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神经保护研究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674.50 KB
- 文档页数:43
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发生及其相关干预药物研究进展刘月阳,姚阳,周明生*[摘要]脑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脑缺血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逆性的神经元缺失,患者即使经积极抢救仍然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有效再生神经元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大脑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方式不断产生新生神经元,以修复受损脑组织,如海马、大脑皮质及纹状体。
然而,由于缺血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新生神经元的存活率较低,因此寻求潜在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药物对于缓解脑缺血所致神经功能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最近研究表明,包括抗细胞凋亡类药物、内源性生长因子、中药单体及复方在内的一系列药物均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进而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
本文将对脑缺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的内源性神经发生及促进内源性神经发生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脑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发生;神经元;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440(2020)05-0331-06DOI:10.13220/ki.jipr.2020.05.002Neurogenesis and related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after ischemic stroke:research advancesLIU Yue-yang,YAO Yang,ZHOU Ming-sheng*(Department of Physiology,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110034,China)[Abstract]Ischemic stroke(IS)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long-term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ll over the world,which severe⁃ly threatens the public health.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IS is accompanied by severe neuronal loss that leads to irreversible dam⁃age to brain.Thus,effective regeneration of neurons has great potential to the treatment of IS.In recent decades,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ewly-generated neurons can exert beneficial effects on repairing the neural damage such as the damaged hip⁃pocampus,cortex and striatum after IS.However,although the ischemic injury can activate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to some ex⁃tent,the stroke-related pathological circumstanc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urvival of 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greatly attenu⁃ating the neurogenesis-related protective effects on ischemic outcome.Therefore,it is of great clinical importance to seek potential drugs which can promote endogenous neurogenesis.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anti-apoptosis drugs,endogenous growth factor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the bioactiv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d the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can protect the brain against the IS by promoting the endogenous neurogenesi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changes in the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induced by the IS and potential drugs which promote the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S,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S.[Key words]ischemic stroke;neurological dysfunction;neurogenesis;neuron;medical treatment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缺血)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永久性致残的主要元凶之一,其高致残率及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1期•综述・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高翔宇,罗鹏,岳康异,曹源,蒋晓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西安710032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大脑可通过神经保护、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并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方法,最终通过神经保护药物、干细胞疗 法男申经调节、运动康复等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
关键词: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塑;神经功能缺损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0.21.026中图分类号:R33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0)21-0096-04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致死率和致残率最咼的疾病之一,该疾病的防治极为重要[]。
临床上常使用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取栓术等治疗方案,其预后一般,神经功能恢复差。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脑缺血后病理机制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潜在的可再生能力,大脑可以通过血管再生男申经元再生,突触再生等神经功能重塑机制实现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前,研究人员试图以这些机制为突破口,寻找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新靶点。
现将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及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方法综述。
1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的机制点[2]为,神元生神功能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展开弓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具有可塑性和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可重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
研究[]发,通过神、血生、神元生、突触再生、轴突出芽男田胞调节等机制增强受损组织的自然防御,恢复损伤区域神经系统血流供应,从而促进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重塑,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将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靶点。
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研究成果总结一、前言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脑卒中防治中心不懈努力,持续进行科学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
本文将总结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概述1. 预防策略研究(1)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发现,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其中包括:-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等;-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酒和戒烟。
(2)药物预防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在预防脑卒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发现,对于具有脑卒中高风险的人群,使用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2. 诊断技术研究(1)影像学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脑卒中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研究显示,通过优化影像学检查流程,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2)生物标志物研究研究发现了几个与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等。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评估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治疗手段研究(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2023年的研究发现,通过改进溶栓药物和治疗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2)神经保护治疗神经保护治疗是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显示,早期开展神经保护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展望与建议2023年脑卒中防治中心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为了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管理能力;2. 加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技术研究,提高诊断准确率;3. 优化脑卒中的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4. 积极开展脑卒中康复治疗,减轻患者后遗症。
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目的:了解纳米载药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新型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以“Nanoparticles”“Ischemic stroke”“Brain”“Nanomedicine” “Liposome”“Imaging”等为关键词,在PubMed、Elsevier等数据库检索2010-2017年的相关文献,对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115篇,其中有效文献49篇。
神经保护剂类等药物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药物无法入脑发挥疗效,而纳米载药系统可作为递送药物入腦的有效方法。
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纳米载药系统主要有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凝胶、树状大分子胶束以及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载药系统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载药系统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其中,脂质体的载药率、入脑效率高,但稳定性和分散性较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稳定性好,但存在突释问题;壳聚糖纳米粒缓释性、靶向性较好,但分散性较差,可能有潜在的有机溶剂毒性;纳米凝胶缓释性能良好,但生物相容性还需提高;树状大分子载药系统包载性能良好,但有潜在的生物毒性;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载药系统仍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
超顺磁性氧化铁与胆碱等已制成纳米系统用于脑缺血成像研究。
结论:纳米载药系统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的应用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今后需进一步重点解决现有纳米载药系统的稳定性、缓释性及生物相容性等问题。
关键词纳米载药系统;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脑靶向;血脑屏障;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多见,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的80%以上[1]。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是溶栓治疗,即在发病后4.5 h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内静脉注射抗血栓药物以溶解血栓,从而恢复脑部血流灌注[2]。
中风预防的最新研究进展保护大脑健康的关键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流供应中断或者脑部出血导致的脑功能受损。
