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三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 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 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定觉传感器
1987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
机器人的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的某 些器官(肢体、感受等)的功能;
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可从事多种工作,可灵活改 变动作程序;
接近觉 研究它的目的是是使机器人在移动或操作过程中获 知目标(障碍)物的接近程度,移动机器人可以实现避障, 操作机器人可避免手爪对目标物由于接近速度过快造成的 冲击。
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感知系统
听觉 机器能听懂人的话吗?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梦想 正在变为现实。
观看一个春晚的小品:《机器人趣话》
形状记忆合金: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 的合金在低温下经塑性形变并固定成 另一种形状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 温度以上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一类 合金。 人工肌肉 光驱动器
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系统
机器人的大脑有计算机硬件和人工智能控制软件组成。 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它包含三个基本问题:知识 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 人工智能对于机器人来说,是指机器人的“大脑”具有能执行通 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理解、设 计、思考、规划、学习和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 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表现为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和能干。
第一代机器人是“可编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一般可以根据操作人员 所编的程序, 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这一代机器人是从 60 年代后 半叶开始投入实际使用的, 目前在工业界已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机器人 不具有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二代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是“感知机器人”:又叫做自适应机器人, 它在第一代机 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够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周围环境的能 力。这类利用感知信息以改善机器人性能的研究开始于 70年代初期, 到 1982 年,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其装配线上的机器人装配了视觉系统, 宣 告了感知机器人的诞生, 在 80 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器人工作时,根 据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触觉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自己的 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