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昆明的雨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雨季特点,理解选材以小见大的特点。

2、把握文章感情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深厚感情。

课前预习

1、预习并熟读课文,做旁批圈点。

圈点旁批小提示:可以标注出优美词句,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或者划出关键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圈点要求:①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②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③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④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2、熟识本课生字词,为下列加点字词标注拼音。

辟.邪()鲜yú八卦.()篱笆

..()鸡枞.()

择.菜()扳.尖()缅.桂花()绿釉.()密匝匝

..()

菌.子()ɡuǎ妇德熙.()饱涨.()孟夏草木长.()

着.比丘尼装()chì红若园巷.()着.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云南省,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昆明。这是一个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鲜花常开、四季如春的地方,素有“春城”之称。这座温婉的城市曾经给很多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跟她有关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典雅与质朴相融,娓娓道来,态度亲切,如话家常,不矜持作态。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汪曾祺曾在昆明生活了七年,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很多师长和朋友,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对于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作家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昆明情结,让作家在年近古稀的时候,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本文便是这些“足迹”中一个鲜亮的脚印。

三、目标展示

四、板块设计

板块一:速读,知大意

板块二:朗读,悟情感

板块三:品读,赏语言

五、板块教学

板块一:速读,知大意

首先进入第一个板块,请三分钟时间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解决板块一疑问。

请准备好了的同学为大家上台讲解,谁愿意做第一个勇士?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2、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感受是什么?昆明的雨季有何特点?(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特点: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感受: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人很舒服。

3、为了展现昆明雨季特点,作者还写了跟雨相关的哪些物、人或事?

肥厚的仙人掌、美味的菌子、好吃的杨梅、娇美的卖杨梅女孩、美丽的缅桂花、质朴的房东母女、野店和朋友小饮到午后。

具体的事物与独具个性的人物,表现了雨季的明亮丰满的特点,深情的回忆则体现了雨使人动情的特点。

小结:普通的仙人掌,云南常见的菌子、杨梅、缅桂花,卖杨梅的女孩,房东母女,和朋友一次淡淡的饮酒。普通的物或人,或许在昆明的街头随处可见。作者选材没有“高大上”,只有“凡人小事”,他们却最展现了真实的、美好的昆明!作者“以小见大”,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份宁静、平淡,闲适、美好的生活!

板块二:朗读,悟情感

如此美好的材料,不朗读辜负美文!让我们一起配乐朗诵。读你喜欢的段落或片段,体会作者感情。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语速,声音洪亮,吐词清晰。

小组内快速交流,你最喜欢哪段落或片段。

同学们,展示你们优美朗诵的时候来了!

1、配乐朗诵

读你喜欢的段落或片段,体会作者情感。

朗读小指导:读音准确,吐字清晰,注意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

用心感受文章,感受作者流淌在文中的情感。

做到声音洪亮,用心吐字,用情发声。

2、你能感受到文章里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流淌出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对昆明这座城市的喜爱与怀念。

3、由仙人掌写到菌子、杨梅,由缅桂花写到苗族女孩、房东母女,再到午后的小酒馆,看起来“散”的材料却立体鲜活而不凌乱,这是为什么?(切入下一张结构图)

提示:珍珠很美,但杂乱地散落在地板上就没有美感。一条线就能让它们华丽转身。文章中有时候也有这样一条线,那就是:

作者信笔由缰,无拘无束,文章看起来有些散,却贯穿着一条感情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大声读一读学案上板块二小结部分。

写文章的目的表情达意,写作时可以有大量的状物、叙事、记人,但最终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本课所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核心,那就是对曾经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的珍贵记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往人生的珍爱。这是一份很美的人生情感。(出示情感美)

板块三:品读,赏语言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很美。读他的散文就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趣味非常。本文中语言,时而典雅凝练,如“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时而直白质朴,如“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时而幽默风趣,如“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读下列句子,

品味它们好在哪里。

小组成员一起读一读品一品。友情提示,请读一读学案第三版作业布置部分的语言赏析归纳,尤其关注语言风格赏析的方法与用语。

1、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作者用典雅凝练的语言,写出了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侧面表现了昆明雨季的湿润。

2、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赏析:作者用直白朴实的口语,说明缅桂花香的特点,读来亲切幽默。

3、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赏析:(语言风格)既有平淡质朴的口语,又有“菌中之王、无可方比”等半文言,典雅凝练与平淡质朴相结合,读来趣味盎然,让人印象深刻。

4、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赏析:①(语言风格角度)作者运用质朴的口语,连比喻也充满生活气息,生动地表现出干巴菌外形让人惊愕的样子,流露出淡淡的幽默。

②(修辞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干巴菌比作“半干的牛粪”和“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非常形象地介绍了干巴菌的形象,突出其中“看不中吃”的特点。

小结:汪曾祺曾表示“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真正的深情流淌在自然平淡的语言中,我们写习作时要用生活的语言,真实的书写,不刻意不做作,才能将真情自然地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语言美!

六、总结拓展

作者曾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这是一种生活的“情味”。作者善抓“凡人小事”之美,用仙人掌菌子缅桂花等具体的事物作为寄托感情的载体,以小见大,表达了他对昆明雨的怀念,对昆明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深情。推荐课下阅读汪曾祺作品《受戒》《大淖纪事》《葡萄月令》,小组成员交流阅读感受。

七、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选材美情感美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