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分核心突破专题6语言文字运用第1讲正确使用成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6
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年份题型题量分值字音字形词语标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与修辞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2019选择题、简答题6个20 √√√√√√√2018选择题、简答题6个20 √√√√√√√2017选择题、简答题6个20 √√√√√√√√1.2019年浙江卷语用选择题部分:一是继续将字音、字形整合为一道题,放入具体语境中进行考查;二是词语、标点题继续共用语段材料,分别单独命题考查,标点继续三选一,让考生选出使用错误的一项,难度适中,词语题实词、虚词、熟语(包括成语)都考查到;三是病句题考查方式不变。
预测2020年,语用选择题部分题型轮换、分值不会变动。
2.2019年浙江卷语言运用主观题部分,命题比较常规,考查了补写和图文转换侧重对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2018年的浙江卷采用了补写这一命题样式;另外一道题是语段内容概括和评述题。
纵观近几年的语用题,浙江卷对于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得体、鲜明、生动的考查是相对高频的。
预测2020年,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会稳中求变,要多研究近三年的全国卷及地方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题型,注意题型的轮换。
3.“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复习贵在积累,贵在持之以恒。
字音要一个个地去识记;字形要一个个地去辨别;易混词语(包括熟语)要一个个地去辨析;标点符号要靠平时正确运用,形成习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也要靠平时造句、写文章能遵守语言规则,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等更要靠平时的训练。
熟能生巧,多读、多记、多积累、多练习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的不二法门。
1.(2019·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1语言文字运用成语专题卷二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美轮美奂....。
D.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A[A项,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用于此处正确。
B项,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休戚相关”一般只能用于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用于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此处应用“息息相关”。
C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
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此处应用“栩栩如生”。
D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其后不能带宾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催生出一些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B.莱万多夫斯基在本赛季状态极佳,他有着九分钟进五球的惊人发挥,多家豪门俱乐部有意和他签订城下之盟....。
C.在以“阅读,让社会更文明”为主题的云龙书展上,精品图书琳琅满目....,引得万千读者齐聚云龙湖畔,共赴一场美丽的心灵之约。
D.马帮在茶马古道上已传承千年,在中国大西南的土地上,马帮的赶马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走过了山高水低....,走过了春夏秋冬。
C[A项,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用错对象,此处应用“老气横秋”。
B项,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题型1 连贯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连贯题常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补写句子、选用句式和语句排序.其中,补写句子题是高考浙江卷考查的热点.补写句子要注意的两类语段、五类语句一、两类语段(一)论述类语段补写(2019·高考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________。
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________。
这意味着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明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整个语段的大致意思。
从整体看,语段阐述的中心是重建历史的途径。
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历史的问题,但之后又提到仅靠先民的物质遗存来重建历史的局限性,故可以推测此处应填入“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之类的语句.第②处,前文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包括物质文化历史和精神文化历史,“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属于物质方面,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之类的语句,注意与前边的关联词“不仅”的对应.第③处,后面说的是要“研究先民精神文化”,根据前文的语境,故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之类的内容,注意与后面“同时更要……”的句式相对应。
深味乡愁一、时评阅读勾画点评要求:对文章内容、观点、结构、语言特色、论证方法、艺术手法等作出个性化的点评,并能适当进行拓展思考。
在姓名中辨认时代的脉动莎士比亚曾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写下这样一句:“我们叫做玫瑰的这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芬芳。
”对此,很多父母怕是不能认同。
最近,一位陕西的父亲给孩子取名“王者荣耀”,一名重庆某高校的大学生在开学报到时被发现叫“黄蒲军校”,前几年更有一位江苏考生因名叫“是朕”,让其他考生大呼“给跪了”。
奇怪的名字,为何多起来了?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
传统取名,总是有些“法度”,女的多叫菊、梅、荷、莲,男的多为财、福、宝、金,或示意美丽,或寓意富贵。
2013年之前,“喆”还是个不被接纳的异体字,但因为太过吉祥,抵不住大家嵌进名字的热情,最终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得到转正。
仔细想想,“王者荣耀”何尝不是如此?虽颇具互联网搞笑味道,但与“长富”“昌龄”“耀宗”的距离,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远。
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
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大家族逐渐收缩成小家庭后,“某”字辈几近消亡;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后,孟仲叔季式的姓名关联也没了;到今天,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
人名,无疑是时代的镜子,看名字猜辈分,往往能猜中大半。
今天的年轻父母,已很少垂爱“莲”“娟”等字,但他们很可能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叫Lily(百合花)或Rose(玫瑰)。
