的共同特点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都是佛教寺庙,体现了佛教信仰的核心价值观和教义。
其次,它们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与创新,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
同时,它们的建筑材料广泛采用了石材、木材等当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水平和创造力。
最后,它们作为重要的宗教场所,对于传播佛教文化和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雁塔和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佛教信仰的深厚底蕴。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宗教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同时,这些宗教建筑也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门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参观,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信仰的重要遗产。
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宗教建筑和圣地。
一、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它是唐代以来著名的石窟寺庙群,共有735个洞窟,壁画和彩塑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了解中国佛教艺术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莫高窟自唐至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都有修建,这些洞窟以壁画为主,题材内容丰富多样,从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到社会生活等,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宝库。
二、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佛教圣地之一,也是中国最高的佛教山脉之一。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庙和宫殿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宝光顶、金顶等宫殿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此外,峨眉山自然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的“仙山”,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三、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和儒家文化的圣地。
泰山被古人誉为“五岳独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建筑和圣地之一。
登山过程中可以前往玉皇顶朝拜,仰望泰山巍峨的山峰,感受到宗教和文化的庄严氛围。
同时,泰山也是道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山上有许多道教庙宇和文化景点,如岱庙、太宫等。
四、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建筑,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布达拉宫建于7世纪,是藏传佛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宫殿和寺庙。
它以壮丽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内供奉有大量佛像和文化宝藏,是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
此外,布达拉宫也是游客前往西藏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五、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拥有许多寺庙和庙宇,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文化遗产。
著名的普陀寺是普陀山的核心寺庙,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中国宗教建筑类型和特征
中国宗教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包括:
1. 佛教寺庙:佛教寺庙是中国宗教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之一,通常由塔、殿、戏楼、经堂等组成,建筑风格受到印度佛教、中原封建文化和汉民族建筑文化的影响。
其特点是形制规整,色彩鲜明,装饰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2. 道教观庙:道教的建筑主要是观庙,建筑形制多姿多彩,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道观建筑风格特征突出,如江南水乡的汉阳木渎梅花岗观、广东的南岸金府山龙泉观等。
其特点是装饰豪华,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 基督教堂:基督教堂是西方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逐渐传入中国,形成独特的中国基督教建筑风格。
其特点是建筑高大壮观,采用欧洲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等建筑风格特征,外墙经常采用彩色玻璃,在太阳照射下形成琉璃般的色彩。
4. 伊斯兰教清真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在中国西北地区广泛存在,建筑中融合了回民、维吾尔等多种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
清真寺建筑格局以大门、寺庙、礼拜堂、圆顶和穹顶为主,大门和寺庙多是红色,并饰有金字和花卉,每座清真寺内都有清真寺拉面摆着旗帜。
云居寺的弥陀殿介绍
云居寺是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的一座古老佛教寺庙,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云居寺内有一座名为弥陀殿的建筑,以下是对弥陀殿的简要介绍:
弥陀殿概述:
1. 位置:弥陀殿位于云居寺的主体建筑群中,是整个寺庙的核心之一。
