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8.35 KB
- 文档页数:5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改变分析———以湖北省为例黄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消费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年增长,推动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只有了解当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认识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消费结构;收入与支出;城镇化;经济持续发展一、消费结构升级的原因(一)收入对支出的影响人们由一开始单一的工薪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的单一化逐渐变得多样化。
原先城镇居民大多都是以自己工资为主要收入,现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们的收入来源可以是股息,分红以及其他副业收入。
虽然工薪收入在居民的收入中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但是比例下降很快,人们收入的来源也更加广泛,收入提高更快。
(二)城镇化的影响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表现,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城镇化为生产提供更优良的条件。
(三)价格弹性影响食品作为每日必需的消费品,其价格本身具有较强的刚性。
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近年来持续增加,而食品消费价格指数虽然在今年增加较快,但在往年都在下跌。
其中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受餐饮业价格的影响较大,说明外出就餐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农村居民食品消费而言,基本食品作为基本消费品,其价格变动弹性不大。
就衣着服饰消费而言,城市居民衣着消费支出近年持续上升,衣着消费价格指数基本也在上升,因此对于城市居民的衣着消费而言,服饰已逐渐成为社交和工作的必备品。
衣着对于农村居民作为基本消费品,具有小于的价格弹性。
就居住消费而言,农村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近三年持续上升,而住房消费价格指数在今年持续下降后,年增长较快,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具有相似特点。
就医疗保健消费的而言,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受价格影响较小。
武汉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居民消费消费是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之一,研究消费是由什么引起的、决定消费的因素是什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而他们所研究的大多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中国的传统习惯等等,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没有过多关注。
2000 年,我国老年人的比例是7%,而武汉市已经达到了8%。
2013年2月18日,武汉市老龄办对全市人口比例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老龄问题日益严峻。
武汉市老龄委通报的数据显示,从1993到2012年,武汉市老年人口逐年递增。
老年人口的增加则意味着老龄问题日益严峻,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多。
鉴于武汉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分析武汉市当前的消费情况。
一、理论基础根据凯恩斯( J.M.Keynes )的绝对收入假说,影响个人消费的因素是比较稳定的,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
在这一理论假设下,可得到如下的个人消费函数:Ct=b0+b1Yt+ut ( 1)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支出,Yt为第t期的绝对收入,b0表示自发性消费,bl为边际消费倾向,0 1、对直接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消费函数模型的检验根据上文所阐述的理论以及假设和函数模型,我们用2000—2011年间的有关数据对人口结构、人均GDR消费的关系模型式( 3)在Stata 中进行回归分析,可得以下结果:Ct=-5964.601+0.137yt-151.344cht+1597.091agedt ( 8)t 值:( -0.80 ) (3.96 ) (-1.80 ) (1.86 )p 值:(0.447 ) (0.004 ) (0.109 ) (0.099 )同时,R2=0.9953,校正后的R2=0.9935由该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人均GDF和人均消费之间呈强显著关系,而少儿比重与人均消费之间关系不显著,且基本上不具有相关关系。
武汉市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计量分析王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状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基本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对促进武汉市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武汉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消费结构;居民;武汉【作者】王颖【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构成或比例关系。
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在消费结构分析中,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恩格尔函数(Engel function)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r Expenditure System,简称E-LES)模型,二者在形式和内涵上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ELES模型的突出优点在于:它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在没有价格资料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截面数据资料估计出各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进行需求结构估算。
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于1954年根据柯布—道格拉斯提出的需求模型,把需求看成是消费支出与价格的函数模型,表达式为:其中Pi表示第i种商品的价格,Xi是对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piq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qi是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kqk是对所有其他商品的基本需求,bi表示超过基本需求的支出中用于购买第i种商品的百分比即边际预算比。
居民消费支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居民消费需求支出,一般是为了保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居民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所需要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
武汉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趋势分析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微观角度,消费水平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消费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最终表现为人们的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
按实际消费支出的不同划分为八大类,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工具、文教娱乐用品、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项目等具体形式。
消费水平经济因素具体有:
1.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长久基础;
2.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则下降。
3.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水平越高。
4.人口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越多,消费水平越低;
5.消费品价格水平,物价上涨,只会限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降,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6.产品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消费的诱惑因素。
武汉商贸概况
