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七子之歌》教案 花城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七子之歌
歌曲《七子之歌》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是《走进音乐世界》中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第4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岭南音乐系列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岭南音乐文化的历史与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澳门回归祖国是一件举世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它表现了海内外华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
当《七子之歌》这首歌曲的旋律响起,就会在华人的心中荡起思乡的涟漪,增添爱国的情怀。
这一课主要是通过《七子之歌》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澳门回归祖国的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从情感上演绎出作品所包含的呼唤母亲、迫切要求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引导法、视听法、教唱与跟唱法、体验与感受法、表演与实践法、探究与尝试法。
3.知识与技能:曲式结构、音准、二部合唱、准确地跟伴奏演唱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通过对澳门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音准与声音的融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材分析:此曲以孩子希望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作比喻,深情地讴歌了澳门人民盼望回归祖国的赤子情怀。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真诚地倾诉。
第二乐段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象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三、学唱新歌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
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曲式A+B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模唱旋律mu+a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
(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能力目标:
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歌声去演唱《七子之歌》。
3、知识目标:
了解歌曲《七子之歌》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2、歌曲中第11小节,六度大跳。
3、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1、本节音乐课主要是关于祖国统一的有关歌曲,因此可以把学习音乐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音乐为现实服务,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后反映达到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的。
2、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以及挂图等辅助教具,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音乐趣闻,丰富了学生
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
实践证明:音乐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音乐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3、在设计本节课时本来打算让学生在黑板上现场画出香港的地图,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发现,画地图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有点专业性质。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勉为其难,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反而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了学习效率。
反思后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学生现场发挥画地图改为展示挂图由学生讲解香港组成部分,发挥了预期的效果。
初中《七子之歌》教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七子之歌》的旋律、歌词以及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七子之歌》,理解歌曲的内涵。
难点:掌握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七子之歌》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学唱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分组学唱,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3. 歌曲解析(15分钟)(1)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主题思想,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七子之歌》后,大家有何感想?(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实践活动(10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练习演唱《七子之歌》,准备参加班级音乐会。
(2)组织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七子之歌》的演唱技巧?是否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唱《七子之歌》,掌握歌曲的旋律。
2. 深入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3. 参加班级音乐会,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
歌曲《七子之歌》-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歌曲介绍《七子之歌》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在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中首次出现。
歌曲以七个字为名,每个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含义,代表七种气质和品德。
歌曲旋律简单、优美,旋律婉转动听,歌词简单易懂,寓意深刻。
这首歌曲非常适合作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教材,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七子之歌》的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2.学习传统中华文化,了解七种气质和品德的含义;3.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和节奏,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歌曲的原唱及演唱方式的传授;2.歌词和曲谱的学习;3.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4.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意境;5.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进行小组合唱互动。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向学生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迅速进入正题。
2.学唱歌曲教师可以唱一遍歌曲,让学生大声跟唱,然后将歌曲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逐段学唱,最后整体唱一遍歌曲。
3.学习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老师可以播放图片和视频来进行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七种品德和气质,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兴趣。
4.创设情境老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历史情境,比如说让学生扮演古代文人雅士,谈论七字品德的各种体现,或者让学生演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等。
5.组织小组合唱最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唱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歌曲,并能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亮点1.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既包括传统文化的讲解,也包括现代技术教学;2.注重情感和意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歌曲;3.小组互动和合唱,帮助学生在音乐和团队中得到自我提升。
六、思考题目1.你认为这首歌曲的七个字所代表的品德和气质,哪些比较重要?2.在学唱过程中,你觉得哪些部分比较难唱,为什么?3.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七子之歌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子之歌》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并进行情感教育,培
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聆听、学唱及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背景及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东方
之珠》,你们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澳门》。
2. 歌曲初步了解(5分钟)
(1)了解作者闻一多,作曲家李海鹰。