2. 建筑风格:弥陀殿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
3. 主神像:弥陀殿内主要供奉弥陀佛,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愿化身,象征着无量光明和无量寿命。
4. 殿内装饰:弥陀殿内的壁画、雕刻和装饰往往具有丰富的佛教艺术元素,展示了佛教教义和传统文化。
5. 信仰活动:弥陀殿是寺庙内供信徒礼佛、诵经、参拜的场所。
信徒可以在这里进行冥想和祈福。
6. 文物珍品:云居寺作为历史悠久的寺庙,弥陀殿内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历史文物和珍贵的文献。
7. 朝拜活动:寺庙中的弥陀殿通常是信众和游客进行朝拜的主要场所之一。
在佛教节日或寺庙重要活动期间,朝圣者络绎不绝。
拉萨大昭寺的佛教建筑拉萨大昭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
它以其宏伟壮丽的佛教建筑,丰富多样的文物和独特的宗教氛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拉萨大昭寺的佛教建筑,从大昭寺的整体布局到具体的建筑特点进行阐述。
大昭寺由平台、墙体、殿堂和金字塔式的塔构成。
整个寺庙占地广阔,呈东西走向,由下至上依次分为莲花宝座、金字塔塔和佛堂。
大昭寺的外墙高大厚实,用石块砌筑而成,犹如一道庄严的屏障保护着寺庙的安宁。
墙体上雕刻着佛教经文和各种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进入大昭寺的中心殿堂,可以看到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它被认为是拉萨大昭寺的最重要的宗教标志。
释迦牟尼佛坐像呈现出庄严肃穆的姿态,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殿堂内还供奉了其他各种佛像和宝塔,形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佛教殿堂。
大昭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藏式、印度式和尼泊尔式的建筑元素。
寺庙采用了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如屋顶的独特设计、斗拱的装饰、壁画和雕塑等。
同时,大昭寺还吸收了印度和尼泊尔的建筑技巧和艺术风格,使其在整体造型上更加雄伟壮观。
大昭寺的建筑群由一座座殿堂和塔组成,每一座殿堂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意义。
比如,中央的大殿供奉着佛教最高神尊,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和活动的地方;北侧殿堂是文殊、普贤等佛菩萨的供奉处;南侧殿堂供奉了阎魔和护法神;而东西两侧的殿堂则供奉了各种佛像和传统文化遗物。
除了建筑本身的风格和布局,大昭寺的内部还富有各种具有文化和宗教意义的装饰和陈设。
墙壁上绘制着各种壁画,以展示佛经中的故事和佛教精神;室内还摆放着佛像、经幡和经筒等宗教用品,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在拉萨大昭寺的佛教建筑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与藏族传统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佛教信仰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寺庙内外充满了一种神圣、平静和令人敬畏的气氛。
参观者可以沉浸在这种宗教氛围中,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宁静和安宁。
总之,拉萨大昭寺的佛教建筑以其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丰富多样的内部装饰而吸引着游客和信徒。
中国佛教建筑:寺、院、庵传入中国之佛法,依据教义可分为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或者分为三乘佛法,即小乘佛法、大乘佛法与金刚乘佛法。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之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或车能载人从而由此到达彼岸或彼处一样。
大、小乘之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无上菩提心——为利益众生愿成佛。
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一般称为显教,或直接称为大乘(狭义);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通称密宗。
在中国境内,依地理,佛教主要有汉传(或称北传)、藏传与南传(或称上座部)佛教三大派别。
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基本上采用师徒相承之传承方式,而藏传佛教之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丹派、格鲁派等),亦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之家族传承方式)。
佛教建筑规模大者称为寺,其次称为院;另一种专供女性僧尼即俗称尼姑者所居住的,称为庵。
不过在现实世界里,往往由于战争、饥荒等影响,偶尔亦会出现男僧占据女庵,女尼入住男寺之现象发生;或者本来是寺院或庵堂却改为道观,或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有些藏传佛寺由于曾受皇家封敕,以宫为名,如拉萨布达拉宫与北京雍和宫。
这一现象,在汉传佛教中尚未听闻。
寺,中国古代官方传统上用于官署名,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宗正寺等。
(秦)《三苍》曰:“寺,官舍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三国魏)《广雅》曰:“寺,官也。
”(唐)《一切经音义》曰:“寺,治也,官舍也。
”可见,在中国古代,寺之本意为官舍以及相关管理法度,因此古人将其与“日”字组合为“時”字,以表明時乃太阳之法度也。
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阳光普照大地,留下阴影。
太阳为光明之来源,古人根据日晷来度量时间,这就创造性地将时间与阳光融汇一体,正所谓美好时光是也。
这与近现代物理学关于“光”与“时间”之研究,可谓心心相印:时为光之抽象,光为时之具体。
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中国是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佛教寺院。
这些寺院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中国建筑和艺术的瑰宝。
