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博士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353.10 KB
- 文档页数:3
ISSN1006-7167CN31-1707/T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第40卷第3期 Vol.40No.32021年3月Mar.2021 DOI:10.19927/j.cnki.syyt.2021.03.031基于互联网加智慧农业的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杨 娟a, 叶 进b, 马仲辉a, 沈方科a(广西大学a.农学院植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b.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530004)摘 要:针对农科人才培养缺乏现代科技技术,以及工科人才培养缺乏行业应用的问题,发挥我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开展了农工融合创新的教学研究。
由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农学院和农牧发展研究院一线骨干成员,以及学校柔性引进的智慧农业国家级外聘专家组建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产学结合,科教协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打造了智慧农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了自动化设备、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等模块,改善了农科专业的实验课程;项目构建了4个示范基地、三维产学团队、多个体系辐射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培养支农爱农型人才。
关键词:新农科;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67(2021)03-0145-04ResearchandPracticeofTalentTrainingModeBasedonInternetPlusAgricultureFelentsofWisdomAgricultureYANGJuana, YEJinb , MAZhonghuia, SHENFangkea(a.NationalDemonstrationCenterforExperimentalPlantScienceEducation,CollegeofAgriculture;b.SchoolofComputer,ElectronicsandInformation,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China)Abstract:China’sagriculturaldevelopmentbegantomovetowardsmodernization,automationandstandardization.However,itisdifficultforagriculturalgraduatestomeettheneedsofmodernagriculturaldevelopment,thetrainingmodeofagriculturaltalentsisboundtochange.Inviewofthelack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andthelackofindustrialapplicationinengineeringpersonneltraining,itwasusedtheadvantagesofmulti disciplinarycollaborativedevelopmentofGuangxiUniversitytocarryouttheresearchontheintegratedinnovativeteachingofagricultureandengineering.Along termmechanismforpersonneltraininghasbeenformedbythefront linebackbonemembersoftheschoolofcomputerandelectronicinformation,theCollegeof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DevelopmentofGuangxiUniversity,aswellasthestate levelexternalexpertsofsmartagricultureintroducedbyGuangxiUniversityflexibly,bycombinationofproductionandlearningandthecooperationofscienceandeducation.Thepracticeteachingsystemofintelligentagriculturehasbeenbuilt,includingautomationequipment,finecontrol,intelligentmanagement,whichhaveimprovedtheexperimentalcoursesofagriculturalspecialty.Ithasbuiltfourdemonstrationbases,three dimensionalproductionandlearningteams,andanumberofindustrialsystemradiationofnewagriculturaltalentstrainingmodetohelpcultivateagriculturesupportingandlovingagriculturetalents.Keywords:newagricultural;smartagriculture;personneltraining收稿日期:2020 06 15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0JGA100,2019JGA114);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桂科AA17204059 9)作者简介:杨 娟(1984-),女,陕西渭南人,博士,高级实验师,从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广西大学开题报告
篇一:广西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广西平话基本特征词研究
——以南宁市郊四联话为基点
姓名:学号: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攻读学位:学院:
导师姓名:导师职称: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广西大学开题报告)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必须认真填写2.完成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于第三学期末前完成3.打印要求:此表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
4.此表与中期考核审核表、成绩单、实践报告、学术活动列表等材料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
1
2
二、研究内容(解决的问题),独创或新颖之处,拟采取的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框架
3。
广西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论文不会写?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语范文吧。