中风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中风的预防方法和保护大脑健康的关键非常重要。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中风的预防和大脑健康的保护非常关键。
一、健康饮食饮食对于预防中风和保护大脑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新研究表明,均衡饮食,特别是富含果蔬、全谷物、健康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模式,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风险。
此外,减少盐的摄入、限制饮酒、戒烟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策略。
保持适度体重和饮食结构的平衡对于维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二、定期锻炼运动对于预防中风和保护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最新研究发现,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患病风险。
此外,进行力量训练也能有效预防中风。
定期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压、控制体重,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
三、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最新研究进展显示,通过采取适当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服用降压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从而降低中风的患病风险。
定期测量血压、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等都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四、控制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与中风的发生密切相关。
最新研究表明,控制血脂异常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定期锻炼、戒烟限酒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降低中风的风险。
五、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控制体重、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减少中风的发生。
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对于维护大脑健康非常关键。
六、控制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与中风的发生紧密相关。
最新研究进展表明,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以及其他方法控制心律失常,可以显著降低中风的风险。
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近远期效果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银杏二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出的天然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抗缺血、抗炎及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备受关注。
近年来,与传统治疗相比,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近远期效果。
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患有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分别是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脑卒中治疗,但治疗组增加了银杏二萜内酯的口服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功能评估进行定期随访,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对患者的近远期效果。
2. 近期疗效评估在近期效果评估中,治疗组患者在接受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后,显示出了明显的改善。
首先是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比如头晕、头痛等症状减轻了50%以上。
其次是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升,例如国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下降。
同时在脑血流灌注图像(CTP)和脑血流动力学图像(CTP)等检查中也发现,治疗组的患者显示出了更好的脑血流情况,脑功能恢复更佳。
这些结果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对于脑卒中的近期疗效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3. 远期疗效评估在远期疗效评估中,我们对患者在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了随访观察。
结果显示,在远期随访中,治疗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首先是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依赖于他人的程度明显降低。
其次是心理健康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相对减轻。
最重要的是,治疗组患者的脑功能恢复速度更快,语言、记忆、认知等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以上结果表明,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对于脑卒中的远期疗效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4. 讨论与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联合双抗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近远期效果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概要一、本文概述《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是一篇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防治现状及其所面临挑战的报告。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本报告基于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医疗资源配置情况以及防治政策分析,揭示了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首先概述了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指出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随后,报告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报告指出,尽管我国在脑卒中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脑卒中防治网络、提高了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公众的健康行为习惯有待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机构的脑卒中防治能力有待提高;脑卒中防治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等。
针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脑卒中防治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等。
本报告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中国脑卒中流行现状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流行情况在中国显得尤为严峻。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这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神经保护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现状王慧媛;杨莉;赵志刚【摘要】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神经保护剂可减小脑梗死面积,无溶栓、抗凝治疗出血的并发症,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优势,使得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但治疗的疗效没有得到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探讨了各国神经保护剂的指南推荐情况与我国生产应用现状及医保报销情况,发现绝大多数神经保护剂在各国都未做推荐,但我国存在广泛应用的现象,期望此文给临床医生合理使用神经保护剂和医保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27【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指南推荐;合理应用;医保政策【作者】王慧媛;杨莉;赵志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Abstract]Stroke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diseases that threat human health.The diseases were with high prevalence,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It was reported that stroke had become the top one reason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China.Acute ischemic strok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stroke. The nerve protective medications can reduce cerebellar infarction areas and without side effects such as bleeding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anticoagulation.Meantime,there were no strict time limit and other disadvantages during the treatment.This article consults the neural protection guidelines and system review the recommended situation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And it is also reviewed the medications usage in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it is found that the nerve protection agents in our countries do not make recommendations,but there were wide spread applications in our country.Through this article,it is hop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octor to rational use of nerve protective agent,and supply evid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policy.[Key words]Ischemic stroke;Neuroprotective agents;Guideline recommend;Rational drug use;Policy of medical insurance在过去的十年中,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位导致死亡和引发长期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1],到2020年卒中治疗费用将达到所有疾病负担的6.2%。
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的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出现供应障碍,使脑部组织出现局部的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
现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脑梗死,我们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梗死;治疗现状;研究进展现在,脑梗死对患者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其中脑卒中有80%的患者都是由于脑梗死造成的,并且脑梗死有着很高的复发率,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更严重的会出现死亡[1]。
脑梗死在我国是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率在各种病情中排在首位,致死率仅仅在心肌梗死、癌症的后边,位列第三[2]。
脑梗死的出现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给我国的医疗机构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所以,现在这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3]。
现在我们对脑梗死病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1治疗现状1.1基本治疗1.1.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正常。
在病情的急性期,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在必要的时候,给患者提供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值以上。
?控制患者的体温[4]。
患者的体温大于39°或者患者的意识不清楚,要了解患者的发热原因,对患者及时的采取降温措施,或者给予患者抗生素的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正常的水平。
?控制患者的血压。
患者在急性期血压往往会升高,当患者的血压大于210/120毫米汞柱时,要对患者进行降压措施,并且要时刻的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患者血压变化过快[5]。
④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
少数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出现肌钙蛋白增高的状况,要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6]。
1.1.2维持患者的血糖保持平稳,并且保证水电平衡[7]。
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病患要时刻注意体液的控制,每天补充液体1500毫升左右;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液中钾的浓度和钠的浓度。
脑梗死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低,但是,低血糖会导致脑部出现缺血损伤,并且会发生水肿,所以要尽快的调整患者的血糖浓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