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重点
- 格式:pdf
- 大小:397.34 KB
- 文档页数:16
1 一²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 “法由神启”——“法由人定”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正义、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伊壁鸠鲁、斯多葛学派 正义与法律、自然法与人定法 法治、民主、自由 (一)“法由神启” 1.法非人定 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得:“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复归于它,这就是命的规定。” 自然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对于神来说,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公正的” „ “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唯一的神的法律而存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2.人们可以通过神启知道法律。“法律是神赐予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3.法律在早期与宗教、伦理、哲学相混杂 (二)法由人定 1.“智者”(诡辩学派) BC5—BC4 宗教与哲学分离 “人民的教师” 2.“智者”的观点 研究重点:人本身、社会 普罗泰哥拉 Protagoras “人是万物的尺度。” 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标准的立法、司法的思考 “人本主义” “国家和法律并非神造,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3.对“智者” 观点的评价、分析 (1)“以人为本”、“法由人定”,突出了人的作用,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2)观点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活跃的奴隶制经济下,民主制的发达及个人对城邦生活的要求 (一)苏格拉底 《对话集》 “认识你自己。”“正义才是法律的灵魂,人们是可以通过理性来把握正义的。” (二)柏拉图 《共和国》 The Republic《政治家篇》 The Statesman《法律篇》The Laws 法律观点: 1.《共和国》 (1)正义观。 对个人:善良;对国家:每个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启示: 法律正义首先指一定的秩序 (2)理想国 金(统治者)。 银(军人)。铜。铁(生产者) 2.《政治家篇》 “人治是否优于法治?” 反思法治的原则 3.《法律篇》 法治观的集中体现 (三)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 法律思想 1.法律正义论:平等、中庸 “正义”首先意味着“平等的分配政治权利” 数量平等 数量上相等 比值平等 按比例分配 2 平等≠平均 中庸 2.分配正义、矫正正义 分配正义:社会成员按比例分配权利义务 矫正正义:分配正义被非法行为破坏——法律惩罚——补偿——重新分配 3.法治论 (1) “法治是良法与守法的结合” —《政治学》 (2)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原因 不受感情左右的治事者更为优良 轮流执政更利于权力的平等 (3)法的权威 法律实效—服从—法的权威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法律思想 BC4—BC3 希腊化时期 政治生活——个人生活 (一)伊壁鸠鲁学派的社会契约论 伊壁鸠鲁:法律是人们在交往中签订的互不侵犯契约 (二)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芝诺 Zenon 万事万物依照其本性生活就是好的、善的 本性——规律、自然 理性 自然法 总结 1.古希腊法律思想的主题 正义、法治、民主、自然法 2.古希腊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 地理政治因素: 没有统一全境的国家 经济因素: 海洋文化、对财富的追逐、珍视权利 二²古罗马 西塞罗的自然法、法律与政体、法律与执政官 罗马法学家的自然法、法的概念与分类 以自然法观念为核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概念精细、法理深邃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1.法的本质 《论法律》 (1)“正确的理性就是法” 真正理性的法是与自然相适应的、永恒的、适用于所有人的 法的权威 平等 (2)法律具有正义的美德(见课件 ) 2.自然法与人定法(实在法) ?法律可以使权利产生非正义 人定法有善、恶之分 衡量的标准——“自然”、“理性” 小结: (1)法有自然法与人定法之分 3 (2)自然法的本质是正确的理性 (3)自然法是人定法正义的基础 (4)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正确的理性=自然 宗教意义——中世纪神学自然法 人、理性——人本主义自然法(资产阶级自然法) 法律同政体、执政官的关系 《论共和国》 1.共和政体是依照正义和自然法组织起来的最完美形式 2.执政官的权力来源于法律,同时法律也是执政官执政的良好保障 “执政官是会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简评: 法律高于权力,法律限制权力,法律保障权力行使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莫迪斯迪努斯 罗马法学家的自然法思想 1.由自然法的普遍适用性推演出人人平等的观念 “自然法是大自然传授给一切动物的法则…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平等。” 2.自然法中的平等观对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影响 私法范围内的平等、契约自由 “身份”、“继承权” 罗马法学家关于法的分类的思想 1.自然法与人定法 自然法:来自“理性”、“正义”,是国家立法的基础 人定法:现实的法律制度 2.公法与私法 “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 古罗马 公法:国家利益 私法:私人利益 现代民法 公法:国家法、刑法、诉讼法 私法:民法、商法 3.成文法与习惯法 “在无成文法可循的情况下,那些长久的习惯常常被当作法律来遵守。”