(2)歌曲创作背景:介绍“七子”的来历及澳门概况。
3. 学习歌曲(20分钟)
(1)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2)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五、六度音程,引导学生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
(3)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歌曲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澳门的历史和文化,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歌曲演唱及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在情感、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歌曲《七子之歌》-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歌曲简介《七子之歌》是一首经典的中国民歌,歌曲歌词字数七个为一组,共有七组。
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寓意深刻、旋律优美,一直备受学校和教师的喜爱。
在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中,这首歌曲被收录并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关注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理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能够唱出《七子之歌》的歌曲,完成动作和节奏的配合。
3.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4.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美感,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教师首先播放《七子之歌》的原唱,让学生跟随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然后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意境,并逐句重复让学生跟读。
注重让学生感受每句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歌曲。
2. 歌曲的唱法和节奏教师分段教唱歌曲的每个段落,可采用分组唱或轮唱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知。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在歌曲中设置一些简单动作和舞蹈,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歌曲。
3. 歌曲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七子之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国让长征路,家设万里桥”一句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让学生通过歌曲,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歌曲的唱法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聆听法:通过聆听歌曲和讲解歌词含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分组唱法:分组唱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知。
•课堂讲解法:课堂讲解可以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的听力、口语、文化素质、音乐素养等四个方面。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2、通过多种体验,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创新想象及对歌曲的演唱处理,表现歌曲内涵及情感教学难点:1.歌曲中六度大跳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课件展示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并播放音乐澳门我带你回家师:孩子们谁能告诉我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事情?生:这是发生在1999年,澳门回归时的交接仪式现场。
师:非常正确!在过去的日子里,先后曾经有七个孩子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知道是哪七个吗?生:有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简介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师:对,大家看一下,(展示“七子”的地理位置图,介绍七子)这就是“七子”的位置图。
澳门地区位于珠江口西恻,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澳门三面临海,北与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
现有人口近60万,其中95%以上为中国血统。
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爆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
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
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
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的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1单元《七子之歌》1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 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2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重点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4教具设备多媒体ppt .钢琴5教学过程5.15.1.1教学过程发生练习新课教学:导入新课:观看ppt图片师:这些漂亮的建筑物来自于我国的一个发达城市,这个城市的名字叫?生:澳门师:那同学们有没发现,图中这些漂亮的建筑物虽然有一定历史,却一点也不像中国的古建筑,看起来更像是西方的建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建筑物?那要从澳门的历史说起。
(出示澳门历史ppt)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了这样一首诗词《七子之歌—澳门》,澳门是当时七块被占领土地之一,其他分别还有: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后来这首诗被谱写成歌曲,作为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歌曲,动听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深深的打动着黄子孙,被一直传唱下去。
我们来看看当时澳门回归的歌唱视频。
(同学们可以跟着视频轻轻的哼唱)2.歌曲教学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分析词的含义。
带动学生的情绪。
2.教师范唱(让学生找出旋律色彩变化)3.学生分句模唱。
握歌曲旋律色彩变化,带着丰富的情感全曲演唱。
4.加强练习,分组演唱,选出领唱小组。
3.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 B 尾声‖:a b a’ c :‖‖: d d e:‖(1-2) (2-4) (5-6) (7-9) (11-13)(14-16) (17-21) (22-29)师:《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1单元《七子之歌》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体会悠悠赤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2、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知识,能饱含爱国之情自信、自然地参与音乐作品的演唱及朗诵。
3、能力目标:学生在演唱、朗诵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挖掘、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学情分析1、教材与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广东省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七章组诗。
《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
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这首诗谱上曲。
自此,《七子之歌·澳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2、教学对象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初中生已初步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常见曲式结构的音乐基础知识。
虽然处于变声期,仍有一部分学生能自信地演唱歌曲,一部分正在变声的学生也能运用音乐与语文结合起来并演绎歌曲。
通过教师的拓展“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结合在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爱国)能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尽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3、教法与学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法是一种以音乐情绪、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感受与鉴赏《七子之歌·澳门》的艺术美,进而使情感体验外化,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及感受能力。