大学毕业生论文格式一、论文格式1. 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字,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题目应表述课题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要求尽可能简练。
2.作者(小4号楷体字)作者只写学生姓名3.院(系)专业(5号楷体字,加括号)4.摘要:(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楷体,行间距最小值20磅,与正文对齐)应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简要概述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
摘要字数一般应有200-400字。
5.关键词:(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楷体,中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
一般不超过5个。
6.英文题目(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7.作者英文名字(小4号times new roman,格式为wang xiao-san)8.院(系)专业英文(5号times new roman,加括号,例子:agriculture XX-2 of agronomy college)9.英文摘要(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固定值20磅)10.英文关键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中间用分号隔开)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一般与中文对应翻译。
11. 引言(引言部分“引言”两字不能出现)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
简要概述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向、思路及方法等。
12.论文主体部分按1(3号黑体)、1.1 (4号黑体) 、1.1.1(小四号黑体)、1.1.1.1(小四号黑体)形式可依次分至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最小值20磅,图、表中字体用5号宋体,表头和图注要加黑,同时要有英文翻译)要求撰写层次应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确凿,书写文笔简练,语句通顺,无错字、别字等。
关于印发《广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为切实保护我校自主知识产权不受损害,维护我校师生的合法权益,现印发《广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暂行办法》,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广西大学二○○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利用本校的各种教学、科研资源通过作者和导师的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为维护我校自主知识产权不受损害,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归档、管理及保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密级分为四级:公开、内部、秘密、机密。
密级为“内部”的论文,是指与准备申请专利或技术转让的科研项目相关论文;密级为“秘密”、“机密”的论文,是指论文背景源于保密科研项目、课题或涉及保密内容的论文。
二、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送交存档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划分密级。
对划分为“内部”、“秘密”、“机密”的学位论文,校有关学位论文收藏部门均应按《广西大学图书馆保密学位论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妥善保管。
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间,有关学位论文收藏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提供与保密论文有关的任何信息。
印刷版学位论文在保密期限内须有论文指导教师亲笔签字批准方可提供读者在馆内查阅,但禁止复印。
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划分密级,由指导教师填写《广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审批表》(一式五份),经学院、科技处和校保密委员会审批后,由校保密委员会在学位论文封面右上角加盖密级章后送交存档。
未加盖密级章的学位论文视为密级为“公开”的学位论文。
四、学位论文保密期限不足一年的以月计,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以年计。
申请保密的学位论文保密期一般不超过3年,如保密期满后仍需保密,应依程序申请继续保密,但保密期限最长不超过6年。
源于保密科研项目学位论文的保密期限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和已签署的保密协议执行。
五、保密期满后,保密的学位论文自行解密。
对解密后的学位论文,收藏部门可按密级为“公开”的学位论文提供对外服务。
广西大学博士论文一键搜索>>>
1 : H∞最优化和鲁棒控制(丁良璧)
2 : ST/Al-PILC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蒋月秀)
3 : 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的选育及其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苏艳)
4 : 哺乳动物性别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张明)
5 : 城市环境下粘性土的磁效应与细观结构研究(曹净)
6 : 城市环境下粘性土细观结构的热力学行为研究(欧孝夺)
7 : 城市建设的附加应力与地质极限问题(代志宏)
8 : 城市区域水土作用分析与土的结构强度研究(张信贵)
9 :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研究(谢开仲)
10 :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研究(罗月静)
11 : 动物腔前卵泡分离培养的研究(潘红平)
12 :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硫代谢相关操纵子的初步研究(陆祖军)
13 : 甘蔗脯氨酸积累与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ScP5CS)基因克隆及转化研究(黄诚梅)
14 : 钢管拱肋缆索吊装施工控制及模糊推理系统的应用(彭文立)
15 : 钢管混凝土拱桥徐变收缩对任意形状拱肋截面应力重分布的影响(谢肖礼)
16 : 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若干问题研究(张喜德)
17 : 高拱坝水平层缝对拱坝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赵小莲)
18 : 光催化敏化降解含氯有机废水及动力学模拟(夏璐)
19 : 广西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差异研究(胡春锦)
20 : 基坑支护工程遗传优化设计研究(周东)
21 : 基于新的样条子域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QR法新格式(韦斌凝)
