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的操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的操作方法

一、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不过侧重于“以痛为腧”的局部选穴。体位舒适,多取卧位。消毒严格,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

二、烧针烧针是火针刺法的关键。.烧针的方法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

烧针的次序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则不宜进针。

三、针刺深度火针操作一般是快进快出,不留针。针刺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和病情确定。

1.施术部位胸背部浅刺,1~2分深;四肢、腰臀、腹部稍深,2~5分深。

2.病情实证、痈疽、瘰疬、腱鞘囊肿等病宜适当深刺;虚证、风湿痹痛、

皮肤病等病宜浅刺。

四、出针后的处理出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深3分以内者不作特殊处理,针深4分以上者,可用创口贴固定1~2天,防止感染。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火针的操作

思考题:1、火针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火针的烧针程度区别?

拔罐操作

1、患者宜采取躺卧姿势,切不可乱动以免罐子由身上坠落。

2、罐子宜拔于皮肤平滑之部位,应避免有皱襞,突起,尤其是有骨头的部位,最适于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层厚、血管较少之处。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锁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适于拔火罐。肥胖者、脂肪过多者拔于肩胛骨、侧胸部皆可,需要时可拔于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

3、保护患者,勿使着凉,避免吹风。

4、向下取罐子时,为避免疼痛宜用一只手使罐子倾斜,用另一只手压迫罐子对侧之皮肤,使之形成一个空隙,空气由此得以入于罐中,此时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坠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肤收缩亦很易使罐子坠落若于同一部位重复拔火罐时,必须选择未拔过的空隙地方施行。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拔罐的操作;了解拔罐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拔罐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拔罐的中医原理?

电针操作方法

1.先将毫针刺入腧穴有了所需要的“得气”感应。2.把输出电位器旋纽调到零位。3.将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可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意接在两根针上。4.打开电源开关,选择适当的频率和波型。5.逐步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强度。6.一般通电时间为5—20分钟,有些病人可延长至几小时不等。7,结束时将输出电位器调到零位,然后关闭电源,取下导线。8.单穴使用电针时,可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将针刺人,接上电针器的一根导线,

另一个电极接在浸湿的纱布上,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电针的操作;了解拔罐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拔罐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电针选穴方法?

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实验,能更好理解直接灸的操作;了解直接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直接灸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直接灸的临床应用?

间接灸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间接灸的操作;了解间接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间接灸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间接灸的临床应用?

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的操作;了解无瘢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无瘢痕灸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无瘢痕的临床应用?

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的操作;了解温针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温针灸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温针灸的临床应用?

艾卷灸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的操作;了解艾卷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艾卷灸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艾卷灸的临床应用?

穴位注射

操作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3次一疗程。(3)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天。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④风池穴近延髓,故应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深穴应控制在颈围的1/10内,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伤及延髓。脊髓两侧腧穴注射时,针尖斜向脊髓为宜,避免直刺引起气胸。⑤药物不宜注入脊髓腔。误入脊髓腔,有损伤脊髓的可能,严重者可导致瘫痪。⑥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总结:通过病人身上操作和实习生相互实验,能更好理解的操作;了解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思考题:1、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不同部位穴位注射的剂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