回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一个名字,就可能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
曾有学者翻阅人口普查资料时发现,一位出生于1977年7月的女孩叫“囊萤”,这样的命名,就很有回归知识、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
50后“抗美”“超英”“爱华”扎堆;60后、70后“红卫”“伟红”常见;80后诞生了无数“ABB”;而90后的父母在港台文化冲刷下,不自觉拥抱“子豪”“嘉昕”等。
基础组合练6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无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之时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醍醐灌顶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牵强附会B.振聋发聩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穿凿附会C.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D.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B.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C.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D.滔滔流水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9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 1 部分 - 考点定向打破练(打包 17 套,含答案分析)第一部分考点定向打破练一、语言文字运用专练考点练 1 成语1.[2018 ? 全国卷Ⅱ ]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后边题目。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
但是,最近几年出处于一些创新试试未收到理想成效,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峙起来,认为戏曲不用创新。
特别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创新在某些人那边几乎成了贬义词。
创新精神的缺失,限制了今世戏曲的发展。
跟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停被给予新的内涵。
假如向来固守原有形态,只重申复制和模拟,戏曲唯恐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______了。
打破古人、英勇创新,这是各个时代获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
诚如某戏剧议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拟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广博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
他眼界宽阔,__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以外,还从化妆、灯光、衣饰、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批的探究,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
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由于拥有超越古人的理想和的确的努力,不满足于逗留在雷池以内 __________,才可以在强大的守旧情绪的笼罩下打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派其余开创人。
自然,戏曲的创新一定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令人头晕眼花甚至率性猖狂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究出一条可以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挨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 .与世长辞声名大噪兼容并蓄照猫画虎 B .无疾而终名看重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 C.与世长辞名看重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声名大噪博采众长按图索骥2.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后边题目。
文学之用笔名,不外两种原由:第一是换换花式,第二是不让人家知道真姓名。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值二十世纪末,季羡林先生的“河东河西”论,暗合了朝野对民族复兴的展望和自豪感,可谓盛传一时。
但接下来,学界不断有人发文,对此观点提出疑问。
我读到周有光先生“双文化论”的时候,人类已在21世纪生活了8年,该怎样重新认识所谓“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融合与发展”问题呢?细读周有光先生,我感觉到“双文化论”回答了这一令许多人感到迷惘的更好问题。
周老并不赞成把人类文化分为东方和西方的“东西两分法”。
他认为从地区分布来看,有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西欧文化四种传统文化。
()这样,人类文化才能不断前进。
谈到文化发展的未来,周老说:“文化是一条不断流淌的长河,今天人类还处于长河的源头。
自诩现在是文明时代,那是缺乏。
在第三个‘千年纪’中,人类文化将进一步提高,那时人类会羞愧地回顾第二个‘千年纪’的20世纪是的野蛮时代。
”读了这些论述,我觉得长期以来让我感到困惑的许多问题。
于是,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名为《周有光先生的“双文化论”》的文章。
这篇博文被民盟中央刊物《群言》主编叶稚珊女士看到,发表在《群言》杂志上。
邵燕祥先生看到这篇文章后,在《文汇报》上发表《报周有光先生书》。
邵先生说:“您以平实的言语,讲了一个关系人类命运的大问题,,举重若轻,我为您的真知灼见所折服”。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细读周有光先生,我感应到“双文化论”回答了这一令许多人感到迷惘的更好问题。
B.细读周有光先生的书,我感觉到“双文化论”更好地回答了这一令许多人感到迷惘的问题。
C.细读周有光先生,我感应到“双文化论”更好地回答了这一令许多人感到迷惘的问题。
D.细读周有光先生的书,我感觉到“双文化论”回答了这一令许多人感到迷惘的更好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化的流动,不是高处流向低处,落后追赶先进,就是忽东忽西,轮流坐庄。
专题组合(六)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邬老太太年轻时就常常帮同事和街坊邻居缝制衣服,________之下,她的女儿从小就认为助人为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②92岁的“飞虎队”成员理查德·舍曼接受采访时说:“我________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也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期间到处流离失所的悲惨。
”③“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________的词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热潮。
A.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耳濡目染B.耳闻目睹耳濡目染耳熟能详C.耳濡目染耳熟能详耳闻目睹D.耳濡目染耳闻目睹耳熟能详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与第一句影响女儿的认识相符。
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根据第二句的后半句提到的“也看到……”相符。
“互联网+”是热词,社会上也掀起关注和解读的热潮,甚至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耳熟能详”的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的语境更近,故选D。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镇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B.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