武汉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零售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2009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164.09亿人民币。
在汉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汉商集团、中百集团(武汉现有中百仓储37家、中百超市350家)还有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华联、王府井等国内知名企业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及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总部。
2009年宜家在汉建
设亚洲最大购物中心,定于2015年投入使用。
武汉的传统商圈主要有:中山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近年新兴的商圈有:街道口、王家湾、徐东、光谷、广埠屯(华中最大的IT市场)。
知名购物中心有在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新佳丽广场、江汉路步行街、汉正街商品市场等,在武昌的徐东平价、亚贸广场、中南商场、销品茂、光谷商业中心等,在汉阳的汉阳商场、武汉摩尔城等。
武汉人口状况
2009年武汉共有常住人口910万,户籍人口838万人,是中部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其中农业人口296万人,城镇人口53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过百万;人口密度为882人/平方公里。
各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汉南区人口最少,仅10.7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有1.78万人/平方公里,江夏区则最少,仅301人/平方公里。
其中,接受大学教育(大专以上)达98.91万人,占12.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男女比例为51.6%和48.4%,汉族比例99.36%,人口出生率7.16‰,人口死亡率5.01‰;净迁移率
15.99‰。
计划生育率98.80%。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9岁,65岁以上老年人近300万人比例25%。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居民生活新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这30年,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时期。
一、3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39倍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57.64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39.0倍,年均增幅达到13.6%。
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
二、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外资、私营、合资等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从无到有,就业渠道逐年增多,自谋职业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零到有,居民收入形成了多来源、多渠道的格局。
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加。
2、经营净收入从无到有。
3、财产性收入实现突破。
4、离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三、居民生活质量大提升
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市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00.00元,比1980年的467.04元增长了21.7倍,年均增长11.4%。
(一)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正向富裕型迈进。
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比重)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按恩格尔系数划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即高度富裕。
1980年武汉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8%;1993年首次下降到50%以下,为49.1%;2000年开始下降到40%以下,2007年受食品价格影响恩格尔系数上升为
41.2%。
(二)饮食结构更加合理,向营养、科学、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衣着消费趋向高档、时尚、个性化。
(四)交通通讯消费进入快车道。
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私人轿车,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交通支出397.79元,比1980年增长99.5倍;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3.4辆,比2002年增加3辆。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居民通信消费,截至2007年底,武汉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64.87部,比2000年增长9.1倍;每百户家用电脑68.46台,增长3.1倍。
(五)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大部分居民家庭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中有47.7户已接入宽带。
(六)居民家庭用品逐渐现代化。
改革开放初期,居民家庭设备用品主要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为代表的低层次消费品。
进入21世纪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并开始升级换代,家用电脑、空调器、微波炉、淋浴热水器、数码照相机、消毒碗柜、饮水机、洗碗机、健身器材、摄像机、助力车等新型产品成为居民家庭的新宠,截至2007年底,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47.4台、电冰箱101.4台、洗衣机101.0台、空调器150.6台、照相机49.8架、淋浴热水器86.4台。
(七)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663.57元,30年来,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以24.8%的速度递增。
2007年,武汉市城市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支出241.01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6倍;人均旅游花费总额为352.87元,增长4.2倍
武汉消费水平现状及趋势分析
武汉的消费水平比起全国其他一线城市便宜的简直就是贱卖。
总的来说消费水平不算高的,比小地方高,但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55.6%的人2011年不准备增加家庭消费支出,52.1%的人打算节约开支过春节。
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五大消费热点是:饮食、住房、子女教育、电子产品和旅游。
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花钱。
武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二线城市。
据最新调查显示2010年,在消费支出方面家庭花钱几个方面比例如下:
1.饮食 77.9%
2.住房(买房、租房等) 39.1%
3.服装 38.3%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 32.7%
5.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 28.5%
6.通讯 28.3%
7.子女教育 26.0%
8.医疗 22.9%
9.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 22.6%
10.文化娱乐 20.8%
11.旅游 18.8%
12.保险 14.9%
13.培训 13.7%
14.健身保健 8.1%
15.奢侈品 3.3%
在对居民2011年的消费计划中,结果如下:
1.饮食 58.0%
2.住房(买房、租房等) 41.4%
3.子女教育 30.6%
4.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 27.9%
5.旅游 25.6%
6.服装 25.3%
7.汽车(买车、汽车维护等) 25.2%
8.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 24.2%
9.培训 20.7%
10.医疗 20.4%
11.保险 17.3%
12.文化娱乐 15.1%
13.健身保健 14.2%
14.通讯 13.8%
15.奢侈品 2.6%
比较这两年来的消费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物价上涨,经济飞速发展,居民对饮食的消费比例会逐渐降低,对住房和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旅游、健身、保险,对奢侈品的购买会越来越低,说明武汉居民消费会更加理性。
总的趋势是消费逐渐由物质上转向精神上。
居民趋向理性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