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各异,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一、木结构与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佛教寺院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木结构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处理。
佛教寺院的建筑师和工匠常常运用密集的榫卯结构和互相咬合的椽子来确保建筑的稳固和持久。
这种建筑方法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木材的优势和美感。
另外,中国佛教寺院常常在建筑上运用彩绘、雕刻和雕塑等技法,使建筑更加绚丽多彩。
二、山水与寺院布局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常常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景。
这与佛教文化中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密不可分。
寺院常常修建在山间、水边或其他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寺院的建筑中。
比如,古代杭州灵隐寺就是建在山腰之上,寺内有瀑布流淌,给人以清幽的感觉。
这种布局不仅使佛教寺院成为信仰和禅修的场所,也让游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三、殿堂与塔庙的艺术特色中国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是大殿和塔庙,它们是佛教寺院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大殿是举行仪式和供奉佛像的场所,通常分为正殿和侧殿。
正殿通常较高,屋顶多为重檐和抬梁式,呈现出雄伟壮丽的气势。
殿内的佛像和壁画也是佛教寺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绘制和雕塑工艺精湛,常常栩栩如生。
塔庙则是用来保存佛经和舍利子的地方,塔的形状也因地区和历史背景而异。
有的塔形状如莲花,有的则呈现出多层式的宝塔形状。
宝塔的建筑多用砖石或木材搭建,外表常常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佛教象征。
九华山的宝塔就是典型的中国佛教塔庙建筑,它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使其成为一大景观。
四、文化交融与建筑艺术的发展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不仅仅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还吸收了汉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建筑工程管理)简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佛教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而它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特征。
首先,佛教建筑具有规模宏大、结构壮观、布局简洁的特点。
佛教建筑的姿态雄健,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较为厚实,相比宫殿等世俗建筑,佛教建筑的体量更为厚重;佛教建筑有其独特的结构,不仅有单层建筑,也有层层叠叠的多层建筑,而且还有高耸入云的塔楼;此外,佛教建筑使用的布局也很简洁,一般都是把建筑的各种元素、如佛殿、楼阁、钟楼等,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在一起,使人观看起来一气呵成,举目所及都是简洁宏伟的景象。
其次,佛教建筑具有精致集美的造型特点。
佛教建筑多采用精致细腻的木质雕刻来装饰外观,如彩漆牌位,以及彩绘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精美的锻铸雕塑,使佛教建筑有着极为雅致的装饰;此外因为佛教的信仰色彩,所以佛教建筑也有着节假日专用的如佛面、佛像等装饰等,使佛教故像更加丰富了色彩。
再次,在仪式化上面,佛教建筑也有着特殊的设计风格,像是每个建筑内部最重要的佛像,一般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佛像引座,用来引导佛像的安置,有的时候还会有环绕在佛像引座的各种佛像装饰,以及融佛教律法和典章制度为一体的后寝等,其中体现出的仪式性让佛教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佛教建筑也有着浓厚的慈怜与文化气息,通常佛教建筑的院落会添加药园、茶园、雕刻石和石阶等,表达出一种清幽明媚的慈怜气息;此外,佛教建筑会刻满传统佛教语言、记载了它所经历的历史,使佛教建筑充满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它的艺术特色更加饱满。
总之,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是十分丰富的,它把大规模、壮观的结构、精致集美的造型特点,以及仪式化的设计和慈怜汲取的文化气息,巧妙地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美学,与众不同而又让人们见识到一种古典文化的典雅之美。
恭王府佛楼简介
恭王府佛楼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座古建筑,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该建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属于恭亲王府的一部分,是府内最具特色和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
恭王府佛楼不仅具有卓越的建筑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恭王府佛楼坐落在恭王府庭院的西侧,为砖木结构的三层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建筑风格兼具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和寺
庙建筑的特点,屋顶采用传统的黄琉璃瓦,飞檐翘角,雄伟庄严。
建筑内外饰有丰富的彩绘、砖雕和木雕艺术品,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工艺美术。
恭王府佛楼在设计上融入了佛教的哲学思想,整体呈现出古朴庄严的氛围。
佛楼内主要供奉着佛教的核心形象-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庄严肃穆,散发着强大的宗教力量。
佛楼内还陈列着丰富的佛教文物和器物,包括经书、佛像、佛教器物等,展示了佛教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除了作为佛教信仰的场所外,恭王府佛楼还承担着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的功能。