实践性音乐教学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法,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鉴赏、演唱、朗诵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重点难点(1)学生能从《七子之歌·澳门》教学的音乐中体验发哦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2)学生从《七子之歌·澳门》的演唱、朗诵进行探索,表达歌曲的内涵。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一)师生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教师演唱歌曲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运用“律动”,从而让学生体会要热爱现在的幸福生活!)(暗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美丽、富强的中国!)(二)观看澳门回归录像,让学生感受当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师引导:这个视频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感受?学生回答:“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心情非常高兴、激动,因为澳门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了!(观看“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让学生感受当年回归的历史时刻!并启发学生今天老师要教唱的歌曲内容)二、新课教学:(一)师生了解《七子之歌》的歌曲创作背景教师介绍:七子之歌·澳门》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改编选作的主题曲,而《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在澳门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真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把思念、期盼、回归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歌曲表现澳门人民渴望祖国统一回归的爱国情怀。
学生聆听: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的创作背景,激发爱国情感。
(二)师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师生活动:1、教师播放为迎接澳门回归的大型文艺晚会中澳门小女孩容韵琳演唱的《《七子之歌·澳门》的视频。
(师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乐曲的分段、及表达的情感。
)师:①歌曲的演唱形式?②歌曲分几段?③歌曲的演唱情绪?(学生欣赏歌曲,思考问题。
)生:歌曲的演唱形式是:①领唱、合唱。
②歌曲分A、B两段。
③A段深情、自然;B段激情、热烈。
(学生通过感受歌曲的情感,分析出歌曲的曲式结构。
)2、师生感受歌曲的曲式结构。
师:教师分享学生的感受,引导、并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生:学生聆听并做好笔记。
(为分段感受、体验音乐奠定基础)(三)师生体验歌曲的情感。
师:教师完整并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生:学生认真倾听。
(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
)师:教师教唱A部分旋律。
(教师用钢琴弹奏A乐段旋律。
)生:学生先用“啦”字轻声哼唱歌曲A部分旋律,后唱词。
(通过哼唱A部分的旋律,并分析了解旋律的特点,把握A乐段的情感整体特点。
)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A乐段的小高潮。
生:学生随音频学唱歌词,并思考A乐段的小高潮是第几句?学生体验到第3乐句(第5、6小节)是A部的小高潮。
(通过寻找小高潮的乐句,体验“真诚倾诉回归母亲”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这一小高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
师:教师再次用钢琴伴奏A乐段旋律。
生:学生带着倾诉之情轻声演唱歌词。
(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师:教唱B乐段旋律。
(教师先弹奏B乐段旋律,让学生先整体感受B乐段表达的情感。
)生:学生认真倾听。
(让学生完整感受B乐段的情感。
)师:教师弹奏B乐段旋律。
生:学生先用“噜”字哼唱旋律,后学唱B乐段歌词。
(体会歌曲抒发的情感。
)师:教师讲解“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
生: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师:教师弹奏B乐段,引导学生体会三个乐句的情感。
生:学生聆听、体会。
学生讲述自己体会的情感:第一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好像在呐喊,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进一步盼望回归祖国的情绪更加浓烈。
第三乐句:深情而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
)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呼唤母亲的旋律短句。
生:学生找出旋律短句:0 3 5 -? 2 3 5 -︱5 — 0 5 6母亲!-0 5 6︱? -母亲!(引导学生深切体验游子急切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情。
)师: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旋律上行的短句及其表达的情感,力度的把握。
生:学生演唱上行旋律。
师:引领体验。
师:引导学生找出旋律下行的短句及其表达的情感。
生:学生演唱、体验:3 2·1 6 5 5︱1 6 5 3 2 1母亲啊母 ,亲,师生:师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教师引导学生演唱A、B各段抒发的情感。
生:学生有感情的演唱A、B乐段。
(让学生进一步提升情感。
)(四)学生自由表现歌曲。
师: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生: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培养学生在演唱、朗诵的音乐实践中个性表现的能力。
)三、拓展教学学生讨论: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结合实际)师:引导学生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如:在校的学习、生活等)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纪守法,在校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不乱扔垃圾,要爱护我们的校园”;等。
(让学生认识到要热爱祖国,首先要做好自己,在校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在社会上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进一步让学生尽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小结1、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
2、师生再次演唱《七子之歌·澳门》结束本课。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唱并体验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我们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情感?4、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爱国情感。
5、学生:“体会到了一种悠悠赤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6、学生感悟:我们要努力学习,学好科学知识,将一颗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让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成为世界的强国。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 教学反思:(一)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以“爱国主义情怀”贯穿整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
坚持“情感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感受、参与音乐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回答提问、演唱、朗诵的音乐体验。
另,我灵活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爱国”的具体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悠悠赤子情”的感受。
(二)课堂再现:1、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较强,使我收获意外惊喜;2、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爱国”表现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爱国”的行动感言;3、学生的参与性强,使教学更加精彩。
课例点评:该老师能结合乡镇中学学生的音乐基本情况,进行完成教学任务,虽然这是一节简单的音乐课,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容量恰当,学生兴趣浓厚,取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1、教学目标明确。
从入题、学唱到拓展,把情感、能力和知识目标渗透结合,十分恰当。
学生在看、听、唱、忆、动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欣赏和教育,体现了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2、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堂教学把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融于一体,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如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词所传递的信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中。
3、教学方法灵活。
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音乐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在老师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在音乐体验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爱国情怀。
4、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整节课都能“微笑”的面对学生,让学生感觉老师的亲切、和蔼,促进了这节课的教学。
不足之处:1、在教唱A乐段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乐句时,不够详细、具体。
2、在教师课小结后,应播放《歌唱祖国》让学生一起跟唱,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富强,从而将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提升。