C.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和世界足球强国,值得我们借鉴。
D.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要么用“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杂糅在一起;C项,语意不明,“值得我们借鉴”一句,“借鉴”什么,不明确;D项,成分赘余,“可说”和“堪称”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只保留其中一个即可。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1语言文字运用蹭专题卷三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人员流动,是因为人们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与公共治理水平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
B.沈约等人的设计没有达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水平,因为人们对于语音的感受往往不像对音乐的感受那样,全力体验音声的高下低昂、长短缓急。
C.都说全球在变暖,可是大规模寒潮席卷全球。
无论变冷还是变暖,极端天气的变化频率和强度都有愈发强烈之势,而这正是气候变化的集中反映。
D.在xx年初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蜕变。
D[A项,不合逻辑,可将“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与公共治理水平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改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好与公共治理水平高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
B 项,表意不明,“全力体验音声的高下低昂、长短缓急”指的是人们对于语音的感受还是对音乐的感受不明确。
C项,搭配不当,“变化频率”与“有愈发强烈之势”不搭配。
]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严密的权力运行机制,形成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良好机制,从而推动基层风正气清的政治生态。
B.企业为了避免因员工生育二孩而可能出现岗位人力紧缺的问题,制订“员工生育时间表”,这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更不合情。
C.欧洲xx年迎来了超过一百多万的难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为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
D.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打开了天体物理研究的又一扇大门。
D[A项,成分残缺,“推动”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政治生态”后加“的形成”。
B 项,语序不当,从由轻到重的角度考虑,应改为“既不合情又不合理更不合法”。
C项,不合逻辑,应删去“超过”或“多”。
2023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全集【2023高考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全集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任务一词语积累运用与病句修改常见的盲点堵点易错点:1.忽视语境,词语填写欠妥当2.病句修改方法不当,修改不全一检视知识缺漏二对准目标,突破易错点1.忽视语境,词语填写欠妥当不管是词语填空,还是理解词语含义,既需要调动平时积累,又需要思考上下文的具体语境。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因忽视语境,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而失分。
[通法通则]1.认真分析语境(1)词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对该词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或提示作用。
因此,任何词语在句子、语段中绝对不是“孤立”的,总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种种联系找出来。
(2)通读语段,了解语意重心,尤其要认真阅读词语所在句子,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圈画出所填词语的前后内容,弄清前后表意重心,还要了解语段的性质及文体风格等特征。
2.根据语意契合填词语一个词语与其所在的语境首先会存在语意上的联系。
语意联系就是该词语自身的词义与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
两者的契合度越高,则说明该词语越适用于该语境。
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甚至语段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
换言之,该用哪个词语,语境早已规定好了它的语意。
3.划分关系看搭配定词语一个词语除了和它所在的语境建立起语意联系外,还会建立起语法联系。
语法联系就是该词语与它前后的成分形成种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关系。
为此,要想找准这最贴切的联系,就要看该词语的主语是谁,要修饰或限制的又是谁,据此就可以精准判断它在适用对象、语法功能或色彩方面是否相搭配。
[典例剖析](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 的变化。
专题强化训练5(建议用时:40分钟)1.(2019·浙江11校跨区联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计划在春节来临之际,举办“不离不弃·互助进步”活动,组织同学慰问孤儿院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与温暖。
下图是初步的活动构想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解析:回答此题,要注重两个方面:区分层次和分析内容。
这段话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活动的主题,第二个层次是“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第三个层次是讲述两个阶段分别包含的具体内容。
作答时,将关系理顺,分层次概括具体内容即可。
答案:本次“不离不弃·互助进步”活动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需事先确定活动时间,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物品。
实施阶段即到达孤儿院后要先帮助孩子们打扫卫生,再陪孩子们讲故事、聊天,最后写下感想。
(意思对即可)2.以下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循环利用的过程。
答:答案:果园的底层空间为蚯蚓养殖提供场所,养殖的蚯蚓又能为鸡场提供饲料,鸡场所产生的粪便融入土壤为蚯蚓提供养料的同时,经蚯蚓分解后能增加土壤肥力,最后为果树提供营养,如此循环利用。
3.(2019·金华第一次质检)下面是某校“校园诗会”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解析:回答此题,要注重构思框架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
这个构思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这次活动的主题,第二层分为“宣传准备”“主要活动”和时间“9月中旬”,第三层主要介绍“宣传准备”和“主要活动”包括的内容。
具体分析时,可以从“主题为‘庐州唱月’”开始,先写时间,再写“宣传准备”阶段的内容,最后写“主要活动”的内容等。
答案:主题为“庐州唱月”的校园诗会拟定于9月中旬举行。
准备阶段利用海报、校报和校园网进行宣传;主要活动包括原创诗歌评选、诗歌诵读和诗歌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