-乌尔比安 成文法:立法、元老院决议、谕令、告示 习惯法:惯例、通行的作法 罗马法学家关于“法律概念”的理论(见课件) 中世纪时期 神学法律思想 奥古斯丁的“教父学” 托马斯·阿奎那“法的分类” 世俗法律思想 注释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国家主义、君权主义 圣·奥古斯丁的法律哲学(St. Augustine) “教父学”的主要代表 《论上帝之城》 5世纪的百科全书 (一)两国论 光明世界:“天国” 黑暗世界:“世俗国家”、“地国” (二)自然法思想 在人类的黄金时代,自然法思想曾经实现过黄金时代 “golden age” “原罪” 理性 奥古斯丁: 4 自然法曾经存在——人有罪——“地国”——“以恶制恶”——国家、法律——赎罪——重上“天国” 教皇—“上帝的代言人” 人、国家、法律服从教皇——教权 法的分类 自然法 道德 人为法 “自然法”的位次下降,“永恒法” 成为了高级法,法学成为神学的附庸 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法的分类 永恒法(神的理性) 自然法 (“参与”) 人法 神法(上帝适用于人类) 注释法学派 “意大利法学派”、“波伦那法学派” Bologna 11—13世纪 (一)产生背景简介 1.直接原因:《国法大全》的发现 经济条件: 新的商品经济关系;需要新的法律:商品经济; 行会; 市民阶级 政治条件: 市民阶级要求自治;国家统一 (二)前注释法学派 11—13C 伊纳留斯 创始人 恢复《学说汇纂》 阿佐 定型人物 阿库修斯 《阿佐概述》、《通用注释》 作用:承前启后 (三)后注释法学派 13—15C 研究方法:评论式 (“评论法学派”) 研究目的:使罗马法适应时代要求 巴尔多鲁 Bartolist 研究方法 辩证法、逻辑推理 研究态度:面向实际 研究范围:罗马法—教会法、封建法、习惯法 复习题(A卷) 1.早期古希腊人认为法律是由( )制定的。 2.“人是万物的尺度”是( )的观点。 3.智者学派,又称( ),他们以( )为标准进行法学思考。 4.柏拉图的代表作有( 、、),其正义观集中体现在《 》中。 5.最早的社会契约论是由( )提出的。 6.( )学派的思想是古罗马自然法思想的渊源。 7.被誉为“共和国之父”的是( ),其代表作有( 、)。 8.执政官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法律也是执政官执政的良好保障,这体现的是西方渊源已久的( )精神。 9.罗马法学家从( )推导出人人平等的观念。 10.《论上帝之城》是( )的代表作。 11.“法是一种受理性节制的意志”是( )的观点,他将法律分为( 、、、)。 1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矫正正义”。 13.古罗马法律哲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14.中世纪法律哲学思想发展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古典自然法学 基本理论,各家主要代表性观点、评价 哲理法学 5 历史法学 功利主义法学 早期分析法学 学派的定义、代表人物、代表性观点 二、古典自然法学的基本理论 (一)¡°三个自然¡±的理论 古典自然法学说的逻辑起点 1.¡°自然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 提示:¡°人的本性¡± 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 2.¡°自然权利¡± the right of nature 提示:¡°天赋人权¡±,具有反封建的进步 忽视义务 3.¡°自然法¡± the law of nature 为资产阶级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奠定了现代法学的基础 (二)社会契约论 关于国家、实在法起源的假说 自然状态不好 让出¡°自然权利¡± 建立国家、法律 提示: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 无法揭示国家和法的真正起源 (三)人民主权说 国家权力归属问题的理论 现代民主主义的雏形,现代西方民治主义的基础 (四)分权制衡理论 国家权力行使的理论 (五)法律公意说 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 一、格老秀斯的自然法思想 Hugo Grotius 1.法律根源于人的本性 (1)“人的本性”? 社会性:自觉参与社会生活 理性: 能辨别是非 (2)?根源于人的本性 “人类之所以能超越一切动物,不仅在于推动社会发展,而且在于有力判断和鉴别利害关系,计往知来。…凡不合于判断的,也就必不合于自然法;换言之,就不合于人类本性。” 2.自然法是正确理性的命令 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法是:“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 自然法——道义的原则 自然法——自然权利(私有财产) “自然法不但尊重那些由自然而产生的东西,而且也尊重那些由人类意志而产生的东西,一经承认,自然法就指示我们违反任何一个人的意志而拿走他的东西就是非法的。” “因为我们的生命、躯体、自由乃是我们自己的,…是不容侵犯的。” 3.实在法思想(见课件) (1)市民法与国家 市民法是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国家乃是一群自由人为着享受公共的权益而结合的完善的团体。” “国家享有主权” “所谓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所以它的行为不是其他任何人意志可以任意视为无效的。” 6 (2)万民法或国际法 “万民法或国际法是根据所有国家或多数国际的意志承认的一种强制性权力。” 公海自由 人道主义原则 保护妇女和儿童原则 普芬道夫的自然法思想 (一)自然法 自爱 人们要竭力保护生命和肢体 自私 不可扰乱人类社会 (二)社会契约 第一个:放弃自然状态——永久共同体 第二个:政府——宣誓满足公共安全 公民——承诺服从统治 霍布斯的自然法哲学 自然法思想 (一)自然状态 人性恶 “战争状态” “狼与狼” 不存在是非、公正 (二)自然权利 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取得和保护自己生命 (本能) 内容:生命、安全 无限 (三)自然法 个体权利的无限性 相互侵害的战争 状态 过和平生活 理智 “自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损害自己生命或剥夺生命手段的事情,并禁止人们不去做自己认为最有利于生命保护的事情。” 自然法 —— 自由 自然权利 —— 对行为的约束 义务的约束——对人的生存有利 个体权利的无限性 相互侵害的战争 状态 过和平生活 理智 确保实现 权力 人、议会 实在法思想 国家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 国家——主权——制定法律 (一)实在法的定义 “民约法” 实在法是由国家主权者颁布的,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的,指导人们用以区别是非准则的命令。 实证主义法学(法律—主权者命令) 推崇国家权力 国家主义自然法哲学 (二)实在法与自由 自由是指在其力量和智慧能办到的事情中,可以不受阻碍地做他愿意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