每年佛诞节、佛教大典等重要节日,佛楼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这些庆典活动不仅丰富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也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交流平台。
恭王府佛楼作为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备受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常常到佛楼进行研究和考察,探索其
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佛楼也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佛教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总之,恭王府佛楼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它既是佛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对于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幻灯片1
英教学院
11级11班
张金朵
幻灯片2
佛教建筑虽然起
源于印度,在中国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
“寺”一词最初与佛教无关,是官府之称,《说文解字》云:“寺,官舍也。
”东汉时
建的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后来僧徒所居之处,渐渐得到寺院之名。
幻灯片3
最早的寺院或由官舍改建,或由信徒捐出私人住宅,没有固定的建筑格局。
直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流行,佛寺日益增多,佛寺建筑才趋于成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院落式建筑格局。
幻灯片4
典型的汉地佛寺一般是对称结构,以南北为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东西两侧,是两条侧轴线,依次有迦蓝殿、祖师殿、观音殿、罗汉堂等,最后还有僧房、禅房等设施。
幻灯片5
一、山门:
山门是佛寺最外边的大门。
因寺院多居山林之中,故有此名。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又称“三门”。
即使仅与一门,也通称为“三门”。
幻灯片6
广东顺德宝林寺山门
幻灯片7
洛阳白马寺幻灯片8
北京广济寺幻灯片9
大兴善寺山门幻灯片10
较大的寺院山门外塑两座金刚像,是佛经中的护法神“密迹金刚”,但中国人根据《封神演义》的传说,俗称哼哈二将,其实佛经里没有这个名字。
幻灯片11
二、天王殿:
进入山门后,第一重殿即为天王殿,大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东西两边供四大天王像。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佛经上说佛陀涅槃后一万年,世间道德提高,就不会再有佛教,佛教渐渐消亡。
幻灯片12
大兴善寺天王殿
幻灯片13
广东顺德宝林寺天王殿
幻灯片14
弥勒菩萨挂图幻灯片15
弥勒菩萨幻灯片16
再过八百万年,弥勒菩萨有兜率天降临人间,继释迦之后成佛。
天王殿中的弥勒像多是大肚弥勒像,据说五代时有一个布袋和尚契此,被传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大肚弥勒正是布袋和尚的形象。
幻灯片17
两边的四大天王是佛经中的四位护法神,分管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后来民间受《封神演义》影响,把他们变成了魔家四将,分派他们去管风调雨顺。
幻灯片18
多闻天王
持国天王
广目天王
增长天王
幻灯片19
三、大雄宝殿:
天王殿之后的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核心部分。
大雄是佛祖的尊号,即大丈夫的意思。
殿正中供奉佛陀,左右是迦叶、阿难二弟子为胁侍,或以文殊、菩贤二菩萨为胁侍。
幻灯片20
四川法王寺大雄宝殿
幻灯片21
广东顺德宝林寺大雄宝殿幻灯片22
大兴善寺大雄宝殿幻灯片23
有时供奉三尊、五尊佛像,分别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这里的弥勒以正身出现;或东方药师佛,中间释迦牟尼佛,西方弥陀佛,有时也会有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佛。
释迦牟尼佛
幻灯片24
但是不管人们怎么发挥想象,想出无数的佛,释迦牟尼佛总是居中,别的佛都是围绕他。
佛像背后有的是海岛观音像,有的是文殊、菩贤、观音三菩萨像。
释迦牟尼佛
幻灯片25
文殊菩萨菩贤菩萨幻灯片26
迦叶尊者药师佛
幻灯片27
大殿两侧供奉十八罗汉。
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但大乘出现后,认为罗汉仅仅使个人摆脱轮回之苦,不能渡化他人,因此为最低果位。
幻灯片28
四、观音殿和地藏殿:
一般寺院中
都为观音和地藏
二位菩萨单独辟
一个殿堂。
菩萨
是专门救助世间众生的,对百姓来说,要比那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佛祖亲切多了,所以在普通百姓的心中,菩萨的地位更高,佛祖反而被架空了。
而在所有菩萨中,中国人最尊崇的是观音和地藏两位菩萨。
幻灯片29
大兴善寺观音殿幻灯片30
观音殿内部陈设幻灯片31
大兴善寺地藏菩萨铜像地藏菩萨
幻灯片32
大兴善寺观音殿与地藏菩萨幻灯片33
五、佛塔:
佛塔是为了
供奉遗骨,但也
有为供奉佛的舍
利、衣钵之类而
造的塔,或在与佛陀一生行历中主要事件有关的地方设塔纪念。
中国塔有阁楼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墓塔式等多种,其中阁楼式结合中国传统的阁楼建筑,为最典型的中国塔。
幻灯片34
北京颐和园多宝琉璃塔大兴善寺普同塔
幻灯片35
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普陀山多宝塔
幻灯片36
其它辅助性建筑:
1、法堂: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幻灯片37
2、五百罗汉堂:
幻灯片38
3、禅堂:
禅堂是丛林的核心,是僧人求得开悟的地方,故又称大彻堂。
它的位置一般在寺院中心偏西的静僻处。
幻灯片39
4、藏经楼:
一般藏着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及其它法宝、法器,此楼除了特许“阅藏”者外,一般僧人是不得随意上去的。
广东顺德宝林寺藏经阁
幻灯片40
5、斋堂:
大兴善寺斋堂
幻灯片41
6、客堂:
广东顺德宝林寺客堂幻灯片42
7、放生池:
大兴善寺放生池
幻灯片43
8、建筑小品:
幻灯片44
河南蕉作陀罗尼经幢
幻灯片45
谢谢
请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