22 : 结构与岩土介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燕柳斌)
23 : 锦屏高拱坝施工期性态分析及整体安全度研究(韩晓凤)
24 : 巨型钢框架悬挂结构体系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蓝文武)
25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人胚胎玻璃化冷冻的研究(冯贵雪)
26 : 绵羊体细胞myostatin基因敲除及定点整合mAAT基因的初步研究(李湘萍)
27 : 牛体细胞核移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韦精卫)
28 : 食蟹猴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黎宗强)
29 : 水稻紫叶性状遗传和基因定位的研究(邓国富)
30 : 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与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杨素芳)
31 :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凋亡的初步研究(王晓丽)
32 : 水牛胚胎生殖样细胞分离培养及相关研究(黄奔)
33 : 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陆凤花)
34 : 微量养分锌、硒和维生素E对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梁明振)
35 :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籽粒营养成分及其遗传趋势研究(时显芸)
36 : 香稻遗传多样性与香味基因定位的研究(陈远孟)
37 :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及神经分化的研究(蒙超衡)
38 : 锈损后钢筋混凝土疲劳耐久性若干问题的研究(彭修宁)
39 : 野苋菜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研究(邓智年)
40 : 一年生陆地棉在广西南部宿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研究(陈国平)
41 : 乙烯利调控甘蔗基因的差异表达及甘蔗乙烯受体基因Sc-ERS的克隆研究(魏源文)
42 : 影响猪体外受精因素的研究(卢晟盛)
43 : 预应力巨型框筒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若干问题研究(邓志恒)
44 : 支持向量机在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折叠类型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孙向东)
45 : 植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玉米的研究(农友业)
46 :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文国艺)
47 : 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水牛与广西水牛的遗传特性研究(崔奎青)
48 : FRP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张鹏)
49 : 超效射流气浮分离提纯糖汁的应用及机理研究(孙卫东)
50 : 淀粉的机械活化及其性能研究(黄祖强)
51 : 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邢永秀)
52 : 甘蔗收获机械的多学科优化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胡迎春)
53 :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和设计的若干问题(李丕宁)
54 : 广西桉叶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抗氧化性能研究(田玉红)
55 : 广西柑橘溃疡病病原分析与流行学研究(任建国)
56 : 鸡蛋蛋黄蛋白质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廖丹葵)
57 : 基于城市建设地基土细观结构与场地自振特性变异的研究(方崇)
58 : 木豆凝集素的提纯、部分性质及生物学活性研究(罗瑞鸿)
59 : 浅色与无色蒎烯树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熊德元)
60 : 鲜食甜糯玉米主要营养品质及其遗传规律研究(郝小琴)
61 : 乙烯利促进甘蔗有效分蘖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叶燕萍)
62 : 甲基营养菌Methylobacterium sp MB200中丝氨酸循环相关基因(glyA、hpr)的研究与应用(申佩弘)
63 : 微生物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李楠)
64 : 影响低毒病毒累积量的病毒基因定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林海燕)
65 : 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其调控的研究(卞桂华)
66 : 猪体细胞核移植相关技术研究(黄雅琼)
67 : 基于蛋白质序列和结构描述子的统计势能组合(陆文伟)
68 : 减少水牛XY精子分离过程中损伤的相关研究(李晓霞)
69 : 金属的强烈塑性变形与考虑尺寸效应的细观本构关系(张静)
70 : 桁架式SRC梁-RC柱组合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唐光暹)
71 : 华南瓜类疫霉种群多样性及其化学防治研究(吴永官)
72 : 生物质预提取技术在APMP竹浆中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宋雪萍)
73 : 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调度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郭壮志)
74 : 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猪iPSCs的研究(刘玉兵)
75 : 从铟铁酸锌中用机械活化方法强化浸出铟、锌的机理研究(姚金环)
76 : 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张保青)
77 :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甘蔗特异基因诱导表达及其克隆的研究(吴凯朝)
78 : 广西部分家禽养殖场曲霉菌(AsPergillus sP.)遗传多态性及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分析(王冬英)
79 : 基于特征值优化理论的小干扰稳定约束最优潮流研究(李佩杰)
80 :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对气态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胡玉平)
81 : 影响水牛精子分离和冷冻后精子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宋雪梅)
82 : 鱼类栖息迁徒习性及其监测技术研究(李荣辉)
83 : 蔗髓改性制备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及其机理研究(刘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